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變的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497695
- 條形碼:9787544497695 ; 978-7-5444-9769-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變的世界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歷史及醫學愛好者100多年前,一場可怕的流感席卷了整個世界,并*終造成了駭人的后果,至少5000萬人倒在了它的魔爪之下。英國史家凱瑟琳??阿諾德在充分研究那個時期原始檔案的基礎上,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籠罩在流感陰霾下的世界,讓我們走入流感中普通人的生活圖景。
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變的世界 內容簡介
1918年1月,**次世界大戰尚未停歇,一種可怕的新型病毒卻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散播。它橫亙1918和1919年,通過三波彼此相連的傳染潮殺死了至少5000萬人。德國士兵管它叫“閃電黏膜炎”,英國士兵則稱之為“弗蘭德爾流感”,但在世界范圍,這種傳染病獲得了臭名昭著的名稱——“西班牙流感”。全世界無處幸免:美國記錄下55萬死亡病例(是其戰爭死亡總數的5倍),歐洲的死亡總數超過200萬。
戰爭期間,一些國家的政府封鎖了疫情爆發的消息。盡管軍營一個接一個被病毒攻陷,協約國軍隊和德軍都死傷慘重,但為避免影響軍民士氣,許多軍人病死的消息仍遭到隱瞞。與此同時,平民直接在自己家里被感染倒下。費城的掘墓人和棺材開始短缺,甚至要動用蒸汽鏟來挖掘大型墓穴。
時至今日,曾讓人心驚膽寒的西班牙流感在醫學研究上仍有重要的意義,在那場疫情中曾犯過的錯誤也不時為今人敲響警鐘。一旦新一輪的全球性傳染病再次來襲,我們是否能夠有不一樣的表現?
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變的世界 目錄
**章 赴難的與生還的
第二章 “打倒我”熱癥
第三章 殺手無名
第四章 無形之敵
第五章 致命夏日
第六章 認清敵人
第七章 死亡的毒牙
第八章 像與鬼魂搏斗
第九章 風暴之眼
第十章 裹尸布與木箱
第十一章 “西班牙女郎”到華盛頓
第十二章 “奈何不了流感”
第十三章 “本地媳婦死了”
第十四章 絕命航行
第十五章 幽靈船
第十六章 “像個夜賊”
第十七章 凋零秋日
第十八章 休戰日
第十九章 黑色11月
第二十章 余波
第二十一章 “病毒考古學”
第二十二章 香港聯系
第二十三章 墳塋秘辛
注釋與引用文獻
參考文獻
致 謝
索 引
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變的世界 節選
1918年10月,口罩已經成了西班牙流感疫情中的持久象征,給這段時期拍攝的照片平添了一份超現實感。照片記錄了各種日常事務中佩戴口罩的人們,從指揮交通的警官到辦公室里的打字員,從玩耍的孩子到寵物,宛如一部老科幻片的劇照。
口罩以手術紗布制成,由一根帶子綁在頭上,起初只有醫生和護士會佩戴。紗布口罩的實際作用微乎其微,因為病毒可以輕易地穿透這層薄薄的紗布。雖然一層薄紗布有可能吸收攜帶病毒的小水滴,但須做得更厚更復雜些,而且若想讓口罩發揮作用,必須時時佩戴,無論室內室外,還須戴護目鏡保護眼睛。
口罩雖然吸睛但全無作用,然而它還是紅遍了全球。華盛頓特區的H.S.穆斯塔德醫生表達了他的懷疑,他說口罩是“很荒謬的東西,沒什么用處,但平民、陸軍和海軍都在佩戴”。
盡管紅十字會免費向市民提供了數千副口罩,制造商們還是迅速將收費口罩強加到了易受騙的公眾身上。在紐約工作的內科醫生伍茲·哈欽森(Woods Hutchinson)于1918年秋天來了次全國旅行,他支持人們佩戴口罩抵御流感傳播的努力,在10月末接受報紙采訪時,他告訴讀者,事實證明口罩在東方非常有效,告訴趕時髦的婦女們這一點,她們就會主動佩戴口罩了,還有“婦女和兒童佩戴的雪紡面紗跟普通紗布口罩一樣有用”。隨著紗布口罩的供貨量降低,美國紅十字會舊金山分會會長建議婦女們用亞麻來制作口罩。
據《舊金山紀事報》描述,城市居民既有戴標準手術紗布口罩的,也有戴各種材質的防毒罩的,從土耳其風格的穆斯林面紗到僅僅輕掩嘴鼻的雪紡面罩都有。還有人在逛街、在市中心購物時,臉上戴著“形如擴大版寵物口鼻罩的可怕機器”。
威廉·哈斯勒醫生自己戴了一副構造復雜的口罩,《舊金山紀事報》用詼諧的口吻這樣描述:“這副口罩部分突出,有點像阿金庫爾戰役時期法國騎士使用的頭盔,但沒有金屬盔那般前突。而且,口罩外面還覆蓋了一層紗布,弄得就有些像公眾會用的一般口罩或園藝口罩了!北藭r*流行的口罩種類排前三的是:“阿金庫爾式”,哈斯勒戴的就是這種;“意大利方餃式”,警察們*喜歡戴這種;還有面紗,在年輕女子中*為流行。
大部分舊金山居民覺得戴好口罩就夠了,特別是戴口罩表明大家“盡了一份力”,這種士氣考量在戰爭時期尤為重要。盡管絕大多數舊金山居民遵守了佩戴口罩的執行令,但僅10月27日一天,警察就因沒戴口罩或佩戴不規范而逮捕了110人。這些市民被以“擾亂秩序”的罪名控訴,大多數人繳付了5美元的罰款,這筆錢被送往紅十字會。接下來幾天,逮捕行動還在繼續,大多數人被罰以小額罰款,但有些人被判入獄幾日。警察局長告訴記者,如果過多居民因此種原因被捕入獄,監獄的牢房很快就會滿了。隨著被捕人數增多,市立監獄確實人滿為患,連法官也須為審理完這些積壓的案子而工作到很晚,甚至周六也要辦公。
對于一些人來說,戴口罩是一件麻煩事,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他們盡可能不戴口罩上街。其中一些不太走運,在片刻疏忽或以為無人注意時被抓。這種情況在僅途經舊金山的通勤者身上十分普,他們中很多被抓時口罩耷拉在下巴上,正在輪渡上享受早晨的一支煙。為保無一錯漏,紅十字會在輪渡終點站設立了口罩販售點,專為那些沒戴口罩的通勤者提供服務。被抓的大多數居民僅是因為忘記佩戴或戴得不是很規范,但其中一些人對于有人強迫自己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懷恨在心。一位市中心的女律師辯稱口罩執行令是“完全違憲的”,沒有依照法律辦事,所以每個逮捕未戴口罩市民的警察都應對自身行為負法律責任。
1918年10月28日的《舊金山紀事報》記下了一次拒絕佩戴口罩行為引發的極端后果:
拒絕佩戴口罩 被警官擊倒
今日早些時候,在市中心藥店門口,衛生副長官H.D.米勒(H.D.Miller)開槍擊倒了馬蹄鐵工詹姆斯·魏瑟(James Wisser),致其重傷,因魏瑟拒絕佩戴防流感口罩。路邊行人聞槍聲急忙尋找掩護。
警方稱,起初魏瑟拒絕佩戴口罩時,米勒只是向空中開槍示警。魏瑟逐漸靠近米勒,在接下來的糾紛中,米勒朝其手臂和腿部各開一槍。魏瑟被送往中心急診醫院,并因未遵從米勒的命令遭到拘捕。
佩戴口罩可以遮掩身份,這對罪犯簡直是天賜良機。一天晚上,出租車司機W.S.提克納(W.S.Tickner)先生載了3個戴口罩的男人,這些人拿槍搶劫了他,將他拋在路邊,然后開走了車,由于劫匪佩戴口罩,身份無法識別。
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變的世界 作者簡介
作者:
凱瑟琳??阿諾德,英國記者,學者,通俗歷史學家。劍橋大學格頓學院英語專業畢業,另有心理學學位。其作品另有《倫敦性史》(The Sexual History of London)、《大墓場》(Necropolis)和《瘋人院》(Bedlam)。 譯者:
田奧,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另譯有《畫地為牢》《技術的真相》。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