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女工繪 本書特色
《女工繪》不僅展現了正值芳華的礦場女工對愛情的向往和追逐,還折射出每一個人曾經擁有的、正在經歷的青春的困惑、痛楚、張力與元氣,套用文學巨匠托爾斯泰關于“幸福”的經典句式,“華美的青春總是相似的,但疼痛的青春各不相同。”而個人奮斗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困惑、不甘、雄心等更是超越了時空的拘囿,透過作品中華春堂、魏正方等人物的故事牽動著每個人敏感的神經與現實的記憶。好的作品不獨屬于“某一代人”,因為參悟命運、時代與生活的要義,需要展望,也需要回眸。 劉慶邦堪稱世界范圍內“礦工題材”小說創作**人,煤礦是劉慶邦的文學富礦,半個世紀以來,他在“小說”這口礦井中持之以恒地開掘,越開越遠,越掘越深。黑色煤炭所蘊含的光明、舒緩文字所深藏的能量在其作品中彼此交融,渾然天成。《女工繪》是其慶邦繼《斷層》《紅煤》《黑白男女》之后,第四部煤礦工人題材的長篇力作,也是其**部書寫礦場女工故事的長篇小說。 短篇小說格外強調文本的文學性和詩意化,《女工繪》是有“短篇王”美譽的劉慶邦,本著“短篇小說精神”精心創作而成的長篇新作。全書二十一章,像由二十一個精悍的短篇巧妙連綴而成,可從中讀到煤炭的哲學、麥浪的詩意,世俗的煙火氣、凡人的眾生相,靜水深流般的文字里有不時躍動的幽默、平實可感的人生智慧,也有力透紙背的慨嘆、叩問與沉思…… 青春之美、愛情之美、女工之美、人性之美,一切美好的生成都非一帆風順。越是受到壓制的東西,越會想方設法尋找出路,哪怕是一條曲折的道路;越是禁止的東西,越能刺激人拼命得到它,哪怕付出沉重的代價。《女工繪》,保留青春的印記,喚醒時代的記憶,發出對愛與美的禮贊。 時間,神奇又可怕,催生青春的花朵,也銷蝕人類的記憶,唯有將其深植在文學的土壤,青春的芳華才能永不消彌。
她們的故事其來有自,若超出你的理解、推測與預期,都拜時代與命運的“無常”所賜,這是一部蒼宇之中女性生命的水墨圖。
一“夢”一“繪”,一“紅”一“黑”,一個典雅地回旋在舊時大觀園,一個質樸地行走在當代煤礦場。同為“愛之書”,滋味大不同。 “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日紛紛亂,只為陰陽數不通。”這是《紅樓夢》中的一則燈謎,也是包括華春堂在內很多人莫測的命運密碼。
女工繪 內容簡介
她們結束了上山下鄉的知青生活,走進煤礦的工人階級隊伍,當上了礦場女工。青春的光華到哪里都會閃亮,她們的到來,使古老沉寂的礦山一下子變得生機勃發,春風蕩漾。青春總是伴隨著愛情,她們的愛情是頑強的,一如向上的生命不可遏止。女主人公華春堂正值韶華便突然香消玉殞,該形象所顯現的不屈不撓、勤謹務實又不乏溫情和生存智慧的人性光華令人動容。小說以華春堂找對象的曲折過程為主要線索,連綴起多位礦場女工的不同命運,寫她們蓬勃的青春,寫她們不滅的愛情。作品文字老練、穩健、平和而不失詩意,以平實的筆觸、可感的細節,描繪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礦場女工“大觀園群像”,喚起了一代人對青春的記憶,對命運的慨嘆。
女工繪 目錄
目??錄??Contents
**章??五月里來五端陽
第二章??我是礦山一女工
第三章??到處充滿青春氣息
第四章??礦上成立了宣傳隊
第五章??怎么可以沒有我呢
第六章??抽空回了一趟家
第七章??照了一張集體合影
第八章??調到了化驗室
??第九章??風云突變
??第十章??各奔東西
??第十一章??找對象的事*重要
??第十二章??看準了只管追求
??第十三章??掀起戀愛高潮
??第十四章??下淋冰
??第十五章??一樁奇怪的案子
??第十六章??零星事故
??第十七章??繼續尋找
??第十八章??轉機
??第十九章??華春堂一飲而盡
??第二十章??**高度
??第二十一章??命運之命
??后記??我寫她們,因為愛她們
女工繪 節選
**章??五月里來五端陽 地下生煤,地上長莊稼。礦工在地底挖煤,農民在地表種莊稼。礦區建在山里,與山村互有交叉。煤礦是后建,地盤總是小。農村來歷久遠,范圍總是大。煤礦左突右沖,似乎老也超不出廣大農村的包圍。礦工用礦燈指出一線光亮,走在井下縱橫交錯的巷道里,以為自己已經走得很遠了,出得井口稍一眺望,不遠處就是農村的莊稼地。地下的煤都是黑的,黑得一成不變。而莊稼剛出苗時都是綠的,一成熟就變成了黃色,黃得遍地流金,浩浩蕩蕩。
小滿過罷,離芒種和端午節就不遠了。小滿見三新,指的是新大麥、新蒜和新繭。新大麥是看到了,新蒜也吃到了,只是作為第三新的繭子很難看到。繭由蠶結,現在的人們都不養蠶了,哪里會看得到白銀蛋蛋一樣的新繭呢!如果說大麥是麥科中老大的話,小麥當是老二。“老大”熟過“老二”熟,大麥一熟,不過三五天,小麥緊接著就熟了。因大麥產量低,脫粒難,磨出的面也有些發黏,不好吃,農人種大麥總是種得很少。小麥與大麥正相反,大麥的缺點到小麥那里都成了優點,小麥產量高,脫粒易,磨出的面粉又細又白。用小麥面蒸出的饅頭一捏一彈,吃起來滿口麥香。搟成的面條筋筋道道,扯都扯不斷。看來世上的東西不見得大了就好,小了就不好。
成熟的麥香,隨著五月的熏風連天波涌,一涌一涌就涌到礦區去了,涌得一浪高過一浪。礦區的人大都從農村而來,不久前才脫下農裝,換上工裝;放下鋤頭,拿起鎬頭,他們與農村有著扯不斷的聯系,對成熟時節的麥香有著天然的敏感。他們不必特意去想,也不必特意去聞,只要呼吸的通道還開通著,麥香前呼后擁,忽地就撲進他們肺腑里去了。但他們還是情不自禁地吃了一驚:哎呀,麥子熟了!是哩是哩,布谷鳥在叫,紫燕在空中掠來掠去,云彩也仿佛被麥子映成了金色,成了祥云。五月的麥香是一種燥香,香氣里有一種熱騰騰的氣息。五月的麥香是帶有鋒芒的,一如萬千麥穗上炸開的麥芒,會給人們的肺腑構成一種刺激。生活在礦區的人們家家燒煤,煤炭燃燒時會散發出濃濃的硫黃味兒,在他們聞來,硫黃味兒也是香的,讓他們認為是煤香。相比之下,煤香與麥香差遠了,麥香更原始,更渾厚,也更有力量,麥香一來,就把煤香的香覆蓋住了。受到麥香熏染和刺激的礦區的人們,有些坐不住了,他們轉來轉去,似乎在找收割用的鐮刀和下田戴的草帽。
華媽媽在為過端陽節做準備。“五月里來五端陽,做甜酒,包粽子;縫香包,抹雄黃;艾枝插在門頭上,出門就見杏兒黃。”趁附近的農村開始割麥,華媽媽去地里撿了一些人家沒收凈的麥穗,回家用搟面杖在地板上捶出麥粒,下到住在溝底的農家,借用農家院子里的石頭碓窯子,舂去麥粒上的麩皮,就成了麥仁。有了新麥胖胖的麥仁,到端陽前夕,就可做甜酒了。在千百年來約定俗成的民謠提示下,華媽媽在每年的端陽節都要做一瓦盆甜酒。她做甜酒做得得心應手,每年的端陽節都會給全家人帶來口福,并給下一年的端陽節帶來盼頭。縫香包,是用五彩布把香草的草末縫成多種形狀,給孩子佩戴,把小臭孩兒變成小香孩兒。抹雄黃呢,是抹在孩子的口鼻處和耳朵眼邊,以防夏日里有毒蟲侵襲。華媽媽的三個孩子都大了,他們不愿意再戴香包,也拒絕再抹雄黃,這兩樣可以免去。至于在門頭上插艾枝,那是必須的,青艾特殊的氣息,代表的是節日的氣氛,門頭上一插上艾枝艾葉,就表明端陽節到了。濕艾晾干后,至盛夏蚊子猖獗時,可以把艾在室內點燃,驅趕蚊子。目前的問題是,今年的端陽節還要不要包粽子?包粽子所需的大米是有的,小蜜棗是有的,只是缺葦葉。包粽子不能用別的任何葉子代替,只能用葦葉,只有用葦葉包粽子,粽子才有那么一股子清香氣,才能吃出端陽節的味道。世上被稱為絕配的事物不是很多,葦葉和粽子堪稱絕配。葦子是喜水喜濕的植物,只有在水里和濕地里才能生長。而華媽媽所在的礦區處在淺山地帶,雖到處都是溝壑,卻缺河少湖,缺水少濕,不利于葦子的生長。每年臨近端陽節,葦葉在縣城有賣,葦葉只能到縣城去買。華媽媽家住的地方離縣城遠一些,走小路十多里,走大路二十多里。小路曲曲彎彎,穿山越溝,都跟羊腸子一樣,不好走。大路是煤炭外運的通道,朝天而開,要寬敞一些。寬敞的大路也不是很好走,上坡下坡不說,路上老是有拉煤的卡車呼嘯而過,嚇得貼邊走路的人們仄著一邊的膀子,緊張得很,一路都不敢放松。去一趟縣城的人們,難免會占一些便宜,那就是滿頭滿臉的煤塵。
往年去縣城買葦葉,都是由華媽媽的大女兒華冬梅執行。華媽媽的丈夫留下了一輛男式加重自行車,眼下家里人只有華冬梅一個人會騎。這天是星期天,華冬梅不上班,按理說,她騎上車走大路,去一趟縣城不是什么難事,一兩個鐘頭就能把葦葉買回來。干葦葉很輕,一把葦葉跟一把鴻毛差不多,不會對華冬梅構成什么負擔。可是,華冬梅今年不想去買葦葉了。她習慣把端陽節說成端午節,說:誰規定的過端午節非要吃粽子,我看不吃粽子也能過。粽子不就是一個米飯疙瘩嘛,把米飯攥成一個疙瘩一吃不就得了。這是華冬梅說出來的話,她的沒說出來的話還有很多。她的話好比是一棵葦子,說出的話只是葦葉,沒說出的話才是葦根,葦根要比葦葉多得多,也深得多。在她看來,過端午節的那一套習俗,都是農村興起的、養成的。農村有葦子、艾草等,可以就地取材包粽子、插艾蒿,是湊熱鬧的意思,也是苦中作樂的意思。華冬梅沒在農村生活過,她一出生就在礦區。他們家的戶口是礦區戶口,城鎮戶口。這樣的戶口還有一個說法,叫非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的門戶里,生活的就是非農業人口。礦區有一個管理機關,叫礦務局,金寶礦務局。礦務局周邊建有醫院、學校、幼兒園、俱樂部、百貨商店、銀行、自來水廠、機械修理廠、水泥支架廠,還有糧店、菜店、肉店、理發店、縫紉社,等等。礦務局雖說還沒有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沒有形成一座城市的規模,但已經有了城市的雛形和做派。以礦務局作依托,華冬梅給自己的定位是城里人。她掙的是工資,領的是糧票和布票,吃的是商品糧,穿的是細布衣,不是城里人是什么!既然是城里人,就要跟農村人拉開距離,在吃的方面、穿的方面、用的方面拉開距離,連說話的口氣、走路的姿勢,*好都要拉開距離。比如農村人做飯都是燒柴草,村里燒得狼煙動地。城里人做飯都是燒蜂窩煤,早上掀開爐蓋,藍色的火苗不聲不響地就長起來了。再比如農村人整個冬季都不洗澡,白皮上面差不多結一層黑皮。城里人每個單位都有澡堂,天天洗澡都可以,人人身上都帶著水香。那么在過節方面呢,城里人就不一定跟著農村人的套路走。城里人過五一國際勞動節就可以了,不一定再過什么端午節。就算過端午節,也未必要在門頭插艾草,非要吃什么粽子。過端午節跟農村人一個過法,兩者之間還有什么區別呢!
女工繪 作者簡介
劉慶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省沈丘縣。當過農民、礦工和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屆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現為中國煤礦作家協會主席,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著有長篇小說《斷層》《遠方詩意》《平原上的歌謠》《紅煤》《遍地月光》《黑白男女》《家長》等,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走窯漢》《梅妞放羊》《遍地白花》《響器》等。
短篇小說《鞋》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神木》和《啞炮》分別獲第二、第四屆老舍文學獎。中篇小說《到城里去》獲第四屆北京市政府獎。長篇小說中,《遍地月光》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提名,《紅煤》獲第五屆北京市政府獎,《黑白男女》獲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家長》獲第二屆南丁文學獎。據其小說《神木》改編的電影《盲井》獲第53屆柏林電影藝術節銀熊獎。多部作品被譯成英、法、日、俄、德、意等國文字,出版有六部外文作品集。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