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此身已近桃花源/朱光潛作品(中學生典藏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090957
- 條形碼:9787544090957 ; 978-7-5440-909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此身已近桃花源/朱光潛作品(中學生典藏版) 本書特色
朱先生勤勤懇懇,數十年如一日地寫了特別是翻譯了那么多的東西,造福于中國現代美學,這是我非常敬佩而想努力學習的。 ——李澤厚 朱光潛的書不但內容、觀點啟發了我,而且他的語言很流暢、不油滑,典雅而不冷僻,對當時的我非常有幫助,現在的年輕一代可能不會去找朱光潛的書去看,我建議他們讀一讀。 ——余光中 孟實先生引讀者由藝術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之中。 ——朱自清
此身已近桃花源/朱光潛作品(中學生典藏版) 內容簡介
本書從朱光潛百萬字的理論文章與隨筆作品中,精心挑選了二十余篇結集成冊,從青少年的成長需要與感悟能力出發,所選作品既求管中窺豹,能比較全面地呈現朱光潛的美學思想,同時又兼顧經典性與可讀性。
此身已近桃花源/朱光潛作品(中學生典藏版) 目錄
慈慧殿三號——北平雜寫之一
后門大街——北平雜寫之二
生命
花會
露宿
第二輯 不完美,才是美
談讀書
談動
談靜
談人生與我
談交友
悲劇與人生的距離
談價值意識
第三輯 慢慢走,欣賞啊
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慢慢走,欣賞啊!”
看戲與演戲
兩種美
第四輯 無言之美
旅英雜談
消除煩悶與超脫現實
朝抵抗力*大的路徑走
豐子愷先生的人品與畫品
詩人的孤寂
無言之美
此身已近桃花源/朱光潛作品(中學生典藏版) 節選
《此身已近桃花源(朱光潛作品 中學生典藏版)》: 慈慧殿三號——北平雜寫之一 慈慧殿并沒有殿,它只是后門里一個小胡同,因西口一座小廟得名。廟中供的是什么菩薩,我在此住了三年,始終沒有探頭去一看,雖然路過廟門時,心里總要費一番揣測。慈慧殿三號和這座小廟隔著三四家居戶,初次來訪的朋友們都疑心它是廟,至少,它給他們的是一座古廟的印象,尤其是在樹沒有葉的時候;在北平,只有夏天才真是春天,所以慈慧殿三號像古廟的時候是很長的。它像廟,一則是因為它荒涼,二則是因為它冷清,但是*大的類似點恐怕在它的建筑,它孤零零地兀立在破墻荒園之中,顯然與一般民房不同。這三年來,我做了它的臨時“住持”,到現在仍沒有請書家題一個某某齋或某某館之類的匾額來點綴,始終很固執地叫它“慈慧殿三號”,這正如有廟無佛,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慈慧殿三號的左右鄰家都有嶄新的朱漆大門,它的破爛污穢的門樓居在中間,越發顯得它是一個破落戶的樣子。一進門,右手是一個煤棧,是今年新搬來的,天晴時天井里右方隙地總是曬著煤球,有時門口停著運煤的大車以及它所應有的附屬品——黑麻布袋,黑牲口,滿面涂著黑煤灰的車夫。在北方居住過的人會立刻聯想到一種類型的齷齪場所。一粘上煤沒有不黑不臟的,你想想德勝門外,門頭溝車站或是舊工廠的鍋爐房,你對于慈慧殿三號的門面就可以想象得一個大概。 和煤棧對面的——仍然在慈慧殿三號疆域以內——是一個車房,所謂“車房”就是停人力車和人力車夫居住的地方。無論是停車的或是住車夫的房子照例是只有三面墻,一面露天。房子對于他們的用處只是遮風雨;至于防賊,掩蓋秘密,都全是另一個階級的需要。慈慧殿三號的門樓左手只有兩間這樣三面墻的房子,五六個車子占了一間;在其余的一間里,車夫,車夫的妻子和貓狗進行他們的一切活動:做飯,吃飯,睡覺,養兒子,會客談天,等等。晚上回來,你總可以看見車夫和他的大肚子的妻子“舉案齊眉”式的蹲在地上用晚飯,房東的看門的老太婆捧著長煙桿,閉著眼睛,坐在旁邊吸旱煙。有時他們圍著那位精明強干的車夫聽他演說時事或故事。雖無瓜架豆棚,卻是鄉村式的太平歲月。 這些都在二道門以外。進二道門一直望進去是一座高大而空闊的四合房子。里面整年地鴉雀無聲,原因是唯一的男主人天天是夜出早歸,白天里是他的高臥時間;其余盡是婦道之家,都擠在*后一進房子,讓前面的房子空著。房子里面從“御賜”的屏風到四足不全的椅凳都已逐漸典賣干凈,連這座空房子也已經抵押了超過賣價的債項。這里面七八口之家怎樣撐持他們的槁木死灰的生命是誰也猜不出來的疑案。在三十年以前他們是聲威煊赫的“皇代子”,殺人不用償命的。我和他們整年無交涉,除非是他們的“大爺”偶爾拿一部宋拓圣教序或是一塊端硯來向我換一點煙資,他們的小姐們每年照例到我的園子里來兩次,春天來摘一次丁香花,秋天來打一次棗子。 煤棧,車房,破落戶的旗人,北平的本地風光算是應有盡有了。我所住持的“廟”原來和這幾家共一個大門出入,和它們公用“慈慧殿三號”的門牌,不過在事實上是和它們隔開來的。進二道門之后向右轉,當頭就是一道隔墻。進這隔墻的門才是我所特指的“慈慧殿三號”。本來這園子的幾十丈左右長的圍墻隨處可以打一個孔,開一個獨立的門戶。有些朋友們嫌大門口太不像樣子,常勸我這樣辦,但是我始終沒有聽從,因為我舍不得煤棧車房所給我的那一點勞動生活的景象,舍不得進門時那一點曲折和跨進園子時那一點突然驚訝。如果自營一個獨立門戶,這幾個美點就全毀了。 從煤棧車房轉彎走進隔墻的門,你不能不感到一種突然驚訝。如果是早晨的話,你會立刻想到“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幾句詩是恰好配用在這里的。百年以上的老樹到處都可愛,尤其是在城市里成林;什么種類都可愛,尤其是松柏和楸。這里沒有一棵松樹,我有時不免埋怨百年以前經營這個園子的主人太疏忽。柏樹也只有一棵大的,但是它確實是大,而且一走進隔墻門就是它,它的濃陰布滿了一個小院子,還分潤到三間廂房。柏樹以外,*多的是棗樹,*稀奇的是楸樹。北平城里人家有三棵兩棵楸樹的便視為珍寶,這里的楸樹一數就可以數上十來棵,沿后院東墻腳的一排七棵儼然形成一段天然的墻。 ……
此身已近桃花源/朱光潛作品(中學生典藏版) 作者簡介
朱光潛(1897-1986),筆名孟實、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和翻譯家。曾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大學任教,并曾任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作協顧問等職。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