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元曲三百首 本書特色
★元曲來自北方胡人的“蕃曲”、“胡令”,早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村坊小調”。 ★元曲將傳統詩詞、民歌、方言、俗語揉為一體,形成了詼諧 灑脫 率真的藝術風格,對后世詞體的創新和發展帶來極為重要的影響。 ★元曲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鼎足并舉,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幫助讀者深刻了解我們的歷史與文化,用經典歷史文學知識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 同時使國學得到承傳, 得以弘揚光大, 我們精心編排了本書。 ★《元曲三百首》取了國學經典著作中很多優秀的作品及資料, 博采各類經典作品的長處, 并有所創新, 以使得本書風格迥異、卓然超群,相信會給讀者帶來全新感受。
元曲三百首 內容簡介
《元曲三百首》參考各種優秀選本,取其精華,選人元好問、關漢卿、馬致遠、喬吉、張可久等幾十位作家的代表作,比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風貌。為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作品,除原文外,另附有說明、注釋、曲解、曲評等欄目,從多角度將曲目的主題思想、創作背景,曲作家境況,以及曲目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來。閱讀很經典的元曲,開拓閱讀視野,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生品位。
元曲三百首 節選
人月圓·卜居外家東園 ◎元好問 重岡已隔紅塵斷①,村落更年豐。 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后長松②。 十年種木,一年種谷 ,都付兒童。 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 【說明】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已五十的元好問(1190-1257)回到了家鄉,擇居于母親張氏娘家——東園。 【注釋】 ①重岡:重疊的山巒。紅塵:指繁華紛擾的人世。 ② 移居三句: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③十年兩句:《管子·權修》中有“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 【賞析】 重重山岡隔斷了紅塵俗世,時值豐年,又是新遷,在這寧靜的鄉村閑住,窗中見遠山,舍后有長松,元好問也樂得個清閑自在,他說:“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關于明天,還是讓年輕人去開拓吧。老夫唯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看上去像是不想再問世事,打算詩酒中了此余生了。然而仔細品味本篇,想想他所生活的時代,那亡國之初文人的無奈和無所適從的心情便輕輕地泛了出來。 人月圓·卜居外家東園 ◎元好問 玄都觀里桃千樹,花落水空流。 憑君莫問①,清涇濁渭 ②,去馬來牛。 謝公扶病③,羊曇揮涕④ ,一醉都休。 古今幾度,生存華屋,零落山丘。 【注釋】 ①憑君莫問:意謂隨您怎樣,只是不要問。 ②涇(jing):涇水。它是渭水的支流。涇、渭二水,一清一濁,雖合流匯聚,卻清濁分明。 ③ 謝公:東晉謝安。晚年受權臣司馬道子排擠,抑郁而死。 ④羊縣(tán):謝安的外甥,當時的名士。謝安死后,他行路不忍經過謝安生前所居的西州路。一日,醉中誤入西州門,覺察后悲吟曹植之詩:“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吟畢大哭而去。 【賞析】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本是唐劉禹錫重新被召回長安時所作的詩句,是劉禹錫在借花諷喻那些朝廷新提拔的權貴,其對于時事變遷的感慨大概真的與亡國后卜居外家的元好問有所相同所不同的是,劉詩所流露出的戲謔譏諷之情在元好問的曲中是沒有的。亡國的現實已無可改變,元好問雖然心中沉痛,卻也只有無可奈何而已。他因而選擇了超曠的態度來解釋心中的種種悲傷,不再管什么“清涇濁渭,去馬來牛”,所求唯有一醉。因為從古往今來的角度去看待人事的代謝,無論當時是如何的烜赫顯耀,*終的去處總難免野山荒冢。這樣的人生態度固然消極,然而傷心人尋求解脫,這樣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元曲三百首 作者簡介
任思源,原名:任犀然,致力于傳播中國文化的青年學者。7歲時書法入選全國小學生書法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2004年編著“解析彩圖本”《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文觀止》,在萬卷出版社出版。2007年著《漢字博物館》,在商務印書館出版。2010年著《中國繪畫入門》、《說文解字入門》,在北方傳媒集團出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