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影梅庵憶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098636
- 條形碼:9787205098636 ; 978-7-205-0986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影梅庵憶語 本書特色
《影梅庵憶語》是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冒襄追憶他和其妾秦淮名姝董小宛的愛情故事的一部散文小品,全文分四卷:**卷記敘了作者與董小宛從相識到相愛到終成眷屬的全過程;第二卷寫他們在愛情生活中那些如詩如畫的生活片斷;第三卷寫甲申之變后他們流離失所經歷的種種艱險困苦;第四卷有一些夢幻色彩,用一種宿命的觀點去解釋他們的姻緣。 《影梅庵憶語(有聲全解本)/紙短情長》為融媒體圖書,書中配有新繪制的圖片和叢書主編關熙潮的朗讀音頻。音頻內容為解讀賞析的內容。
影梅庵憶語 內容簡介
《影梅庵憶語》是明末清初文人冒襄追憶他和其妾秦淮名姝董小宛的愛情故事的一部散文小品,開“憶語體文學”先河,側面反映了明代個性解放的社會思潮。以清代顧沅輯道光十年長州顧氏刻本為底本校,譯文雅致流暢,拆解前情舊事,博引古今詠嘆。內附有聲播讀,掃碼古韻入耳,聆聽完整篇章。
影梅庵憶語 目錄
[譯文及譯記]
卷一譯文
卷一譯記
卷二譯文
卷二譯記
卷三譯文
卷三譯記
卷四譯文
卷四譯記
[原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書后]
書影梅庵憶語后
霧鎖秦淮 董白疑案尋蹤
紅蘭受露 冒襄與吳姬
樸巢往事 冒襄生平簡記
為歡幾何 對望《浮生六記》
《影梅庵憶語》年譜
董小宛詩作精選
影梅庵憶語 節選
《影梅庵憶語(有聲全解本)/紙短情長》: 卷一 譯文 君屢過余僅一見, 昔年曲欄醉晤人。 1 花落 所謂情愛,生于親近繾綣,因而少不了粉飾作態。 書寫情愛,如果也信筆夸飾,那天下就少有真正可愛的人了。何況內屋深屏、光色不露,那些文人,不過是憑著粉飾雕琢、描摹想象,胡編濫造出麻姑神女的奇幻傳奇、放浪故事。近來,又有好事者假借雅名,大談奇情離合之事。使得西施、夷光、文君、洪度這些女子。也因筆墨蒙冤。幾乎人人閨中都有這樣的書,皆是作者沽名釣譽的惡劣習氣。 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蓮。籍貫為秦淮,后遷至吳門。 她身處青樓風塵中,艷名在外,卻并非其本色。相識之初,她便決心從我。進了我家門,她的智慧才識開始顯露。九年光陰里,上下內外大小,都與她相處得融洽和睦,未曾發生忤逆離心等事。她陪我著書,伴我退隱,助我正妻,精于女紅織繡,親手操持家務,即便在疾苦流離的逃難時期,也能處變不驚,笑對困頓。如上種種,都是真實的她。 而今,小宛驟然離世。我真的不知道,死去的究竟是她,還是我呢! 只見我的妻子煢煢孑立、孤獨無措,上下內外大小人等,都悲痛不已。這樣的女子不可復得,其聰慧之心、淡泊之性,聞者無不感嘆,文人義士都難以與之并論。 我專門寫了千篇哀辭追思哭悼,但礙于聲韻格律,無法完整地呈于紙上,于是只簡單地書寫她的生平大概,作為憑吊。 每每痛念、每每回首小宛的一生,我們共度的九年光景,就一并翻涌心頭,凝塞雙眼。就算我有吞鳥夢花的神來之筆,也不能一一追述還原。淚染紙墨,筆澀暗淡,愛意本就難言難抒,又怎么可能矯飾雕琢呢?況且她對我的愛,出于自心,發乎自然,本就不是親昵作態之舉。 我年已四十,容貌光華不再。還記得十五年前,眉公先生笑我癡迷于胭脂溫柔、功名利祿,難道我到了現在這個年紀,還要效仿輕薄子弟,隨意譜寫艷情詩文,戲弄泉下亡魂嗎?如若有深信我的人,能因我的文童,得知小宛的與眾不同,那就請上天賜給我鴻文麗藻,以神來之筆報答她吧。 這樣,小宛死而無憾,我也應生而無憾了。 2 初識 崇禎十二年(1639)初夏,我去南京應試,跟密之會晤。密之說:“秦淮佳麗,近來有位美女,年正芳華,才色冠絕一時。” 我專程去尋訪,未能得見。聽說她因為厭倦繁華,帶著家人去了金聞。 我科舉落第后,到吳門浪游,又屢次踏足半塘尋訪她。怎奈她一直逗留于洞庭,沒有返回。 當時與她齊名的,有沙九畹、楊漪炤。我每日與兩位佳人為伴,獨獨見不著她。 即將返程離開,我心有不甘,便又去拜會了一次,渴盼能與她見上一面。她的母親秀惠賢達,對我說:“看你已來過多次了,所幸她此時在,只是小醉未醒。” 等了片刻,她母親扶著她,沿著花徑曲欄款款走來,與我會面。只見她面顏如春色暈染,醉眼正顧盼流轉,形貌絕艷,神韻天然。 小宛微醺慵懶,沉默不言,我望著她,只有驚嘆愛憐。怕她太疲累,剛匆匆相會,又匆匆別離。這便是我們的初見,那年,她十六歲。 崇禎十三年(1640)夏天,我在影園停留,又想著去見見小宛。有吳門來客,說她已往西子湖去了,還要游黃山白岳,我便只能作罷,沒再尋訪。 ……
影梅庵憶語 作者簡介
冒襄(1611-1693),字辟疆,號巢民,一號樸庵,叉號樸巢,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南直隸揚州府泰州如皋縣(今江蘇如皋)人。一生著述頗豐,傳世的有《先世前,征錄》、《術巢詩文集》、《芥茶匯抄》、《水繪園詩文集》、《彩梅庵憶語》、《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等。 《影梅庵憶語》是冒襄追憶他和秦準名妹董小宛的愛情故事的一部散文小品。名士名媛,才情俱至,字里行間,哀感惋艷,雖瑣碎記來,卻情真語摯,從中不難領略到封建禮教下透露出的一縷春光。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