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生而搖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21591
- 條形碼:9787521721591 ; 978-7-5217-2159-1
- 裝幀:一般雅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而搖滾 本書特色
※ 郭小寒是資深音樂行業從業者、知名音樂企劃人和“樂夏”第二季專業樂迷,她用無數現場和采訪傾力寫就了這本“搖滾樂隊白皮書”。新褲子、反光鏡、木馬、痛仰、達達、Joyside、后鯊、海龜先生、刺猬、Carsick Cars、旅行團、馬賽克、九連真人等13支當紅樂隊的發展歷程,寫盡他們臺前的光彩與幕后的酒杯。 ※ 青春難免告別,搖滾不會停止,是搖滾,更是人生!從后“紅磡”時代到“樂夏”,中國搖滾風云變幻、起起伏伏,“北京新聲”“北京超新聲”的前赴后繼,音樂節商業大潮的風起云涌,Joyside的解散與重組,D22的倒閉,從School里一撥撥長出來的新樂隊,有人離開,有人回來。寫的不僅僅是樂隊,更是一代搖滾人的彷徨與榮光。 ※ 百張珍貴現場圖片文獻,裝幀精美、圖文并茂。以圖文穿插方式呈現內容,正文之外更有“夏天側記”“樂隊金句”及“專輯LIST”等文獻梳理。圖書采用鎖線裝幀,完美還原獨*原版精細圖片。 ※ 樸樹、邊遠、高虎、木瑪、趙子健、張守望、付菡、李紅旗、夏穎等聯合推薦!像搖滾樂一樣,“這是一本藏了夏天的啤酒、冬天的快樂、秋天的失落和春天的荒誕的書”(by付菡),并“讓我們看到每一個樂隊所代表、傳達的獨特審美理念,與不同階段作品背后那些鮮活有趣的人。不禁感嘆,不像是他們選擇了搖滾樂,更像是搖滾樂選擇了他們。”(by趙子健)
生而搖滾 內容簡介
這本書講述了13支中國樂隊的搖滾人生,新褲子、痛仰、Joyside、刺猬和木馬等。他們跌跌撞撞地成長故事,他們輾轉演出的D22俱樂部、School酒吧以及無名高地酒吧等搖滾文化繁衍地的故事,還有中國搖滾文化的發展脈絡,都在這本書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想要看懂《樂隊的夏天》,想要了解一些樂隊背后的成長故事,或者是對中國搖滾文化感興趣,那這本《生而搖滾》不容錯過。
生而搖滾 目錄
001 >>>> 自序
007 >>>> 新褲子 不斷叛逆在潮流之前,提前離去在成名之后
027 >>>> 反光鏡 三人朋克,像一支隊伍
047 >>>> 木馬 經過整個舞臺的燈火
071 >>>> 痛仰 沒有音樂,生活將是一場錯誤
093 >>>> Joyside 回來了,浪漫心碎的夜晚復活了
109 >>>> 達達 時光不會倒流,人生卻有重逢
129 >>>> 后海大鯊魚 夢是白色的泡沫
153 >>>> 海龜先生 在光芒之下從容退場的人
171 >>>> 刺猬 昔日青春紛紛老去,只有少年依舊橫沖直撞
191 >>>> Carsick Cars 在噪音里大夢初醒,在浪潮中繼續造夢
211 >>>> 旅行團 途中不全都是好風景,還有多少不得已的離別和放棄
233 >>>> 馬賽克 如果全世界都跳舞
253 >>>> 九連真人 做事,定會翻身
270 >>>> 后記 二樓的樂評人
生而搖滾 節選
自序 我還依稀記得,2012年到來時內心隱隱的恐慌。按照瑪雅人的神秘預言,2012年是世界末日。早在2009年就有一部史詩級的災難大片《2012》,向大家宣告了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寓言。2012年1月,我*喜歡的“地球上*后一位音樂詩人” 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發行了他的一張全新專輯Old Ideas,以自己和自己交談的方式回顧了他的一生。 那一年,對于我這樣的“80后”來說,正式進入三十而立的階段,不得不告別青春期,步入成人世界。生活給我們的成人禮則是,同在這個寒冷的1月,我們*喜歡的一個精神聚集地——位于五道口的D22俱樂部正式宣告倒閉。 D22為自己的倒閉舉行了盛大的搖滾演出派對,當大家都在瘋狂pogo,把汗水和淚水灑向舞臺的時候,D22的老板老邁克舉起一個牌子大聲喊:“我們倒閉了!”以這種方式,一代人的青春戛然而止。 在這之前,我一直是一個音樂記者、一個搖滾樂迷,一邊梳理中國樂隊的歷史,一邊聽打口唱片,看一場又一場的現場演出。 20世紀80年代崔健橫空出世,90年代初因唱片工業,催生了黑豹、唐朝和魔巖三杰為代表的主流搖滾樂,90年代到21世紀初,新一代北漂樂隊在迷笛音樂學校、樹村、霍營以及各個酒吧活躍著。到了五道口的朋克時代,從嚎叫俱樂部、無聊軍隊到“麥田守望者”“新褲子”“地下嬰兒”為代表的“北京新聲”橫空出世,Carsick Cars、Snapline、后海大鯊魚、刺猬、嘎調等“北京超新聲”嶄露頭角,2008年以后,中國搖滾音樂節遍地開花,樂隊巡演成為常規,商業化的大潮即將到來……中國搖滾風云變幻,一代人隨著舊時代的謝幕而遠去,又一代人則伴著新時代的腳步走到臺前,周而復始。用了將近三十年時間,搖滾樂在中國,從少年走向了成年。 2012年,像我這樣的“80后”也從少年變成了成年人,我們跟自己的青春作別。作為一個成年人,一旦關上那扇門,我就不得不去做一些成年人該做的事情。 在結束了D-22的“青春公共王國”之后,作為一名演出經紀人,我開始和民謠音樂人,走上了“走江湖”的演出歲月。我帶著周云蓬、萬曉利、小河、野孩子等這些音樂人,輾轉于北京、香港、臺灣、上海等地,去參加一場又一場的藝術節與音樂會。在這些與民謠同行的日子里,我學會并積累了一整套獨立音樂經營運作的經驗,也為日后更投入地做音樂行業的專業工作,打開了一道大門。 在去巡演的火車上,我經常戴著耳機聽音樂,*常聽的一首是嘎調的《火車》:“太多等候把你帶走,并放逐在無盡的愛里,太多忙碌把你挽救,并安放在平凡的愛里。” 人生*愛的那些東西,可能還是被封存在2012年的末世預言里了。接下來有幾年,我喜歡的樂隊全都沒什么新作品,而我個人在雄心勃勃的繁忙的互聯網創業中,迷失了自我,也感受不到心動,只是越來越疲憊。那段日子,我仿佛被劫持到了外太空。 2019年,我辭去了所有的工作,恢復單身,重新開始寫作,這讓我感覺仿佛重返地球。而此時,世界也在慢慢發生變化,宇宙仿佛出現了一個蟲洞,時間又穿梭了回去。 2019年愚人節那天,Joyside宣布重組,這個消息讓很多朋友熱淚盈眶,曾經一同在五道口和鼓樓揮霍過青春的朋友們都說:“大家都在往回尋找十年前的記憶和熱血,仿佛又要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Joyside解散后,劉耗(劉昊)和經紀人劉非在五道營的胡同里開了School酒吧。從Joyside、賭鬼、后海大鯊魚到埃莉諾、白噪音、丟萊卡等,在School里長出了一波又一波的北京新樂隊。而那些從外地來北京發展的樂隊,比如萬能青年旅店、海龜先生、糖果怪獸以及盤尼西林等,也從這里開始逐漸融入所謂的圈子和集體里。將近十年,有多少人在這里找到歸宿又流離失所,喝過吐過,愛過傷過,這里承載著他們多少愛恨情仇。除了少部分人選擇繼續留在鼓樓燈火通明的酒精夜色里,大部分人告別過去的自己,成為有房貸和車貸的社會人,養育孩子,考慮升職……但十年后,Joyside回來了,這讓大家感覺他們之前只是在鼓樓大街往交道口轉了個彎兒,而現在又碰面了。 2019年的夏天,我們看到了《樂隊的夏天》,一定意義上,搖滾樂也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展現在了更大的舞臺上。 那個夏天,我們隔著手機屏幕,為痛仰、反光鏡、新褲子、刺猬這些曾經陪伴了我們整個青春期的樂隊們,一起哭一起笑,仿佛過往的歲月又都回來了。刺猬樂隊在“理想世界”那個單元,唱了《24小時搖滾聚會》,講述的正是D22俱樂部那一段閃閃發光的青春日子……搖滾樂似乎又回來了,而且正值壯年。 也許人生往前運轉的軌跡不是單向的,而是如莫比烏斯環,當中國搖滾樂裹挾著與它一起成長的樂迷毫無察覺地走到了2019年,又好像不知不覺地回到十年前的那一面:在五道口與鼓樓的平行世界里,有著無數樂隊和年輕人在努力“自毀”,燃燒自己和釋放能量。這些故事得以復蘇并放大,在這個越發虛擬化的世界里,散發出一些舊世界的黑暗、愛與痛苦。 “很多事情是過了好多年以后,你才知道意義何在。”P.K.14 的主唱楊海崧說。 2020年,我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冬天,因為疫情的關系,我們長時間待在家里,不能去搖滾樂現場,不能與朋友聚會。待在家里的時候,*想念的還是那些音樂節上的難忘瞬間,那些在live house揮灑熱情、汗水與啤酒泡沫的難忘夜晚,那些午夜穿過的大街小巷,流淌著我們曾經燃燒過的青春、熱血和夢想…… 于是,我拿起了筆,去記憶深處回溯那些曾經被搖滾樂點亮的時光。我們曾經喜歡過的樂隊,他們的成長、記憶、作品,與個人的粘連,與時代的交織,都已經重疊在一起,形成一塊堅硬的東西,生長于我們的體內,影響和塑造著我們的品格。 正如迷笛音樂學校校長張帆所說:“搖滾樂就是不甘平庸的覺醒,直面人生的力量,以及主動改變生活的勇氣。”在人生漫長的時間里,搖滾樂依然帶給我們力量、啟迪和陪伴。 疫情結束,我收到了《樂隊的夏天》節目組邀請,作為“專業樂迷”錄制節目。坐在“二樓”的位置,以特殊的形式,我觀看了2020年夏天所有喜歡的樂隊演出,曾經喜歡的那些樂隊Joyside、Carsick Cars、后海大鯊魚,就像好久不見的老朋友一樣,在舞臺上心照不宣地彼此映照。 在這半年多的時間里,我盡量客觀、詳實地寫下這十三支搖滾樂隊的故事。事實上,也可以是說用我的前半生寫下的,因為每一次下筆的沖動都暗藏在過去被搖滾樂影響和改變的生活里。這十三支樂隊,大多成立于21世紀前后,他們有著完全不同的音樂風格和審美趣味,有的朋克,有的迷幻,有的英式,有的重金屬……中國搖滾樂的發展樣態,就在這一個個雨后春筍般向死而生的樂隊里一點點呈現出來。在這些故事里,能看到他們的閃耀與傳奇,灑脫與執著;也會看到那些痛苦與掙扎,退縮與猶疑,而正是這樣矛盾與復雜的交融,才顯出他們的生動和可愛,才顯出搖滾的真實與赤誠。他們是生而搖滾的人,反過來亦成立——搖滾就是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生命。 一個少年和一個成年人的區別大概也是獨立搖滾樂的標識。少年是以付出、叛逆、犧牲作為價值來和這個世界打交道的,而成年人卻忙著得到、占有和索取。像我一樣的“80后”少年們終于還是變成了成年人,在我們跟自己的青春作別的同時,也有屬于我們的音樂去記錄著這樣一刻的轉變。而作為前文化記者、樂評人、重度搖滾樂迷的我,選擇用文字去記錄搖滾是如何改變了這樣一群人,又如何改變世界。
生而搖滾 作者簡介
音樂行業資深從業者,前“樂童音樂”和“樂空間”聯合創始人,前《北京青年周刊》主筆,《滾石》中文、《Q》中文、《南方周末》等媒體特約音樂文化記者,樂評人,《Uncut》經典搖滾指南中文版出版總監。 作為獨立民謠經紀人,創立河音樂民謠聯盟,擔任過周云蓬、野孩子、小河、萬曉利、吳吞、劉東明等人的演出經紀。也是李志、丁薇、程璧、李霄云、周云蓬、萬曉利、莫西子詩、火星電臺、曹方等知名音樂人的專輯企劃、演出主辦和宣傳統籌。著名播客《大內密談》音樂類主播,和相征在“看理想”合作出品《中國民謠小史》《中國搖滾小史》《英倫唱片店》等音頻節目。2020年,擔任第二季《樂隊的夏天》的“專業樂迷”。 曾出版《北新橋》《東歐流浪20天》《大大事》《小小愛》《沙沙生長》等作品。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