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后現代主義社會理論管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61821
- 條形碼:9787542661821 ; 978-7-5426-618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后現代主義社會理論管窺 內容簡介
由于生活的高速急劇的變化,社會的共同經驗瀕臨瓦解,在一定的意義上來說,社會交往越來越陌異化、遠距化、高頻化和時效化,所以,社會科學不得不使用各種“模型”或范式以及不斷更新的“理論”來對被搜集和被確定的資料性質的“社會事實”予以詮釋,這樣一來,在“社會理論”之領域中,社會“通過事實被間接化了”。人所直接生活于其中的“社會”在理論上被間接化了,間接化往往意味著有了第三方的介入,意味著有了“隔離”。于是,包含人在內的社會的整體性就在某種意義上被破壞了。后現代主義社會理論家的拿手好戲之一便是反對“整體性”(極個別除外),這幾乎就是在推波助瀾。 后現代主義標示著對現代性的全面而徹底的批判,它試圖超出現代性的局限,批判科學主義立場與科學方法的獨尊,拒斥宏大敘事,反體系,反基礎主義,拆解人類中心主義和本質主義,推重多樣性和多元化,等等。盡管如此,我們不要簡單粗暴地把后現代主義理論看作是泡沫式的刻意炒作,不要稍加了解就說后現代主義者的做法是“設械匿形和推墮晃漾”,不要隨便給他們扣上“鉆牛角尖”的帽子。假設過于強調“后現代”之“后”,那就可能傾向于認為“現代”日薄西山或氣數將盡,就傾向于認為曾經具有一貫性的“現代”行將就木,代之而起的乃是“后現代”。還有一種可能,即過于強調“后現代”之“現代”,那就可能傾向于認為“后現代”乃是現代的“圓滿完成”,“后現代”是具有現代性的東西,是現代性本身的代表,這就像是在說:“現代”的極點是“后現代”。這實際上泄露了一個信息,即后現代主義不是一個統一的陣營。在后現代主義者之中,雖然有人完全否定現代,但是也有另外的人強調后現代和現代之間的某種連續性。后一種情形需要重點關注,比如,許多后現代主義者捍衛自由和民主等價值,可這些價值立場不也是現代性所極力支持的嗎?后現代主義者抨擊現代性,當然不是因為現代性符合這些價值立場,而是因為現代性(以一孔之見的方式)或許窄化或矮化了這些價值立場!于是,后現代主義者的“轉向”也好,解構也罷,實際上可能是在拓寬這些價值,以便讓它們有更強的解釋力度。這樣一來,“后現代”是在增強現代性的兼容能力,使之更寬容和更有韌性。
后現代主義社會理論管窺 目錄
**章 利奧塔
**節 經濟問題
第二節 其他社會關系
第三節 合法性的問題
第二章 福柯
**節 啟蒙的問題
第二節 人
第三節 權力
第四節 社會關系的基礎
第三章 鮑德里亞
**節 對當代消費社會的批評性考察
第二節 政治經濟學
第三節 “超現實”和應對策略
第四章 德勒茲
**節 生命
第二節 資本主義社會和精神分裂之分析
第三節 戰爭機器和國家
第五章 德里達
**節 人
第二節 社會問題
第三節 當今社會與馬克思主義的精神
第六章 吉登斯
**節 結構和結構化理論
第二節 現代化的諸維度和特性
第三節 高度現代化及其中的風險
第四節 作為現代性之超越的后現代性
第七章 反思
**節 思想速寫
第二節 相應的疏導
第三節 共在和共在辯證法
第四節 關于后現代主義的“話語分析”的思考
參考文獻
后現代主義社會理論管窺 節選
《后現代主義社會理論管窺》: 一、鮑德里亞對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的定位 在馬克思那兒,生產具有決定性,生產力即是人們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它決定生產關系,而生產關系之總和決定上層建筑,生產勞動是價值的來源,勞動人民的生產實踐是歷史發展的動因,就算在被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里,勞動也是生活的**需要。這樣看來,馬克思是在用“生產”說明一切,生產好像一面“鏡子”,社會的主要方面、歷史的根本脈絡和人們全都被反映在這面鏡子之中。在將人視為生產者的基礎上,馬克思傾向于讓人相信,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者是由于(在特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中)被迫出賣勞動力而被異化的,但是,鮑德里亞卻認為,作為勞動者的人(在出賣勞動力之前)已經是被異化了的。那么,就鮑德里亞而言,未被異化的人是什么樣的呢?是處在象征交換中的人。 象征交換(symbolic exchange)乃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以一定的東西為媒介的雙方的授和受、獲得和回報的社會關系。它是以禮物交換為典范的、互惠和可逆的交換行為,交換中的東西不具有通常所講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比如互換的禮物往往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被交換的東西跟交換雙方的關系是如此的不可分割以至于它直接表示交換雙方的社會關系,被交換的東西之功能在于何處?“象征”人。這樣一來,在象征交換的背景下,人和物品、主體和客體之間沒有截然的界限,而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恰恰體現了人(勞動者)和物品、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完全的分別和沖突。正因為如此,鮑德里亞認為所謂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根本不同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水嶺在于是否處在象征交換之中,資本主義社會不處在象征交換之中,其他則否。無論是原始社會中的“犧牲”和“神佑”,奴隸社會中的義務的互惠,還是封建社會手工業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統一性,都以象征交換的秩序而區別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符號秩序(符號秩序是異于“symbolicorder”的“semioticorder”),亦即區別于“人安置在被交換物的關系之中的、人之地位取決于物”的模式。 可見,鮑德里亞并不認為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對資本主義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前資本主義社會——哪怕是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他否認了關于人體解剖是猴體解剖之鑰匙的說法,否認了低階段社會形態的潛在預兆在高階段社會形態被發現之后可以更好地被理解的說法。那么,在當代,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對資本主義所下的暗示性的藥方是否被鮑德里亞所肯定呢?鮑德里亞認為前資本主義社會所具有的象征交換之所以被破壞了,不是因為有了資本主義私有制,而是因為有了“符號系統的全面控制”,符號(signs)被社會化了,但是,符號只走自身分化的軌道和模仿(符號對符號的模仿)的路子而全然不顧“實體和實物”,社會領域出現了符號消費的總動員,消費再生了資本主義系統,被剝削者遠遠不限于無產階級,統治形式乃是符號之統治,所以,解救的藥方涉及“符號系統的革命”,鮑德里亞回避了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所暗示的對社會弊病予以治療的方法。 ……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