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走讀大運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5260
- 條形碼:9787500875260 ; 978-7-5008-752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走讀大運河 本書特色
蜿蜒千里,縱橫千年,文明之光,永恒璀璨,北京的生命之河,從過去流向未來。聽歷史古都北京在其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與大運河結下的這段不解之緣。
走讀大運河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科普知識普及讀物,旨在介紹北京作為我國的歷史古都,在其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與眾多的河流結下的不解之緣;講述北京三千年開渠濟漕的運河故事,大運河文化帶作為古都文脈的歷史地位,北京在新時代創造性、高質量地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成就。同時結合地理點的有關人文背景配以圖片,供走讀大運河和準備領略大運河北京段風采的廣大讀者賞鑒。
走讀大運河 目錄
**章 上善若水——河流開啟北京文明之光
中華文明**搖籃
優越的地理條件
河流孕育“北京人”
黃帝南渡——阪泉之戰與華夏古國誕生
北京地區*早的城市——薊城
第二章 開渠濟漕——北京首都地位形成的軌跡
北京*早開鑿的溝渠
漢魏對北京運河的貢獻
戾陵渠引水高梁河
首屈一指的隋唐大運河
首都地位的序曲
金中都奠基大運河格局
元朝開鑿京杭大運河
明清北京大運河
第三章 古都文脈——走讀大運河北京段
運河源頭的“敬水文化”
北京*早的水庫——昆明湖
京味文化的靚麗名片——什剎海
沿著玉河游二閘
通州古城的漕運文化
第四章 保護傳承——新時代統籌推進北京大運河文化帶
擦亮國家文化符號
《規劃》的基本內容
《行動計劃》的目標要求
走讀大運河 節選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類文明之母。縱觀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從來離不開水。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促進了古巴 比倫王國的興盛,恒河帶來了古印度的繁榮,黃河、長江孕育了古代中國的文明。放眼整個北京地區,正是由于其縱橫的永定河、潮白河 等河流水系和優越的地理條件,孕育了北京原始人類,促進了北京城的發展,開啟了北京文明之光。 中華文明**搖籃 1877 年,美國人類學家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一書中,把人類社會劃分為蒙昧時代、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野蠻時代即原始社會的結束,人類便進入文明時代。于是“文明”“開化”與“野蠻”“落后”,就成為文化中的標準詞匯。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文明史就是人類的 開化,并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歷史。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也采納了這種劃分,作出了“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的論斷。恩格斯認為,摩爾根對人類歷史時期的劃分以生產上技能的發展和獲取生活資料的進步為標志是科學的,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因此加以采納。就文明社會的發展而言,從原始的氏族公社組織到國家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是文明社會的一大發展,也是文明時代的一大貢獻。 中國古典意義的“文明”一詞,*早見于中華元典《周易》。《周易·乾·文言》云:“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唐代經學家孔穎達對此疏道:“天下文明者,陽氣在田,始生萬物,故天下文章而光明也。”《書·舜典》云:“濬哲文明,溫恭允塞。”孔穎達疏:“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中國古典意義的“文明”一詞,表述的是文采光明、文德輝耀,“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經緯天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代表了社會的進步與開化,和現代“文明”字面上的光明、開化、進步、富有文采等語義如出一轍。 在歷史學中,同文明相對應的文化,通常也是指尚未發明文字“沒有文章”、總體發展水平比較低“尚未開化”的社會或時期。這種文明的起源涉及世界各地區,*早可上溯至舊石器時代,由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再到青銅器等金屬器的生產力的發展,各部落由狩獵采集進而畜牧農耕,產生社會大分工,導致社會分裂為階級的具體過程。還有從游牧到定居及城市的出現,由血緣關系到階級關系的發展,*后通過不同的途徑形成國家等諸方面。于是,人類起源、新石器時代革命、國家文明的形成,就成為人 類三大歷史性飛躍,從而帶給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地區既存在生活于拒馬河,標志古人類起源的“北京人”“田園洞人”和“山頂洞人”,又有永定河東去河谷岸邊的新石器時代先驅“東胡林人”,還有在延慶古涿水點燃神州**束文明火把的“黃帝集團”。位于今北京廣安門一帶的薊城,更是憑借永定河所鑄造的洪積平原、沖積平原和天然湖泊,為北京城的起源、發展提供了一個極其良好的自然基礎。成為集人類起源、新石器時代起源、國家文明起源于一體的地區。這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上也極其罕見,使北京當仁不讓地成了“中華文明**搖籃”。
走讀大運河 作者簡介
王越,北京地理學會科普委員會主任、北京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北京市海淀區人大代表。先后任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六系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北京市地震局宣教中心主任、政策研究員。致力于人文地理和北京文化研究。著有《奧運北京叢書?人文北京》《胡同與北京城》,主編《中國地理》等。曾獲北京市科學技術先進工作者獎、中國地理學會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獎。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