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無所畏懼(以色列人的七大溝通方式與成功法則)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098932
- 條形碼:9787213098932 ; 978-7-213-09893-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所畏懼(以色列人的七大溝通方式與成功法則) 本書特色
如果你任職于一家跨國公司,與各國人士共事,那么這本書可以幫你成為公司更有人緣的人;如果你帶領一個多元文化背景的團隊,擼起袖子開創偉業,那么這本書可以幫你的團隊更具凝聚力和戰斗力;如果你是一名天空飛人,頻頻趕往世界各地的談判桌,那么這本書可以幫你提高談判勝算。本書雖以以色列商業文化特質為例,但掌握這些特質,你將大大提升跨文化管理及談判水平,因為全球商界人士普遍認為以色列人ZUI難搞。若想決勝全球商界,就從打開這本書開始吧。
無所畏懼(以色列人的七大溝通方式與成功法則) 內容簡介
谷歌導航系統、自動駕駛系統、ICQ通信軟件、U盤、膠囊內視鏡、沙漠農業灌溉系統等,這些改變世界的高科技產品都是以色列人的發明! 在經濟優選化的當下,以色列人把“成功經”和“智慧經”輸出國外,活躍在各大跨國企業和商業談判中,業績斐然。然而,在優選商業市場中,以色列人因“脾氣秉性”而不被外國同仁理解和接受,對以色列人的刻板印象更是廣為流傳。這不僅有損以色列人的形象,也大大降低了跨文化商業溝通與合作的效益。 本書作者采訪了數十位與以色列人合作過的各國商務人士,整理出以色列商業文化的七大特質。掌握好這些特質,即使次和以色列人談生意,也能快速增進了解,建立互信關系,筑牢雙贏基礎。本書提出的管理跨文化商業團隊案例、建議和實用工具,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務人士都有益處。
無所畏懼(以色列人的七大溝通方式與成功法則) 目錄
緒 論 / 1
**章 人國合一,“小國困境”激發“強國大夢”/ 11
1. 歷史浪潮下的猶太民族,建國是唯一活路 / 14
2. 人口規模不及一個青島市 / 19
3. 蕞爾小邦,夾縫中求生 / 21
4. 保家衛國,人人有責 / 22
5. 猶太教深刻影響國民生活 / 27
6. 復興希伯來語,作為本國母語 / 30
7. 聰明用到點子上,科技發明遍地開花 / 32
8. 高度警惕下的以色列社會全景 / 38
第二章 七大爭議點造就以色列“商業神話”/ 61
1. 不拘小節 / 65
2. 直言不諱 / 77
3. 敢于冒險 + 雄心勃勃 = 積極創業 / 92
4. 聲高氣響 / 112
5. 隨機應變 / 124
6. ISRAELITM模型展示以色列人的整體“爭議”個性 / 136
第三章 念好跨文化“交流經”,跟以色列人合作不再難 / 143
1. 縮小文化差異,“知彼”成就“知己” / 147
2. 領導多元文化團隊,要先游遍“每種文化” / 153
3. 虛擬團隊超難帶,全靠管理者能耐 / 155
4. 和以色列人打交道,不得不知的十件事 / 157
5. 文化有差異,尊重無差異 / 160
一則個人故事:從傳統以色列人向新以色列人轉變 / 173
后 記 / 179
無所畏懼(以色列人的七大溝通方式與成功法則) 節選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經》 探討以色列的書不少,討論的范圍包括歷史淵源、疆域、風俗民情、政治、宗教、軍事、國防政策以及重大科技成就等,但關于以色列商業文化的書不多。與國外企業有生意往來的以色列企業不在少數,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本書深入剖析以色列的商業文化,以及告訴其他國家的商務人士如何與以色列人做生意。我在擔任企業顧問期間,鉆研了跨文化溝通問題,同時也在與各國人士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們與以色列人合作的經驗。 Quora是一個在線問答網站。有一位在硅谷工作的先生在網站上問道:“跟以色列人共事為什么這么令人頭痛?我認識三四個以色列人,有一個超級聰明,還有兩個是營銷大師,可是每一個都超級難搞。為什么會這樣?大家跟以色列人共事,會不會有這種感覺?他們為什么這么難搞?”我相信商務人士看完這本書之后,就不會與這位發牢騷的先生有同樣的想法了。了解文化差異后,跨文化溝通就會更加順利,人與人之間還會結成真誠互信的商業關系。 研究過程中,我常常聽人說以色列人多數聰明,有創業精神,會創新思考,做事堅持到底,其中不乏全球商界所欣賞的特質。除了說優點,他們也會傾訴與以色列人打交道時的種種不快。多數人對以 色列人的印象不佳,不外乎認為他們傲慢、強勢、粗魯或沖動。 在本書中,文化研究探討的對象是群體,因此難免會概括而論。但我們必須承認,群體中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一個人的個性是由種種因素交加影響而形成的,包括家庭(父母與兄弟姐妹)、宗教信仰、社會經濟的影響,以及個人的信念等。每個社會中都有一些人偏離整體文化,特立獨行。 若想了解個體,就必須先構建一個模型,這樣才能與總體模型進行比較,再分析兩者的異同。若想了解其獨特性,比方說一個以色列人為何會不同于絕大多數的同胞,竟然擅長做長期規劃,就需要了解總體文化的模型,并以此為基準與個體進行比較。 人類學家胡普斯曾發表的一個循序漸進的經典模型,能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另一種文化: ①民族優越感。認為自己的世界觀是世上唯一合理的世界觀。 ②他者意識。了解外來世界觀的存在。 ③理解。尊重外來世界觀的合理性。 ④接受。接受外來的世界觀,不做價值判斷。 ⑤有意識的價值判斷。以文化上類似的公平標準,將自己與外來的世界觀進行互相比較。 ⑥選擇性采納。將外來世界觀的一部分納入自己的世界觀。 胡普斯認為,我們從只看得見自己的文化,到接受甚至擁抱另一種文化,必須經過以上六個階段。*后,我們會注意到同一文化的不同群體之間也存在細微差異,例如東德人與西德人之間的差異,紐約人與其他美國人之間的差異,甚至曼哈頓居民與紐約郊區居民之間的差異等。 如果從來沒研究過自己的文化,從來不了解自己文化的定義,那么就很難在比較中正確評價其他文化。我們習慣以自己的文化為標準,將其他文化拿來比較,予以定義和衡量。在國際化企業,與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合作,*大的困難不是不了解他人,而是不了解自己,也就是不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不了解能操縱我們所有語言及非語言溝通的強大潛意識的文化根源。 想要真正了解以色列商業文化,就要研究其起源、價值、規范與信仰。多年來,我在全球各地開課,每次一開始我都會把學員按國家分組,例如以色列人一組,德國人一組,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等也各自一組。然后,我要求各組學員在討論過后,列出自己國家文化的主要價值。 起初,學員認為這個任務很難,因為很少有人會在日常生活中思考自己的傳統與價值。我們接受社會規范,并對此習以為常。爸媽教導我們什么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我們往往會言聽計從,也會把身邊其他人的行為視作依據。到了我的跨文化課程上,學員卻要從潛意識里挖掘出自身文化的主要價值,自然會覺得困難。有趣的是,我課程上的許多以色列學員,盡管來自不同企業,任不同職務,他們所列舉的價值卻極為相似。 多年來,參與我課程的許多以色列學員,列舉的價值幾乎一模一樣,以下是我總結出來的清單: ①重視家庭。 ②民族與個人的相互責任。 ③直率。 ④態度親切。 ⑤敢于冒險。 ⑥以人為本。 ⑦靈活與創造力。 ⑧不拘小節。 ⑨批評。 ⑩活在當下。 這是以色列人所列出的價值。在本書中,我會深入探討非以色列人對以色列人的看法,以及以色列人行為的起源與基本價值。 非以色列人看了這本書,可以洞悉以色列文化的主要特質,與以色列人溝通的技巧,以及在以色列人參與的商業合作中該如何應對和決策。書中的所有信息,都以文化研究的理論與實務為依據。了解后,你與以色列人合作就會輕松自如。你會知道以色列人的典型行為,明白這些行為的起因與實質,不再誤以為對方心懷惡意。 這本書是寫給想了解以色列人的指南,同時也是送給以色列人的禮物。以色列人看了這本書,就會更了解自身文化,也會更清楚認識外界如何看待和解讀以色列人的行為。以他人視角審視我們自己,向來是了解我們自身文化的好辦法。如果以色列人借此調整自身行為,那么與不同種族的溝通會更順利,合作也會更愉快。 這本書所討論的以色列商業文化的主要特質,是我在數十場訪談中,從其他國家商務人士與以色列人共事的諸多經歷中歸納出來的。我以他們所講述的“典型的以色列人行為”為準,再依照自身積累的跨文化溝通知識及經驗,予以分析。我訪談過的以色列人,無論來自哪個國家,他們所分享的心得幾乎一模一樣。這代表著某種“客觀”,至少非以色列人對以色列人的主觀印象存在某種客觀。 我整理、分析了搜集來的資料,并建立了ISRAELITM模型。ISRAELI是縮寫,每一個字母都代表以色列商業文化的某一種特質: I Informal 不拘小節 S Straightforward 直言不諱 R Risk-taking 敢于冒險 A Ambitious 雄心勃勃 E Entrepreneurial 積極創業 L Loud 聲高氣響 I Improvisational 隨機應變 讀了這本書,你就能辨識以色列人的這些特質,學會跨文化商業溝通的技巧,以及了解如何合作才能在商界得心應手。除此之外,你也許還能與你的以色列工作伙伴培養出深厚的友誼,結交幾位一生的摯友。 誰都希望了解自己共事的對象,希望信任對方。了解以色列商業文化的背景與特質,便能更加信任以色列的合作伙伴,也會更了解自身文化。文化研究一旦涉及群體,就避免不了概括而論。 我在前面說過,每一個社會中總有一些人偏離整體文化,特立獨行。那么,是否有更好的文化研究方法,避免概括而論?我們能否以更好的方法了解個體,讓跨文化溝通更為順利? 我們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概括而論。想要深入探究,概括是必經之路。經過概括,才能看出某些個體的獨特之處。但柏林藝術大學的斯蒂芬·拉茨教授認為這樣的文化研究方法非常危險,會產生四大問題: ①把一些個體行為簡化成一個群體的標簽。 ②誤以為差異是“永遠”,不了解人會隨著時間改變,會因其在職場與生活中不斷累積的經驗而改變。 ③堅信較大文化差異的存在,因而助長了諸多群體對某一群體的“敵對”情緒。 ④假裝教育訓練能讓人避免沖突。 拉茨教授認為,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依據不同的文化規范,設計出新的文化溝通訓練模式。首先必須了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諸多身份,“我們每個人都是米其林人”。比如我是猶太人、女人、母親、妻子、顧問、自由職業者、以色列人、女兒、姐妹、僑居人士和瑜伽愛好者,還有其他身份。我所扮演的每一個角色,都會以不同的方式與環境進行溝通。做顧問時,我會比較注重政治正確;身為以色列人,我非常直率,不拘小節;我扮演女兒時,也遠比扮演母親時嬌縱。 我們活躍于各種組織環境中,知道如何依據已知的情況,調整自己的行為。我上瑜伽課,到世界各地旅行,或到學校接孩子時,所穿的衣服都不同。我是以色列人,但我更重要的身份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樣本”。 組織將個體串聯起來。我們加入新組織后,由于缺乏歸屬感,往往會發現溝通非常困難。換言之,語言并不是唯一障礙。我們在新組織認識新的人,絕不能按照以往的習慣行事。有時還不得不養成新的習慣,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認識新的人,尤其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能讓我們檢視自己,探索自己的文化。 我認為,我們每個人雖然并不是群體、民族或文化的代表樣本,但對于研究不同文化的主要特質而言很實用,也很重要。唯有概括而論,才能掌握大趨勢與小細節。想與一個人順利溝通,首先要對他的文化背景有基本認知。無論是將他人當作其所屬文化的代表,還是獨特的個體來看待,只有了解其他文化的主要特質,才能深入洞悉他人。
無所畏懼(以色列人的七大溝通方式與成功法則) 作者簡介
[以色列] 奧絲娜.勞特曼 著名以色列籍企業顧問,OLM顧問公司創辦人,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社會科學與傳播碩士,為許多以色列及國際客戶開設定制化課程,客戶包括以色列制造商協會、以色列猶太事務局、慧銳系統公司、澳大利亞國民銀行、888控股集團、康寧公司和多國駐以色列使領館等。 龐元媛(譯者) 專職譯者,畢業于臺灣師范大學翻譯研究所,譯作有《我只想活著:七歲女孩的敘利亞烽火日常》《揭密風暴》《第一探長的最后正義》《藍鯨志》《白蟻之魂》《菲洛梅娜》《獅子與我》《查理桑莫的走騙人生》等。
- >
推拿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