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拿得起放不下的全球通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19262
- 條形碼:9787220119262 ; 978-7-220-11926-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拿得起放不下的全球通史 本書特色
1.200多幅精美的珍貴歷史圖片。 2.從科技視角講述世界歷史。 3.曾是美國中學教材,暢銷300多萬冊;shou部中文譯本。
拿得起放不下的全球通史 內容簡介
美國著名歷史作家格特魯德·哈特曼的代表作品。它以科技地理為線索來描述自地球形成到現在的世界歷史脈絡。本書結構清晰,內容充實有趣,語言淺顯易懂,用一個個有趣的問題來引發人們的思考,充滿趣味性的同時也讓人們學到了歷史知識。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產生的? 人類又是從哪里來? 我們來之前地球上曾經發生了什么? 我們來之后,又是如何走出蒙昧,走向文明的? 我們的文字與社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我們如何從自己生活的方寸之地走向了整個世界? 賦予了人們強大能力的工業革命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閱讀此書,輕松掌握人類從*初到現在的發展歷程。
拿得起放不下的全球通史 目錄
**篇 我們居住的偉大星球
**章 *初的世界
第二章 生命的出現
第三章 巨大的動物
第二篇 人類,發明家
**章 *初的生活
第二章 學會用火
第三章 **艘船
第四章 動物的馴化師
第三篇 人類——帝國的建造者
**章 土地的耕耘者
第二章 文明的搖籃
第三章 光輝的希臘和偉大的羅馬
第四章 人類如何學會書寫
第四篇 擺脫黑暗,走向光明
**章 封建時代
第二章 滄桑巨變
第三章 世界學會了閱讀
第四章 越過海格力斯之柱
第五章 駛向西方,到達東方
第五篇 英國是如何成為世界工廠的
**章 從工具到機器
第二章 讓陽光工作
第三章 征服水域
第四章 鋼鐵猛獸
第六篇 給地球系上腰帶
**章 利用偉大地球的力量
第二章 從有線到無線
第七篇 近代世界
**章 大機器時代
第二章 征服天空
結論 時代的繼承者
拿得起放不下的全球通史 節選
**章 *初的世界 我們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在遠古時代,人們看著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白天在頭頂上運行,晚上在西方落下;看著無數的星星像鉆石一樣在深藍的夜空中閃閃發光;看著春、夏、秋、冬四季永恒不變地輪回。他們一直對自己生活的土地是如何形成的充滿了好奇。自從誕生的那天起,人們就一直在試圖理解這充滿奇跡的大自然。 早期的人們對世界了解很少,所以他們會盡自己*大的努力去編造故事來解釋未知的事情。你或許從美麗的古希臘神話中知道,每天當黎明之神歐若拉打開位于東方的紫色大門時,太陽神阿波羅就會乘著他的金色戰車巡游天空。這只是早期的人們豐富想象中有關地球的故事之一。每一個古老的民族都有很多類似這樣的故事,我們稱之為神話。在人們試圖理解他們所生活的世界的過程中,形成了這些神話。 早期的人們對于大自然的諸多謎團總是充滿了敬畏和恐懼,他們意識到這些謎團代表著某種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力量,于是就把這種力量當作神來崇拜。同時他們認識到了不變的自然規律和秩序,甚至相信一定存在一個萬能的神來掌管其他神的工作。在古希臘神話中,宙斯被認為是眾神和人類之父;在古羅馬神話中,朱庇特被認為是天地的統治者;早期的希伯來人則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神,那就是上帝耶和華,他是宇宙智慧而公正的統治者。《圣經·舊約》向我們講述了希伯來人的信仰。而《創世記》開頭的美麗詩篇,則告訴我們希伯來人所認為的地球是怎么形成的: 萬物之初,神創造了天空和大地; 大地是空虛混沌的,黑暗籠罩著深淵…… 神說,這里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神稱光明為白天,稱黑暗為夜晚…… 神創造了天空,并稱之為天堂…… 神說,讓天底下的水集中到一起,使干燥的陸地露出來。于是就成了…… 神說,天上要有光,以區分白天和夜晚,以光作神跡,作季節,作日作年…… 于是神創造了兩大束光,亮的管白天,暗的管夜晚,他同時又創造了很多星星。 神把這些光放在天上,普照大地;管理著白天和夜晚,區分著光明和黑暗。神認為這樣很好。 千百年來,隨著認知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地球的看法也在不斷發生改變。許多年來,人們對地球的形狀有很多誤解。當我們站在地上向遠處張望時,大地看起來是平的;所以就不奇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大部分人都認為地球是平的,特別是人們還沒有在地表做足夠的旅行來發現它的真實面貌時。但是早在古希臘的時候,博學的人就已經開始相信地球是圓的了。一位偉大的學者曾說:“當發生月食的時候,月亮上的陰影是由于地球擋住了太陽照在月亮上的光而形成的。既然陰影是彎曲的,那么地球也一定是彎曲的。” 很久以來,每個人都認為太陽是圍繞地球旋轉的。當時的人們觀察到太陽每天從地球的一邊升起,在另一邊落下,有這種想法也很正常。到了15世紀,一位偉大的原創型思想家出現了,他叫尼古拉斯·哥白尼。從童年時起,哥白尼就很喜歡大自然,長大后,他開始研究天文知識。他常常坐在小鎮教堂的尖塔上觀察星空,一看就是一個晚上。他熱切地讀完了所有能找到的相關書籍,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和思考,他逐漸意識到先前那些認為太陽圍繞地球旋轉的人是錯誤的。哥白尼解釋道,太陽的起起落落,不是由太陽運動造成的,而是由地球運動引起的。只是因為我們在地球上,從我們的角度看起來好像是太陽在動而地球沒動。在哥白尼的晚年,他寫了一本書來闡述這一想法,但是他差點沒能親眼看到它出版后的樣子。直到他臨終前,人們把一本剛印出來的新書輕輕地放在他手心里,哥白尼才真正觸摸到了自己思想的結晶。 雖然哥白尼相信地球是圍繞太陽旋轉的,但他一直無法證實自己的猜想,因為除了自己的雙眼,他沒有其他任何可以借助的工具。要知道,人的瞳孔直徑不到五分之一英寸,我們的眼睛只允許這么一點點光線進入,所以僅僅用肉眼望天空,是看不到太多東西的。在哥白尼時代結束后不久,有人通過彎曲的透鏡聚集了一大片區域的光線,使之彎曲,讓這些光線可以穿過自己眼睛的小瞳孔,由此增強了自己的視力,這就是望遠鏡的基本原理。關于望遠鏡的原理是如何被發現的,這里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大概300年前,荷蘭有一個制造眼鏡的商人,他的名字是漢斯·利伯希。有一天,他正在店里干活,他的孩子們在外面玩眼鏡片。孩子們偶然地把一個鏡片放在另一個鏡片前面,往附近一座教堂尖塔的風向標上望去,他們驚奇地發現風向標透過鏡片看起來離自己非常近。孩子們的尖叫聲把父親從店里吸引了出來,利伯希自己試著看了一下。果然,當把眼鏡片放到眼前大約1英尺處時,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遠處的風向標。 基于這個發現,利伯希開始用不同的鏡片做實驗。*后,為了拿著方便,他把兩個鏡片放在一個筒里。這個被他稱為望遠鏡的東西,立刻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有人寫信把這件事告訴了伽利略——當時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馬上意識到這個設備將給他的天文研究帶來很大便利,于是他急忙自己動手制作了一個望遠鏡。伽利略不厭其煩地工作了很長時間,將鏡片打磨并彎曲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終他找到一個舊的風琴管,把自己打磨好的兩個鏡片裝進去,一個鏡片向外凸,另外一個鏡片向里凹。他發現這個望遠鏡把所有東西都放大了很多倍。在做好望遠鏡后的**個晴朗的夜晚,伽利略用它對著天空看,驚奇地發現原來看似黑暗空虛的天空中,實際上竟然充滿了明亮閃耀的星星!你可以想象一下,當伽利略通過望遠鏡**次真正看到天空中的奇觀時,他有多么快樂(因為這是**個真正的望遠鏡)。 此后的無數個夜晚,伽利略爬上高塔,用自制的望遠鏡掃視著天空的各個角落,在他好奇的凝視下,越來越多的天文秘密被他發現。伽利略透過他新發明的“魔眼”,無論向哪個方向看過去,都能發現新的星星。一天晚上,伽利略把望遠鏡對準木星,驚訝地發現在木星附近有三顆小星星,兩顆在東邊,一顆在西邊;第二天晚上,他又去看木星,發現三顆星星都在西邊了;后面幾天晚上都是陰天,天上的烏云擋住了他的視線;在下一個晴朗的夜晚,他只在東邊看到了兩顆星星,但又出現了第四顆,這時候他意識到這四顆星星都是圍繞著木星旋轉的。他還發現了其他幾顆行星,也有一些衛星繞著它們轉。經過這些觀察研究,伽利略開始確信哥白尼的想法是對的,地球和其他行星確實是圍繞著太陽轉動的,就像小星星圍繞著行星轉動一樣。 伽利略的新發現傳播廣泛而深遠,在當時的學者中造成了巨大的轟動。為了對伽利略這個新發現有更多了解,很多學生從歐洲各地蜂擁而至。但是伽利略的新發現顛覆了人們數百年來的信仰,要接受它需要人們完全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因而一時間很難被普遍接受。在當時的基督教會看來,伽利略這樣的想法是邪惡的,因為《圣經》教導人們,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教會命令伽利略不準相信,也不能引導他人相信這些新理論。伽利略出版了一本書來為自己的觀點辯護,然后他被傳喚到羅馬,以傳播錯誤信仰的罪名被法庭宣判有罪,他被迫同意以后再也不傳播這些禁論。 無論如何,哥白尼和伽利略的工作*終還是徹底改變了人們關于地球的認知。沒過多久,整個歐洲幾乎找不到一個不接受他們理論的學者。但是如果地球是太空中的一個大圓球,那它是如何保持在自己位置上的呢?世間萬物為什么不會從它上面掉下去呢?多年以來,類似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學者們。以前,人們根據經驗認為,任何東西都要以某種方式支撐著才能存在。因此他們推論,地球也一定需要支撐。古印度人認為地球停靠在四只大象的背上,大象站在一只巨大的烏龜的龜殼上,而這只烏龜則漂浮在宇宙的海洋中。古希臘人則認為,一個叫作阿特拉斯的巨人因為觸犯了眾神的權威,被懲罰站在海洋的中央,把地球扛在肩膀上。 在很多個世紀以后,一位偉大的英國科學家——艾薩克·牛頓,在自家花園中思考著這些深奧的問題。據說,當他坐在那里靜靜地思索時,附近樹上的一個蘋果突然從樹枝上脫落,掉到地上。這個聲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為什么蘋果會掉在地上?”牛頓自問,然后他又自答道,“因為地球在拉著它。”一個想法逐漸在牛頓的腦海中展開,地球附近所有的東西,都被一種巨大的看不見的吸引力拉向地球,他稱之為重力。牛頓推論,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一樣,也都在太陽的吸引下,被這同一個巨大的力量固定在它們自己的位置上。牛頓的理論帶給我們一幅多么具有啟發性的畫面啊!天體在環繞太陽的巨大軌道上運行,在一種無所不在的單一力量作用下,太空中的一切都被牢牢地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
拿得起放不下的全球通史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格特魯德·哈特曼,美國教育家、作家。曾擔任公立學校的管理者,她因作為一名歷史作家而知名。曾擔任《進步教育》雜志的首席編輯。 譯者簡介: 潘其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留學歸來后任職于某金融機構,喜愛閱讀,涉獵廣泛,尤其酷愛科技讀物。 潘其林,復旦大學畢業,現任職于某外企,從小酷愛歷史,對科技文明的發展也十分喜愛,頗有研究。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