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當代激進思想家譯叢視覺機器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129995
- 條形碼:9787305129995 ; 978-7-305-1299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激進思想家譯叢視覺機器 本書特色
《視覺機器》為法國著名哲學家保羅·維利里奧(Paul Virilio)關于新技術與圖像新型邏輯的重要文集,共收入五篇文獻:《地形失憶癥》《不及一幅圖像》《公共圖像》《天真的攝像機》《視覺機器》。在這些文章中,作者梳理了再現手法的演變,它由繪畫、雕塑和建筑時代的形式邏輯,到攝影和電影時代的辯證邏輯,進而發展到當今時代的反常邏輯。在今天這個由視頻通信、全息攝影和計算機制圖而開啟的時代中,城邦中的“公共空間”突然讓位于“公共圖像”,即實時在場的反常圖像,而這個真實時間將替補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真實空間。作者試圖回答這些問題,并澄清其意義。
當代激進思想家譯叢視覺機器 內容簡介
《當代激進思想家譯叢:視覺機器》為法國有名哲學家保羅·維利里奧(Paul Virilio)關于新技術與圖像新型邏輯的重要文集,共收入五篇文獻:《地形失憶癥》《不及一幅圖像》《公共圖像》《天真的攝像機》《視覺機器》。在這些文章中,作者梳理了再現手法的演變,它由繪畫、雕塑和建筑時代的形式邏輯,到攝影和電影時代的辯證邏輯,進而發展到當今時代的反常邏輯。在今天這個由視頻通信、全息攝影和計算機制圖而開啟的時代中,城邦中的“公共空間”突然讓位于“公共圖像”,即實時在場的反常圖像,而這個真實時間將替補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真實空間。作者試圖回答這些問題,并澄清其意義。
當代激進思想家譯叢視覺機器 目錄
地形失憶癥
不及一幅圖像
公共圖像
天真的攝像機
視覺機器
當代激進思想家譯叢視覺機器 節選
通過比較不可比較的東西,攝影的倡導者立刻深信不疑,認為照片比之人眼的重大優勢,恰恰就是這種特殊的速度,由于工具那嚴密的忠誠,它遠離了藝術家之手的主觀行動和失實行為,這讓它能夠以精密方式固定并顯示運動,表現豐富的細節,而這些細節自然是人的視覺所不能抓取的。這個“被重新發現的”世界就像一個陌生的大陸,*終顯示出“其自身的真相”。 1917年秋,埃米爾.維耶莫茲④在談到“藝術電影”時寫道:“這只在空間中切割并在時間中固定不可模仿畫作的眼睛,它能永久固定那充滿自然天賦的飛逝一刻(……),這只眼睛,它就是鏡頭的眼睛。” 即時照片被認定為客觀世界存在的無法辯駁的證據,但實際上它還承載著自身未來的毀滅。如果說在他們那個時代,培根和笛卡爾推進了實驗方法,并且討論記憶習慣,視其為能夠幫助組織信息的工具,卻未曾打算將其概念化,那是因為對他們來說,這是一些熟悉的程序,屬于一目了然的范圍。然而,通過大量提供現實的“證據”,攝影卻會使現實枯竭。攝影越具有王具性(醫學的、天文的、軍事的……),越是穿越直接視覺之外,其闡釋閱讀問題越少來自客觀明晰的已見物,就越是轉向日光照相的初始抽象,越是回歸其原始定義。這是“輪廓正在失去”(涅普斯)的固體物的貶值,是視點的超前。畫家們和普魯斯特等作家早就感覺到這種視點超前的革新威力。 過度曝光的物質的這種偏向,將真實效果縮減到光線發射的速度,后來得到愛因斯坦的科學證明。他的“視點理論”不久后催生了相對性理論,并在較長時間里引發了與外部證明相關的一切事物的破產,即將唯一時間看作事件排列(巴什拉①)的明晰原理,這就是古老意識哲學的思想存在和宇宙的統一性。 大家知道,從伽利略到牛頓的發現呈現出一個世界的形象,其中的一切都可以用實驗術語和具體例子進行描述、展現和復制。這種信念得到整個世界的共同認可,而這個世界按其規律性在我們眼前運行,這是一種觀察和知覺的醞釀,一邊醞釀一邊推廣開來。 ……
當代激進思想家譯叢視覺機器 作者簡介
保羅·維利里奧(Paul Viritio,1932—)是1970年代以來*富原創力的法國哲學家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城市建筑家、隨筆作家。1963年,維利里奧與建筑師克羅德·巴朗(Claude Parent)成立“建筑原則”(Architec-ture Principe)團體,并發行同名刊物,宣揚建筑的“傾斜功能”(水平與直角被徹底棄絕),曾先后完成兩棟建筑作品。1973年起執教于巴黎建筑專業學校(ESA),直到1999年退休。維利里奧的哲學著作圍繞著一系列以科技、速度、城市、虛擬、事件、意外及失序為核心的概念群,代表作有《領土的不安》、《速度與政治》、《消失的美學》、《戰爭與電影》、《解放的速度》、《事件的風景》等。 張新木,江蘇高淳人。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教育處一等秘書。1985年起從事符號學研究,發表相關論文30余篇,翻譯出版法國文學與社科名著《巴黎圣母院》、《游蕩的影子》、《冷記憶》1-5等30余部,編寫出版法語教材及參與編寫中外母語研究專著10余部,主持和參與國家、教育部及江蘇省社科項目5項,主持建設國家精品課程“法語閱讀”。2006年獲法國政府棕櫚教育勛章(騎士),2008年獲江蘇省第三屆紫金文學獎翻譯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