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心之眼:簡莫里斯日記心之眼(簡·莫里斯思想日記)(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17150
- 條形碼:9787547317150 ; 978-7-5473-1715-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之眼:簡莫里斯日記心之眼(簡·莫里斯思想日記)(精)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一般讀者1. 讀這部思想日記集有一種喜悅感,它就像《蒙田隨筆集》。這本書以日記形式講述了簡· 莫里斯快樂的暮年生活。透過這本札記得以展現的是一代文學名家的晚年形象,音樂、下午茶、小汽車、新聞閱讀,私人生活中種種值得付諸情感的瑣事,都成為書寫對象。
2. 這本書讀起來的感覺和簡· 莫里斯的《西班牙》《悉尼》之類我們所熟悉的莫里斯的“列國列城志”有所不同,它更像閨蜜的來信那樣歡快輕盈,親昵感躍于字里行間,閱讀過程好像與作者本人面對面的交談,簡·莫里斯的風趣、智慧都滲透入這部令人有閱讀愉悅感的日記中,和《希姆博爾斯卡信札》《查令十字街84號》等文學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3. 譯文用詞精準,深得原作風格旨趣,彰顯了簡· 莫里斯獨特的思想和有趣的靈魂,具有較高的出版價值。
心之眼:簡莫里斯日記心之眼(簡·莫里斯思想日記)(精) 內容簡介
本書是英國一代文學名家簡?莫里斯的思想日記,全書以188天每日一章的日記形式,記錄了這位有幸游歷全世界、擁有雙重性別體驗,如今過著隱士般生活的傳奇作家在北威爾士家中閑適度日的思考偶得和快樂的暮年生活。簡?莫里斯用她特有的私密聲音——幽默、敏銳、睿智、感人,很重要的是親切,寫下了她對世界的看法。從貓到車,從旅行到家庭,從音樂到寫作,這是一個獨特的文學人物帶來的無窮樂趣,是簡?莫里斯迄今為止寫下的第四十九本書,也是她的本思想札記。
心之眼:簡莫里斯日記心之眼(簡·莫里斯思想日記)(精) 節選
第1天 終我一生,從未以日記記下我的思緒。但如今我已年屆九旬,垂垂老矣,又無一事可消磨時光,因而不妨一試,興許能得到上天垂憐也說不定!這天我駕駛著開了九年的心愛的老破車本田R型上波特馬多克,聽著車內電臺的鋼琴協奏曲,**縷可堪記載的思緒涌上了我的心頭: 這曲調在我聽來似曾相識,又記不真切,也許還和別的協奏曲混淆了;世上已有萬萬千千的音樂,卻依舊有萬萬千千的音符組合,可供人們譜成新的協奏曲,這是多么奇妙!音符的組合,難道是用不完的嗎?
依舊有那么熟悉的旋律與和弦,在我聽了無數遍之后仍讓我迸出熱淚,尤其是在我獨自
駕車的軟弱時刻——這又是多么奇妙!駕車時我全副心思都在方向盤上,沒有人來打破這一刻的沉靜,只有音樂悄悄潛入心靈,仿佛一位老朋友對我說,緬懷那埋藏在心底的情感吧。 第33天 好幾年前,我在英格蘭的一個鄉下小鎮上看見街對面有一個我很早以前在非洲認識的老鰥夫。他提著一個購物袋,正心急慌忙地翻檢什么東西(我想多半是他的購物單),然后跌跌撞撞仿佛看不清道,進了旁邊的一個超市。這景象讓我感觸頗深,因為我認識他的時候他正值盛年,擔任大英帝國一個殖民省份的總督,掌管著十萬人的命運。
在他身上,我看見了歷史的寓言——這寓言象征著一種意識形態的終結,一種悠久信念的衰落;然而我所感觸的還不是這一點。當時當地,我想到的是,我預見了億萬人的悲劇: 我們所有這些人都被迫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奧賽羅一樣,承認我們生命的意義已然喪失。對奧賽羅來說,生命的意義是征戰,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生命的意義遠遠不限于通過盡量做好工作來獲得一點滿足感。我以前寫到了的里雅斯特,我很愛這座意大利城市,但是很不幸,它已失去了它的意義;一位讀者來信說,他曾是一位忙忙碌碌的商人,但已退休,我正寫出了他的現狀。
我們難道不認識這樣的人嗎?兢兢業業的老師沒有了學生,建筑工人沒有了訂單,律師沒有了辯護狀,店主沒有了商店,醫生沒有了病人……當然,他們很多人的確也享受退休時光,從此可以履行家庭責任或追求創造樂趣,可是在我看來,似乎在宗教信仰之外只有一樣無形之物能夠讓我們快樂地度過晚年,那就是藝術。藝術本身是無限的,它能創造新物也能撫慰人心,它可以是主動的也可以是被動的。它來自空無,卻產生了大千世界;藝術無所不知,它是歡笑,是憐憫,是謎,也是美;不管我們是創造藝術還是欣賞藝術,我們都能平等地擁有它;只要舉措得當,藝術就能滿足我們所有的感官。
對于我那天碰見的前帝國主義者,我倒是希望,等他回了家,做了家務,完成了生命的意義后,能寫一篇回憶錄,或者至少用留聲機聽一曲莫扎特。
心之眼:簡莫里斯日記心之眼(簡·莫里斯思想日記)(精) 作者簡介
Jan Morris(簡??莫里斯),集詩人、小說家、旅游文學作家為一身。曾擔任《泰晤士報》、《衛報》記者,后專事寫作,被《泰晤士報》評選為“二戰”后英國最偉大的十五名作家之一。其著作超過四十部,除了有關英國的名作《大不列顛治下的和平》三部曲外,還有關于牛津、曼哈頓、悉尼、威尼斯、西班牙和威爾士的記述;小說《哈弗的最后來信》曾入圍英國布克文學獎。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