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俄羅斯千年藝術:從古羅斯至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11821
- 條形碼:9787520711821 ; 978-7-5207-1182-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俄羅斯千年藝術:從古羅斯至今 本書特色
俄羅斯文化大師一生研究總結之作,國內首次引進。 利哈喬夫是“20世紀俄羅斯的知識象征”“俄羅斯文化界的一座豐碑”,堪稱大家。 本書對俄羅斯千年文化的意義與作用做了詳細的闡述。還涉及造型藝術、造型藝術起源、民間藝術創作等話題。作為俄羅斯當代知識分子象征,利哈喬夫的眼光并不局限于俄羅斯本國。他提出了“文化生態學”的概念:“現在人們越來越多地談論生態學,呼吁保護環境,但是人不僅是生物的存在,更是文化的存在。人離不開文化環境就像離不開空氣,沒有文化就意味著人類道德上的滅絕。事實上,文化生態就是世界各族人民組成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圈。整個地球就好像一個巨大的博物館,所有人類都肩負著保護地球的責任……”
俄羅斯千年藝術:從古羅斯至今 內容簡介
俄羅斯千年文化充分汲取了基督教思想。在本書中,利哈喬夫強調了俄羅斯文化的歐洲特點,與此同時,也揭示了俄羅斯民族的特性,這種特性體現在俄羅斯人對精神的追求和探索之中,也體現于俄羅斯審美標準和俄羅斯東正教的宗教體驗之中。這種敬慕大地及崇拜大自然的經驗,產生于羅斯受洗(接受基督教)前后的生活實踐,這種經驗是當代哲學和生態倫理學的基礎,而這些理論決定著俄羅斯的命運。 《俄羅斯千年文化》是利哈喬夫*后一部專著,論題明確而深刻,有助于提高每一位讀者的文化參與意識和責任感。本書是他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俄羅斯文化研究的總結。
俄羅斯千年藝術:從古羅斯至今 目錄
文化與良知
文化是一種整體環境
歷史的自我意識與俄羅斯文化
俄羅斯文化的兩大根源
歐洲文化的三大基礎與俄羅斯的歷史經驗
羅斯受洗在俄羅斯文化史上的作用
解析俄羅斯歷史
思考俄羅斯
文化生態學
俄羅斯知識分子
省城與偉大的“小城”
方志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活動
彼得大帝的建城遺訓
建筑學隨筆
文化財富
文學漫談
藝術漫談
行為“小節”
雜談
論人文學科的科學方法
關于歷史記憶
自然為人,人為自然
論俄語的古今之變
關于生命,關于死亡
俄羅斯文化與當今世界
俄羅斯人與外國人
附錄:利哈喬夫訪談錄
俄羅斯千年藝術:從古羅斯至今 節選
解析俄羅斯歷史 在我看來,俄羅斯歷史猶如一部徐徐展開的、孤獨而令人費解的文化悲劇,有時因為自身的孤獨被拋到不被人理解的懸崖之下,有時又因為那些偉大的作品和非凡的人物而自我彰顯。 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接近尾聲時,我已走過十分漫長的人生之路,我所擁有的是自己對俄羅斯歷史*直接的感受,而不是文字和文獻記載的歷史,也就是說,是“親歷”的感受。比如,我對皇帝尼古拉二世、皇后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芙娜、皇位繼承人、各位大公等人物,還有十月革命前的老彼得堡(彼得堡藝人、女芭蕾舞演員等)都記憶猶新。革命浪潮、機關槍從火炮博物館方向朝著彼得堡要塞連續掃射的情景、納甘左輪手槍向索洛韋茨基群島受難者墓地上空射擊的槍聲、許多饑餓的農家婦女帶著孩子,在列寧格勒居民樓的門廊內躲避寒冷的場景(1932年嚴冬時節)、對列寧格勒大學和普希金文學之家那些受辱、無助和哭泣的學者們的批判、列寧格勒900天大圍困的恐怖氣氛等等,所有這些都深深地銘刻在我的視覺和聽覺記憶之中。 對我來說,歌劇《霍萬希斯之亂》《鮑里斯·戈杜諾夫》《隱城基捷日的傳奇》等,都是通過藝術形式表現的俄羅斯百年歷史寫照。 我對歷史、俄羅斯文化的研究成果已融聚成一幅充滿濃烈感情色彩的俄羅斯千年史畫卷。其中既有痛苦和磨難,也有英雄主義氣概;既有探索,也有失落。 在俄羅斯文化史中,曾有過幾個充滿悲劇的巨變階段。每逢此時,總讓人覺得,一切又將重新開始。 古羅斯接受基督教的過程也曾如此。當時的人們仿佛覺得,多神教文化的壽數已盡,俄羅斯語言藝術的民間口述創作形式已成為過去。然而,數百年之后的今天,我們才認識到,語言文化并沒有消失,只不過是變成了另外多種形式。民間口述文學不僅沒有消失,而且還有了新的表現形式——書面語形式。 大變革階段發生在伊萬雷帝執政時期。“無益的”文學、小說似乎被徹底斬除,但是我們發現,半個世紀過后,即在17世紀初,過去的經驗依然如故。不僅如此,盡管那些經驗在16世紀下半葉一直“保持沉默”,但它們卻變得更加崇高。 在俄羅斯文化史中,具有啟示意義和悲劇性的巨變發生在彼得一世的國家改革時期。當時一切都必須重新做起,但是根據幾個世紀的俄羅斯文學發展狀況,專家們清楚地看到,俄羅斯文學的發展并沒有發生任何中斷。俄羅斯文化的發展線路曾一度遇到危機,但它*終得以恢復并在新水平上繼續發展,即在掌握西歐經驗的水平上繼續發展。 每次巨變到來時,人們總是覺得,一切又得從頭做起,每次巨變都分別有其特點。中斷來得比較遲緩,每次中斷都發生在新的飛躍之前。延遲都是內在的,而內在的延遲都是由外部事件引起的,而且每次延遲的具體情況又各不相同。 這種由外因引起的中斷還發生在13世紀中葉,即發生在蒙古韃靼入侵時期。 那時究竟發生了什么呢?歐亞主義者傾向淡化東方入侵羅斯的意義,而其他學者則與此相反,他們夸大蒙古韃靼入侵羅斯的意義。盡管如此,無論是歐亞主義者,還是與他們觀點相反的學者,都沒有從實質上分析和描述那次重大的歷史事件,而這一點無疑要比只從數量上評價文化中斷的原因更重要。
俄羅斯千年藝術:從古羅斯至今 作者簡介
德米特里·利哈喬夫(1906—1999),1924年考入列寧格勒大學社會科學院人類學與語言學系。畢業后不久,因在學生研討會上對簡化俄文字母表的改革提出質疑,被關入索洛韋茨基島上的集中營,1932年獲釋。1938年,開始在列寧格勒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工作。曾參加慘烈的列寧格勒保衛戰。1946—1953年,在列寧格勒大學任教授。1971年,被推舉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86年,在戈爾巴喬夫的支持下,利哈喬夫發起并成立了俄羅斯文化基金會,戈爾巴喬夫夫人賴莎也是其中的成員。以該基金會為陣地,他致力于挖掘、保護和發揚俄羅斯文化傳統的實際工作。 利哈喬夫一生致力于古羅斯文學和文化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課題涉及11—17世紀古羅斯文學、藝術、歷史,留下500多部學術論文和專著,是研究古羅斯文學和文化當之無愧的大家,其光輝照耀了整整一個時代。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