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星的財務思維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651666
- 條形碼:9787111651666 ; 978-7-111-65166-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肖星的財務思維課 本書特色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財務打交道。財務不只是算賬,也不只是管錢,它用數據記錄了企業全面的經營活動。具備財務思維的人,才能敏銳地捕捉到數據背后的真相:
管理者會看到哪里可以擠出利潤、占用的資金怎么盤活、股權激勵怎樣避免“好心辦壞事”……實現人、事、資源的效益*化。
投資者會看到企業是否存在護城河;企業只是一時賺錢還是能持續賺錢;財報是否存在“貓膩”……找到真正的好公司
創業者會看到如何巧妙地免費使用資金,有哪些融資方式,新產品上市的不同策略會帶來哪些財務影響……實現業務和利潤的雙增長。
項目經理、普通員工可以進行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看到“螺絲釘”工作之外的企業機器運作方式……為向上發展提升格局。
財務人員會將財務數據還原為活生生的業務,站在業務的角度思考問題,成為業務人員的伙伴,從“小會計”變成“大財務”。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財務打交道。財務不只是算賬,也不只是管錢,它用數據記錄了企業全面的經營活動。具備財務思維的人,才能敏銳地捕捉到數據背后的真相:
管理者會看到哪里可以擠出利潤、占用的資金怎么盤活、股權激勵怎樣避免“好心辦壞事”……實現人、事、資源的效益*化。
投資者會看到企業是否存在護城河;企業只是一時賺錢還是能持續賺錢;財報是否存在“貓膩”……找到真正的好公司
創業者會看到如何巧妙地免費使用資金,有哪些融資方式,新產品上市的不同策略會帶來哪些財務影響……實現業務和利潤的雙增長。
項目經理、普通員工可以進行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看到“螺絲釘”工作之外的企業機器運作方式……為向上發展提升格局。
財務人員會將財務數據還原為活生生的業務,站在業務的角度思考問題,成為業務人員的伙伴,從“小會計”變成“大財務”。
作者將顛覆對財務知識的刻板認知,帶領大家開啟一次探索企業資金流轉秘密的旅程。本書從采購、生產、銷售、薪酬、資產管理、資本運作、投融資等方面介紹了錢是如何在企業中流轉的,以及我們如何通過三張報表一覽企業的全貌。
擁有財務思維會讓你變成聰明賺錢的人。
肖星的財務思維課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了解財務知識, 看清企業興衰 ; 認清行業大勢, 把脈客戶關系 ; 洞察產業鏈條, 挖掘采購潛力 ; 打磨生產流程, 構筑競爭優勢 ; 統籌薪酬激勵, 凝聚團隊力量等。
肖星的財務思維課 目錄
序言第1篇·了解財務知識,看清企業興衰
1 “財”眼看世界:財務人眼里的企業 2
1.1 企業的日常 2
1.1.1 企業的經營流程 2
1.1.2 制造業是一切企業的藍本 3
1.1.3 企業經營三件事 5
1.2 日常業務背后的財務實質 5
1.2.1 戰略選擇是對環境的應對措施 5
1.2.2 執行能力決定了戰略選擇的結果 6
小結 7第2篇·認清行業大勢,把脈客戶關系
2 *愛的人傷我*深:“唯利是圖”的客戶 10
2.1 賣什么 10
2.2 賣給誰 11
2.3 怎么賣,如何收款 11
2.3.1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11
2.3.2 先付款,再發貨 11
2.3.3 先發貨,再付款 12
2.3.4 分期付款 13
小結 14
3 火眼金睛識對手:競爭對手 15
3.1 誰是競爭對手 15
3.2 競爭的影響 16
3.2.1 對價格的沖擊 16
3.2.2 毛利率可以反映競爭的激烈程度 16
3.2.3 產能過剩與客戶議價能力的提升 18
3.3 應對競爭 19
3.3.1 兩大戰略類型 19
3.3.2 戰略舉措 20
3.4 從財務視角看競爭戰略 22
3.4.1 效益與效率 22
3.4.2 兩大戰略的制勝法寶 23
小結 24
4 誰動了我的奶酪:應收賬款 26
4.1 如何管好應收賬款 26
4.1.1 從應收賬款看銷售業務 26
4.1.2 從應收賬款看客戶價值 28
4.1.3 用財務手段盤活應收賬款 28
4.2 錢收不回來怎么辦 30
4.2.1 如何確定壞賬 30
4.2.2 壞賬的影響 31
4.2.3 計提的壞賬又收回來了 31
4.3 應收賬款背后的秘密 32
4.3.1 用壞賬操縱利潤 32
4.3.2 其他應收款:一個籮筐,什么都往里裝 33
小結 34第3篇·洞察產業鏈條,挖掘采購潛力
5 買的沒有賣的精:“欺軟怕硬”的供應商 36
5.1 采購業務及其財務表現 36
5.1.1 無處不在的采購業務 36
5.1.2 采購業務的財務表現 37
5.2 供應商的談判能力 41
5.2.1 供應商談判能力的影響因素 42
5.2.2 供應商談判能力的財務影響 42
5.3 行業環境的分析框架:五力圖 44
5.3.1 五力圖 44
5.3.2 兩個行業的對比舉例 45
5.3.3 從財務數據看行業格局 46
小結 47
思考題 48
6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其他采購活動 49
6.1 其他物品的采購 49
6.1.1 低值易耗品 49
6.1.2 生物資產 50
6.2 銷售費用 51
6.2.1 什么是銷售費用 51
6.2.2 銷售費用分析 53
6.3 管理費用 55
6.3.1 什么是管理費用 55
6.3.2 管理費用分析 56
小結 58
思考題 59第4篇·打磨生產流程,構筑競爭優勢
7 成本的前世今生:財務中的“成本” 62
7.1 生產過程 62
7.2 生產成本 63
7.2.1 生產成本結構 63
7.2.2 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 64
7.3 營業成本 65
7.3.1 生產成本與營業成本的關系 65
7.3.2 毛利率不完全代表企業的盈利水平 67
7.4 存貨的計價 69
7.4.1 存貨計價方法 70
7.4.2 計價方法對營業成本的影響 70
小結 72
思考題 73
8 小項目里有大乾坤:“有用”的存貨 74
8.1 存貨的跌價 74
8.1.1 什么是存貨跌價 74
8.1.2 原材料跌價 75
8.1.3 在產品和產成品跌價 75
8.1.4 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特點 75
8.2 存貨的周轉率 77
8.2.1 什么是周轉率 77
8.2.2 存貨周轉率的經濟含義 78
8.3 存貨周轉率反映的管理信息 80
8.3.1 存貨周轉的三個階段 80
8.3.2 存貨周轉率的分解 83
小結 84
思考題 85第5篇·統籌薪酬激勵,凝聚團隊力量
9 每個員工都是“供應商”:職工薪酬 88
9.1 薪酬的項目 88
9.2 薪酬的記錄 89
9.2.1 何時記 89
9.2.2 如何記 90
9.3 復式記賬法 90
9.4 權責發生制 91
9.5 從“人”的角度評價公司的效率 92
9.6 應付職工薪酬反映的管理信息 92
9.6.1 浦發銀行的應付職工薪酬 92
9.6.2 哈藥集團的應付職工薪酬 93
9.6.3 用應付職工薪酬調整利潤 94
小結 95
思考題 96
10 給員工戴上“金手銬”:股權激勵 97
10.1 認識股權激勵 97
10.1.1 股權激勵的形式 97
10.1.2 用作激勵的股票來源 100
10.1.3 股權激勵在中國的使用現狀 101
10.2 股權激勵的實施 102
10.2.1 以嶺藥業的股權激勵 102
10.2.2 華為公司的股權激勵 104
10.3 股權激勵的會計和稅務問題 105
10.3.1 會計記錄 105
10.3.2 企業所得稅 108
10.3.3 個人所得稅 108
小結 109
思考題 110第6篇·弄潮資本市場,助你如虎添翼
11 企業不可承受之“重”:固定資產 112
11.1 企業的投資 112
11.1.1 投資的類型 112
11.1.2 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 115
11.2 固定資產 116
11.2.1 什么是固定資產 116
11.2.2 重資產對企業的影響 118
11.2.3 固定資產投資的決策機制 119
11.3 將重資產變輕 121
11.3.1 租賃與購買的區別 121
11.3.2 租賃是否比購買更合算 123
思考題 124
11.4 初識折舊 125
11.4.1 什么是折舊 125
11.4.2 哪些固定資產要計提折舊 125
11.4.3 折舊計提的時點 126
11.5 折舊的年限和折舊的計提方法 127
11.5.1 直線法 127
11.5.2 折舊年限 127
11.5.3 加速折舊法和工作量法 130
11.6 固定資產持有期間的問題 131
11.6.1 固定資產減值 131
11.6.2 固定資產的改造、修理 132
11.6.3 固定資產的處置 133
小結 135
思考題 136
12 我的不是我的,你的才是我的:無形資產 137
12.1 認識無形資產 137
12.1.1 什么是無形資產 137
12.1.2 無形資產的行業特征 138
12.2 無形資產的取得 140
12.2.1 外購無形資產 140
12.2.2 自建無形資產 141
12.2.3 創建品牌或商標 144
12.2.4 商譽 144
12.3 無形資產的一些特殊問題 145
12.3.1 隱性的無形資產 145
12.3.2 無形資產的攤銷 146
12.3.3 無形資產減值 146
12.3.4 無形資產的轉出 147
小結 148
思考題 149
13 六月的天氣,孩子的臉:金融資產 150
13.1 認識金融資產 150
13.1.1 金融工具的類型 151
13.1.2 與金融資產相關的三個概念 152
13.2 金融資產的三種類別 154
13.2.1 獲得金融資產時 154
13.2.2 金融資產持有期間 156
13.3 金融資產對財務數據的影響 158
13.3.1 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會計處理 158
13.3.2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會計處理 159
小結 162
思考題 162
14 股權投資要講感情:股權投資 164
14.1 認識長期股權投資 164
14.1.1 長期股權投資的概念 164
14.1.2 長期股權投資的分類 164
14.2 成本法和權益法 167
14.2.1 成本法 167
14.2.2 權益法 168
14.2.3 成本法與權益法的差異 168
14.3 合并報表 170
14.3.1 什么是合并報表 170
14.3.2 個體報表與合并報表的關系 173
小結 174
思考題 175
15 帶上你的嫁妝跟我走:兼并收購 177
15.1 認識兼并收購 177
15.1.1 什么是兼并收購 177
15.1.2 反向收購 178
15.1.3 企業并購的過程 179
15.2 兼并收購的決策機制 180
15.2.1 美國的五次并購熱潮 180
15.2.2 企業的并購動機 181
15.3 購受日的會計問題 183
15.3.1 AT&T公司的收購案例 183
15.3.2 購買法和權益聯合法 184
小結 188
思考題 189
16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與“空手套白狼”:融資之道 191
16.1 融資決策的基本依據 191
16.1.1 優先使用自有資金 191
16.1.2 債務融資成本 192
16.1.3 股權融資成本 192
16.2 融資方式 194
16.2.1 股權融資方式 195
16.2.2 債務融資方式 198
小結 206
思考題 206第7篇·鳥瞰財務報表,掌控企業大局
17 為你的家底拍張照:資產負債表 210
17.1 認識資產 211
17.1.1 什么是資產 211
17.1.2 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 212
17.1.3 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排列 212
17.2 資產一覽 213
17.2.1 流動資產 215
17.2.2 非流動資產 217
17.3 資產的分析 219
17.3.1 資產的結構 219
17.3.2 資產的周轉情況 221
思考題 223
17.4 負債一覽 225
17.4.1 流動負債 226
17.4.2 非流動負債 229
17.5 負債的分析 230
17.5.1 短期償債能力 230
17.5.2 長期償債能力 231
17.6 所有者權益 232
17.6.1 所有者權益一覽 233
17.6.2 轉增資本 237
17.7 資產負債表總結 239
小結 240
思考題 241
18 為賺錢的過程拍視頻:利潤表 242
18.1 利潤表一覽 242
18.1.1 營業總收入 243
18.1.2 營業總成本 244
18.1.3 營業利潤 248
18.1.4 利潤總額、凈利潤 250
18.2 利潤表總結 251
18.3 利潤表的分析 252
18.3.1 利潤表科目與企業經濟活動的關系 252
18.3.2 利潤表的結構 253
小結 255
思考題 256
19 我的眼里只有錢:現金流量表 257
19.1 認識現金流量表 257
19.2 現金流量表一覽 260
19.2.1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260
19.2.2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262
19.2.3 融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264
19.2.4 現金流量表的作用 266
19.2.5 三張財務報表的關系 267
19.3 現金流量表的分析 268
思考題 274
19.4 利潤和現金流的差異 274
19.4.1 W.T.Grant公司的騰飛與隕落 274
19.4.2 為何利潤和現金流會產生差異 276
19.5 利潤和現金流,孰輕孰重 278
19.6 利潤和現金流差異的分析 281
19.6.1 利潤好、現金流差的原因 281
19.6.2 現金流好、利潤差的五種原因 282
19.6.3 鄭百文的巨額財富和隱虧 283
小結 285
思考題 286
第8篇
構建財務思維,實現價值提升
20 人人都需要財務思維 288
20.1 企業開張三件事 288
20.2 經營活動:一個從現金到現金的循環 289
20.3 經濟活動的驅動力:行業、戰略選擇和戰略執行 291
20.4 報表解讀:聽數字說話 293
附錄A 資產負債表 296
附錄B 利潤表 298
附錄C 現金流量表 300
展開全部
肖星的財務思維課 作者簡介
肖星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會計系系主任,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曾獲得北京市師德先鋒稱號、 清華大學“良師益友”獎、清華大學年度教學優秀獎。同時在慕課平臺講授“財務分析與決策”和“財務分析與估值”課程,在喜馬拉雅FM講授“肖星的財務課”。兼任全國會計專業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財務分析、財務管理、公司治理和資本市場會計問題,文章發表于一系列國內和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出版著作《一本書讀懂財報》《上市公司財務問題及其分析》和譯著《財務報表分析:估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