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區塊鏈與資產證券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22635
- 條形碼:9787521722635 ; 978-7-5217-2263-5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區塊鏈與資產證券化 本書特色
1. 區塊鏈+資產證券化,金融領域兩大新技術的深度融合,未來空間巨大,是令人遐想、令人期待的前沿領域。 2. 該書從實操的角度討論資產上鏈確權的技術,深入討論了數字資產到數字證券現金流瀑布模型的構建方法。同時介紹了海外市場STO的監管,數字資產的交易,以及數字資產與數字貨幣的結合。 3. 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姚前局長與鏈證數科實驗室林華主任,領銜創作。具領域影響力。 4. 區塊鏈+金融科技+證券化各領域領銜專家,集合多年實踐經驗進行前瞻性架構設計。參與作者: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肖風,騰訊集團副總裁賴智明,趣鏈科技首席執行官李偉,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匯豐晉信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王立榮,美國城市國家銀行高級副總裁郁冰峰,趣鏈科技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張貝龍,騰訊金融科技資金業務負責人李康寧,趣鏈科技高級業務專家梅冰晶。
區塊鏈與資產證券化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區塊鏈+資產證券化領域前沿“教科書”。近年來,區塊鏈在金融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區塊鏈+資產證券化,金融領域兩大新技術的深度融合,是令人遐想、令人期待的前沿領域。區塊鏈從負債端切入,與央行的數字貨幣,以及商業銀行的信用貨幣密切相關;區塊鏈從資產端切入,實現資產的數字化,而資產數字化是資產證券化的更不錯別的形態。《區塊鏈與資產證券化》一書由姚前和林華領銜創作,詳細介紹了區塊鏈如何與供應鏈、5G、物聯網技術結合,使資產數字化,確保底層資產的專享性。該書從實操的角度討論資產上鏈確權的技術,同時深入討論了數字資產到數字證券現金流瀑布模型的構建方法。在此基礎上,介紹了海外市場STO的監管,數字資產的交易,以及數字資產與數字貨幣的結合。希望《區塊鏈與資產證券化》的出版,對我國資產證券化行業的創新發展有所助益。
區塊鏈與資產證券化 目錄
前言
**部分 數字資產概述
**章 數字資產與數字金融 3
第二章 區塊鏈高質量發展與數據治理 13
第三章 基于區塊鏈的資產證券化信息披露應用 20
第二部分 區塊鏈與資產證券化結合的探索與實踐
第四章 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發展過程及瓶頸 35
第五章 區塊鏈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應用 51
第六章 區塊鏈在資產證券化應用市場中的案例 59
第七章 區塊鏈在資產證券化中的應用前景及挑戰 73
第三部分 資產證券化底層技術
第八章 資產證券化實現的區塊鏈技術基礎 79
第九章 區塊鏈技術的運用方式 127
第十章 區塊鏈技術發展及其在資產證券化領域應用的展望 220
第四部分 STO: 基本框架、法律挑戰及監管展望
第十一章 STO 的基本概念與生態模型 229
第十二章 STO 的發展: 國際現狀 238
第十三章 STO 在我國: 現實意義與發展空間 246
第十四章 STO 產品的分類設計 251
第十五章 STO 的監管: 基本框架與初步探索 260
第五部分 數字貨幣與數字資產融合
第十六章 穩定幣 277
第十七章 央行數字貨幣 292
第十八章 數字資產 328
第十九章 基于數字貨幣與數字資產的金融體系 350
區塊鏈與資產證券化 節選
資產證券化是指將基礎資產的未來現金流打包,以此為價值償付,發行資產支持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簡寫為ABS)的過程。自1970年美國政府國民抵押協會發行首單資產支持證券以來,資產證券化已發展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金融創新工具。以美聯儲為例,其貨幣量化寬松,除了購買美國國債,就是購買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簡寫為MBS)。我國資產證券化試點于2005年啟動,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一度有所放緩,2012年重啟,2015年實行備案制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融資租賃、收費收益權、應收賬款、保理融資、汽車抵押貸款、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等資產證券化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近期正開展基礎設施公募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試點工作。 一般來說,資產證券化包含構建資產池、破產隔離、信用增級、證券評級、證券銷售、掛牌上市、交易、存續期管理、到期支付等多個步驟,流程長,涉及多方面主體,包括發起人、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載體)、承銷商、投資銀行、信用增級機構、擔保機構、評級機構、托管人、律師、會計師等。其通過特殊的法律實體以協助轉移收益(風險),并可分層出具有不同風險/收益特征的證券,是一種復雜的金融創新,甚至被稱為*高級的“金融煉金術”。 在我看來,資產證券化雖然流程復雜,但原理其實簡單。其核心在于將復雜、難以“他信”的基礎資產轉化為面向市場、可信的資產,然后將其標準化、可分割化,并供眾多投資者購買和交易。可信是資產流轉的前提。原始資產“藏”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里,產權是否真實、是否清晰、是否可靠,外人是不知道的,因此難以“他信”,自然就無法流轉和交易。而資產證券化通過金融中介功能以及以SPV為核心的法律設計,改變了原始資產的不可信狀態。 投資銀行、會計師對資產組合開展的盡職調查以及評級機構的評級服務、托管銀行的托管服務,保障了基礎資產的可信。以SPV為核心的法律設計則進一步保障了基礎資產的真實性、獨立性和完整性。一是真實出售。發起人將特定資產以及與該資產相關的風險與收益,全部轉讓給SPV,在此之后,發起人的債權人與股東就不能再對證券化的基礎資產提出或行使任何追索權。二是破產隔離。即使發起人、SPV破產,也不影響對方的資產,由此保障證券化資產的相對獨立性和完整性。在基礎資產完成由“不可信”變為“可信”之后,SPV還可以利用外部擔保對基礎資產進行信用增級。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使我們除了利用金融中介功能和法律手段,還可以利用技術手段保障底層資產的可信。區塊鏈是制造信任的機器。它利用加密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共識算法來新增和更新數據,利用運行其上的代碼(即智能合約)來保證業務邏輯的自動強制執行,具有集體維護、難以篡改、全程留痕、易于追溯、公開透明等優點。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5G、物聯網的發展,區塊鏈技術有望使與資產有關的所有原生數據,無論是鏈上的,還是鏈下的,均可以被穿透和追溯,可以被自證與他證。那么,此時底層資產數據的可信就是底層資產價值的可信。數字是價值,價值是數字,原來分處“兩張皮”的數據與價值,真正聚合成物理與邏輯一體的數字資產。數字資產具有天然的可信優勢,因此具有天然的流動性,可交易、可流轉。資產數字化通過可信技術的應用,使資產在保留原生全量信息的條件下,不用依賴傳統的金融中介就可流通起來,是一種完全不同于資產證券化的新型資產盤活術。 應該說,資產數字化與資產證券化并不是一種替代關系,而是互補關系,特別是在目前階段,區塊鏈等可信技術的應用還不普遍,許多資產不是原生于鏈上,資產登記更多依靠鏈下中心機構,因此資產證券化依然會在盤活企業資產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即便在資產證券化這一場景下,區塊鏈仍可發揮積極效能。這種積極效能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資產證券化信息披露。目前資產證券化的信息披露僅限于產品發行的文件,對底層資產原始信息缺乏穿透能力,特別是多級鏈條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更容易信息不透明,引發金融風險。我們可以通過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感受到經驗與教訓。而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分布式賬本,則可在原有信息披露的基礎上,針對底層資產信息補充、提供專項信息披露服務,實現底層資產可信穿透功能。 二是提升資產證券化展業效率。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開展,涉及多方主體,信息交互和溝通協調的成本高。而區塊鏈技術本身就是一個點對點的多方互信共享網絡,資產證券化各參與人可在區塊鏈上進行高效的信息交互和業務協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三是推動數字證券的發展。區塊鏈創造了一種新型的數字化價值登記和交換技術,是新一代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在紙媒時代,證券的形式是紙質憑證,立字為據;在電子化時代,證券無紙化,以第三方電子簿記為據;在數字時代,證券的形式則是可信數字憑證,立“數字”為據,也就是數字證券。數字證券在區塊鏈上登記,點對點交易,進行DVP結算,可引入中央對手方和流動性節約機制。數字貨幣以及智能合約技術還可為資產證券化帶來全新的想象空間,比如自動的現金流歸集與支付等。 四是支持監管。在數字化技術的手段下,基于區塊鏈的資產證券化不僅可控,監管還可以做到更加精準。 總之,區塊鏈技術與資產證券化的結合是令人遐想、令人期待的前沿領域。雖然業內已有不少有益實踐,但總體看,這一領域才剛剛開始,可以研究的課題很多,無論是技術方面、業務方面,還是監管方面,均還有許多待解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索。鑒于此,我與鏈證數科實驗室主任林華先生一道,聯合一些實踐經驗豐富、理論功底扎實的業界專家,共同撰寫了《區塊鏈與資產證券化》這部專著。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對我國資產證券化行業的創新發展有所助益。 姚前
區塊鏈與資產證券化 作者簡介
工學博士,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信息中心主任,中證信息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中證數據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曾任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總經理、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巡視員、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副主任。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區塊鏈分委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區塊鏈技術聯合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發表學術文章近160篇,著作8部,曾多次獲得銀行科技發展一等獎等獎項,百多項專利發明人,多項國家標準制定者。;.;CFA。鏈證數科實驗室主任,北京紫金智能金融研究院院長,北京鏈證數科科技董事長,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資產證券化專業委員會常務主任,中國資產證券化分析網創始人,興業銀行獨立董事,招商REITs審計委員會主任,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資產證券化專業委員會顧問。著有《中國資產證券化操作手冊》《中國REITs操作手冊》等,譯有《區塊鏈:技術驅動金融》等。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