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資本市場變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18003
- 條形碼:9787521718003 ; 978-7-5217-180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資本市場變革 本書特色
1、權威作者。肖鋼,中國證監會原主席,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深研究員。作者作為中國資本市場建立、發展、改革的親歷者,將自己在這三十年的所學、所見,對這三十年的所感和所思寫下來,通過回顧制度建立的來龍去脈,探討中國資本市場未來制度建設的方案設想。 2、契合多個經濟熱點。直面中國資本市場多個熱點問題,如注冊制、熔斷機制、退市制度、資本市場監管、上市公司治理、數字資本市場、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等,從制度建立的來龍去脈,分析制度的利弊得失。金融行業監管者、從業者可以深化對中國資本市場的認識,普通投資者可以從中讀出股市的風云變幻和人性的淋漓展現。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說的,總結歷史與探索變革融為一體。展望未來,我國資本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專家推薦。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和香港證監會原主席、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梁定邦為本書撰寫了推薦語。
中國資本市場變革 內容簡介
2020年,恰逢中國資本市場建立三十周年。三十而立,中國資本市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同時也面臨許多機遇與挑戰。回顧歷史,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有著明顯的新興加轉軌的特征。我們用三十年時間,差不多走過了西方國家上百年的發展歷程,體現了后發優勢,這與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歷史進程與內在需要是一致的。與此同時,也應當看到,我國資本市場發育先天不足,存在著結構和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為了適應未來發展趨勢,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應當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競爭為基礎、以創新為引領,努力實現適應市場和改革需要的轉變。資本市場是一個資金場、信息場、名利場,但歸根到底是一個法治市場,必須以規則為基礎。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關鍵是加快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因此,本書選取了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這個視角來探討,回顧了若干制度建立的來龍去脈,分析了制度執行的利弊得失,呈現了各方面對某些制度的不同意見,提出了未來制度建設的方案設想。
中國資本市場變革 目錄
序? 言 / I
**章
資本市場概述
**節? 資本市場的起源 / 003
第二節? 資本市場的重要作用 / 007
第三節? 我國股份制與資本市場 / 013
第四節? 小? 結 / 017
第二章
“牽牛鼻子”的改革:股票發行注冊制
**節? 改革演變 / 025
第二節? 注冊制沒有統一模式 / 033
第三節? “牛鼻子”工程 / 051
第四節? 從戰略新興板到科創板 / 064
第五節? 小? 結 / 070
第三章
退市制度
**節? 我國退市為什么難 / 075
第二節? 境外退市制度 / 084
第三節? 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退市制度 / 091
第四節? 小? 結 / 097
第四章
上市公司治理
**節? 公司治理起源 / 101
第二節? 優化治理結構 / 108
第三節? 現金分紅與股票回購 / 112
第四節? 塑造并購重組良性生態 / 117
第五節? 規范市值管理 / 121
第六節? 小? 結 / 124
第五章
市場交易機制
**節? 熔斷機制 / 127
第二節? 漲跌停板制度 / 138
第三節? 程序化交易 / 151
第四節? 停復牌制度 / 166
第五節? T+0 交易 / 175
第六節? 開盤與收盤定價機制 / 182
第七節? 小? 結 / 192
第六章
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
**節? 股指期貨功能 / 197
第二節? 期現聯動關系 / 201
第三節? 問題與爭議 / 203
第四節? 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 / 214
第五節? 小 結 / 218
第七章
金融基礎設施
**節? 特定含義與功能 / 221
第二節? 歷史沿革 / 228
第三節? 如何改革 / 236
第四節? 小? 結 / 260
第八章
數字資本市場
**節? 新的市場形態 / 263
第二節? 挑戰與對策 / 272
第三節? 未來爭論 / 278
第四節? 小? 結 / 282
第九章
市場雙向開放
**節? 開放新舉措 / 285
第二節? 為什么要開放 / 304
第三節? 風險和挑戰 / 309
第四節? 監管能力建設 / 315
第五節? 小? 結 / 317
第十章
法治與監管
**節? 法治建設的不足 / 321
第二節? 法治建設的重點 / 324
第三節? 回歸監管本位 / 330
第四節? 強化違法違規行為監管 / 344
第五節? 監管統籌 / 348
第六節? 投資者保護 / 353
第七節? 小? 結 / 358
后? 記 / 359
中國資本市場變革 節選
進入 2020 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和社會生活一度幾乎陷入停擺的困境,全球經濟遭受歷史上罕見的嚴峻挑戰,各種逆全球化思潮、民粹主義、保護主義進一步興起,給世界經濟發展和國際政治經濟治理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國際經濟,不可能獨善其身,但也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要深刻把握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和時代特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的機遇,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布局重塑和價值鏈重構。為此,就必須堅持市場化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加快經濟增長模式轉型,增強經濟發展動力與活力,釋放經濟長期發展潛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式頒布,涉及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等多個生產要素,涉及面之廣,改革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這個文件明確要求完善股票市場基礎制度,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場發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鼓勵和引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這些都給我國未來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確立了方向和原則。 “新冠”疫情觸發了全球金融市場震蕩,股票、債券、外匯、期貨、黃金和原油等多項大類資產價格大幅波動,多項指標刷新歷史紀錄。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不同,這一次由疫情引發的金融市場危機伴隨著實體經濟的衰退,波及范圍更廣,持續時間更長,應對難度更大。我國資本市場也受到疫情影響,出現了一些波動,但相比全球金融市場表現出較穩的態勢和較強的韌性,在風險之中面臨機遇,有基礎、有條件發展成為全球金融資產配置中心之一。我們應當順勢而為,搶抓機遇,加快推進市場基礎制度變革,豐富市場產品與投資工具,擴大市場廣度深度。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序推動人民幣匯率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同時,應當看到,打造全球金融資產配置中心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我國發展既有重大利益,又有風險和成本,還需要切實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健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防范輸入型風險。 回顧歷史,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與國外市場發展不同,具有明顯的新興加轉軌的特征。發展初期,商業信用不夠發達,契約關系不夠完善,法治建設不夠健全,監管體系不夠到位,在這樣的特定環境下,政府力量起著主導作用,資本市場發展速度與成就遠遠超過自然演化的進程,我們用三十年時間,差不多走過了西方國家上百年的發展歷程,體現了后發優勢,這與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歷史進程與內在需要是一致的。與此同時,也應當看到,我國資本市場發育先天不足,市場結構不均衡,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市場波動過大。市場結構與層次呈現出“倒金字塔”形狀,長期以來,在資本市場建設中,重場內市場,輕場外市場;重融資,輕投資;重公募,輕私募;重數量,輕效率;重現貨市場,輕期貨市場;重管制,輕競爭。為了適應未來發展趨勢,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應當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競爭為基礎、以創新為引領,努力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轉變。一是在市場層次上,從塔尖到塔基,拓寬塔基,夯實基礎。二是在市場組織上,從場內到場外,在建設場內市場的同時,有序擴大場外交易。三是在市場重心上,從融資到投資,從側重融資功能到更多重視投資者權益保護。四是在市場募資上,從公募到私募,在彌補公募短板的同時,大力發展私募市場。五是在市場質量上,從數量到效率,既要重視投融資數量增加,更要重視資金使用效率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改善以及風險對沖與管理,積極發展衍生品市場。六是在市場開放上,從封閉到開放,加大市場雙向開放力度,提高開放水平。七是在市場管理上,從管制到競爭,適當放松管制,鼓勵競爭與創新,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歷史經驗反復告誡我們,防范和化解資本市場風險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市場的脆弱性不僅來自宏觀面、基本面,而且與市場微觀結構、交易機制、杠桿水平、交易技術以及工具創新等因素密切相關。這次“新冠”疫情沖擊下的全球資本市場恐慌,再一次提供了研究案例。以美國股市為例,10 天之內發生 4 次股市熔斷,除了外生因素外,杠桿資金、量化對沖、高頻交易,加上被動型基金規模巨大,使自動化交易數量在成交量中占比過高,造成龐大的交易群體的交易行為空前一致且速度驚人,勢必引發羊群效應,導致相互踩踏,市場坍塌。可見,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必須持續關注市場創新,深入研究微觀結構,探尋市場自身運行機理。 總之,構建一個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實際上就是建設發達的、具有廣度深度的市場,與我國超大規模的現代市場經濟體系高度適應,有效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居民財富管理,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暢通宏觀政策傳導,維護經濟金融安全與穩定。要實現這樣的目標,至少需要兩個方面的條件。一方面,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需要有利的宏觀運行環境,比如,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發展,健全法治環境,建立高效的監管制度,培育誠信社會,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等,為資本市場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市場本身的制度變革也非常重要,比如,證券發行制度、退市制度、交易機制、信息披露制度、現貨與期貨市場、投資者結構、數字市場以及市場基礎設施等,這些對于驅動資本市場發展起著關鍵的基礎性作用。
中國資本市場變革 作者簡介
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深研究員。1981年開始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1992—1996年,先后任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總經理、中國人民銀行計劃資金司司長;1996—1998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1998—2003年,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2003—2004年,任中國銀行董事長、行長兼東方資產管理公司黨委書記;2004—2013年,任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13—2016年,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2018年任全國政*協第十三屆委員;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 著有《百年中行新變革:市場化與人本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型開放:構建“一帶一路”投融資新體系》等著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