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體與批評研究叢書古代文論話語與文體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7182967
- 條形碼:9787307182967 ; 978-7-307-1829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體與批評研究叢書古代文論話語與文體研究 本書特色
《古代文論話語與文體研究》運用關鍵詞研究的方法,從字義解詮入手,結合追蹤“樂”這一關鍵詞的語義變遷,兼及“音樂”“音聲”“聲樂”等詞匯的復合過程,并深入華夏民族自身的文史傳統與歷史語境。串聯起“樂教”精神的演變歷程。在資料搜集與分析過程中,運用“三重證據法”,在整理古代音樂文獻的基礎上,更參考考古材料、古文字材料、口述材料,將傳統“小學”的訓詁考據方法與文化人類學、歷史哲學、神話分析、民俗學等新的思維視角相結合,并運用“文化記憶”的相關理論重新作一番審視,考察華夏之“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經承載過的功能、意義,在捕捉詞語背后的思想脈絡的同時,更希望能喚起今人對中華樂教傳統的回憶與反思。
文體與批評研究叢書古代文論話語與文體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本體論、創作論、文體論、修辭論、風格論、鑒賞論等范疇中抽取關鍵詞,以此為基礎探討中國文論話語重建,理清本土與外來資源,嘗試提出重建途徑。
文體與批評研究叢書古代文論話語與文體研究 目錄
**節 “樂”字源流與樂教精神
第二節 上古巫樂——樂教精神的大傳統
第三節 西周禮樂——樂教傳統中的不死鳥
第四節 “聲”“樂”之爭:“樂”與“聲音之道”
第五節 法音梵聲——深入東土的聲教“陀羅尼”
第六節 西學東漸中的“音樂”——本土“樂教”光環下的外來救世者
第七節 “樂”之“移風易俗”功能與“樂”演變為“音樂”的得與失
第二章 古代詩歌創作與批評中的使“事”特點研究
**節 使“事”研究概述
第二節 “使”之三法
第三節 “事”之二異
第四節 使事中的“虛構”
第五節 使事中的“翻案”
第三章 呂留良八股文批評研究
**節 呂留良八股文評選研究概述
第二節 呂留良評選八股文之始末
第三節 呂留良八股文理論之文體論
第四節 呂留良八股文理論之文氣論
第五節 呂留良八股文理論之文境論
第六節 呂留良八股文批評之特色
第四章 淺論慧遠的文藝思想
**節 慧遠研究概述
第二節 慧遠文藝思想的形成背景
第三節 慧遠的屬文之道
第四節 慧遠的審美之趣
第五節 慧遠的思學之風
第六節 慧遠文藝思想的影響
第五章 支遁文藝思想研究
**節 支遁概述
第二節 寫文之道:從心體現審美
第三節 經典之事:解析運用并重
第四節 言意之辨:需以主旨為根
文體與批評研究叢書古代文論話語與文體研究 作者簡介
吳作奎,男,1966年12月生,江蘇邳州人,文藝學博士,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學批評史。湖北省文藝學學會理事,湖北省美學學會理事。講授中國古代文論、文藝心理學、美學、中國古代文化等課程。出版《現代批評文體論》《古代文學批評文體研究》《新文學批評文體研究》等學術專著,主持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大項目課題《古代文學批評文體研究》,主持參與省市級研究課題多項,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