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經學略說——經學三序講疏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72684
- 條形碼:9787100172684 ; 978-7-100-17268-4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學略說——經學三序講疏 內容簡介
本書是研究中國古典學術史學的一部專著。作者選取一條特殊的講述學術史的路徑,將中國古典學術史著作中有典范意義的 《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作為研究對象。將三目總序、部序、類序分別對應展開,將每篇序文進行規范標點,同時,站在現代學術史研究的角度,充分吸收當前學術界關于古典學術史的研究成果,同時也包括了諸多作者的研究心得。本著所求在“簡”,是在姚奠中先生“由博返約,回真向俗”的思想指導來進行學術史思考的。讀者能夠以很短的時間,把握經學史的脈絡。
經學略說——經學三序講疏 目錄
緒 論
**節 文獻之意義及其形成
第二節 中國歷史上的“書厄”
第三節 “學經”與“經學”之變
**章 《易》學略說
**節 《漢志》關于《周易》的形成及其早期傳播的論述
第二節 《隋志》關于早期《易》學史的構建
第三節 《四庫總目》關于《易》學史變遷的論述
附一:孔穎達《周易正義序》
附二:朱熹《周易本義序》
第二章 《書》學略說
**節 《漢志》關于《尚書》的形成與早期傳授的論述
第二節 《隋志》關于早期《書》學史的構建
第三節 《四庫總目》對《書》學史問題的歸納分析
附一:孔安國《尚書序》
附二:蔡沈《書經集傳序》
第三章 《詩》學略說
**節 《漢志》關于《詩》之編定及早期傳授的論述
第二節 《隋志》關于早期《詩》學史的構建
第三節 《四庫總目》對《詩》學史上漢宋之爭的評論及其取舍原則
附一:鄭玄《詩譜序》
附二:朱熹《詩集傳序》
第四章 《禮》學略說
**節 《漢志》關于禮之起源、崩壞及今古文禮傳授的記述
第二節 《隋志》關于早期《禮》學史的構建
第三節 《四庫總目》關于《周禮》與禮學分類問題的論述
附一:陸德明《三禮注解傳述人》
附二:孫詒讓《周禮正義序》
第五章 《樂》學略說
**節 《漢志》關于樂之目的、功能以及興衰變化的論述
第二節 《隋志》關于早期音樂史的構建
第三節 《四庫總目》詩禮樂一體論及樂類歸屬辯
附:《呂氏春秋?? 古樂》
第六章 《春秋》學略說
**節 《漢志》關于《春秋》及“三傳”生成的論述
第二節 《隋志》關于《春秋》學史的構建
第三節 《四庫總目》關于《春秋》學變遷的總結與批譯
附:杜預《春秋左氏傳序》
第七章 “四書”學略說
**節 《漢志》關于《論語》成書及傳授的論述
第二節 《隋志》關于早期《論語》學史的構建
第三節 《四庫總目》關于“四書”形成的論述
附:康熙皇帝《御制日講四書解義序》
第八章 《孝經》學略說
**節 《漢志》關于《孝經》作者、命名及傳授的記述
第二節 《隋志》關于早期《孝經》學史的構建
第三節 《四庫總目》關于《孝經》性質及研究史的論述
附:孔安國《古文孝經序》
第九章 小學略說
**節 《漢志》關于文字創始與小學的論述
第二節 《隋志》“小學”內涵的變化
第三節 《四庫總目》對小學史的梳理與辨正
附:許慎《說文解字序》
經學略說——經學三序講疏 節選
“孔壁藏書”有三個傳說:一種傳說是這批書是孔子九世孫孔騰所藏?昨v,字子襄,《孔子家語·后序》說:“子襄以好經書博學,畏秦法峻急,乃壁藏其《孔子家語》《孝經》《尚書》及《論語》于夫子之舊堂壁中。”另一個傳說是孔騰的兄長孔鮒所藏。宋錢時《兩漢筆記》說:“始皇三十四年燒書,陳余 謂孔鮒曰:‘秦滅先王之籍,而子為書籍之主,其危哉!’子魚曰:‘吾將藏之,以待其求。’”還有一說是孔惠藏,見《經典釋文·序錄》。這三個記載應該都有根據,但《孔子家語·后序》所言所藏之地,正是魯共王發現藏書之所,因此《古文尚書》為孔騰藏書,當無可疑。 關于“魯恭王壞孔子宅”的時間,學者們分歧較大。魯恭王是漢景帝的兒子劉馀,他封到曲阜做魯王的時間是漢景帝前三年,“廣其宮”自在此后。《漢志》說是“武帝末”,這個時間顯然有問題,因為恭王年壽不到三十歲,在武帝元光年間,他早已不在世了。這里的“武帝末”是獻書的時間,而不是壞孔子宅的時間!墩摵·正說》篇說是孝景帝時,而《書案》篇則說是武帝時。今人有以為在景帝前元三年者,又有以為在景帝末者。今難有堅證說明其時間,從邏輯上推,當在景、武之際,故而《論衡》才會出現兩種記載,不過《論衡·正說》篇雖說:“至孝景帝時,魯共王壞孔子教授堂以為殿,得百篇《尚書》于墻壁中。”同時又說:“武帝使使者取視,莫能讀者,遂祕于中,外不得見!币舱妹髁舜耸略诰啊⑽渲H!棒敼鯄目鬃诱,這是一個歷史事件。“孔子宅”是一個文化標志,標志著孔子作為民族精神領袖的存在。而“魯恭王”是權力的象征,“壞孔子宅”意味著權力對文化的挑戰。然而權力*終讓步于文化,在強大的社會壓力面前,魯恭王不得不“懼”,而后“乃止不壞”。所謂“聞鼓琴瑟鐘磬之音”,與劉邦滅項羽后,舉兵圍魯,而魯中弦歌之音不絕,是同一類情況。葉夢得《府學記》說:“漢高帝悉定楚地,獨魯不下,引天下兵欲屠之。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弦歌之音不輟。遂不敢加,而待其服!薄扮婍嘀簟薄跋腋柚簟保谴砦拿鞯穆曇簦侨祟惡推矫篮们榫暗某尸F,可以化解野蠻。因而它能遏止暴力,使權力卻步?鬃诱颐庥陔y,象征著孔子不可撼動的精神領袖地位。從而也促成了孔宅向孔廟的轉換,成為中國文化的圣地。
經學略說——經學三序講疏 作者簡介
劉毓慶,1954年生,山西省洪洞縣人,F任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山西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社會兼職有:奠中書院院長、山西省古典文學學會會長、中國詩經學會副會長、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等。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史研究。著有《古樸的文學》《朦朧的文學》《澤畔悲吟》《雅頌新考》《從經學到文學》《從文學到經學》《圖騰神話與中國傳統人生》《歷代詩經著述考》《詩義稽考》《上黨神農氏傳說與華夏文明起源》等著作三十多部。曾在《文藝研究》《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國內外刊物發表文章二百余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