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雪萊抒情詩選(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50984
- 條形碼:9787020150984 ; 978-7-02-015098-4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雪萊抒情詩選(精裝) 本書特色
人民文學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擔起向中國讀者介紹優秀外國文學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籌組編委會,組織朱光潛、馮至、戈寶權、葉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國文學權威專家,編選三套叢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叢書”“外國古典文藝理論叢書”“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根據“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譯本、一流的譯者”的原則進行翻譯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成立,是中國外國文學的*研究機構。一九七八年,“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更名為“外國文學名著叢書”,至二〇〇〇年完成。這是新中國*套系統介紹外國文學作品的大型叢書,是外國文學名著翻譯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質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國外國文學出版史上之*,體現了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界、翻譯界和出版界的*水平。 歷經半個多世紀,“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在中國讀者中依然以系統性、權威性與普及性著稱,但由于時代久遠,許多圖書在市場上已難見蹤影,甚至成為收藏對象,稀缺品種更是一書難求。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的封面為網格圖案,因而被藏書者稱為“網格本”。“網格本”問世幾十年來,收到幾代讀者的喜愛,為外國文學在中國的傳播,增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貢獻,堪稱對新中國讀者影響*的外國文學叢書之一。 在中國讀者閱讀力持續增強的二十一世紀,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空前頻繁的新時代,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學出版社決定再度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合作,以“網羅精品,格高意遠,本色傳承”為出發點,優中選優,推陳出新,出版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值此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面世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謹向為本叢書做出卓越貢獻的翻譯家們和熱愛外國文學名著的廣大讀者致以崇高敬意! 編委會名單 (以姓氏筆畫為序) 人民文學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擔起向中國讀者介紹優秀外國文學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籌組編委會,組織朱光潛、馮至、戈寶權、葉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國文學權威專家,編選三套叢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叢書”“外國古典文藝理論叢書”“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根據“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譯本、一流的譯者”的原則進行翻譯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成立,是中國外國文學的*研究機構。一九七八年,“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更名為“外國文學名著叢書”,至二〇〇〇年完成。這是新中國*套系統介紹外國文學作品的大型叢書,是外國文學名著翻譯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質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國外國文學出版史上之*,體現了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界、翻譯界和出版界的*水平。 歷經半個多世紀,“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在中國讀者中依然以系統性、權威性與普及性著稱,但由于時代久遠,許多圖書在市場上已難見蹤影,甚至成為收藏對象,稀缺品種更是一書難求。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的封面為網格圖案,因而被藏書者稱為“網格本”。“網格本”問世幾十年來,收到幾代讀者的喜愛,為外國文學在中國的傳播,增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貢獻,堪稱對新中國讀者影響*的外國文學叢書之一。 在中國讀者閱讀力持續增強的二十一世紀,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空前頻繁的新時代,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學出版社決定再度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合作,以“網羅精品,格高意遠,本色傳承”為出發點,優中選優,推陳出新,出版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值此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面世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謹向為本叢書做出卓越貢獻的翻譯家們和熱愛外國文學名著的廣大讀者致以崇高敬意! 編委會名單 (以姓氏筆畫為序) 1958—1966 卞之琳 戈寶權 葉水夫 包文棣 馮至 田德望 朱光潛 孫家晉 孫繩武陳占元 楊季康 楊周翰 楊憲益 李健吾 羅大岡 金克木 鄭效洵 季羨林 聞家駟 錢學熙 錢鍾書 樓適夷 蒯斯曛 蔡儀 1978—2001 卞之琳 巴金 戈寶權 葉水夫 包文棣 盧永福 馮至 田德望 葉麟鎏 朱光潛 朱虹 孫家晉 孫繩武 陳占元 張羽 陳冰夷 楊季康 楊周翰 楊憲益 李健吾 陳燊 羅大岡 金克木 鄭效洵 季羨林 姚見 駱兆添 聞家駟 趙家璧 秦順新 錢鍾書 綠原 蔣路 董衡巽 樓適夷 蒯斯曛 蔡儀 2019— 王煥生 劉文飛 任吉生 劉建 許金龍 李永平 陳眾議 肖麗媛 吳岳添 陸建德 趙白生 高興 秦順新 聶震寧 臧永清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雪萊抒情詩選(精裝) 內容簡介
Percy Bysshe Shelley
PERCY BYSSHE SHELLEY: SELECTED LYRICS
根據The Complete Poetical Works of Percy Bysshe Shelle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1952年版本譯出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雪萊抒情詩選(精裝)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雪萊抒情詩選(精裝) 前言
人民文學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擔起向中國讀者介紹優秀外國文學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籌組編委會,組織朱光潛、馮至、戈寶權、葉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國文學權威專家,編選三套叢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叢書”“外國古典文藝理論叢書”“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根據“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譯本、一流的譯者”的原則進行翻譯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成立,是中國外國文學的*高研究機構。一九七八年,“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更名為“外國文學名著叢書”,至二〇〇〇年完成。這是新中國**套系統介紹外國文學作品的大型叢書,是外國文學名著翻譯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質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國外國文學出版史上之*,體現了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界、翻譯界和出版界的*高水平。
歷經半個多世紀,“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在中國讀者中依然以系統性、權威性與普及性著稱,但由于時代久遠,許多圖書在市場上已難見蹤影,甚至成為收藏對象,稀缺品種更是一書難求。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的封面為網格圖案,因而被藏書者稱為“網格本”。“網格本”問世幾十年來,收到幾代讀者的喜愛,為外國文學在中國的傳播,增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貢獻,堪稱對新中國讀者影響*大的外國文學叢書之一。
在中國讀者閱讀力持續增強的二十一世紀,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空前頻繁的新時代,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學出版社決定再度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合作,以“網羅精品,格高意遠,本色傳承”為出發點,優中選優,推陳出新,出版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值此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面世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謹向為本叢書做出卓越貢獻的翻譯家們和熱愛外國文學名著的廣大讀者致以崇高敬意!
編委會名單
(以姓氏筆畫為序)
1958—1966
卞之琳 戈寶權 葉水夫 包文棣 馮至 田德望
朱光潛 孫家晉 孫繩武陳占元 楊季康 楊周翰
楊憲益 李健吾 羅大岡 金克木 鄭效洵 季羨林
聞家駟 錢學熙 錢鍾書 樓適夷 蒯斯曛 蔡儀
1978—2001
卞之琳 巴金 戈寶權 葉水夫 包文棣 盧永福
馮至 田德望 葉麟鎏 朱光潛 朱虹 孫家晉
孫繩武 陳占元 張羽 陳冰夷 楊季康 楊周翰
楊憲益 李健吾 陳燊 羅大岡 金克木 鄭效洵
季羨林 姚見 駱兆添 聞家駟 趙家璧 秦順新
錢鍾書 綠原 蔣路 董衡巽 樓適夷 蒯斯曛 蔡儀
2019—
王煥生 劉文飛 任吉生 劉建 許金龍 李永平 陳眾議 肖麗媛
吳岳添 陸建德 趙白生 高興 秦順新 聶震寧 臧永清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雪萊抒情詩選(精裝) 目錄
出版說明
編委會名單
目次
譯本序
正文
再版后記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輯書目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雪萊抒情詩選(精裝) 作者簡介
詩人雪萊(1792—1822)出生在富豪的貴族家庭,先是在伊頓中學,一八一○年進入牛津大學。雪萊在中學和大學時期,對物理、化學和電學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對科學的愛好給他的推崇理性和對世界的唯物認識奠定了基礎。雪萊在一八一二年二月十二日帶著新婚妻子海瑞特和自己所寫的《告愛爾蘭人民》小冊子,到愛爾蘭去鼓動當地的民族革命。這是他D一次、也是*后一次的實際革命工作,對他此后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影響。雪萊是一個熱情而勇敢的革命家,但環境卻不允許他在實際的革命活動中有所發展。因此他才轉向寫詩,開始以詩為武器,在思想上向私有制和反動派宣戰。本集*早的七首詩,是詩人在愛爾蘭之行前后寫出的,鮮明地反映了他這一時期的革命思想。一八一四年的“詩章”及隨后的一些作品,顯然生活中的失敗和挫折已直接或間接影響了詩人的心情了。從這時到一八二二年為止,詩人活了九年,這九年中他主要地以筆為武器,在思想上作戰,但生活上的所受的打擊也很多。由于和葛德汶一家人的接近,他熱烈地愛上了葛德汶的長女瑪麗,兩人在一八一四年七月私奔到瑞士,但同年九月因經濟困難又回到英國。次年祖父死去,有一小部分遺產歸于他,經濟情況才好轉起來。一八一六年,由于社會輿論的迫害,又鑒于國外生活比較低廉,他和瑪麗再度去到瑞士,并在日內瓦和拜倫結識起來。不久患鄉思又回到英國。就在這一年,*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瑪麗的妹妹范妮自殺而死;接著,詩人的前妻海瑞特也投河自殺,遺下了雪萊的兩個孩子,反動的托利黨政府以雪萊是無神論者為借口,剝奪了雪萊撫養子女的權利。詩人對此極為憤慨,便在一八一八年三月全家移居意大利,從此再也沒有回到英國。一八二二年七月八日,雪萊和友人威廉斯自斯培茲亞海港泛舟去雷亨,中途遇風暴,溺死海中。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