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艾灸療法防病祛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290652
- 條形碼:9787508290652 ; 978-7-5082-9065-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艾灸療法防病祛病 內容簡介
《艾灸療法防病祛病》簡要介紹了艾灸療法的中醫理論依據、技法、穴位、主治等,詳細闡述了內科、外科、骨傷科、神經科、消化科、內分泌科、婦科、皮膚科、五官科常見病的辨證治則、取穴、灸法等。其內容豐富翔實,可按圖索驥,操作性、知識性強,適合廣大全科醫師和中醫愛好者閱讀。
艾灸療法防病祛病 目錄
一 艾灸的起源與治療特點
(一) 艾灸是治病和養生的有效方法
(二) “灸”字源流考與灸法起源
1 “灸”字的源流
2 灸療的起源
(三) 灸法的源流與發展方向
(四) 養生植物——艾
(五) 艾灸的六大作用
(六) 艾灸的三大作用特點
1 雙向調節作用
2 整體調節作用
3 自限調節作用
(七) 灸療的適應證
(八) 學會灸用艾炷和艾條的制作
1 艾炷的制作
2 艾條的制作
(九) 艾灸療法是如何分類的
(十) 艾灸方法
1 艾炷直接灸
2 艾炷間接灸
3 艾條灸
4 溫針灸
5 溫灸器灸
6 天灸(發皰療法)
7 燈草灸
8 溫灸膏
(十一) 灸法的補瀉法
(十二) 艾灸療法的治療體位
(十三) 施灸的程序
(十四) 艾灸出現灸瘡 暈灸如何處理
1 灸瘡的處理
2 暈灸的預防與處理
3 灸療過敏如何處理
(十五) 艾灸的三大禁忌
(十六) 艾灸療法注意事項
(十七) 關注灸后調養三個要素
(十八) 中國古代的艾灸治療名醫大家
(十九) 中國民間艾灸養生故事
二 艾灸養生保健法
(一) 古代名醫論艾灸養生
(二) “節氣灸”事半功倍除舊疾
(三) 反季節灸冬病夏治
(四) 健康長壽的保健十三要穴
(五) 艾灸消除腦力勞動者疲勞
(六) 艾灸強心健腦
(七) 艾灸可增血填精
(八) 艾灸可聰耳明目
三 艾灸治療常見病
(一) 內科病艾灸治療
1 感冒與流行性感冒
2 慢性支氣管炎
3 支氣管哮喘
4 低血壓
5 冠心病
6 肥胖
7 中風后遺癥
8 慢性胃炎
9 呃逆(膈肌痙攣)
10 嘔吐
11 腹脹 腹痛
12 慢性腹瀉
13 胃下垂
14 便秘
15 脫肛
16 尿潴留
17 尿失禁
18 慢性前列腺炎
19 陽痿
20 早泄
21 遺精
(二) 外科 神經科病癥艾灸治療
1 頸椎病
2 落枕
3 肩關節周圍炎
4 肋間神經痛
5 肱骨內上髁炎
6 急性腰扭傷
7 慢性腰痛
8 腰椎間盤突出癥
9 坐骨神經痛
10 面肌痙攣
11 跟痛癥
12 面癱(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13 背肌筋膜炎
14 腱鞘囊腫
15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16 頭痛
17 類風濕關節炎
18 失眠
(三) 婦科病癥艾灸治療
1 痛經
2 月經不調
3 閉經
4 帶下病
5 妊娠嘔吐
6 產后缺乳
7 子宮脫垂
8 慢性盆腔炎
9 乳癖(乳腺增生)
(四) 五官科 皮膚科病癥艾灸治療
1 急性結膜炎
2 近視
3 弱視
4 耳鳴 耳聾
5 慢性鼻炎
6 慢性咽炎
7 牙痛
8 蕁麻疹
9 濕疹
10 神經性皮炎
11 帶狀皰疹
12 白癜風
附 人體常用經穴定位與主治
(一) 手太陰肺經
(二) 手陽明大腸經
(三) 足陽明胃經
(四) 足太陰脾經
(五) 手少陰心經
(六) 手太陽小腸經
(七) 足太陽膀胱經
(八) 足少陰腎經
(九) 手厥陰心包經
(十) 手少陽三焦經
(十一) 足少陽膽經
(十二) 足厥陰肝經
(十三) 督脈經穴穴位
(十四) 任脈經穴穴位
(一) 艾灸是治病和養生的有效方法
(二) “灸”字源流考與灸法起源
1 “灸”字的源流
2 灸療的起源
(三) 灸法的源流與發展方向
(四) 養生植物——艾
(五) 艾灸的六大作用
(六) 艾灸的三大作用特點
1 雙向調節作用
2 整體調節作用
3 自限調節作用
(七) 灸療的適應證
(八) 學會灸用艾炷和艾條的制作
1 艾炷的制作
2 艾條的制作
(九) 艾灸療法是如何分類的
(十) 艾灸方法
1 艾炷直接灸
2 艾炷間接灸
3 艾條灸
4 溫針灸
5 溫灸器灸
6 天灸(發皰療法)
7 燈草灸
8 溫灸膏
(十一) 灸法的補瀉法
(十二) 艾灸療法的治療體位
(十三) 施灸的程序
(十四) 艾灸出現灸瘡 暈灸如何處理
1 灸瘡的處理
2 暈灸的預防與處理
3 灸療過敏如何處理
(十五) 艾灸的三大禁忌
(十六) 艾灸療法注意事項
(十七) 關注灸后調養三個要素
(十八) 中國古代的艾灸治療名醫大家
(十九) 中國民間艾灸養生故事
二 艾灸養生保健法
(一) 古代名醫論艾灸養生
(二) “節氣灸”事半功倍除舊疾
(三) 反季節灸冬病夏治
(四) 健康長壽的保健十三要穴
(五) 艾灸消除腦力勞動者疲勞
(六) 艾灸強心健腦
(七) 艾灸可增血填精
(八) 艾灸可聰耳明目
三 艾灸治療常見病
(一) 內科病艾灸治療
1 感冒與流行性感冒
2 慢性支氣管炎
3 支氣管哮喘
4 低血壓
5 冠心病
6 肥胖
7 中風后遺癥
8 慢性胃炎
9 呃逆(膈肌痙攣)
10 嘔吐
11 腹脹 腹痛
12 慢性腹瀉
13 胃下垂
14 便秘
15 脫肛
16 尿潴留
17 尿失禁
18 慢性前列腺炎
19 陽痿
20 早泄
21 遺精
(二) 外科 神經科病癥艾灸治療
1 頸椎病
2 落枕
3 肩關節周圍炎
4 肋間神經痛
5 肱骨內上髁炎
6 急性腰扭傷
7 慢性腰痛
8 腰椎間盤突出癥
9 坐骨神經痛
10 面肌痙攣
11 跟痛癥
12 面癱(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13 背肌筋膜炎
14 腱鞘囊腫
15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16 頭痛
17 類風濕關節炎
18 失眠
(三) 婦科病癥艾灸治療
1 痛經
2 月經不調
3 閉經
4 帶下病
5 妊娠嘔吐
6 產后缺乳
7 子宮脫垂
8 慢性盆腔炎
9 乳癖(乳腺增生)
(四) 五官科 皮膚科病癥艾灸治療
1 急性結膜炎
2 近視
3 弱視
4 耳鳴 耳聾
5 慢性鼻炎
6 慢性咽炎
7 牙痛
8 蕁麻疹
9 濕疹
10 神經性皮炎
11 帶狀皰疹
12 白癜風
附 人體常用經穴定位與主治
(一) 手太陰肺經
(二) 手陽明大腸經
(三) 足陽明胃經
(四) 足太陰脾經
(五) 手少陰心經
(六) 手太陽小腸經
(七) 足太陽膀胱經
(八) 足少陰腎經
(九) 手厥陰心包經
(十) 手少陽三焦經
(十一) 足少陽膽經
(十二) 足厥陰肝經
(十三) 督脈經穴穴位
(十四) 任脈經穴穴位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