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植物戰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386684
- 條形碼:9787514386684 ; 978-7-5143-866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植物戰爭 本書特色
◆裝幀精美,小開本設計獨具創意,裸背鎖線精裝本,大腰封模切設計,附贈三張內文植物形象明信片,可隨意切換封面圖案,選擇想要的封面 ◆微博大V、科普作家王辰(@天冬)推薦書目,海南大學植物學教授萬迎朗撰寫長序推薦 ◆內文有25張水彩風格精美插圖,其中留有可供填色的圖片,增強互動性,留給讀者們自由發揮的空間 ◆內文介紹了25種奇異的植物現象,極具個性,趣味性較強,吸引讀者注意力 ◆獲得《德國光譜雜志》、《德國北威州自然雜志》、德國電臺推薦
植物戰爭 內容簡介
植物并不總是現在這樣,它們的演化從未停止。在演化過程中,有的成了雜技運動員,不停翻滾;有的成了蛇蝎美人,美麗且兇悍;有的成了盜賊,專門竊取其他植物的能量;有的成了驕縱蠻橫的毒博士,殺死了自己的鄰居……作者在一次從海洋到高山的徒步旅行中,介紹了沿途25種不同尋常的植物,以及它們不為人知卻驚心動魄的演化故事。行文生動形象,趣味性較強,同時,每種植物配以水彩風格的精美插圖,植物形象躍然紙上,收藏價值高。
植物戰爭 目錄
序言
前言
在海邊
水下的雜草--大葉藻
瓦登海邊的豐茂--鹽角草
沙丘建筑藝術家--濱草
帶刺的美麗--海冬青
美麗偽裝的玫瑰--土豆玫瑰
在田野和草地上
不喜歡鄰居的樹--核桃
喜歡翻筋斗的植物--刺沙蓬
香油四溢的花朵--毛黃連花
誰是陸地上*迷你的植物--鼠尾草
流浪的田間野草--麥仙翁
在森林中
渴望遷往熱帶的灌木--歐亞瑞香
樹木的性別之謎--白柳
看不見的花朵--歐細辛
燃燒的花叢--白鮮
面色蒼白卻很健康--松下蘭
在水中
開花的帆船--雪花草
喜愛群居的禾草--蘆葦
水中藝術品--歐菱
帶有"雅努斯面孔的植物--白花水毛茛
原始的睡蓮--白睡蓮
在高山上
嚴寒中溫暖的愜意--無莖蠅子草
阿爾卑斯名花之*--雪絨花
鐘乳石上的植物--白山虎耳草
分道揚鑣的"兩兄弟--無莖龍膽和短莖龍膽
孤獨的極限攀登者--冰川毛茛
植物戰爭 節選
水下的雜草 大葉藻 (Zostera marina) 8月的霍爾尼斯 我們與奇妙植物的相遇始于弗倫斯堡狹長的海灣邊上的一次散步。波羅的海在這里非常淺,一片風平浪靜,和北海肯定是不能相比的。雖然從霍爾尼斯這彈丸之地北邊狹長的陸地尖角可以眺望對岸的丹麥,我們的注意力卻被河岸堤壩上那些被河流沖刷的區域吸引。由棕色帶子包裹而成的厚厚的軟墊在這里“凌亂”地散落著,湊近一瞧卻發現它們都是一些狹長的葉片,都長在一根莖稈上。這里也有許多掉落下來的,被沖到岸邊的翠綠植物。它們并不像那種隨處可見的海藻一樣屬于藻類,而是一種顯花植物。當我們舉著它們面對陽光時,發現這些草綠色的葉子是透明的,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同時質地堅韌。在湖水中,這樣的植物數不勝數,讓人不禁聯想到禾本科雜草一類植物,但實際上和真正的禾本科雜草沒有半點關系。植物學家把它們劃分為單獨的大葉藻科。我們在這里看見的就是分布在德國海岸的兩種藻類之一的大葉藻。它的一位小兄弟——矮大葉藻主要分布在北海,體型要小一些。 真正的海洋棲居者 淺淺的海灘讓我們可以大膽地蹚水而行,走進海洋,細心地觀察四周的環境。在大約1米深的海水中出現了一簇大葉藻。它們完全沉沒在水中,整個生命周期都在被海水包圍中度過。由此可見,它們是真正的海洋植物,也是顯花植物中絕無僅有的特例。在海底生長的顯花植物對我們來說是很不尋常的,因為說到海洋生物,人們想到更多的是海魚、海星、貝殼、海草或其他藻類,而這些“其他藻類”與顯花植物沒有關聯,因為它們代表著一類完全不同的生物。它們如此特殊,以至今天甚至都不再被歸入植物行列,而被當作一類獨立的生物群體看待。 只有很少幾種植物成功地從陸地走入了海洋。海水中含有鹽,對植物的生存構成了嚴重威脅。細胞中過多的鹽分會損害機體,因此,植物若想在鹽分高的環境中生存,就必須調整自身新陳代謝的方式。 在海底綻放 8月的大葉藻已經開花了。它們在海洋中能開出花朵嗎 請你想象一片開滿風鈴草、春白菊和野石竹的草坪,再想象一下這片草坪被淹沒的情景。水位如此之高,以至所有的花朵都完全沉浸在水中。它們撐不了多久的,等待它們的是逐漸死去和腐爛。*難想象的是,這些花朵還能成功傳粉。魚兒對它們沒有興趣,小蝦小蟹也對它們不理不睬,更不用說花蜜會被海水沖散。 人們會認為,顯花植物都是陸地生物,是在空氣中成長起來的。對大多數的物種來說,的確是這樣的情況。在演化過程中,顯花植物從陸地上成長起來,并棲居在各種各樣的環境里,形成了物種的多樣性。盡管它們*遙遠的祖先是海洋藻類,但它們仍然是陸地生物。如果做一個小小的梳理的話,顯花植物是按照“藻類—蕨類—蘇鐵類—顯花植物”的順序演化而來的。不過植物也遵循這樣的規則:凡規則皆有例外。 一些哺乳動物從陸地進化到海洋并完全適應了海洋環境的生存方式,比如鯨,也有為數不多的植物選擇了重新在水中生活。所有在池塘、湖泊和河流中生長的水生植物都源于曾經在陸地誕生的物種。而且大多數水生植物的花朵都生長在水面之上,如同陸地植物一樣以昆蟲和風作為傳粉的媒介。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有少數從陸地進化到水中的植物的花朵竟然長在了水面之下,并產生了水下傳粉的方式。 如何在海水中傳粉 我們談到的這種植物不僅完完全全地在水下生活,還能在水下開花結果。這些花朵長什么樣它們是怎么完成傳粉的呢 大葉藻的花朵與真正的禾本科植物有著一些相似之處:體積小,不那么引人注目。很顯然,碩大而絢爛的花朵在海洋里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它們的花朵很小,并且只包含了功能性器官:要么是釋放花粉的雄蕊,要么是含有胚珠的子房。然而在水中產生粉塵狀的花粉同樣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仍然不知道花粉是如何在水中進行傳播的。動物沒有能力完成水下傳粉,因此唯一的傳粉媒介就是水,類似于陸生植物風媒傳粉的方式,但這也絕非易事。 陸生風媒植物的花粉十分輕盈,甚至可能會隨風飄散。比如松樹和榛子樹,它們的花粉就像一團黃色煙霧隨風傳播。在水中卻有一個根本性的難題:如果花粉粒太重,它會沉入水底;如果花粉粒很輕,就會浮到水面“隨波逐流”。無論哪種情況,傳粉都不會成功,因為作為接收部分的子房始終都位于水下,無法接觸到花粉。 于是大葉藻的花粉就具有了一種不同尋常的形狀:像一根小香腸,大約2毫米長,非常細。這種“花粉腸”的密度恰好與水相同,可以在水里漂流。在海流的作用下,這些花粉四處漂游(如果還能把它們稱為粉末的話),隨后就會踏上通往子房柱頭的路途。 植物的種子會沉入海底,因為幼苗必須在基質上生長,不久后就會形成結實的根狀莖,蜿蜒前行,爬向地面,不斷產生新的葉子。人們能在水下3~10米深的位置發現延展開來的海草床。這些1米多高的海洋植物一根一根地立著,狹長的葉片在波浪中漂蕩,像是陸地上的小草在風中搖擺一樣。現在人們也能理解這種植物的學名了,因為“Zostera”這個詞來源于希臘語中的“Zoster”,即古希臘男子用的束帶,喻指這帶狀的葉片。其物種名“marina”則來源于拉丁語的“marinus”或者德語單詞“Meer”(海洋)。 一些淡水植物也具有類似的水下傳粉機制。其中,將這種機制運用得登峰造極的就是金魚藻,有時候它會在湖水中大面積地出現。隨后我們還會和這種植物再見面的。 海草床 大葉藻生長在地球上的許多沿岸水域中。其實它僅分化出不多的幾種,外觀都大同小異。在地中海中就生長著一種波西多尼亞海草,大致構成了西班牙馬略卡島海灘延伸出的海草床。 這些海草床對于維系海洋生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義。許多幼魚就藏身在這些茂密的水下草墊之中,尋找著覓食的機會。此外,這些海草床也是海洋魚類重要的繁殖場所。對于魚類和鳥類來說,植物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食物來源。海草床也為一些稀有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間,比如海龍和海馬。兩者都屬于硬骨魚綱,外表包裹著一層由骨環構成的甲胄,因此它們都不善游泳,喜歡棲息在海藻之間或者海草床中。說到海馬,我們通常認為它們生活在熱帶水域,其實它和海龍在歐洲的大西洋海岸也出現過。海龍的外形就大不相同了,它們狹長的身體實際上和海藻的葉片十分相像,而淡褐和淡綠混雜的色彩使這種“偽裝”更為逼真。海馬大多數情況下直立在水中緩慢游動,嘴巴朝上,躲在莖類水草之間伺機捕食獵物,就像小螃蟹一樣。一些寬吻海龍也生活在波羅的海的潮間帶之下,身體長達30厘米。 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海草床也常常被海洋動物們啃食,比如海牛,它們現存的4個種類都棲息在熱帶海水中。這一切,如同我們在陸地上所熟悉的景象在海底的投影一般! 瀕危的棲息地 在北海中曾經生長著一片片廣闊的海草床,它們對于鯡魚群來說是有著特殊意義的繁殖場所,但它們卻遭到了一種來自北美的真菌的嚴重破壞。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波羅的海的海草數量也在急劇減少。在格賴夫斯瓦爾德灣,海草床的覆蓋面積在1930年到1988年的58年間減少了大約95%。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的海洋生物學家菲利普·舒伯特表示:“我認為對海草床造成*大威脅的是水體的富營養化,而這首先是排放的農業廢水造成的,與生活和工業廢水相比,它的排放量一直沒有減少。此外海水溫度的上升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我們的研究小組之前發現,水溫如果因為夏季的熱浪超過了25℃,那么對于一些淺灘的海草可能是致命的。*后,海岸防護工程和泥沙疏浚措施也會對當地的海草數量造成巨大威脅。” 水體富營養化或者過度施肥也是陸地上許多物種減少的原因,但人們對此有理由保持一定程度的樂觀。舒伯特表示,“至少在波羅的海德國沿岸區域的海草還保持著良好的生長狀態。它們甚至蔓延到了一些從前未生長過的地方”。減少氮素輸入的一系列努力也取得了許多成果。 但從全球范圍來看,海草床的確是海洋中受到威脅*嚴重的棲息地之一。拖網、堤壩和混濁的海水給海草帶來了很大的危害。船舶航行攪渾了水,繼而影響了光線的射入,導致大葉藻無法正常地生長。靠近海岸邊富營養化的海水讓大葉藻的葉片上附生了許多藻類,這同樣阻礙了大葉藻的生長。 由于海草的數量急劇下降,生物學家們也想方設法為它們尋找新的居所。他們幫助大葉藻恢復獨立生長的能力,以實現正常的繁殖。2009年的秋天至2010年的春天,在距離中國北方海港城市青島不遠的黃海海岸出現了一幅驚人的景象。中國的科學家和助手們在退潮之后種植了1700平方米的大葉藻。在一排排海草之間的淤泥中,他們插入了拳頭大小的石頭來固定大葉藻的根莖(此外,這些生物學家還把一些生長狀態良好的根莖轉移到了海岸的安全位置)。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保證這些還未扎根的植物在潮水來臨時不會被沖走。人們可以想象,僅間隔25厘米就栽種一棵植物是一件多么費時費力的事情。我想讓各位讀者親自來算算,到底需要多少棵植物才能在這么大的面積上完成栽種工作。但是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為栽種的大部分大葉藻都生了根,長成了一片新的海草床。 大葉藻和海龜 在北美東海岸也生長著大葉藻,兩位動物學家就是在這里獲得了驚喜的發現。這里不僅有海水促進海草種子的散播,海龜也發揮了相同的作用。在科學研究中,經常會有一些偶然事件幫大忙。在一次關于鉆紋龜食譜的研究考察中,生物學家們在巴爾的摩和諾福克之間的切薩皮克灣抓住了幾只海龜,并把它們放在水族箱里幾天。在這段時間里,生物學家們并沒有給這些鉆紋龜喂食,也沒有收集它們的排泄物,目的是更加精確地研究它們體內的動植物殘留物。 人們隨后在對海龜糞便的一系列深入研究中發現,糞便中的確含有很多海草的種子。于是一個疑問就產生了,這是不是和動物傳播有關呢現在人們還必須進一步判斷,這些經過海龜腸道的種子是否還具有發芽的能力。這其實很簡單,生物學家們只需將這些收集來的種子清洗干凈,埋進泥沙,然后用海水澆灌。請睜大你的雙眼吧,是的,這些種子發育成了一些新的小植物,海龜們還真是為這些不起眼的海草做出了大貢獻。這是關于這個世界動植物共生現象的絕佳例子。
植物戰爭 作者簡介
著者:埃瓦爾德·韋伯,德國生物學博士。曾就讀于波茨坦大學,自2008年起從事生物多樣性和植物生態學領域的研究。他經常做公開講座,帶領學術研究考察團進行研究并創作大眾科普類的圖書。向大眾普及生態聯系,這是埃瓦爾德·韋伯的心愿。 繪者:麗塔·米爾豪爾,德國人,現居住在慕尼黑,是自由畫家和插畫師。最吸引她的繪畫題材是動物、植物、人物肖像類,她曾多次潛入亞馬遜叢林和大西洋沿岸雨林進行繪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