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鄰里雜貨:澳門士多店主口述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28002
- 條形碼:9787559828002 ; 978-7-5598-2800-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鄰里雜貨:澳門士多店主口述歷史 本書特色
本書以口述史形式記錄了澳門士多行業的興衰變化,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語言平實通俗,篇幅適中,層級分明,并配有大量的采訪照片,對大眾了解近幾十年來的澳門社區的生活風貌變化及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普及作用。適合大眾讀者閱讀,也適合專業學者作為研究參考讀物。
鄰里雜貨:澳門士多店主口述歷史 內容簡介
本書為“澳門口述歷史叢書”之一,主要由對十一位澳門士多店主的訪談整理而成。他們飽含情感的講述,展現了“士多”(store)這一便利社區居民、聯絡鄰里感情的載體從興起到繁盛,再至逐漸衰落的歷程。這些士多曾給社區居民帶來諸多美好回憶,見證了澳門街區幾十年來的鄰里關系、街坊情誼,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澳門近幾十年的歷史變遷和經濟發展。
鄰里雜貨:澳門士多店主口述歷史 目錄
001 打拼一片江山
019 習慣了門口風景
019 扎根小區,取財有道
029 永不褪色的印記
037 家族事業的傳承
047 與靚貓一起守護士多
057 “士多師奶”
067 緣盡情未了
089 一同攜手走過
099 “姑娘街”的姑娘
111 守護三代家業,感悟人情溫暖
119 附錄:口述歷史資料
鄰里雜貨:澳門士多店主口述歷史 節選
打拼一片江山 ˉ 黃錦江 口述
ˉ 楊婉芬 整理 ▼ 黃錦江,1931年出生,黃平記糧食公司店主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是澳門加工業的蓬勃發展時期。由于工廠逐漸增多,店鋪也日益增多。工人們收工后都會到這種被稱為士多(store)的小型百貨店里買些生活必需品回家,或者買支汽水、啤酒,舒緩一下工作了一整天的勞累和壓力。時至今天,這些充滿回憶的士多數目已經由幾百間縮減至幾十間。 子承父業,偕兄打拼一片江山 我叫黃錦江,1931年出生于澳門,在澳門接受教育并在這里生活,文化程度相當于初一水平。結束學業后,我開始跟隨兄長參與經營士多,至今已(經歷)七十多個寒暑。 一開始我(和兄長)承接父親所經營的士多,那間士多位于下環區蓬萊新街,以我父親黃平之名命名,稱為“黃平記”,銷售的貨物是生活雜貨和糧食。經營十多年后,我們轉移到較大一點的店鋪繼續營運,地點位于下環街與江邊新街交界的路口,在這個位置經營了二十一年,因應商品的銷售品種,店名改為“黃平記糧食公司”。因為店鋪地理位置靠近漁船停泊的地方,大量漁民成為長期顧客,且每次置辦出海物資的數量都是十分可觀的。那時候我們的小店無論是日用雜貨還是糧食都非常受歡迎,生意亦越來越好,甚至忙得需要聘請兩名員工幫忙減輕工作量,可算是店鋪發展的黃金時期。 家庭式經營 我們的士多主要售賣生活雜貨和糧食,貨物全都展示于店內或門口。為了方便和吸引客人,熱門的商品主要放在門口或一目了然的位置,以便客人購買。再者,由于我們黃平記糧食公司是個體經營,沒有任何外來資金注入,所以,所有的貨物種類、銷售方向和策略皆自行決定。由于有兄長和妻子的支持,多年來我經營店鋪一直非常順利,兄長有時候亦會出席一些應酬及工會活動,后來甚至當上糧食工會主席,而我則主力經營店鋪。
我的店鋪一天營業十二小時,營業時間由早上九點半至晚上九點半,節慶假日也不會特別休息。進貨、擺架、定價、出貨也是我自己一手包辦。我會記住顧客們的喜好,熱門的商品就多進一些貨,顧客購買量多我也會提供送貨的服務,有時候一天送貨的時間就用去兩三個小時。
所幸天道酬勤,我們這樣的家庭式經營不單順利,也為我們帶來了穩定的生活(收入)。 行業興衰,百家競爭 因當時澳門漁業興盛,漁船云集,小區內人流源源不斷,受惠的不單是我們黃平記糧食公司,連帶附近街區的商鋪也是非常熱鬧,蔬果店、雜貨店、酒鋪等也多了起來。進貨通常是廠家上門詢問推銷;賣貨除了客人上門光顧外,更有部分需要送貨到戶,忙得不行。
好景終有落幕之時,當我們的店鋪對著的海岸開始填海后,漁民帶來的生意隨著海域面積的縮小亦逐漸減少。隨后,在經營店鋪之外,我還與兄長一起經營建筑方面的生意,而**棟興建的(建筑)就是黃平記大廈。大廈落成于1971年,樓高五層,樓上為住宿,樓下為商鋪,同時也是我們黃平記糧食公司的*新經營位置,(我們在此)經營至今。當時,我們還被稱為黃平記置業公司。
不過,隨著環境及政策的變更,建筑的生意也只持續了一段時間。我重新專注于士多的經營,甚至接到香港大型糧食品牌超力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的米粉代理批發,為當時店鋪的生意生色不少。超力米粉可算是店鋪里的王牌商品,甚至連送貨的貨車上都貼著它的廣告及標語,其他的商店及食肆,都需要通過我們才能買到。
然而,隨著政策及時代的轉變、商品品種的增多,小區內興起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的連鎖式超市及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大。超市以其連鎖式體系,不單集進口(即采購)商、批發商、零售商三者于一身,更以商品繁多、價格較低、薄利多銷等零售方式占據市場。社會形態在轉變,顧客需求也在變化,超市及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似乎對顧客更為便利,傳統士多行業日漸式微,附近同類的商店也日益減少,而我們店鋪的生意也不復當年,店內的貨品種類也漸漸減少。現今,店鋪內的主打商品轉為飲料及酒水,我兄長也于去年(2016年)離去,店鋪的生意只剩我與妻子共同操持。我們的顧客除了街坊外,也有少量的游客,不過,現在我已經不會再外出送貨了。 無懼變遷,隨心經營 如今傳統士多行業已經吸引不到青年人的加入,甚至有不少的老士多已結業,余下的便是如我的店鋪一樣,一直是家庭式經營,現在也沒有人繼承。因為現今經營士多的利潤已不復當年,工作時長也超出一般工作;再者,隨著不同行業的興起,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就連我自己的子女也都有自己的事業需要經營,不會想繼承我這家士多。
甚至子女也勸告我應該休息了,不需要再工作得那么辛苦。但我的根在這里,天花板上吊著的燈、收款機下的桌子、門外高掛的招牌、多年的店鋪格局,一切都見證著我和妻子多年來在這里的生活,所以我會一直經營下去。即使事業一直起伏,澳門一直轉變,我與這家店鋪也仍會在這里。我會一直經營下去。
.....
鄰里雜貨:澳門士多店主口述歷史 作者簡介
林發欽,歷史學博士,澳門理工學院人文及社會科學高等學校代任校長,教授。澳門口述歷史協會會長、澳門歷史教育學會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澳門歷史文化、中國與荷蘭關系史、文化遺產、口述歷史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