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理解治理:政策網絡、治理、反思與問責(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76373
- 條形碼:9787300276373 ; 978-7-300-27637-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理解治理:政策網絡、治理、反思與問責(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 本書特色
名家名作:本書系治理理論代表人物、英國知名政治學家和公共行政學家羅茲教授的代表作品,由我國知名公共管理學者丁煌教授領銜譯介。
治理的定義:本書歸納了“治理”一詞的六種常見用法,即作為*小化國家的治理、作為公司治理的治理、作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作為“善治”的治理、作為一種社會控制論體系的治理、作為自組織網絡的治理,并在本書的研究中將“治理”定義為自組織的組織間網絡。
差異化政體:該研究視角認為,英國已經從單一制國家轉變為差異化政體,強力行政部門已轉變為碎片化行政部門,相互依賴的組織構成的政策網絡是英國政策過程的顯著特征。
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理解治理:政策網絡、治理、反思與問責(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 內容簡介
《理解治理:政策網絡、治理、反思與問責》一書系治理理論代表人物羅茲教授的代表作品。全書以網絡、治理、反思、問責為核心議題,收錄了羅茲教授在相關領域的多篇代表性論文,包括其治理理論奠基性論文《新治理:沒有政府的統治》。
本書開篇即對英國政治的傳統研究視角——議會政治模式或威斯敏斯特模式(Westminster model)發起挑戰,提出了差異化政體(differentiated polity)研究視角,其核心思想是政策網絡、核心行政部門、國家空心化和治理。接下來,對英國政治中的制度研究途徑進行分析和評述,并將其應用于英國政府的中央、地方及與歐盟互動層面的研究中,探究政府(government)向治理(governance)轉變的程度。很后,梳理了公共行政學在英國的發展歷程,考察了后現代主義對公共行政學提出的挑戰,并提出了重構公共行政敘事的六種研究途徑:制度分析、人種志與網絡文化、核心行政部門行為、治理結構、優選化、差異化政體中的代議制民主。
名家名作:本書系治理理論代表人物、英國知名政治學家和公共行政學家羅茲教授的代表作品,由我國知名公共管理學者丁煌教授領銜譯介。
治理的定義:本書歸納了“治理”一詞的六種常見用法,并將其定義為“自組織的組織間網絡”。
差異化政體:該研究視角認為,英國已經從單一制國家轉變為差異化政體,強力行政部門已轉變為碎片化行政部門,相互依賴的組織構成的政策網絡是英國政策過程的顯著特征。
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理解治理:政策網絡、治理、反思與問責(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 目錄
目錄
第1篇 導論
第1章 無政府的治理:英國政治的秩序與變革
1.1核心主題
1.2議會政治模式
1.3“差異化政體”
1.4小結
第2篇 理論
第2章 英國政治學中的政策網絡
2.1多元主義的政府——利益集團關系模式與社團主義的政府——利益集團關系模式
2.2政策網絡概念的發展
2.3政策網絡的三種分類
2.4結語
第3章 新治理:沒有政府的統治
3.1治理的種種用法
3.2自組織網絡與英國政府
3.3結語第3篇方法論
第4章 制度研究途徑
4.1政治制度研究的定義
4.2一個實例:威廉·A.羅賓森
4.3形形色色的制度主義
4.4結語:制度研究途徑的重新定義
第4篇 應用
第5章 重塑白廳,1979—1995:國家空心化?
5.1解釋變革
5.2主要趨勢,1979—1994年
5.3國家空心化:變革及其問題
5.4結語:正在顯現的治理結構
第6章 現在無人理解這個體制:1979至1995年間英國地方政府不斷變化的面孔
6.1引言
6.2政府間關系的趨勢
6.3評價、解釋與未來
第7章 歐盟、凝聚政策與次國家當局
7.1政策網絡與歐盟政策制定
7.2 1988年改革的主要方面
7.3英國的次國家政府
7.4英國在1988年前的歐盟區域政策網絡
7.5 1988年改革的影響
7.6 1988年以來的其他發展
7.7結語
第5篇 發展
第8章 從制度到信條:英國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傳統、折衷主義與意識形態
8.1傳統公共行政的時代
8.2折衷主義的時代
8.3意識形態的時代
8.4結語:向21世紀邁進
第9章 邁向一種后現代公共行政:新時代、認識論抑或敘事?
9.1引言
9.2作為新時代的后現代主義與作為認識論的后現代主義
9.3后現代主義與公共行政
9.4創建一種反思性公共行政
9.5重構敘事
9.6結語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理解治理:政策網絡、治理、反思與問責(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 節選
治理的不同含義與用法
在過去的15年里,用于公共部門改革的時髦語詞和短語忽隱忽現!靶鹿补芾怼焙汀捌髽I家政府”取代了“雷納突擊隊”(Rayner’s Raiders)和經濟、效率與效益的“3E”標準。本文集中關注的是這些語詞中的一個,即“治理”!爸卫怼北粡V泛使用,取代了常用的“政府”一詞,但是“治理”具有特殊的意義嗎?關于英國政府所面臨的挑戰,會告訴我們什么呢?
遺憾的是,即便是*粗略地審視一下,我們也會發現“治理”具有好幾種不同的意義。因此,必須有一個基本的定義,而且這個定義要到教科書之外去尋找。芬納(Finer 1970:34)將政府定義為:(1)“統治的活動或過程”,或者“治理”;(2)“有序統治的一種狀態”;(3)“履行統治職責的那些人”或“統治者”;(4)“用以管理一個特定社會的方式、方法或者制度”。
目前的用法沒有將“治理”用作“政府”的同義詞。相反,“治理”指的是政府含義的一種變化,指的是一種新的統治過程,或者是指一種發生了變化的有序統治狀態,或者是指管理社會的一種新方法。到目前為止,一切還算簡單;但是當我們詳細闡述這種新的過程、新的狀態或者新的方法時,定義的問題就變得很敏感。“治理”一詞至少有六種不同的用法:(1)指稱*小化的國家;(2)指稱公司治理;(3)指稱新公共管理;(4)指稱“良好治理”(或善治);(5)指稱一種社會控制論體系;(6)指稱自組織網絡。
當然,語詞應該具有明確的含義,但是我的討論中還有一些更有趣的主題。20世紀80年代掀開了關于統治方式爭論的新篇章。對“治理”的分析將有助于我們確定這項試驗的本質,有助于我們揭示英國政府發展中的趨勢和矛盾。我認為英國政府可以在多種“治理結構”之間做出選擇。我們現在可以在市場和等級制基礎上加上網絡。在這三種用于權威性地配置資源和實施控制與協調的結構中,沒有哪一種結構原本就是“好的”或者“不好的”。對結構的選擇未必或者并非必然就是意識形態信念的問題,而是一個實用性的問題;也就是說,在什么情況下每一種治理結構都是行之有效的。官僚制依舊是等級制或者通過行政命令進行協調的典范,而且,盡管近來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它仍然是英國政府提供服務的主要方式,例如,福利署(Benefits Agency)依然是一個龐大的官僚體系。民營化、市場檢驗和購買者與供給者的分離就是政府運用市場或準市場方式來提供服務的例證。價格競爭是高效率、高質量服務的關鍵。競爭和市場是英國政府中的一個固定組成部分。人們尚未廣泛地承認,尤其是英國政府尚未認可,政府部門的運轉,諸如福利服務這樣的公共服務現在可以通過以信任和相互調適為特點的網絡來有效地供給。英國政府正在尋找一種新的“工作準則”。這種尋找就意味著要在不同的治理結構之間做出選擇。而“治理”就是一種這樣的結構。
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理解治理:政策網絡、治理、反思與問責(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
R.A.W.羅茲(R.A.W.Rhodes),享譽世界的政治學家和公共行政學家,治理理論代表人物,英國政治研究協會終身副會長、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士、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F任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政府學教授、紐卡斯爾大學榮譽政治學教授、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教授級研究員,1986—2011年擔任《公共行政》主編。主要研究興趣包括英國政府與公共管理、澳大利亞政府與公共管理、政策網絡、治理理論、政治領導力等。羅茲教授著述頗豐,在相關領域出版著作數十部,包括《理解治理:政策網絡、治理、反思與問責》《英國政府中的政策網絡》《解釋英國治理》《治理故事》《牛津政治制度手冊》《英國政府的日常生活》等。因其在政治學領域的杰出貢獻,于2014年獲得英國政治研究協會頒發的特別榮譽獎,2015年獲得歐洲政治研究協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主要譯者
丁煌,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共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MPA教育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公共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職。長期從事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出版《西方行政學說史》等專著和教材多部,并翻譯《新公共服務:服務,而不是掌舵》《新公共行政》等著作多部。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