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印度藝術的現代主義時刻:吉塔·卡普爾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24265
- 條形碼:9787552024265 ; 978-7-5520-2426-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印度藝術的現代主義時刻:吉塔·卡普爾讀本 本書特色
《印度藝術的現代主義時刻:吉塔·卡普爾讀本》由藝術批評家、策展人吉塔·卡普爾撰寫的一篇導言和四篇長論文構成。吉塔注意到,過去幾十年有關當代藝術的討論,總是圍繞“民族-現代”和“全球-本土”這些二元對立的概念展開。作者批判這種分析方法,倡導超越兩分法去思考“共同生成的現代性”。作者通過分析近年來世界各地藝術展中的一些例子,結合自身的策展經歷,描述了這種共同生成的藝術結構。在本書的后半部中,作者進一步將這種方法推至“身體”領域,分析了“性別”和“死亡”兩個主題,體現出印度學者獨特的思考維度。
印度藝術的現代主義時刻:吉塔·卡普爾讀本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包括: 現代主義何時在印度藝術中現身、穿越多重論爭世界的策展實踐、性別的流動性: 透過五位女性藝術家的鏡頭、遺體4部分內容。
印度藝術的現代主義時刻:吉塔·卡普爾讀本 目錄
印度藝術的現代主義時刻:吉塔·卡普爾讀本 作者簡介
吉塔·卡普爾(Geeta Kapur )是生活工作于德里的批評家和策展人,她的文章被廣泛選編與收錄。她的著作包括《當代印度藝術家》(1978),《K. G.蘇布拉曼揚》(1985),《批評家指南:在航行中實踐》(即將出版)。
卡普爾是《藝術與思想》刊物的創始編輯,《第三文本》的顧問組成員,她也是Marg和ARTMargin的顧問編輯和董事。她的策展項目包括印度國家美術館(德里和孟買)和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舉辦的對印度現當代藝術的調查性展覽。主題性展覽包括:“剝奪”,約翰內斯堡雙年展(1995);“孟買”,世紀之城,泰特現代藝術館(聯合策展,2001);“潛在地帶”,世界文化宮,柏林(2003);“美學捆綁”,Chemould 畫廊,孟買(2013—2014)。她是威尼斯雙年展(2005)、達卡雙年展(2006)和沙迦雙年展(2007)的評委會委員;她曾是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亞洲藝術協會的顧問,現為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和倫敦泰特亞洲研究中心的顧問委員會成員。
吉塔·卡普爾(Geeta Kapur )是生活工作于德里的批評家和策展人,她的文章被廣泛選編與收錄。她的著作包括《當代印度藝術家》(1978),《K. G.蘇布拉曼揚》(1985),《批評家指南:在航行中實踐》(即將出版)。
卡普爾是《藝術與思想》刊物的創始編輯,《第三文本》的顧問組成員,她也是Marg和ARTMargin的顧問編輯和董事。她的策展項目包括印度國家美術館(德里和孟買)和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舉辦的對印度現當代藝術的調查性展覽。主題性展覽包括:“剝奪”,約翰內斯堡雙年展(1995);“孟買”,世紀之城,泰特現代藝術館(聯合策展,2001);“潛在地帶”,世界文化宮,柏林(2003);“美學捆綁”,Chemould 畫廊,孟買(2013—2014)。她是威尼斯雙年展(2005)、達卡雙年展(2006)和沙迦雙年展(2007)的評委會委員;她曾是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亞洲藝術協會的顧問,現為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和倫敦泰特亞洲研究中心的顧問委員會成員。
卡普爾在世界各地演講,曾擔任印度高等研究院(西姆拉)、尼赫魯紀念美術館和圖書館(德里)、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和尼赫魯大學(德里)的訪問教授。2009 年她獲得印度政府頒發的蓮花士勛章。
Geeta Kapur
Geeta Kapur is a Delhi-based critic and curator. Her essays are extensively anthologized; her books include Contemporary Indian Artists (1978); K.G Subramanyan (monograph, 1985); When Was Modernism: Essays on Contemporary Cultural Practice in India (2000); Critic’s Compass: Navigating Practice (forthcoming). She was a founder-editor, Journal of Arts & Ideas; member, advisory council, Third Text. She is advisory editor (and trustee) of Marg, and ARTMargins. Her curatorial projects include survey exhibition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Indian art at Lalit Kala Akademi, National Gallery of Modern Art (Delhi and Mumbai), Royal Academy of Arts (London). Thematic exhibitions include: ‘Dispossession’, Johannesburg Biennale (1995); ‘Bombay/Mumbai’, Century City, Tate Modern (co-curation, 2001); ‘subTerrain’, House of World Cultures, Berlin (2003); ‘Aesthetic Bind’, Chemould, Mumbai (2013-14). She was Jury member for the Biennales of Venice (2005), Dakar (2006), Sharjah (2007). She was advisory member Asian Art Council,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and is now advisory board member of Asia Art Archive, Hong Kong; Tate Research Centre: Asia, London. She lectures internationally and has held Visiting Fellowships at the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y, Shimla; Nehru Memorial Museum and Library, Delhi; Clare Hall,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 Delhi. She was awarded the Padma Shri in 2009.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