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追憶純真童年:拍洋畫 粘貼畫(簽名本)
-
>
藏文動詞詞典
-
>
牛津英漢雙解小詞典(第10版)
-
>
袖珍甲骨文小字典
-
>
新書--辭海版中國成語大辭典(新一版)(精裝)
-
>
現代漢語八百詞 增訂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珍藏本)
-
>
莎士比亞大辭典
說文解字(小徐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244616
- 條形碼:9787547244616 ; 978-7-5472-4461-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說文解字(小徐本) 本書特色
★ 文字學家、訓詁學家和詞匯學家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對后世的文字學、小學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 《說文解字》以第三代即小徐本*為詳細,接近許氏原著本義,也是*早為《說文解字》作注的精品
★ 新版《說文解字》小徐本,每頁由原7列改為10列,天頭處增加篆法相對應楷體字,并將大徐本“新附”引入定名“拾遺”,序文前添加檢字表,字頭處為漢語拼音,讀者查詢時可一步到位
說文解字(小徐本) 內容簡介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為許慎。是中國**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早的字典之一。編著時首次對“六書”做出了具體的解釋。
《說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編排的漢語字典。原書作于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現已失傳,傳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釋本。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說文解字》是科學文字學和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之作,在中國語言學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說文解字(小徐本)說文解字(小徐本) 前言
《說文解字》小徐本,以木版《說文解字系傳》為底稿,該書發現時缺二十五卷,經清人將大徐本十三卷移來,充作二十五卷,其它殘缺部分未子增補,看似保持原貌,其實工具書不同于工藝品,它是書不是出土文物,“殘缺美”不能用在此處,既不實用又不可取。增注者經多年逐行核查,發現原稿釋文多處缺失。字句顛倒。為此,曾與治理“說文”的專家、學者請教,在家學的基礎上參考《說文解字注》,將該本殘缺處補齊。新版《說文解字》小徐本,每頁由原7列改為10列,字體適中,清晰悅目,天頭處增加篆法相對應楷體字,并將大徐本“新附”引入定名“拾遺”,序文前添加檢字表,字頭處為漢語拼音,讀者查詢時可一步到位。
原版《說文解字》成書于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作者許慎,當時民間只有傳寫本,俗稱“祖本”,屬**代。
唐代為了推廣《說文解字》由國子監丞、集賢院學士李陽冰作《刊定說文解字》20卷,屬第二代。李氏排斥許慎,以一家之言代許氏之說,對原書篆法和釋文,自逞臆解大加竄改,只有字頭還是許慎舊貌,此后原本漸漸失傳。
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國力不昌文化卻興盛,尤以后主李煜治下,詩詞歌賦不亞于盛唐。時任秘書郎的徐鍇精通文字訓詁之學,奉敕重新注釋《說文解字》,屬第三代即小徐本。他采用反切注音,從諧音字的聲旁說明聲旁與字義的關系,以古書證古書和以今語證古語兩種方法,對《說文解字》中的古文義、名物進行疏證,注意到形聲相生、音義相轉之理,揭露李陽冰的謬誤。這是一部自漢魏以后有系統且較為詳密的漢字工具書。書名何以加上“系傳”,徐鍇尊崇許慎,以其書為經而自謙,所作訓解為傳。
南唐開寶八年(975年)徐鍇病故,宋攻破金陵,徐鉉隨后主李煜被俘后人宋。宋雍熙三年(986年)十月徐鉉與句中正、葛瑞等承詔共校《說文解字》,即今日通行的《說文解宇》屬第四代。
《說文解字》以第三代*為詳細,接近許氏原著本義,也是*早為《說文解字》作注的精品。
說文解字(小徐本) 目錄
張氏檢字表
敘
重刊敘
……
說文解字(小徐本) 節選
說文解字(小徐本) 作者簡介
原著
許慎(約公元58年-公元149年),字叔重,漢族學者。東漢汝南郡召陵縣(今屬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人 ,許慎傾盡畢生精力,從事于弘揚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說文解字》是許慎一生最經心之作,前后花費了他半生的心血。由于許慎對文字學做出了不朽貢獻,后人尊稱他為"字圣"。
因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聞名于世界,所以研究《說文解字》的人,皆稱許慎為"許君",稱《說文解字》為"許書",稱傳其學為"許學"。所著除《說文解字》外,尚有《五經異義》《淮南鴻烈解詁》等書,今皆散佚。
注釋
徐鍇(920~974)南唐文字訓詁學家。揚州廣陵 (今江蘇揚州)人。徐鉉之弟,世稱"小徐"。字鼐臣,又字楚金,精通文字學,仕于南唐,秘書省校書郎起家,后主李煜時,遷集賢殿學士,終內史舍人。平生著述甚多,今僅存《說文解字系傳》40卷,《說文解字韻譜》10卷。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