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王先霈文集(第六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290148
- 條形碼:9787562290148 ; 978-7-5622-9014-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先霈文集(第六卷) 內容簡介
本卷以《圓形批評和圓形思維》(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中國文學批評的解碼方式》(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建設“圓形”的文學批評》(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為基礎,從作者四十多年來發表的文章中選錄四十余篇,以文學基本理論和中國古代文論為主。
王先霈文集(第六卷) 目錄
關于“月光如水照緇衣”
性格與環境
《濟金根》是不是在正路上?——札記,外一篇
論詩體小說《長恨歌》
“非自覺性”與藝術規律
《現代小說技巧初探》讀后
資本主義生產同藝術和詩歌的敵對性
試說“詩人興會”
批評家的困惑和文學批評的出路——倡導開放性的社會歷史批評
建設“圓形”的文學批評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解碼方式
批評的煩惱與批評的智慧
創造性思維中“有意義的空白”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綠色”觀念
接受的遷移與創作的盛衰——讀《清代燕都梨園史料》零札
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中的創新和繼承——郭紹虞等人治學經驗及其現實啟示意義
文學理論基礎的廣泛性與本土性問題
陶淵明的人文生態觀
語言是否應該“純潔”,語言是否可能“純潔”
關注和回答當代實踐提出的新問題
向歷史題材文藝要求什么
探求時代新話題,建設本土文藝學——《文藝爭鳴》話題筆談讀后感
三十年來文藝學家的中國古代文論研究
文本的文學性與接受的文學性
中西文學理論對話中的概念可對應性問題
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發展遲滯原因之探討
流行歌曲歌詞的文學性
豐子愷《護生畫集》對現代生態文藝學的啟示
深化文藝理論基礎性研究
經典的兩重性和對它的兩種態度
胡先骕的生態思想
胡先輔為什么贊揚阮大鋮的山水詩
關于“科學的藝術論叢書”談片——魯迅對普列漢諾夫在馬克思主義文論史上地位的論斷
《文心雕龍·史傳》篇“傳體”說發微
善意誤讀的弊與功——從《管錐編》對《春秋》“五例”的解讀與闡發說起
文學批評的有效性漫議
文學對于保護方言的作用
如何實現文學理論本土化
古代貴族女性的自尊
楚成王為什么不殺重耳
史書中的悲劇素材
趙樹理大眾文學思想的特色及其歷史命運
從“謹嚴”到“浮夸”——古代敘事藝術的躍進
文藝理論研究者的學術視野與理論的品格
《左傳》和《歷史》的人物在倫理困境中的選擇
古代敘事理論的一對范疇——實錄與微隱
《管錐編》的體式、成就及其局限平議——讀《管錐編·左傳正義》札記
《左傳》中政治與道德的一致和沖突
性格與環境
《濟金根》是不是在正路上?——札記,外一篇
論詩體小說《長恨歌》
“非自覺性”與藝術規律
《現代小說技巧初探》讀后
資本主義生產同藝術和詩歌的敵對性
試說“詩人興會”
批評家的困惑和文學批評的出路——倡導開放性的社會歷史批評
建設“圓形”的文學批評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解碼方式
批評的煩惱與批評的智慧
創造性思維中“有意義的空白”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綠色”觀念
接受的遷移與創作的盛衰——讀《清代燕都梨園史料》零札
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中的創新和繼承——郭紹虞等人治學經驗及其現實啟示意義
文學理論基礎的廣泛性與本土性問題
陶淵明的人文生態觀
語言是否應該“純潔”,語言是否可能“純潔”
關注和回答當代實踐提出的新問題
向歷史題材文藝要求什么
探求時代新話題,建設本土文藝學——《文藝爭鳴》話題筆談讀后感
三十年來文藝學家的中國古代文論研究
文本的文學性與接受的文學性
中西文學理論對話中的概念可對應性問題
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發展遲滯原因之探討
流行歌曲歌詞的文學性
豐子愷《護生畫集》對現代生態文藝學的啟示
深化文藝理論基礎性研究
經典的兩重性和對它的兩種態度
胡先骕的生態思想
胡先輔為什么贊揚阮大鋮的山水詩
關于“科學的藝術論叢書”談片——魯迅對普列漢諾夫在馬克思主義文論史上地位的論斷
《文心雕龍·史傳》篇“傳體”說發微
善意誤讀的弊與功——從《管錐編》對《春秋》“五例”的解讀與闡發說起
文學批評的有效性漫議
文學對于保護方言的作用
如何實現文學理論本土化
古代貴族女性的自尊
楚成王為什么不殺重耳
史書中的悲劇素材
趙樹理大眾文學思想的特色及其歷史命運
從“謹嚴”到“浮夸”——古代敘事藝術的躍進
文藝理論研究者的學術視野與理論的品格
《左傳》和《歷史》的人物在倫理困境中的選擇
古代敘事理論的一對范疇——實錄與微隱
《管錐編》的體式、成就及其局限平議——讀《管錐編·左傳正義》札記
《左傳》中政治與道德的一致和沖突
展開全部
王先霈文集(第六卷) 作者簡介
王先霈,1939年出生。1960年畢業于華中師院中文系,1964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進修班,之后一直在華中師大任教。曾任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文學院院長、出版社總編輯。現任華中師范大學文學批評學研究中心主任和編輯學研究中心主任,曾兼任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理事。著有《文學美》《圓形批評和圓形思維》等,主編有《小說大辭典》《文學批評術語辭典》《文藝學系列教材》等。《文學評論教程》獲湖北省第二屆優秀社科著作二等獎,《明清小說理論批評史》獲湖北省第三屆優秀社科著作二等獎、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科二等獎,《圓形批評論》獲湖北省政府屈原文學獎。
書友推薦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