-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國史大綱(全兩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74667
- 條形碼:9787100074667 ; 978-7-100-07466-7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史大綱(全兩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國史大綱》著于抗日戰爭時期,錢穆先生當時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在戰火紛飛中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輾轉大半個中國。在云南昆明,錢穆開始將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國通史的考證與寫作之上。當時生活的窘困、物資的緊缺以及內憂外患的狀況都使錢穆將對中國命運的思考貫穿于了全書始末。錢穆指出,研究中國歷史的**要務,在于能在國家民族內部自身求得其獨特精神之所在。他希望作為抗戰中流的精英分子能夠從這樣一部張揚士之人力的史綱里汲取力量前行。 《國史大綱》成書于艱苦的抗戰年代,因此,文中處處可見錢穆先生的憂患之情。該書于一九四〇年六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出版之后,即被列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教育部大學用書,一時洛陽紙貴,成為各大學的歷史教科書,風行全國。它是在民族危亡時期,用以喚醒國魂、御敵救國的佳作,表達了炎黃子孫對祖國的深厚之愛情。
國史大綱(全兩冊) 內容簡介
錢穆是我國有名的國學大師。其所著《國史大綱》是一部簡要的中國通史,用大學教科書的體例寫成。內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二十世紀中葉之中國歷史的演變發展,尤其是經濟與社會、政治制度、學術思想的狀況及其相互影響。全書力求通貫,便于讀者理解中國歷史上治亂盛衰的原因和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根據。本書代表了他對中國通史的研究成果,與其專題史研究相得益彰、相互發明。通過本書,我們可以了解錢穆先生所提倡的史心與史識、智慧與功力至互動。
國史大綱(全兩冊) 目錄
《國史大綱(上冊)》
**編 上古三代之部
**章 中原華夏文化之發祥
中國史之開 始虞夏時代
一 近代對上古史之探索
二 中原華夏文化之發祥
三 夏代帝系及年歷
四 虞夏大事
第二章 黃河下游之新王朝 殷商時代
一 殷代帝系及年歷
二 殷人居地之推測
三 殷人文化之推測
四 殷周關系
第三章 封建帝國之創興 西周興亡
一 西周帝系及年歷
二 周初之封建
三 西周勢力之繼續東展
四 幽王見殺與平王柬遷
第二編 春秋戰國之部
第四章 霸政時期 春秋始末
一 春秋年歷及分期
二 霸前時期之形勢
三 齊桓晉文之霸業
四 霸政衰微后之大夫執政
五 春秋時期之一般文化狀態
……
第三編 秦漢之部
第四編 魏晉南北朝之部
第五編 隋唐五代之部
《國史大綱(下冊)》
第六編 兩宋之部
第三十一章 貧弱的新中央 北宋初期
一 北宋帝系及年歷:
二 宋初中央新政權之再建
三 宋代對外之積弱不振
四 宋室內部之積貧難療
五 宋代政制上的另外兩個弱點
第三十二章 士大夫的自覺與政治革新運動 屋歷熙寧之變法
一 學術思想之新曙光
二 慶歷變政
三 熙寧新法
第三十三章 新舊黨爭與南北人才 元佑以下
一 熙寧新黨與南人:
二 洛蜀朔三派政治意見之異同
三 道德觀念與邪正之分
第三十四章 南北再分裂 宋遼金之和戰
一 金起減遼
二 遼帝系及年歷
三 金滅北宋
四 南宋與金之和戰
五 南宋之財政
六 南宋金帝系及年歷
……
第七編 元明之部
第八編 清代之部
錢穆先生學術年表
國史大綱述評
國史大綱(全兩冊) 節選
以上所說,其先并不即是科舉制之弊病,只是科舉制亦在此種政權公開之趨勢下存在。此后科舉制逐步推進,入仕之途,逐步集中到科舉一門之下,則上述種種病痛,亦全由科舉制來保留。照理論,國家一面公開政權,一面便應實施教育,好使兩者分途并進。此在貞觀初年頗有其意。貞觀五年以后,太宗屢幸國學,增創學舍一千二百間。國學、太學、四門學,均增生員額。書、算各置博士。凡三千二百六十員。屯營飛騎,亦給博士,授以經業。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藩諸國,亦遣子弟請入國學。國學之內,八千余人,其盛為近古所未有。但一到高宗、武后時,此風凌替。舊唐書儒學傳:“高宗嗣位,政教漸衰,薄于儒術,尤重文吏。醇釀日去,華競日張。則天稱制,以權道臨下。不吝官爵,取悅當時。生徒不復以經學為意,二十年間,學校頓時隳廢。”慚唐儒學傳謂其時「諸王、駙馬皆得領祭酒」,其腐敗可想。 ……
國史大綱(全兩冊)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江蘇無錫人,字賓四。錢穆九歲入私塾,熟習中國的傳統文獻典籍。十三歲入常州府中學堂學習,1912年因家貧輟學,后自學。1913-1919年任小學教員。1923年后,曾在廈門、無錫、蘇州等地任中學教員。1930年以后,歷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了新亞書院,任院長,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為止,期間曾獲得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名譽博士稱號。1966年,錢穆移居臺灣臺北市,在“中國文化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任職,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錢穆是一位將其學術研究與對國家民族存亡的關注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現代中國名士,其一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傾注了無限深厚之感情與關懷。舉凡中國古代史學、文學、思想史、學術史、政治學、地理學、宗教學等方面的研究,他無不涉獵,成就斐然。其專著多達80種以上。他以其卓越著述和崇高人格被景仰者們尊為“最后一位國學大師”。 代表作有《勸讀論語和論語讀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國學概論》、《先秦諸子繫年》、《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史記地名考》、《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和《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等。此外還有結集出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