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100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69530
- 條形碼:9787511569530 ; 978-7-5115-6953-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碳達峰、碳中和100問 本書特色
1.回應社會熱點關切,聚焦政府政策+行業措施+消費者個人,100問+100答,深入淺出闡明碳達峰、碳中和的核心、關鍵問題
2.事關地方經濟發展、傳統行業轉型、新興領域前瞻性投資、個人消費調整……
3.杜祥琬、丁一匯2位院士強力推薦
碳達峰、碳中和100問 內容簡介
《碳達峰、碳中和100問》采用問答形式,是一部面向黨員領導干部及社會公眾的科學普及讀物,旨在提高全社會對碳達峰、碳中和的認識,更好推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全書分為四部分,章從認識高度切入,明確碳達峰、碳中和對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意義。之后沿著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怎么做的邏輯展開。第二章介紹“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背景和科學基礎。讀者了解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進一步深入理解實施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要性。第三章介紹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政策行動,強調需要社會經濟全面轉型,探討各領域各部門如何轉型,這種轉型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和機遇。第四章號召全社會共同努力,強調每個人都可以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碳達峰、碳中和100問 目錄
代序 碳達峰與碳中和引領能源革命 杜祥琬 / 001
前言 / 001
**章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意義 / 001
1.什么是碳達峰?什么是碳中和? / 003
2.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基于什么考慮提出的? / 005
3.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與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有什么 聯系? / 006
4.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與生態文明建設是什么關系? / 008
5.如何理解中國“十四五”規劃目標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目標的重要性? / 009
第二章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科學內涵 / 011
**節 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 / 013
6.如何正確理解氣候變化的范疇? / 013
7.近百年來全球氣候發生了怎樣的顯著變化? / 014
8.引起氣候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 015
9.有哪些氣體是溫室氣體? / 017
10.地球上的碳是怎樣循環的? / 019
11.如何測量溫室氣體的變化? / 021
12.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與溫升存在什么關系? / 022
13.云和氣溶膠如何影響氣候系統? / 024
14.多年凍土消融或海洋變暖會加劇氣候變暖嗎? / 026
15.2020—2021年冬天我國很多地方出現了極寒天氣,全球氣候變 暖是真的嗎? / 027
16.科學家如何預測未來幾十年的氣候及其影響? / 030
17.如果人類不加以控制,21世紀末氣候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 031
18.如何測算碳排放空間? / 032
第二節 氣候變化的影響 / 033
19.氣候變暖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 033
20.地球上哪些系統對氣候變化更敏感? / 035
21.氣候變暖對我國的影響嚴重嗎? / 036
22.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變化有關系嗎? / 037
23.氣候變化對城市有什么影響? / 038
24.我國近40年西北地區“暖濕化”是否可以使西北變江南? / 040
25.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否存在跨境關聯? / 042
26.未來氣候風險將是怎樣的? / 043
27.全球溫升1.5℃或2℃,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有什么差別嗎? / 044
第三節 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途徑 / 046
28.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途徑是什么? / 046
29.各行業有哪些主要的減排措施? / 048
30.負排放技術有哪些? / 049
31.全球實現2℃或1.5℃溫升目標的排放路徑是什么? / 051
32.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需要多大規模上應用負排放技術? / 052
33.氣候變化將給國際投資帶來哪些變化? / 055
34.為什么即使實現1.5℃溫升目標,適應氣候變化仍然很重要? / 057
35.沿海地區社區和人群如何更好適應氣候變化? / 059
第三章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政策行動 / 061
**節 全球和中國碳排放現狀和趨勢 / 063
36.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現狀如何? / 063
37.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現狀如何? / 067
38.影響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070
39.國際貿易對碳排放有什么影響? / 071
40.農業是碳排放源還是吸收匯? / 073
41.土地利用變化如何影響全球氣候變化? / 074
4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碳排放下降了多少?對減緩全球氣候變 化有多大貢獻? / 075
第二節 全球氣候治理及中國的貢獻 / 077
43.國際氣候談判進程包括哪幾個階段? / 077
44.國際氣候談判的基本格局和主要利益集團是怎樣的? / 079
45.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為推動國際氣候進程發揮 了什么作用? / 081
46.《巴黎協定》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義? / 082
47.什么是國家自主貢獻(NDCs)? / 085
48.各國提出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距離2℃或1.5℃溫升目標的排放 差距有多大? / 086
49.國際上哪些國家已經實現碳達峰? / 088
50.國際上有多少國家提出了碳中和承諾? / 090
51.歐盟綠色新政有哪些主要內容?英國在綠色新政上有什么 舉措? / 093
52.美國拜登政府的氣候政策走向如何? / 095
53.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做出了哪些貢獻? / 097
54.國際合作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有什么重要意義? / 099
第三節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轉型發展路徑 / 100
55.我國“十一五”以來制定了哪些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實施效 果如何? / 100
56.“十四五”期間我國有可能提前碳達峰嗎? / 103
57.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面臨哪些嚴峻的挑戰? / 105
58.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煤炭轉型面臨哪些嚴峻挑戰? / 107
59.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天然氣有多大發展空間? / 109
60.可再生能源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什么作用? / 111
61.核電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什么作用? / 113
62.儲能技術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可以發揮什么作用? / 114
63.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工業部門需要實現什么目標?如何轉型 發展? / 116
64.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交通部門需要實現什么目標?如何轉型 發展? / 117
65.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建筑部門需要實現什么目標?如何轉型 發展? / 118
66.需求側管理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什么意義? / 119
67.不減少排放,靠植樹造林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 可以實現碳中和目標嗎? / 120
68.碳達峰對就業有什么影響? / 121
69.各地區必須同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嗎? / 125
7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城市有什么特殊責任? / 126
71.我國低碳城市試點取得了哪些成效? / 127
72.達峰先鋒城市聯盟有哪些成員?各地提出了哪些達峰目標? / 128
73.哪些行業或企業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哪些可借鑒的 經驗? / 130
74.“新基建”對碳排放有什么影響? / 133
75.實現碳中和目標有現成技術嗎?需要哪些方面的新技術突破? / 135
76.何為“氫經濟”?何為“綠氫”?對實現碳中和目標可以發揮 什么作用? / 137
77.如何減少非二氧化碳類溫室氣體排放? / 138
78.什么是碳排放交易?全球碳市場發展情況如何? / 139
79.我國碳市場建設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可以發揮什么 作用? / 140
80.綠色金融如何助力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 141
第四節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與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協同效應 / 143
81.應對氣候變化對減貧和消除不平等有什么意義? / 143
82.氣候變化公約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保護臭氧層公約之間如 何協同增效? / 144
83.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可以 發揮什么作用? / 147
84.為什么說降碳是大氣污染治理的“牛鼻子”? / 149
85.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我國參與未來國際技術經濟競爭有何重 要意義? / 150
86.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如何推進南南合作和“一帶一路” 建設? / 152
第四章 人人參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 155
87.什么是地球超載日? / 157
88.社會公眾可以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些什么? / 158
89.低碳生活是不是要過苦日子? / 160
90.新冠肺炎疫情為綠色低碳發展帶來哪些啟示? / 161
91.什么是碳足跡?哪里有碳足跡計算器? / 162
92.飲食結構調整與應對氣候變化有關系嗎? / 164
93.每年食物損耗和浪費會導致多少碳排放? / 168
94.瓶裝水對環境有什么影響? / 170
95.服裝浪費導致多少碳排放? / 172
96.實施垃圾分類管理對低碳社會建設有什么意義? / 172
97.哪種交通方式*綠色低碳? / 175
98.女性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能發揮什么作用? / 177
99.青年人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能發揮什么作用? / 178
100.傳媒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能發揮什么作用? / 180
縮略詞索引 / 182
參考文獻 / 186
展開全部
碳達峰、碳中和100問 作者簡介
陳迎,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研究員。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第六次評估報告主要作者。獲第十四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2011年)。
巢清塵,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全球氣候觀測系統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氣象學會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第四次國家氣候變化評估報告領銜作者。長期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