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說武當秘技系列:武當密傳短棍
-
>
國際象棋入門 修訂本
-
>
西北八門拳技蹤述
-
>
健身氣功圖解:八段錦 五禽戲 易筋經 六字訣
-
>
實用武術擒拿訓練教程:擒拿解脫和反擒拿
-
>
武當流通門技擊闡秘
-
>
武當流通門武功闡秘
陳式太極拳第二路——炮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408206
- 條形碼:9787571408206 ; 978-7-5714-082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陳式太極拳第二路——炮捶 本書特色
○系統闡發太極一人陳發科剛猛、脆勁之練法 ○第二路是“打人”的拳,講求技擊戰略,見破綻而占先,剛中寓柔,剛發為主,發則必摧 ○顧留馨再續《陳式太極拳》經典
陳式太極拳第二路——炮捶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陳式太極拳的起源、演變和特點, 并重點解釋了陳式太極拳第二路 —— 炮捶的特點, 圖解其動作要領、技擊用法、練習注意。炮捶剛中寓柔, 以剛發為主, 爆發性動作較多。講求技擊性戰略, 見敵破綻則迅速占先, 速度較快, 適合于青年人習練。
陳式太極拳第二路——炮捶 目錄
太極拳的起源和演變
太極拳的起源
一百多年來太極拳的演變
太極拳在現代蓬勃發展
陳家溝陳氏拳家世系簡表
傳統太極拳主要傳遞系統表
陳式太極拳的關鍵練法
陳式太極拳特點
幾個關鍵性練法
鍛煉要領
身體各部位姿勢要求
基本功和輔助功
獨特的炮捶
炮捶的特點
炮捶發勁與推手的關系
陳式拳家和楊、武兩式前輩都擅長炮捶
炮捶式名的演變
震腳與吐氣發聲有損健康嗎
陳式太極拳第二路炮捶圖解
拳式名稱順序
關于圖解的幾點說明
動作圖解
炮捶路線示意圖
附錄
陳式太極拳第二路——炮捶 節選
纏絲勁(弧形螺旋勁) 纏絲勁(弧形螺旋勁)是太極拳的主要特點,它是在意識指導下內勁做纏繞運動時,由意氣貫注而逐漸形成,并不斷提高其質量。纏綿曲折,大都在上、中、下(上肢、軀干、下肢)三個橫向橢圓形弧形螺旋轉圈,兩個斜向(左手與右足,右手與左足)弧形螺旋轉圈和一吸一呼時繞任、督二脈的立體圈,以及無數小螺旋的交織纏繞,進退屈伸,形成為復雜而又和諧的圓形動作,這是太極拳練法特點的精華所在。內勁運轉的主要方法是:內氣蓄于丹田,以意行氣,源動腰脊,旋腰轉脊,節節貫串地貫注于四梢(兩手兩足尖端)。上行為旋腕轉膀,形于手指;下行為旋踝轉腿,達于趾端。弧形螺旋式地纏繞絞轉,從而形成一系列無限延長的復雜的空間螺旋運動。 纏絲勁有順纏、逆纏兩種。手的順纏是手外旋(掌心由內向外翻,順著時鐘方向),意氣貫注指尖,先拇指,依次至小指。手的逆纏是手內旋(掌心由外向內翻,逆著時鐘方向),意氣貫注指尖,先小指,依次至拇指。順纏、逆纏,始終“掤勁” (似柔非柔,似剛非剛的勁)不丟。洪均生同學云“太極是掤勁,動作走螺旋”,概括地突出了太極拳練法上、技術上的特點。 腿的順纏(里往外上而向下斜纏)以膝頭向襠外旋轉。丹田勁由腰隙經大腿根里邊向上而外,經環跳穴,再往里向下斜纏至足根(大鐘穴),分注足五趾肚。 腿的逆纏,以膝頭向襠內旋轉,內勁從五趾肚向上經原路線斜纏至腰隙歸丹田。 凡攻擊的動作,不論順纏或逆纏,為動、為分、為離心力、丹田勁運至四梢,肩催肘,肘催手;胯催膝,膝催足,呼氣、發勁(重心下沉,勁往前發)。謂之“丹田勁走四梢”。 凡防御的動作,不論順纏或逆纏,為靜、為合、為向心力。意氣從四梢回歸丹田,肩帶肘,肘帶手;胯帶膝,膝帶足,吸氣、蓄勁(氣聚胃部,蓄勢待發)。謂之“四梢勁歸丹田”。 纏絲勁練法能使全身內外“一動無有不動”,于同一時間內,綜合性地完成神經、呼吸、循環、經絡、骨骼、肌肉、消化、泌尿等系統的鍛煉。一蓄一發,一吸一呼,通任、督,練帶、沖,內外兼練,以內壯為主,是整體性、內外統一性的體育運動方法,與分部練習的體育運動方法比較,在時間上較為節約。在鍛煉效果上較為優越于其他體育運動方法。從運動醫學角度來看,這種以意行氣的纏絲勁練法,防病治病、延年益壽,是適應性較為廣泛、完善的體育運動方法。
陳式太極拳第二路——炮捶 作者簡介
顧留馨(1908—1990),蜚聲中外的太極拳專家,新中國著名武術家,對楊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及推手都有很深造詣。曾師從陳微明、武匯川、吳鑒泉、陳發科等,還向唐豪學過日本劈刺術,博采眾長,尤精太極拳。 他是新中國出國教拳第一人,多次代表國家赴國外授技,是胡志明的太極拳老師。其與沈家楨合著的《陳式太極拳》,是至今長銷不衰的關于陳式太極拳的經典著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