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朱光潛經典作品集:談修養(增訂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219432
- 條形碼:9787514219432 ; 978-7-5142-1943-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朱光潛經典作品集:談修養(增訂本) 本書特色
美學泰斗朱光潛修養叢談談修養+人生與修養生活枯燥無聊,因為缺乏美感的修養欣賞新鮮有趣的人生世相,積蓄生命的喜悅與力量“知識即德行!
☆一代大師朱光潛寫給青年的人生啟示錄!
☆迄今已暢銷70年的青少年成長必讀書!
☆解開青年人普遍面對的人生困惑,幫助你沉淀心靈實現自我的成長。
☆極富有精妙而切實的見解,是提高個人修養必讀的書之一。
朱光潛經典作品集:談修養(增訂本)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朱光潛先生闡發人生修養途徑的經典著作,作者以誠摯的態度與讀者談心,談來談去都是做人的道理。全書著眼于人生與修養兩大主題展開,集中體現了其關于人生的諸多極精微又極精明的見解。作者以其心理學的專長和對思想文化的探究,把握個人心性與社群國族之間的互動,道破種種心性的困惑和社會蔽障,引導人生走向美好與豐盈。
朱光潛經典作品集:談修養(增訂本) 目錄
自 序_002
一番語重心長的話_006
——給現代中國青年
談立志_013
朝抵抗力*大的路徑走_019
談青年的心理病態_028
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倫理觀_037
談處群(上)_045
——我們不善處群的病征
談處群(中)_051
——我們不善處群的病因
談處群(下)_057
——處群的訓練
談惻隱之心_066
談羞惡之心_074
談冷靜 _081
談學問 _090
談讀書 _097
談英雄崇拜_103
談交友_109
談性愛問題_116
談青年與戀愛結婚_124
談休息_130
談消遣_137
談體育 _143
談價值意識_149
談美感教育_157
人生與修養
消除煩悶與超脫現實_170
人文方面幾類應讀的書_179
再談青年與戀愛結婚_186
——答王毅君
音樂與教育_188
談謙虛_194
看戲與演戲_204
——兩種人生理想
生 命 _221
談恐懼心理_230
編后記_235
朱光潛經典作品集:談修養(增訂本) 節選
十年前我替開明書店寫了一本小冊子,叫做《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那時候我還在歐洲讀書,自己還是一個青年,就個人在做人讀書各方面所得的感觸,寫成書信寄回給國內青年朋友們,與其說存心教訓,毋寧說是談心。我原來沒有希望它能發生多大的影響,不料印行之后,它成為一種銷路*廣的書,里面一部分文章被采入國文課本,許多中小學校把它列入課外讀物。上海廣州都發現這本書的盜印本,還有一位作者用“朱光潸”的名字印行一本《給青年十三封信》,前三四年在成都的書店里還可以看到。我于是以《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作者見知于世,知我者固多,罪我者亦復不少。這一切,我剛才說,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坦白地說,這樣乘其不意地被人注視,我心里很有些不愉快。那是一本不成熟的處女作,不能表現我的成年的面目,而且掩蓋了后來我比較用心寫成的作品。尤其使我懊惱的是被人看作一個歡喜教訓人的人。我一向沒有自己能教訓人的錯覺,不過我對于實際人生問題愛思想,愛體驗,同時,我怕寂寞,我需要同情心,所以心里有所感觸,便希望拿來和朋友談,以便彼此印證。我仿佛向一個伙伴說:“關于這一點,我是這樣想,你呢?”我希望看他點一個頭,或是指出另一個看法。假如我口齒俐朗,加上身邊常有可談的朋友,我就寧愿對面傾心暢談,決不愿寫文章。無如我生來口齒鈍,可談的朋友又不常在身邊,情感和思想需要發泄,于是就請讀者做想象的朋友,和他作筆談。我用“談” 字毫不茍且,既是“談”就要誠懇親切。假如我的早年那本小冊子略有可取處,大概也就在此。
這是十年前的話。過去幾年中很有幾家書店和雜志為著貪圖銷路,要求我再寫給青年信那一類的文章,我心里未嘗不想說話,卻極力拒絕這些引誘,因為做馮婦向來不是一件愜意的事。于今我畢竟為《中央周刊》破戒,也有一個緣故。從前在那部處女作里所說的話很有些青年人的稚氣,寫時不免為一時熱情所驅遣,有失檢點,現在回想,頗有些羞愧。于今多吃了十年飯,多讀了幾部書,多接觸了一些人情世故,也多用了一些思考體驗,覺得舊話雖不必重提,漏洞卻須填補。因此,《中央周刊》約我寫稿,我就利用這個機會,陸續寫成這部小冊子中的二十來篇文章,其中也有幾篇是替旁的刊物寫的或沒有發表的,因為性質類似,也就把它們集在一起。
讀者有人寫信問我:這些文章有沒有一個系統? 有沒有一個中心思想? 我回答說:在寫時我只隨便閑談,不曾想把它寫成一部教科書,并沒有預定的系統或中心思想。
不過它不能說是完全沒有系統。這些年來我在學校里教書任職,和青年人接觸的機會多,關于修養的許多實際問題引起在這本小冊子里所發表的一些感想。問題自身有些聯絡,我的感想也隨之有些聯絡。萬變不離宗,談來談去,都歸結到做人的道理。
也不能說是完全沒有中心思想。我的先天的資稟與后天的陶冶所組成的人格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我的每篇文章都是這有機體所放射的花花絮絮。我的個性就是這些文章的中心。如果向旁人檢討自己不是一樁罪過,我可以說:我大體上歡喜冷靜、沉著、穩重、剛毅,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尊崇理性和意志,卻也不菲薄情感和想象。我的思想就抱著這個中心旋轉,我不另找玄學或形而上學的基礎。我信賴我的四十余年的積蓄,不向主義鑄造者舉債。
這些文章大半是在匆迫中寫成的。我每天要到校辦公、上課、開會、和同事同學們搬唇舌、寫信、預備功課。到晚來精疲力竭走回來,和妻子、女孩、女仆擠在一間臥室兼書房里,談笑了一陣后,已是八九點鐘,家人都去睡了,我才開始做我的工作,看書或是作文。這些文章就是這樣在深夜里聽著妻女打呼鼾寫成的。因為體質素弱,精力不濟,每夜至多只能寫兩小時,所以每篇文章隨斷隨續,要兩三夜才寫成,運思的工夫還不在內。我雖然相當用心,文字終不免有些懈怠和草率。關于這一點,我對自己頗不滿,同時也羨慕有閑暇著述的人們的幸福。
目前許多作者寫書,嘗自認想對建國萬年大業有所貢獻,搖一支筆桿,開一代宗風。我沒有這種學問,也沒有這種野心或錯覺。這本小冊子,我知道,像一朵浮云,片時出現,片時消失。但是我希望它在這片時間能借讀者的晶瑩的心靈,如同浮云借晶瑩的潭水一般,呈現一片燦爛的光影。精神不滅,這影響盡管微細,也可以蔓延無窮。
朱光潛經典作品集:談修養(增訂本) 相關資料
精彩書評
他寫過為什么要研究美學,美無形無跡,但是“它伸展同情,擴充想象,增加對于人情物理的深廣真確的認識。這三件事是一切真正道德的基礎”。
——記者 柴靜
即便是闡述艱深費解的美學問題和哲學問題,也都是以極其曉暢通俗的筆調在和讀者談心。接觸過他的人也同樣感到,在生活中,他喜愛和朋友、學生隨意交談。親切隨和的談心,汩汩地流入他露珠似的深邃思想和為人為文的品格。
——散文家 吳泰昌
一個理想的人須是有德有學有才。德與學需要冷靜,如上所述,才也不是例外。才是處事的能力。一件事常有許多錯綜復雜的關系,頭腦不冷靜的人處之,便如置身五里霧中,覺得需要處理的是一團亂絲,處處是糾紛困難。他不是束手無策,就是考慮不周到,布置不縝密,一個困難未解決,又橫生枝節,把事情弄得更糟。冷靜的人便能運用科學的眼光,把目前復雜情形全盤一看,看出其中關系條理與輕重要害,在種種可能的辦法之中選擇一個合理的,于是一切糾紛便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治個人私事如此,治軍國大事也是如此,能冷靜的人必能謀定后動,動無不成。
——朱光潛
朱光潛經典作品集:談修養(增訂本) 作者簡介
朱光潛(1897—1986),字孟實,安徽省桐城縣人。中國現當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1922年畢業于香港大學文學院。1925年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致力于文學、心理學與哲學的學習與研究,后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學任教,講授美學與西方文學。主要著作有《談美》《談美書簡》《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悲劇心理學》《西方美學史》等。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