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輕資產時代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195447
- 條形碼:9787308195447 ; 978-7-308-1954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輕資產時代 本書特色
正如作者所言,輕資產駕馭重資產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商業飛躍,它正在催生繼“下海經商、房產造富、數字新貴”之后的中國“第四次財富浪潮”,由資產數字化、數字生產力、看不見的腦、超智能社會構成的“數字市場”中,一個嶄新的輕資產財富群落——“數智階層”拔地而起。通過本書,洞悉數智經濟的21個財富密碼,跟上這波技術紅利帶來的財富浪潮!
輕資產時代 內容簡介
這本書吹響了數智經濟新財富運動的號角。 重磅揭示了新興商業中“輕資產駕馭重資產”這一驚心動魄的商業飛躍,指出互聯網智慧商業的*終歸宿與命運——輕資產社會。未來,數字資產將是新的優質資產,也是新的更高效的生產力,它們廣泛地存在于智慧商業世界的各個關節和角落中,正是各種數字資產在網絡空間中的無障礙流通,串聯起了整體的智慧商業生態,讓新興商業的運行更輕便、更快捷、更高效和更人性化。
輕資產時代 目錄
引言 曾經的財富終是過眼云煙
序言 輕資產重塑未來商業世界
上篇 輕資產時代:無可逆轉的資產數字化浪潮
**章 流動:商業資產在加速流動
第二章 共享:個體無法負擔的系統成本
第三章 使用:用完即走的體驗細節
第四章 重排:將資產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第五章 去貨幣:更便捷的數字資產配置
第六章 迭代:重資產的快速迭代之殤
第七章 分權:物盡其用的新型產權社會
第八章 非物質化:超越物質主義的商業文明
中篇 末端經濟崛起:通往智慧商業的效率新變量
第九章 存量:過剩時代的效率轉圜
第十章 正反:反向交易與逆向商業化
第十一章 用戶:用戶的崛起與消費者消失
第十二章 減法:從加法生活到減法生活
第十三章 信用:信用即資產的商業轉圜
第十四章 時間:時間是新的商業戰場
下篇 超智能社會:數字生產力決定的新型商業關系
第十五章 數字市場:“連接+數據”的頂層設計
第十六章 神經網絡:從硬商業到軟商業的蝶變
第十七章 機器智能:輔助人類智能的未來之戰
第十八章 云上大腦:云端之上的輕資產運維
第十九章 數字孿生:商業體與用戶的無縫連接
第二十章 全時在線:隨遇而安的超智能社會
第二一章 量子世界:智慧商業迎來奇點時刻
輕資產時代 節選
流動: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流體社會 中國人談商業的**部鴻篇巨制是司馬遷的《貨殖列傳》,直到現在,很多商人還會從《貨殖列傳》中尋找做生意的靈感。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引用了《周書》中的一段話,“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 這*后一句“商不出則三寶絕”的意思是說,商業不流通,糧食、器物、財富就會斷絕。可見,中國古人早已發現商業的真諦是流通,即便是在商業更為發達的現代,各種商業資產(或者說商業要素資源)的“流動”,也依然是社會經濟繁榮的根本表現。商業資產流動得越快,經濟就越繁榮;商業資產流動得越慢,經濟就越凋敝。 《史記》載:“漢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司馬遷認為,市場自由流通對商業繁榮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人流、物流(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這四種商業要素資源的流通效率,決定了一個地區或一個時代的商業發達程度。這其中,反映商業要素資源流通快慢的*重要指標就是“資金流”,因為各種商品和商業要素資源的每一次流動都伴隨著貨幣流通,所以商業發達的地區往往也是貨幣經濟發達的地區,這也是中國古代商賈們追求“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原因所在。而到了現代,人們將這樣的現象形象地稱為“金錢永不眠”。 傳統上,包括人流、物流(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在內,幾乎所有的商業要素資源都是物理性資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重資產”。既然是物理性資產,那么它們的流通,就必然會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和制約,商業的響應時間和效率也都會受到影響。在古時候,新疆人要買四川的茶葉就得跨越山巒,四川人要買新疆的玉器也要車馬勞頓。而各種商業信息或者寫在紙上傳遞,或者寫在綢布、竹簡上傳遞,或者騎著千里馬口頭傳遞,人們想要獲取這些商業信息,必須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阻隔才行。 因為是物理性的,所以傳統重資產的流動性其實很差,而且重資產在長距離的“流動”過程中風險很大,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古代商業的發展和繁榮。 在《水滸傳》“智取生辰綱”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到金珠寶貝等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差,流通過程中風險也高。楊志押送往東京的生辰綱,在山東鄆城縣東南十幾公里處的黃泥崗被晁蓋、吳用等人用計奪取,十萬貫金銀珠寶落入梁山好漢的手里,成了他們落草為寇的資本。 鑒于重資產流動過程中的風險,古時候的商人雇用專人進行押運是常態,糧綱、鹽綱、米綱、布綱、絹綱、綢綱、錢綱、馬綱、花石綱,都可以雇用專門的綱運組織負責押運。 歷史上,重資產的長距離陸路運輸很成問題,商業發達的城市往往都毗鄰便于水運的河湖。一些地區甚至還人工開鑿運河發展水運,比如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它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商業快速流通的問題。大運河所經的杭州、蘇州、揚州、淮安、徐州、濟寧、天津等城市在古代都是經濟重鎮,《馬可波羅游記》中就記載了大運河沿岸商業繁榮的盛況,僅淮安一地的貨物通過大運河就可以輕松運往40 多個城市。 為了解決重資產流動性差的問題,人類發明了流動性更好的貨幣資產和信用貨幣資產,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重資產的運輸。比如,中國古代的金銀錠、銅錢就是流通性相對較好的貨幣資產。而在商業較為發達的北宋時期,人們為了加快商業流通,還發明了世界上*早的紙質信用貨幣“交子”,以替代沉重的金銀資產。 可以說,從古至今,為了加快各種商業資產的流通,保障商業流通的安全、順暢,人們發揮聰明才智,想盡了各種辦法。這些辦法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創造載重量更大、更快捷的交通運輸工具來加快貨物資產的流通,從發明馬車到發明汽車、火車、輪船、飛機,從建設公路、鐵路到修建機場等;二是大量發行貨幣、代幣,以及使用匯票、銀行電子交易方式等加快商業資產的流通;三是采用更合理高效的商業模式來保障或加速商業資產的流通,比如古時的錢莊、鏢局、當鋪,現代的銀行、物流公司及利用“集中倉儲+大賣場”“總代+區域分銷”等商業模式。 但這些促進商業流通的傳統方法已經接近效率極限了,無論是發明更快的交通運輸工具,還是發行更多的紙幣,抑或是擴張更密集的分支銀行網絡、建設商品更齊全的賣場,它們對商業流通效率提升的邊際作用已經越來越有限。 以前,商業的響應和商品的流通基本上是以月、旬、天為單位的,但現代商業的響應和商品的流通則需要以時、分、秒為單位。人們的商業需求需要得到“立刻、馬上”的響應,但這樣高的商業響應速度和流通效率要求是以重資產主導的傳統商業無法達到的。 顯然,如果想讓由重資產構建的商業世界中的商業流通更快,人們就需要突破傳統的方法,發明更快的工具來改造現實商業——商業流通效率需要從“量變”過渡到“質變”,或者說,商業流通需要一場效率革命。這個工具就是現在炙手可熱的“互聯網”,或者更精確地說是“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
輕資產時代 作者簡介
杜鳴皓 青年財經作家,實戰公關專家,作品橫跨財經和公關兩大領域,著有《商業向心力》、《末端爆發》、《金牌公關人》、《無公關 不品牌》等書,商業向心力理論、末端經濟學理論創始人,PR研究院發起人,HET+Pro危機管理方法提出者。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社交化時代的公共關系管理、智慧商業引發的企業管理變革,以及資產輕量化背景下的商業向心力構建。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