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修昔底德的蘇醒——古史寫作與希臘民族認同轉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84212
- 條形碼:9787100184212 ; 978-7-100-18421-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修昔底德的蘇醒——古史寫作與希臘民族認同轉型 本書特色
修昔底德的蘇醒,同時喚醒了現代希臘民族有過的獨立、自由而偉大的民族意識。 對于中國讀者來說,希臘、羅馬,當不陌生。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聞于世;今希臘,有奧運、巴爾干半島名于眾。然而真正的希臘,卻很少有讀者愿意深入了解。今希臘是古希臘嗎?人種,文化,是否均有傳承?修昔底德的故鄉,產生過奧林匹亞的精神,如今,這精神還在嗎?《修昔底德的蘇醒》,帶你進入現代希臘人的精神世界,探索那曾有過的“修昔底德”——偉大的西方史學精神,是否已在現代希臘中,喚醒它曾有過的獨立、自由而偉大的民族意識。
修昔底德的蘇醒——古史寫作與希臘民族認同轉型 內容簡介
本書**部分主要探討希臘啟蒙運動時期的歷史寫作, 尤其關注現代希臘人的古希臘觀念 ; 第二部分分析比較語境中的古史寫作, 重點內容包括早期希臘歷史與圣經歷史、希波戰爭與19世紀初希臘的民族主義想象、“他者”馬其頓人、修習底德與現代希臘民族等 ; 第三部分介紹啟蒙時期的古史教學, 涉及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教育、傳統教育中的古希臘文明碎片、希臘啟蒙知識分子有關歷史教學的理論探討、古希臘史的教學實踐等方面 ; *后兩部分分別敘述了東正教會的回應和啟蒙古史寫作與教學的遺產。
修昔底德的蘇醒——古史寫作與希臘民族認同轉型 目錄
導 論
**章 希臘主義、親希臘主義與現代希臘的古典文化復興
**節 希臘主義與親希臘主義
第二節 陌生而危險的古希臘
第三節 現代希臘的古典文化復興
第二章 現代希臘的歷史書寫(1791—1830)
**節 前人研究回顧
第二節 啟蒙史學的印記
第三節 傳統史學的生命力
第四節 民族史學初現端倪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幾種主要的古希臘史
**節 羅林《古代史》的希譯本
第二節 巴德勒米《青年阿納卡爾西斯的希臘之行》希譯本
第三節 戈登史密斯《希臘史》的希譯本
第四節 帕里烏里提斯的《希臘簡史》與《古希臘文化史》
第五節 其他幾種古希臘史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歷史教學
**節 傳統教育中的古典因子
第二節 教育改革與歷史教學的出現
一、瓦拉幾亞公國的希臘公國國王學院
二、約阿尼納的卡普拉尼學校
三、士麥拿文科中學
四、開俄斯島中學
五、特里亞斯特希臘人社區學校
第三節 有關歷史教學的理論探討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追憶希波戰爭
**節 希臘人與波斯人
第二節 自由與愛國
第三節 民族英雄雅典三杰
第四節 希波戰爭與希臘革命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發現修昔底德
**節 重返希臘課堂的修昔底德
第二節 修昔底德熱
第三節 杜卡斯譯本
第四節 歷史學家修昔底德
第五節 修昔底德與現代希臘民族
本章小結
第七章 馬其頓征服以來的歷史
——古希臘文明衰亡史
**節 希臘衰亡三部曲
第二節 “他者”——馬其頓人
第三節 “你不是羅馬人”
本章小結
第八章 教會的回應
**節 東正教會與古典文化復興
——一種量化分析
第二節 帕里奧斯的《回應》
第三節 牧首格里高利五世的《1819 年通諭》
本章小結
結 語
縮略語表
書 目
譯名對照表
后 記
修昔底德的蘇醒——古史寫作與希臘民族認同轉型 節選
英國歷史學家克羅格(R. Clogg)在他所著《簡明希臘史》的前言中指出發生在希臘這個地理單元上久遠而漫長的過去對于現代希臘人是尤其沉重的歷史重擔。1 而現今希臘公共教育中古希臘語、古典作品、古希臘歷史的教學比重很好地詮釋了克羅格所謂的歷史重擔是如何加負在一代又一代希臘人身上的。 …… 時間回到18世紀中葉之前,奧斯曼帝國統治下講希臘語、信東正教的地區,這樣的學校教育和課程設置是完全陌生的,同樣陌生的還有“希臘人”這樣一個民族自我稱謂。讓古典文明正面而系統地進入現代希臘人的視野,讓現代希臘人對古希臘人產生認同,讓古希臘歷史成為希臘民族歷史必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些完全是18世紀末以來,現代希臘古典文化復興運動的產物,而本書所關注的1791—1830年正是這一運動發展的高潮期。 1791—1830年在現代希臘的學術傳統中被認為是希臘啟蒙運動的中后期, 但是本書并沒有采用“希臘啟蒙運動”這個希臘語學界的慣常術語來冠稱這一時期。一方面,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西歐,啟蒙思想退潮,浪漫主義興起,如果沿用希臘學界的習慣,將不可避免地給熟悉西歐思想史的中國讀者帶來困惑;另外,籠統而模糊地稱呼這一時期為“啟蒙運動時期”其實并不利于我們了解西歐思潮的變化在南歐希臘世界的具體表現。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希臘世界,對近代以來一系列西歐思潮(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接觸與接受都是滯后的。這種滯后性在我們所關注的時期,尤其是1791—1830年間就表現為啟蒙運動與浪漫主義的并存與疊加。如果說在西歐,浪漫主義的出現是對啟蒙運動所強調的理性主義、樂觀進步論、人類普遍性的挑戰,那么在希臘前者對后者卻沒有呈現出明顯的挑戰與否定。如后文所述,這種啟蒙運動與浪漫主義的二重奏在歷史書寫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盡管我們找不到一個恰當的術語統稱這一時期,但是現代希臘國家建成前這幾十年的時代特征還是很明顯的:這是一個奧斯曼帝國統治以來希臘語文化圈首次全面而深入地學習、引入西方思想的時期,是一個處于歐洲邊緣地帶的希臘與西歐頻繁互動的時期,是現代希臘人開始有意識擺脫他們的東方面容獲得歐洲身份的時期,也是現代希臘民族認同開始轉型的時期。
修昔底德的蘇醒——古史寫作與希臘民族認同轉型 作者簡介
陳瑩雪,北京大學學士、碩士,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博士,主攻現代希臘史,著有《阿塔那修·帕里奧斯與啟蒙運動:一種教育價值觀的對立》,并發表論文數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