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陸水耦合的地理生態分區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61982
- 條形碼:9787030661982 ; 978-7-03-06619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陸水耦合的地理生態分區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在充分借鑒靠前外已有的地理、生態、環境等分區研究理論和分區方案的基礎上,基于流域陸地特征和水體特征之間的關聯性,本書研究探索并實現了一個耦合陸地和水體特征的流域地理生態分區———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本書全面闡述了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的原則、依據、策略、層級體系和方法等理論原理,也提出了分區的命名、編碼等基本規則和要求等.
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陸水耦合的地理生態分區理論與實踐 目錄
目錄
前言
理論篇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原理與方法
第1章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概念-方法-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3
1.1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的內涵與外延3
1.2水生態功能分區相關方案的國際進展8
1.3中國的自然區劃與生態分區18
1.4水生態功能分區相關實踐與應用23
參考文獻27
第2章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的目的、原則、等級體系與方法32
2.1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的科學依據32
2.2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目的、原則及等級體系35
2.3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策略37
2.4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指標體系與方法40
參考文獻50
第3章水生態功能分區的命名與編碼規范51
3.1分區命名51
3.2分區編碼54
范例篇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范例
第4章東江流域自然概況59
4.1流域自然條件概況59
4.2土地利用現狀66
4.3東江流域水資源和水生態主要問題67
參考文獻71
第5章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一級分區72
5.1水生態功能一級分區的目的、原則與依據72
5.2水生態功能一級分區指標體系73
5.3水生態功能一級分區指標綜合與界限確定77
5.4水生態功能一級分區結果校驗79
5.5水生態功能一級分區方案及其編碼與命名82
5.6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一級分區說明83
第6章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二級分區104
6.1水生態功能二級分區的目的、原則和依據104
6.2水生態功能二級分區指標105
6.3水生態功能二級分區綜合與界限確定109
6.4水生態功能二級分區方案及其編碼與命名111
6.5水生態功能二級分區方案校驗112
6.6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二級分區各論114
參考文獻134
第7章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135
7.1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目的與原則135
7.2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指標136
7.3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方法與分區邊界判定144
7.4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單元的水生態功能評估145
7.5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的水生態功能定位150
7.6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方案及其編碼與命名152
7.7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校驗154
7.8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與水生生物保護157
參考文獻158
第8章流域水生態功能四級分區160
8.1四級分區目標的原則160
8.2四級分區指標選擇162
8.3指標獲取方法168
8.4河段水生態系統類型確定174
8.5河段類型劃分結果校驗176
8.6四級水生態功能區壓力狀態分析181
8.7四級分區河段類型的水生態功能評估186
8.8四級區空間區域確定與命名193
參考文獻198
說明篇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三級四級分區說明書
第9章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三級四級分區單元說明203
9.1定南水尋烏水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Ⅰ1-1)203
9.2楓樹壩山地森林水庫河溪水源涵養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Ⅰ1-2)209
9.3新豐江浰江中上游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Ⅰ2-1)215
9.4新豐江山地森林水庫河溪水源涵養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Ⅰ2-2)223
9.5船塘河寬谷農田森林河溪社會承載與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1-1)228
9.6干流龍川段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1-2)234
9.7增江上游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2-1)241
9.8增江中游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2-2)247
9.9公莊水中上游寬谷農田森林河溪社會承載與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3-1)253
9.10干流河源段寬谷農田森林河溪社會承載與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3-2)259
9.11黃村水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4-1)266
9.12秋香江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4-2)272
9.13白盆珠山地森林水庫河溪水源涵養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Ⅱ4-3)278
9.14干流下游北部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Ⅲ1-1)284
9.15干流下游北部平原城鎮農田河渠社會承載功能區(RFⅢ1-2)290
9.16干流惠州段平原丘陵城鎮農田河渠庫塘社會承載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Ⅲ1-3)295
9.17三角洲平原城鎮農田河網社會承載功能區(RFⅢ1-4)301
9.18石馬河東引運河平原丘陵城鎮河渠庫塘社會承載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Ⅲ1-5)306
9.19潼湖水平原丘陵城鎮農田濕地河渠庫塘社會承載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Ⅲ1-6)311
9.20西枝江中游寬谷農田森林河溪社會承載與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Ⅲ2-1)315
9.21沿海諸河平原丘陵城鎮河渠庫塘社會承載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Ⅲ3-1)321
9.22石馬河淡水河中上游平原丘陵城鎮森林河渠庫塘社會承載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Ⅲ3-2)326
第10章東江流域河段水生態系統類型說明(基本河段類型)332
10.1冬溫急流淡水河溪(編碼:01)332
10.2冬溫淡水急流中小河(編碼:02)337
10.3冬溫淡水急流大河(編碼:03)342
10.4冬溫淡水緩流河溪(編碼:04)347
10.5冬溫淡水緩流中小河(編碼:05)352
10.6冬溫淡水緩流大河(編碼:06)357
10.7冬暖淡水急流河溪(編碼:07)362
10.8冬暖淡水急流中小河(編碼:08)367
10.9冬暖淡水急流大河(編碼:09)373
10.10冬暖淡水緩流河溪(編碼:10)378
10.11冬暖淡水緩流中小河(編碼:11)384
10.12冬暖淡水緩流大河(編碼:12)389
10.13冬暖淡咸水緩流大河(編碼:13)395
10.14冬溫淡水水庫(編碼:14)401
10.15冬暖淡水大型水庫(編碼:15)406
10.16冬暖淡水湖沼濕地(編碼:16)411
附錄東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名錄417
附圖1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一級、二級分區圖
附圖2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圖
附圖3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四級分區圖(1)
附圖3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四級分區圖(2)
附圖3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四級分區圖(3)
附圖3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四級分區各區名稱
前言
理論篇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原理與方法
第1章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概念-方法-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3
1.1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的內涵與外延3
1.2水生態功能分區相關方案的國際進展8
1.3中國的自然區劃與生態分區18
1.4水生態功能分區相關實踐與應用23
參考文獻27
第2章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的目的、原則、等級體系與方法32
2.1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的科學依據32
2.2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目的、原則及等級體系35
2.3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策略37
2.4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指標體系與方法40
參考文獻50
第3章水生態功能分區的命名與編碼規范51
3.1分區命名51
3.2分區編碼54
范例篇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范例
第4章東江流域自然概況59
4.1流域自然條件概況59
4.2土地利用現狀66
4.3東江流域水資源和水生態主要問題67
參考文獻71
第5章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一級分區72
5.1水生態功能一級分區的目的、原則與依據72
5.2水生態功能一級分區指標體系73
5.3水生態功能一級分區指標綜合與界限確定77
5.4水生態功能一級分區結果校驗79
5.5水生態功能一級分區方案及其編碼與命名82
5.6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一級分區說明83
第6章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二級分區104
6.1水生態功能二級分區的目的、原則和依據104
6.2水生態功能二級分區指標105
6.3水生態功能二級分區綜合與界限確定109
6.4水生態功能二級分區方案及其編碼與命名111
6.5水生態功能二級分區方案校驗112
6.6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二級分區各論114
參考文獻134
第7章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135
7.1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目的與原則135
7.2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指標136
7.3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方法與分區邊界判定144
7.4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單元的水生態功能評估145
7.5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的水生態功能定位150
7.6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方案及其編碼與命名152
7.7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校驗154
7.8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與水生生物保護157
參考文獻158
第8章流域水生態功能四級分區160
8.1四級分區目標的原則160
8.2四級分區指標選擇162
8.3指標獲取方法168
8.4河段水生態系統類型確定174
8.5河段類型劃分結果校驗176
8.6四級水生態功能區壓力狀態分析181
8.7四級分區河段類型的水生態功能評估186
8.8四級區空間區域確定與命名193
參考文獻198
說明篇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三級四級分區說明書
第9章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三級四級分區單元說明203
9.1定南水尋烏水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Ⅰ1-1)203
9.2楓樹壩山地森林水庫河溪水源涵養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Ⅰ1-2)209
9.3新豐江浰江中上游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Ⅰ2-1)215
9.4新豐江山地森林水庫河溪水源涵養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Ⅰ2-2)223
9.5船塘河寬谷農田森林河溪社會承載與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1-1)228
9.6干流龍川段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1-2)234
9.7增江上游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2-1)241
9.8增江中游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2-2)247
9.9公莊水中上游寬谷農田森林河溪社會承載與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3-1)253
9.10干流河源段寬谷農田森林河溪社會承載與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3-2)259
9.11黃村水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4-1)266
9.12秋香江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Ⅱ4-2)272
9.13白盆珠山地森林水庫河溪水源涵養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Ⅱ4-3)278
9.14干流下游北部山地森林河溪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Ⅲ1-1)284
9.15干流下游北部平原城鎮農田河渠社會承載功能區(RFⅢ1-2)290
9.16干流惠州段平原丘陵城鎮農田河渠庫塘社會承載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Ⅲ1-3)295
9.17三角洲平原城鎮農田河網社會承載功能區(RFⅢ1-4)301
9.18石馬河東引運河平原丘陵城鎮河渠庫塘社會承載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Ⅲ1-5)306
9.19潼湖水平原丘陵城鎮農田濕地河渠庫塘社會承載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Ⅲ1-6)311
9.20西枝江中游寬谷農田森林河溪社會承載與水源涵養功能區(RFⅢ2-1)315
9.21沿海諸河平原丘陵城鎮河渠庫塘社會承載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Ⅲ3-1)321
9.22石馬河淡水河中上游平原丘陵城鎮森林河渠庫塘社會承載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功能區(RFⅢ3-2)326
第10章東江流域河段水生態系統類型說明(基本河段類型)332
10.1冬溫急流淡水河溪(編碼:01)332
10.2冬溫淡水急流中小河(編碼:02)337
10.3冬溫淡水急流大河(編碼:03)342
10.4冬溫淡水緩流河溪(編碼:04)347
10.5冬溫淡水緩流中小河(編碼:05)352
10.6冬溫淡水緩流大河(編碼:06)357
10.7冬暖淡水急流河溪(編碼:07)362
10.8冬暖淡水急流中小河(編碼:08)367
10.9冬暖淡水急流大河(編碼:09)373
10.10冬暖淡水緩流河溪(編碼:10)378
10.11冬暖淡水緩流中小河(編碼:11)384
10.12冬暖淡水緩流大河(編碼:12)389
10.13冬暖淡咸水緩流大河(編碼:13)395
10.14冬溫淡水水庫(編碼:14)401
10.15冬暖淡水大型水庫(編碼:15)406
10.16冬暖淡水湖沼濕地(編碼:16)411
附錄東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名錄417
附圖1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一級、二級分區圖
附圖2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圖
附圖3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四級分區圖(1)
附圖3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四級分區圖(2)
附圖3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四級分區圖(3)
附圖3東江流域水生態功能四級分區各區名稱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