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歷史地圖集
-
>
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昆明 四川 杭州 上海(明信片)
-
>
威尼斯書
-
>
一聽說那島上有貓,我就出發了:日本貓島旅行筆記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江蘇(2016年全新版)
-
>
生命的邊緣-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
>
不一樣的云南
悉尼:帝國的絢爛余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06468
- 條形碼:9787547306468 ; 978-7-5473-064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悉尼:帝國的絢爛余暉 本書特色
莫里斯旅行文學中的代表作之一,從早期殖民地的創立寫到當代的城市風貌與形形色色的人物,但其絕非一部簡單的“游記”,莫里斯對城市歷史、風物、勝跡的細致描寫是研究型、歷史型的,她對筆下的許多地方都做過歷史方面的考察,一艘船、一根柱子、一座雕塑、一幢建筑,甚至石頭上刻著的幾個字母,都有可追溯的來歷和故事。
悉尼:帝國的絢爛余暉 內容簡介
喜歡旅行文學,一定不能錯過莫里斯。這位經歷傳奇的偉大作家,以其一貫優雅、深沉又時而有些刻薄的筆調,將這座大英帝國的殖民城市細細解剖。就近代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而言,悉尼誕生于帝國主義殖民時期,從無到有,是一個縮影和典型。莫里斯帶領我們在時空和思維中穿梭游走,向我們展示出,這座在王朝落幕之后依然在歷史海岸上熠熠生輝的城市,那兼具狂野與落寞的本質。 作家林達: 莫里斯筆下的悉尼是一幅人類歷史全景圖。你可以看到一個野蠻趨向文明的自然走勢,收獲了成熟睿智,也失去了野性的生猛鮮活。 《泰晤士報》瑪莎 鄧斯坦: 悉尼當為此感到榮幸。一位偉大的肖像畫家選擇其作為*近的寫作主題,她筆觸下的畫面并不是一張起源卑微、簡單美觀的明信片,而是展現了一種出人意料的復雜特性……幾乎沒有幾個悉尼人對自己城市的歷史與軼事的了解比得上她。
悉尼:帝國的絢爛余暉 目錄
開篇掠影
我寫了一系列的書來紀念維多利亞王朝的盛衰,在對英國*后的殖民地香港的研究中為它寫下一曲挽歌。我想以一本書結束我的帝國情結,這本書所展現的東西,在帝國退潮后還遺留在歷史的海岸,壯觀、知名,并且更為光彩奪目。我發現在這些帝國殘骸中*為優秀的非悉尼莫屬——我并不認為它是大英帝國創造的*好的城市,也不認為它是*美的城市,但是它確實是其中*為夸張,心態*為年輕,又*為陽光的城市。
悉尼創世紀
悉尼人總說他們的城市缺乏歷史感,就此我不敢茍同。我發現悉尼的“過去”比其他大多數城市都更易追溯,我們對這片新大陸的開拓者如此熟悉——或知道他們的名字,又或對他們僅有泛泛的印象,我們對早期一幕幕場景的想象何其容易。如今許多維多利亞時代的紀念碑依然矗立,象征著維多利亞式的輝煌。
悉尼的外觀
衛星圖上,悉尼看上去更像是一種地質特征,而不是一座城市,在那一片暗灰和紅色之中,在大海與高山之間,市區幾不可見。
1.市區
2.郊區
悉尼的風格
縱觀悉尼的歷史,這個城市都被貼上了“非常隨性”的標簽,這種“隨性”至今延續。它是這個幸運國度里的大都市——這個國度幸運到可以帶著它逃離大英帝國。
悉尼人
悉尼人有時候會被叫做“悉尼這邊人”(sydneysiders)。但是沒人能準確說出這個稱呼語出何處……不管語出何處,這個稱呼都適合他們。這個詞堅定、直白并且令人饜足,總體上,將這里的人的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悉尼這邊人”整體來說比大多數的城市居民更有辨識度。無論從風格、歷史還是地形上來看,他們的所在都是一個強勢城鎮,而兩個世紀的定居也造就了一群性情與之相稱的市民。
1.多數族群
2.原住民
3.少數族群
悉尼的自娛精神
這是一個美好的悖論——悉尼,這個在痛苦中分娩的城市,竟然擁有強大的自娛自樂的真正天賦……如今周五下午已經發展成悉尼的習俗——在這個約定俗成的時刻,在一周內第五天的下午,許多人坐享快樂;但其實無論是一周中的哪一天或一天中的哪一刻,悉尼都比大多數城市更懂得自我享受。
悉尼的城市抱負
悉尼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我認為它還保留著一種持續的貧乏感,這讓它一路走一路都在向上攀登。在心情和條件一應俱全時,它就會任性地朝著幻象一意孤行。
1.城市功能
2.公共體系
悉尼的帝國情結
作為回報,許多悉尼市民珍視“母國”復興的自豪感——并非一種勢利的懷舊心態,而是一種在一項偉大志業中并肩作戰的同志情誼。因為那個帝國的緣故,這個城市得以存世,而它也一直深刻影響著這里世代居民的生活,這種影響至今都顯而易見。
尾聲回望
總而言之,這是多么美好而有趣的城市!這是多么富有魅力的一群人!我發現在我即將完成這本悉尼之書之際,渴望之情又情不自禁重返我心。
致謝
悉尼:帝國的絢爛余暉 作者簡介
簡 莫里斯(Jan Morris),詩人、小說家、旅行文學作家。1926年出生于英國威爾士,原名詹姆士莫里斯,二戰期間入伍,戰后曾擔任《泰晤士報》與《衛報》記者多年。1972年,莫里斯在卡薩布蘭卡接受了變性手術,從此改名為簡,并專職寫作。她的著作超過30部,包括小說、歷史與旅行文學作品。除了有關大英帝國的名作《大不列顛治下的和平》三部曲外,還有關于悉尼、牛津、曼哈頓、威尼斯、香港、西班牙等的記述。其小說《哈弗的最后來信》(Last letters from Hav)曾入圍布克文學獎。2008年,莫里斯被《泰晤士報》評選為二戰后英國最偉大的15位作家之一。 得益于早期國際采訪的經歷,莫里斯的判斷力和敏銳直覺使她總是能夠看到簡單表象之下的復雜內核,而人生的特殊困境又使她兼有男性的果敢和女性的細膩,正如林達所說,“她以雙重身份切入社會和社會中人,角度深度,都與眾不同”。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