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書--核心社會學思想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63409
- 條形碼:9787208163409 ; 978-7-208-16340-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核心社會學思想家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本經典的社會學教材,本版是2017年*修訂的第3版,與前2版相比,內容有大幅調整。全書共24章,把社會學家分為三篇。*篇主要闡述經典大家包括馬克思、韋伯、齊美爾、杜波依斯、帕森斯等人的社會學思想及其*發展。第二篇主要闡述默頓、埃利亞斯、戈夫曼、加芬克爾、阿爾都塞、哈貝馬斯、布迪厄和福柯等學者的社會學思想。第三篇主要討論多蘿西·史密斯、斯圖亞特·霍爾、喬多蘿、吉登斯、曼恩、鮑曼、霍克希爾德、拉圖爾、亞歷山大等人的社會學思想。該書該版的特點在于,覆蓋了西方社會學理論*前沿的發展,并對各位思想家開創的理論領域的前后發展都做了詳細介紹。同時,對教學來說,不僅重視理論的學習,而且著重培養學生的理論能力以及將理論與現實結合的能力。各章均由當代*著名的社會學家撰寫,每一位作者對所介紹的思想家都有精深的研究,語言簡潔、通俗,適合本科生和相關專業的研究生閱讀。同時,本書有一個提綱挈領的導論,介紹了社會學理論的一般問題,區別了社會學理論所涉及的哲學問題、方法論問題和實體性問題三個層次,指導讀者辨析每一個思想家的理論分屬的層次,并啟發讀者將這三個層次與具體社會問題相聯系,從而更好地理解社會理論。
新書--核心社會學思想家 內容簡介
《核心社會學思想家》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每章的篇幅適當,對社會學名家的思想的介紹和評述深入淺出、十分精到。第二,每章都列有注釋和十分有用的“延伸閱讀”文獻,如果讀者發現某一位思想家的著作的某些方面特別吸引他或者能給他特別多的啟發,可以有針對性地深入閱讀。第三,本書的所有撰稿人本身都是重要的思想家。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寫作主題有著深刻的了解,他們有的出版過關于某位核心思想家的重要學術著作,有的是其撰寫的那位思想家所在領域中的杰出學者。每一章的內容都包括研究動因、核心論題、獨特視角、遺產與未竟之事業,把每一位思想家置于社會學思想史和整個現代性的歷史中介紹。
本書詳細討論了社會學創立以來*影響力的24位社會學家的理論,還簡要介紹了另外13位社會學家的核心概念和思想。全書將社會學理論與現代性的三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事件和過程聯系起來討論,并介紹了每一位核心社會學家的思想在當下的*發展。該書還介紹了學習社會學理論的小組討論法,強調在學習社會學理論的過程中應加強各種理論視角的比較分析以提升理論研究的能力。
新書--核心社會學思想家 目錄
詳細目錄 / V
關鍵概念術語欄目錄 / XIX
各章撰稿人簡介 / XXI
致謝 / XXXV
導論:學習《核心社會學思想家》,發展理論研究能力 / 1
**篇 / 47
第 1 章
卡爾·馬克思 / 49
馬克思之后:20 世紀和 21 世紀馬克思主義中的文化與政
治:安東尼奧·葛蘭西與厄尼斯特·拉克勞 / 64
第 2 章
馬克斯·韋伯 / 75
第 3 章
埃米爾·涂爾干 / 91
第 4 章
格奧爾格·齊美爾 / 115
第 5 章
杜波依斯 / 137
第 6 章
喬治·米德 / 157
第 7 章
塔爾科特·帕森斯 / 171 第二篇 / 187
第 8 章
羅伯特·K. 默頓 / 189
默頓之后:21 世紀的結構性思維:烏爾里希·貝克 / 208
第 9 章
諾伯特·埃利亞斯 / 215
第 10 章
歐文·戈夫曼 / 235
第 11 章
哈羅德·加芬克爾 / 251
第 12 章
路易·阿爾都塞 / 269
阿爾都塞之后的國家理論:尼科斯·普蘭查斯與鮑勃·杰
索普 / 287
第 13 章
尤根·哈貝馬斯 / 293
哈貝馬斯之后:批判理論與承認:南希·弗雷澤與阿克塞
爾·霍耐特 / 304
第 14 章
皮埃爾·布迪厄 / 311
布迪厄之后:為慣習注入道德與情感因素:安德魯·塞耶 / 324
第 15 章
米歇爾·福柯 / 331 第三篇 / 351
第 16 章
多蘿西·E. 史密斯 / 353
第 17 章
斯圖亞特·霍爾 / 369
第 18 章
南希·J. 喬多蘿 / 393
喬多蘿之前與之后:女權主義思想中富有成效的辯證法:西
蒙·德·波伏娃與卡羅爾·吉利根 / 404
第 19 章
安東尼·吉登斯 / 411
吉登斯之后:社會整合和系統整合:尼科斯·穆澤利斯 / 428
第 20 章
邁克爾·曼恩 / 439
曼恩之前:歷史社會學傳統:巴林頓·摩爾與西達·斯考
切波 / 459
第 21 章
齊格蒙特·鮑曼 / 465
第 22 章
阿利·羅素·霍克希爾德 / 487
第 23 章
布魯諾·拉圖爾 / 507
第 24 章
杰弗里·C. 亞歷山大 / 523
參考文獻 / 539
索引 / 587
譯后記 / 621 詳細目錄
關鍵概念術語欄目錄 / XIX
各章撰稿人簡介 / XXI
致 謝 / XXXV
導論:學習《核心社會學思想家》,發展理論研究能力 / 1
一、社會學思想面臨嚴峻挑戰 / 1
二、本書的歷史與篇章結構設計 / 4
練習:運用“獨特視角”小節發展理論能力 / 8
三、哲學的與方法論的核心論題 / 10
1. 本體論:所有社會的一般特征 / 11
2. 認識論與方法論:反思我們是如何認識的 / 15
四、實體性的核心論題:
特定社會類型或特定世界歷史時期中蘊含的一般特性 / 18
練習:通過實體性論題形成理論技能 / 24
1. 19 世紀中期的現代性 / 25
2. 20 世紀歐洲和美國的現代性 / 29
3. 21 世紀激進的或流動的現代性 / 33
五、結論:在研究真實世界的案例時,把所有這些都結合起來 / 42 **篇 / 47
第 1 章 卡爾·馬克思
鮑勃·杰索普 / 49
一、研究動因 / 49
二、核心論題 / 51
1. 唯物主義的社會本體論 / 51
2. 歷史唯物主義 / 53
3. 資本主義批判 / 55
4. 作為一種社會關系的階級 / 56
5. 國家與政治 / 58
三、獨特視角 / 59
作為社會進步強大障礙的資本主義的動態發展 / 59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62
第 2 章 馬克斯·韋伯
勞倫斯·A. 斯卡夫 / 75
一、研究動因 / 75
二、核心論題 / 77
1. 宗教與經濟的關系 / 77
2. 世界的祛魅和生活的理性化 / 79
3. 科學的方法與哲學 / 81
4. 權威或“合法的統治” / 82
三、獨特視角 / 85
幽閉恐怖的辦公室和無聊空虛的工作過程 / 85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87
第 3 章 埃米爾·涂爾干
愛德華·A. 蒂爾雅基安 / 91
一、研究動因 / 91
二、核心論題 / 94
1. 社會勞動分工 / 94
2. 社會學方法的規則 / 98
詳細目錄 VII
三、獨特視角 / 101
1. 自殺與社會背景:
從蘇格拉底到今天的自殺式炸彈襲擊者 / 101
2.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 104
3. 其他著作 / 109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111
第 4 章 格奧爾格·齊美爾
帕特里克·瓦蒂爾著
菲爾·布魯
羅布·斯通斯英譯 / 115
一、研究動因 / 115
二、核心論題 / 116
1. 研究角度的多元化,形式的多元化 / 116
2. 形式、內容和社會學觀點 / 120
3. 微觀關系 / 123
4. 貨幣哲學 / 126
5. 社會交往的先驗條件 / 128
三、獨特視角 / 132
自反性現代性中的信任、信心與宗教 / 132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133
第 5 章 杜波依斯
雷蘭德·拉巴卡 / 137
一、研究動因 / 137
杜波依斯與交叉社會學的創立 / 137
二、核心論題 / 140
1. 杜波依斯具有“美國特色”的獨特話語 / 140
2. 杜波依斯與城市和農村社會學的早期發展 / 142
3. 杜波依斯與種族社會學 / 145
4. 杜波依斯與性別社會學和宗教社會學 / 147
5. 杜波依斯與教育社會學和犯罪社會學 / 149
三、獨特視角 / 151
在一個完全反黑人的世界里,身為黑人意味著什么 / 151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152
第 6 章 喬治·米德
F. C. 達·席爾瓦 / 157
一、研究動因 / 157
二、核心論題 / 160
1. 一種具有解決問題作用的科學概念 / 161
2. 社會性的和主體間性的自我 / 161
3. 創造力 / 162
4. 實用主義的意義與客體理論 / 163
5. 民主協商 / 164
三、獨特視角 / 165
主張和爭奪權利涉及哪些內容 / 165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167
第 7 章 塔爾科特·帕森斯
羅伯特·霍爾頓 / 171
一、研究動因 / 171
二、核心論題 / 173
1. 社會行動與社會系統 / 173
2. 進化與現代性 / 176
3. 專門職業(Professions) / 177
4. 疾病的角色 / 179
三、獨特視角 / 180
在一次系務會上獲得的帕森斯式頓悟 / 180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181 第二篇 / 187
第 8 章 羅伯特·K. 默頓
皮奧特·什托姆普卡 / 189
一、研究動因 / 189
二、核心論題 / 192
1.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192
2. 結構與功能分析 / 193
3. 中程理論 / 198
4. 科學社會學 / 200
5. 失范 / 202
三、獨特視角 / 204
有償勞動中對母親的結構性偏見 / 204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206
第 9 章 諾伯特·埃利亞斯
杰森·休斯 / 215
一、研究動因 / 215
二、核心論題 / 217
1. 文明化進程(Civilizing Process) / 218
2. 社會發生與心理發生:“社會約束逐漸走向自我約束” / 220
3. 封閉的人(Homo Clausus)與開放的人(Homines Aperti) / 221
4. 權力和相互依賴 / 223
5. 構型(figuration) / 224
三、獨特視角 / 226
從煙草使用失控到使用它來自我控制 / 226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228
第 10 章 歐文·戈夫曼
蘇茜·斯科特 / 235
一、研究動因 / 235
二、核心論題 / 236
1. 互動秩序 / 236
2. 自我呈現與印象管理 / 237
3. 隊友、練達與面子工作 / 240
4. 權力與抵制的微觀政治學分析 / 243
三、獨特視角 / 246
羞怯作為對擬劇困境的一種反應 / 246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248
第 11 章 哈羅德·加芬克爾
約翰·赫里蒂奇 / 251
一、研究動因 / 251
二、核心論題 / 254
1. 規則與共同的推理 / 254
2. 運用背景知識進行推理 / 257
3. 背景中的意義生產:詮釋的文獻法 / 260
4. 生產事實 / 261
5. 生產人與制度:艾格尼斯(Agnes)與性別 / 262
三、獨特視角 / 264
溫斯頓· 丘 吉 爾(Winston Churchill) 和 約 翰·F. 肯 尼 迪(John F. Kennedy)是如何讓他們的聽眾鼓掌的 / 264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265
第 12 章 路易·阿爾都塞
泰德·本頓 / 269
一、研究動因 / 269
二、核心論題 / 272
1. 馬克思早期與晚期著作的關系 / 272
2. 反歷史主義 / 275
3. 反人本主義 / 276
4. 結構主義、意識形態和個人身份 / 278
5. 拒絕經濟決定論 / 278
6.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再生產和詢喚(interpellation) / 279
三、獨特視角 / 281
為關注自然與環境斗爭的馬克思主義者開拓空間 / 281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284
第 13 章 尤根·哈貝馬斯
威廉·奧斯維特 / 293
一、研究動因 / 293
二、核心論題 / 295
1. 公共領域中的交往 / 295
2. 社會科學方法論 / 297
3. 國家的合法性危機 / 298
4. 交往行為理論 / 299
5. 參與政治的知識分子 / 300
三、獨特視角 / 301
國家社會主義社會中和全球化時代的交往關系 / 301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302
第 14 章 皮埃爾·布迪厄
德里克·羅賓斯 / 311
一、研究動因 / 311
二、核心論題 / 315
1. 慣習 / 315
2. 文化資本 / 316
3. 場域 / 317
4. 再生產 / 319
三、獨特視角 / 320
皮蘭德婁的“六個角色”和他們的突然闖入 / 331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322
第 15 章 米歇爾·福柯
勞倫斯·巴思 / 331
一、研究動因:對實驗的熱情 / 331
二、核心論題:對主體的批判 / 334
1. 規訓 / 334
2. 性(Sexuality) / 336
3. 危險的個體 / 337
4. 倫理 / 339
5. 關于當下的譜系學 / 341
三、獨特視角 / 342
個人靈魂的升華(Fashioning) / 342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345
治理術與沖突 / 345 第三篇 / 351
第 16 章 多蘿西·E. 史密斯
卡琳·維德伯格 / 353
一、研究動因 / 354
二、核心論題 / 355
1. 作為問題的日常生活世界:一門為了民眾的社會學 / 355
2. 社會學的根本原則與程序 / 357
3. 一種探尋方法 / 359
4. 作為社會關系組織者的文本 / 361
5. 制度民族志 / 362
三、獨特視角 / 363
錙銖必較的底層生活:調查性新聞與“有工作的窮人” / 363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365
第 17 章 斯圖亞特·霍爾
米歇爾·巴雷特 / 369
一、是核心社會學家嗎? / 369
二、核心論題 / 372
1. 文化電路 / 372
2. 文化政治學:撒切爾主義及其之后 / 374
3. 殖民主義與文化差異 / 377
4. 攝影術:種族主義和排外暴力的陰影 / 379
5. 散居的視覺藝術:投入的、激情的、不可阻擋的 / 382
三、獨特視角 / 386
全球媒體、移民和散居者三重背景下的分化和認同 / 386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387
第 18 章 南希·J. 喬多蘿
卡琳·A. 馬丁 / 393
一、研究動因 / 393
二、核心論題 / 395
1. 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么女性要當母親? / 395
2. 性別身份認同與性別化人格的形成 / 397
3. 性對象選擇 / 性認同的形成 / 398
4. 異性婚姻和母親生養角色的再生產 / 399
5. 社會變遷 / 399
三、獨特視角 / 400
美國海軍陸戰隊和厭女癖——為什么他們與媽媽吻別 / 400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401
第 19 章 安東尼·吉登斯
克雷格·布朗 / 411
一、研究動因 / 412
二、核心論題 / 415
1. 社會實踐與結構二重性 / 415
2. 個人主體的分層模型 / 416
3. 歷史社會學 / 418
4. 現代性與全球化 / 419
5. 政治 / 420
三、獨特視角 / 422
2005 年法國各大城市騷亂的結構化 / 422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424
第 20 章 邁克爾·曼恩
拉爾夫·施羅德 / 439
一、研究動因 / 439
二、核心論題 / 441
1. 網絡、組織和四種權力 / 441
2. 全球化 / 446
三、獨特視角 / 451
美國的軍國主義 / 451
XVI 核 心 社 會 學 思 想 家
四、遺產 / 453
1. 超越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 / 453
2. 超越后現代主義與建構主義 / 454
五、未竟之事業 / 456
第 21 章 齊格蒙特·鮑曼
托尼·布萊克肖 / 465
一、研究動因 / 465
二、核心論題 / 466
1. 與馬克思主義的修正主義決裂 / 466
2. 從立法到解釋 / 468
3. 后現代主義與文化:權變性與矛盾性 / 471
4. 從現代性和后現代性,到固體的現代性和流動的現代性 / 473
5. 流動的現代性時代社會學的反思 / 474
6. 流動的現代性或自由的矛盾性 / 477
三、獨特視角 / 478
夜晚“小伙”外出的神話與男性身份 / 478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481
第 22 章 阿利·羅素·霍克希爾德
西蒙·J. 威廉姆斯 / 487
一、研究動因 / 487
二、核心論題 / 488
1. 跨越生物—社會之分? / 488
2. 感受規則、情感管理和情感勞動 / 490
詳細目錄 XVII
3. 全球范圍的性別、愛與看護等 / 492
4. 情感研究方法論 / 494
5. 尋找真實和“外包的自我” / 495
三、獨特視角 / 496
從社會建構疾病的模式到睡眠的親密情感:情感工作在深層
存在 / 496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500
第 23 章 布魯諾·拉圖爾
史蒂夫·馬修曼 / 507
一、研究動因 / 507
二、核心論題 / 508
1. 科學的社會人類學 / 508
2. 進入行動者—網絡理論 / 509
3. 挑戰社會科學:關于聯系的社會學 / 512
三、獨特視角 / 515
理解“人工干預天氣”科學地位的變化 / 515
四、各種批判 / 516
五、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519
第 24 章 杰弗里·C. 亞歷山大
杰森·L. 馬斯特 / 523
一、研究動因 / 523
二、核心論題 / 525
1. 理論邏輯 / 525
2. 文化社會學 / 527
3. 公民領域 / 530
4. 在儀式與表演之間的政治權力 / 532
三、獨特視角 / 534
深度編碼的民主戲劇 / 534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535
參考文獻 / 539
索引 / 587
譯后記 / 621簡要目錄
詳細目錄 / V
關鍵概念術語欄目錄 / XIX
各章撰稿人簡介 / XXI
致謝 / XXXV
導論:學習《核心社會學思想家》,發展理論研究能力 / 1
**篇 / 47
第 1 章
卡爾·馬克思 / 49
馬克思之后:20 世紀和 21 世紀馬克思主義中的文化與政
治:安東尼奧·葛蘭西與厄尼斯特·拉克勞 / 64
第 2 章
馬克斯·韋伯 / 75
第 3 章
埃米爾·涂爾干 / 91
第 4 章
格奧爾格·齊美爾 / 115
第 5 章
杜波依斯 / 137
第 6 章
喬治·米德 / 157
第 7 章
塔爾科特·帕森斯 / 171 第二篇 / 187
第 8 章
羅伯特·K. 默頓 / 189
默頓之后:21 世紀的結構性思維:烏爾里希·貝克 / 208
第 9 章
諾伯特·埃利亞斯 / 215
第 10 章
歐文·戈夫曼 / 235
第 11 章
哈羅德·加芬克爾 / 251
第 12 章
路易·阿爾都塞 / 269
阿爾都塞之后的國家理論:尼科斯·普蘭查斯與鮑勃·杰
索普 / 287
第 13 章
尤根·哈貝馬斯 / 293
哈貝馬斯之后:批判理論與承認:南希·弗雷澤與阿克塞
爾·霍耐特 / 304
第 14 章
皮埃爾·布迪厄 / 311
布迪厄之后:為慣習注入道德與情感因素:安德魯·塞耶 / 324
第 15 章
米歇爾·福柯 / 331 第三篇 / 351
第 16 章
多蘿西·E. 史密斯 / 353
第 17 章
斯圖亞特·霍爾 / 369
第 18 章
南希·J. 喬多蘿 / 393
喬多蘿之前與之后:女權主義思想中富有成效的辯證法:西
蒙·德·波伏娃與卡羅爾·吉利根 / 404
第 19 章
安東尼·吉登斯 / 411
吉登斯之后:社會整合和系統整合:尼科斯·穆澤利斯 / 428
第 20 章
邁克爾·曼恩 / 439
曼恩之前:歷史社會學傳統:巴林頓·摩爾與西達·斯考
切波 / 459
第 21 章
齊格蒙特·鮑曼 / 465
第 22 章
阿利·羅素·霍克希爾德 / 487
第 23 章
布魯諾·拉圖爾 / 507
第 24 章
杰弗里·C. 亞歷山大 / 523
參考文獻 / 539
索引 / 587
譯后記 / 621 詳細目錄
關鍵概念術語欄目錄 / XIX
各章撰稿人簡介 / XXI
致 謝 / XXXV
導論:學習《核心社會學思想家》,發展理論研究能力 / 1
一、社會學思想面臨嚴峻挑戰 / 1
二、本書的歷史與篇章結構設計 / 4
練習:運用“獨特視角”小節發展理論能力 / 8
三、哲學的與方法論的核心論題 / 10
1. 本體論:所有社會的一般特征 / 11
2. 認識論與方法論:反思我們是如何認識的 / 15
四、實體性的核心論題:
特定社會類型或特定世界歷史時期中蘊含的一般特性 / 18
練習:通過實體性論題形成理論技能 / 24
1. 19 世紀中期的現代性 / 25
2. 20 世紀歐洲和美國的現代性 / 29
3. 21 世紀激進的或流動的現代性 / 33
五、結論:在研究真實世界的案例時,把所有這些都結合起來 / 42 **篇 / 47
第 1 章 卡爾·馬克思
鮑勃·杰索普 / 49
一、研究動因 / 49
二、核心論題 / 51
1. 唯物主義的社會本體論 / 51
2. 歷史唯物主義 / 53
3. 資本主義批判 / 55
4. 作為一種社會關系的階級 / 56
5. 國家與政治 / 58
三、獨特視角 / 59
作為社會進步強大障礙的資本主義的動態發展 / 59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62
第 2 章 馬克斯·韋伯
勞倫斯·A. 斯卡夫 / 75
一、研究動因 / 75
二、核心論題 / 77
1. 宗教與經濟的關系 / 77
2. 世界的祛魅和生活的理性化 / 79
3. 科學的方法與哲學 / 81
4. 權威或“合法的統治” / 82
三、獨特視角 / 85
幽閉恐怖的辦公室和無聊空虛的工作過程 / 85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87
第 3 章 埃米爾·涂爾干
愛德華·A. 蒂爾雅基安 / 91
一、研究動因 / 91
二、核心論題 / 94
1. 社會勞動分工 / 94
2. 社會學方法的規則 / 98
詳細目錄 VII
三、獨特視角 / 101
1. 自殺與社會背景:
從蘇格拉底到今天的自殺式炸彈襲擊者 / 101
2.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 104
3. 其他著作 / 109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111
第 4 章 格奧爾格·齊美爾
帕特里克·瓦蒂爾著
菲爾·布魯
羅布·斯通斯英譯 / 115
一、研究動因 / 115
二、核心論題 / 116
1. 研究角度的多元化,形式的多元化 / 116
2. 形式、內容和社會學觀點 / 120
3. 微觀關系 / 123
4. 貨幣哲學 / 126
5. 社會交往的先驗條件 / 128
三、獨特視角 / 132
自反性現代性中的信任、信心與宗教 / 132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133
第 5 章 杜波依斯
雷蘭德·拉巴卡 / 137
一、研究動因 / 137
杜波依斯與交叉社會學的創立 / 137
二、核心論題 / 140
1. 杜波依斯具有“美國特色”的獨特話語 / 140
2. 杜波依斯與城市和農村社會學的早期發展 / 142
3. 杜波依斯與種族社會學 / 145
4. 杜波依斯與性別社會學和宗教社會學 / 147
5. 杜波依斯與教育社會學和犯罪社會學 / 149
三、獨特視角 / 151
在一個完全反黑人的世界里,身為黑人意味著什么 / 151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152
第 6 章 喬治·米德
F. C. 達·席爾瓦 / 157
一、研究動因 / 157
二、核心論題 / 160
1. 一種具有解決問題作用的科學概念 / 161
2. 社會性的和主體間性的自我 / 161
3. 創造力 / 162
4. 實用主義的意義與客體理論 / 163
5. 民主協商 / 164
三、獨特視角 / 165
主張和爭奪權利涉及哪些內容 / 165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167
第 7 章 塔爾科特·帕森斯
羅伯特·霍爾頓 / 171
一、研究動因 / 171
二、核心論題 / 173
1. 社會行動與社會系統 / 173
2. 進化與現代性 / 176
3. 專門職業(Professions) / 177
4. 疾病的角色 / 179
三、獨特視角 / 180
在一次系務會上獲得的帕森斯式頓悟 / 180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181 第二篇 / 187
第 8 章 羅伯特·K. 默頓
皮奧特·什托姆普卡 / 189
一、研究動因 / 189
二、核心論題 / 192
1.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192
2. 結構與功能分析 / 193
3. 中程理論 / 198
4. 科學社會學 / 200
5. 失范 / 202
三、獨特視角 / 204
有償勞動中對母親的結構性偏見 / 204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206
第 9 章 諾伯特·埃利亞斯
杰森·休斯 / 215
一、研究動因 / 215
二、核心論題 / 217
1. 文明化進程(Civilizing Process) / 218
2. 社會發生與心理發生:“社會約束逐漸走向自我約束” / 220
3. 封閉的人(Homo Clausus)與開放的人(Homines Aperti) / 221
4. 權力和相互依賴 / 223
5. 構型(figuration) / 224
三、獨特視角 / 226
從煙草使用失控到使用它來自我控制 / 226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228
第 10 章 歐文·戈夫曼
蘇茜·斯科特 / 235
一、研究動因 / 235
二、核心論題 / 236
1. 互動秩序 / 236
2. 自我呈現與印象管理 / 237
3. 隊友、練達與面子工作 / 240
4. 權力與抵制的微觀政治學分析 / 243
三、獨特視角 / 246
羞怯作為對擬劇困境的一種反應 / 246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248
第 11 章 哈羅德·加芬克爾
約翰·赫里蒂奇 / 251
一、研究動因 / 251
二、核心論題 / 254
1. 規則與共同的推理 / 254
2. 運用背景知識進行推理 / 257
3. 背景中的意義生產:詮釋的文獻法 / 260
4. 生產事實 / 261
5. 生產人與制度:艾格尼斯(Agnes)與性別 / 262
三、獨特視角 / 264
溫斯頓· 丘 吉 爾(Winston Churchill) 和 約 翰·F. 肯 尼 迪(John F. Kennedy)是如何讓他們的聽眾鼓掌的 / 264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265
第 12 章 路易·阿爾都塞
泰德·本頓 / 269
一、研究動因 / 269
二、核心論題 / 272
1. 馬克思早期與晚期著作的關系 / 272
2. 反歷史主義 / 275
3. 反人本主義 / 276
4. 結構主義、意識形態和個人身份 / 278
5. 拒絕經濟決定論 / 278
6.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再生產和詢喚(interpellation) / 279
三、獨特視角 / 281
為關注自然與環境斗爭的馬克思主義者開拓空間 / 281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284
第 13 章 尤根·哈貝馬斯
威廉·奧斯維特 / 293
一、研究動因 / 293
二、核心論題 / 295
1. 公共領域中的交往 / 295
2. 社會科學方法論 / 297
3. 國家的合法性危機 / 298
4. 交往行為理論 / 299
5. 參與政治的知識分子 / 300
三、獨特視角 / 301
國家社會主義社會中和全球化時代的交往關系 / 301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302
第 14 章 皮埃爾·布迪厄
德里克·羅賓斯 / 311
一、研究動因 / 311
二、核心論題 / 315
1. 慣習 / 315
2. 文化資本 / 316
3. 場域 / 317
4. 再生產 / 319
三、獨特視角 / 320
皮蘭德婁的“六個角色”和他們的突然闖入 / 331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322
第 15 章 米歇爾·福柯
勞倫斯·巴思 / 331
一、研究動因:對實驗的熱情 / 331
二、核心論題:對主體的批判 / 334
1. 規訓 / 334
2. 性(Sexuality) / 336
3. 危險的個體 / 337
4. 倫理 / 339
5. 關于當下的譜系學 / 341
三、獨特視角 / 342
個人靈魂的升華(Fashioning) / 342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345
治理術與沖突 / 345 第三篇 / 351
第 16 章 多蘿西·E. 史密斯
卡琳·維德伯格 / 353
一、研究動因 / 354
二、核心論題 / 355
1. 作為問題的日常生活世界:一門為了民眾的社會學 / 355
2. 社會學的根本原則與程序 / 357
3. 一種探尋方法 / 359
4. 作為社會關系組織者的文本 / 361
5. 制度民族志 / 362
三、獨特視角 / 363
錙銖必較的底層生活:調查性新聞與“有工作的窮人” / 363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365
第 17 章 斯圖亞特·霍爾
米歇爾·巴雷特 / 369
一、是核心社會學家嗎? / 369
二、核心論題 / 372
1. 文化電路 / 372
2. 文化政治學:撒切爾主義及其之后 / 374
3. 殖民主義與文化差異 / 377
4. 攝影術:種族主義和排外暴力的陰影 / 379
5. 散居的視覺藝術:投入的、激情的、不可阻擋的 / 382
三、獨特視角 / 386
全球媒體、移民和散居者三重背景下的分化和認同 / 386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387
第 18 章 南希·J. 喬多蘿
卡琳·A. 馬丁 / 393
一、研究動因 / 393
二、核心論題 / 395
1. 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么女性要當母親? / 395
2. 性別身份認同與性別化人格的形成 / 397
3. 性對象選擇 / 性認同的形成 / 398
4. 異性婚姻和母親生養角色的再生產 / 399
5. 社會變遷 / 399
三、獨特視角 / 400
美國海軍陸戰隊和厭女癖——為什么他們與媽媽吻別 / 400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401
第 19 章 安東尼·吉登斯
克雷格·布朗 / 411
一、研究動因 / 412
二、核心論題 / 415
1. 社會實踐與結構二重性 / 415
2. 個人主體的分層模型 / 416
3. 歷史社會學 / 418
4. 現代性與全球化 / 419
5. 政治 / 420
三、獨特視角 / 422
2005 年法國各大城市騷亂的結構化 / 422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424
第 20 章 邁克爾·曼恩
拉爾夫·施羅德 / 439
一、研究動因 / 439
二、核心論題 / 441
1. 網絡、組織和四種權力 / 441
2. 全球化 / 446
三、獨特視角 / 451
美國的軍國主義 / 451
XVI 核 心 社 會 學 思 想 家
四、遺產 / 453
1. 超越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 / 453
2. 超越后現代主義與建構主義 / 454
五、未竟之事業 / 456
第 21 章 齊格蒙特·鮑曼
托尼·布萊克肖 / 465
一、研究動因 / 465
二、核心論題 / 466
1. 與馬克思主義的修正主義決裂 / 466
2. 從立法到解釋 / 468
3. 后現代主義與文化:權變性與矛盾性 / 471
4. 從現代性和后現代性,到固體的現代性和流動的現代性 / 473
5. 流動的現代性時代社會學的反思 / 474
6. 流動的現代性或自由的矛盾性 / 477
三、獨特視角 / 478
夜晚“小伙”外出的神話與男性身份 / 478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481
第 22 章 阿利·羅素·霍克希爾德
西蒙·J. 威廉姆斯 / 487
一、研究動因 / 487
二、核心論題 / 488
1. 跨越生物—社會之分? / 488
2. 感受規則、情感管理和情感勞動 / 490
詳細目錄 XVII
3. 全球范圍的性別、愛與看護等 / 492
4. 情感研究方法論 / 494
5. 尋找真實和“外包的自我” / 495
三、獨特視角 / 496
從社會建構疾病的模式到睡眠的親密情感:情感工作在深層
存在 / 496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500
第 23 章 布魯諾·拉圖爾
史蒂夫·馬修曼 / 507
一、研究動因 / 507
二、核心論題 / 508
1. 科學的社會人類學 / 508
2. 進入行動者—網絡理論 / 509
3. 挑戰社會科學:關于聯系的社會學 / 512
三、獨特視角 / 515
理解“人工干預天氣”科學地位的變化 / 515
四、各種批判 / 516
五、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519
第 24 章 杰弗里·C. 亞歷山大
杰森·L. 馬斯特 / 523
一、研究動因 / 523
二、核心論題 / 525
1. 理論邏輯 / 525
2. 文化社會學 / 527
3. 公民領域 / 530
4. 在儀式與表演之間的政治權力 / 532
三、獨特視角 / 534
深度編碼的民主戲劇 / 534
四、遺產與未竟之事業 / 535
參考文獻 / 539
索引 / 587
譯后記 / 621
新書--核心社會學思想家 相關資料
本書借助于眾多行家之手,勾畫了社會學發展歷程中諸位關鍵人物的思想肖像,展現了他們帶給世人的獨特視角,也闡明了他們未竟事業的可能延伸,堪稱學術史佳作!
——成伯清,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
本書專門為教學而設計,主要介紹社會學理論的基本概念。本書向學生介紹的是不同時代社會學理論的重要代表人物,并以一種有助于學生形成與發展理論能力的方式來呈現核心思想家的思想。本書還提供了很多練習方法,以幫助學生把理論應用于現實世界。
——哈維爾•特雷維諾(Javier Trevino),美國惠頓學院
這一部十分優秀的教材,介紹了*為重要的核心社會學理論家的思想,其各章撰稿人本身都是當代杰出的學者。每一章都向讀者介紹了核心思想家的歷史背景、寫作動因、核心論題和未竟之事業。對于研究社會學的人來說,本書是一本必讀之物。
——江紹祺,中國香港大學
對于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與學生來說,本書是十分有價值的文獻資源。本書對社會學這一不斷拓展和更新的領域進行了全面的概括,內容甚至包括了社會學理論的*發展。本書的各個章節都能夠為理論家與經驗研究者提供重要的思想啟迪。
——丹•舒伯特(Dan Schubert),美國迪金森學院
這是一本由社會學*學者撰寫的、關于社會學核心思想貢獻者的優秀論文集,也是社會學學生的必讀讀物。
——帕特里克•貝爾特(Patrick Baert),英國劍橋大學
新書--核心社會學思想家 作者簡介
羅布·斯通斯(Rob Stones),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社會科學與心理學院人類學與社會學系教授。在城市社會學、經濟社會學、社會學理論方面有突出貢獻。最新著作為Why Current Affairs Needs Social Theory,致力于將社會學理論建立在社會現實的基礎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