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費孝通作品精選鄉土中國.鄉土重建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9573
- 條形碼:9787108069573 ; 978-7-108-06957-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費孝通作品精選鄉土中國.鄉土重建 本書特色
費孝通作品精選(12種) ◎ 繭
◎ 江村經濟
◎ 祿村農田
◎ 生育制度
◎ 鄉土中國·鄉土重建
◎ 中國士紳 ◎ 留英記
◎ 美國與美國人
◎ 行行重行行:1983-1996(合編本)
◎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民族學文選
◎ 孔林片思:論文化自覺
◎ 師承·補課·治學(增訂本)
費孝通作品精選鄉土中國.鄉土重建 內容簡介
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費孝通的學術工作由實地的“社區研究”轉向探索中國社會結構的整體形態。他認為自己對“差序格局”和“鄉土中國”的論述,是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鄉土中國》是費孝通在西南聯大和云南大學講授“鄉村社會學”的講稿,嘗試回答“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社會究竟是個什么樣的社會”。它不是對具體社會的描寫,而是從中提煉一些“理想型”概念,如“差序格局”“禮治秩序”“長老統治”等,以期構建長期影響、支配著中國鄉土社會的獨特運轉體系,并由此來理解具體的鄉土社會。《鄉土重建》則以“差序格局”和“皇權與紳權”的關系為中國社會的基本結構原則,在此基礎上分析現實中國基層社會的問題與困境,探尋鄉土工業的新形式和以鄉土重建進行現代社會轉型的可能。這一系列的寫作代表了費孝通40年代后期對中國歷史、傳統和當代現實的整體性關照,是其學術生命階段很重要的思考成果。
費孝通作品精選鄉土中國.鄉土重建 目錄
目 錄:
“費孝通作品精選”出版前言
鄉土中國(1947年)
舊著《鄉土中國》重刊序言
鄉土本色
文字下鄉
再論文字下鄉
差序格局
系維著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別
禮治秩序
無訟
無為政治
長老統治
血緣和地緣
名實的分離
從欲望到需要
后記
鄉土重建(1948年)
中國社會變遷中的文化結癥
鄉村·市鎮·都會
論城·市·鎮
不是崩潰而是癱瘓
基層行政的僵化
損蝕沖洗下的鄉土
黎民不饑不寒的小康水準
地主階層面臨考驗
現代工業技術的下鄉
分散在鄉村里的小型工廠
鄉土工業的新形式
自力更生的重建資本
節約儲蓄的保證
對于各家批評的總答復(后記)
附錄一 論紳士
附錄二 論“知識階級”
附錄三 論師儒
出版后記
費孝通作品精選鄉土中國.鄉土重建 作者簡介
費孝通(1910—2005),江蘇吳江人。20世紀中國卓越的學者與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人類學和民族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擔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1930年入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獲學士學位。1933年入清華大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系,獲碩士學位。1936年秋入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攻讀社會人類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38年秋回國。曾先后在云南大學、西南聯大、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從事教學與研究。
一生以書生自任,筆耕不輟,著作等身,代表作有《江村經濟》《祿村農田》《鄉土中國》《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等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