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古典學評論(第5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66086
- 條形碼:9787542666086 ; 978-7-5426-660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典學評論(第5輯) 本書特色
《古典學評論(第5輯)》文章共21篇,內容集中于以下幾個欄目:
“中西古典學”欄目共有6篇文章。楊俊明、陳瑞娜的《馬略軍事改革新論》重新審視馬略軍事改革,認為馬略的全面改革提高了戰斗力的同時也導致了共和末期個人的獨裁,這與共和國的衰亡和帝制的建立不無關系。何立波的《從imperium到auctoritas:論奧古斯都對元首制的構建》認為,奧古斯都從imperium到auctoritas,實現了“權”與“威”的結合,成功構建了元首制,實現了個人統治。潘濤的《拉丁語歷史語言學研究簡介》介紹了德語、法語、英語和日語學界重要的拉丁語學習和研究出版物,對拉丁語歷史音韻學進行了簡要介紹。陳瑩雪的《巴西爾 致青年人 與普魯塔克 青年人如何學習詩歌 ——對一種西方比較研究模式的反思》通過比較研究,認為巴西爾雖然對普魯塔克的作品存在若干詞句借鑒,但核心思想仍根植于希臘教父和基督教神學傳統。裴鵬程的《古希臘戰馬軍事功能形成初探》通過對戰馬職能演變的考察,認為古典時代以降,戰馬逐漸與士兵結合形成騎兵模式,至希臘化時代,成為戰爭中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周丙華的《甲骨文“肉”、“多”文化考釋》認為,甲骨文肉字從卿士的身份“肉食者”而來.乃肉食者之“口”所食;多字以二肉相重會意,表示子子孫孫“以似以續”,福祿相承。 《古典學評論(第5輯)》文章共21篇,內容集中于以下幾個欄目:
“中西古典學”欄目共有6篇文章。楊俊明、陳瑞娜的《馬略軍事改革新論》重新審視馬略軍事改革,認為馬略的全面改革提高了戰斗力的同時也導致了共和末期個人的獨裁,這與共和國的衰亡和帝制的建立不無關系。何立波的《從imperium到auctoritas:論奧古斯都對元首制的構建》認為,奧古斯都從imperium到auctoritas,實現了“權”與“威”的結合,成功構建了元首制,實現了個人統治。潘濤的《拉丁語歷史語言學研究簡介》介紹了德語、法語、英語和日語學界重要的拉丁語學習和研究出版物,對拉丁語歷史音韻學進行了簡要介紹。陳瑩雪的《巴西爾與普魯塔克——對一種西方比較研究模式的反思》通過比較研究,認為巴西爾雖然對普魯塔克的作品存在若干詞句借鑒,但核心思想仍根植于希臘教父和基督教神學傳統。裴鵬程的《古希臘戰馬軍事功能形成初探》通過對戰馬職能演變的考察,認為古典時代以降,戰馬逐漸與士兵結合形成騎兵模式,至希臘化時代,成為戰爭中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周丙華的《甲骨文“肉”、“多”文化考釋》認為,甲骨文肉字從卿士的身份“肉食者”而來.乃肉食者之“口”所食;多字以二肉相重會意,表示子子孫孫“以似以續”,福祿相承。
“一帶一路”欄目共有2篇文章。李鐵匠先生的《與絲綢之路》是作者在翻譯老普林尼著作過程中整理而成,除了對作者、作品以及版本信息進行了詳細介紹,作者還對這部史著的價值進行了總結,認為它不但是古代百科知識的總結性巨著,還是研究絲綢之路的重要原始史料。李永斌的《(希臘拉丁作家遠東古文獻輯錄>關于絲的記載及相關古希臘文獻補遺》在梳理并分析該書所錄文獻的基礎上,補充了古希臘文獻對“絲”的相關記載,嘗試性地提出,中國絲綢到達古代希臘的早時間大約為公元前5世紀后期。
“學術龍門陣”欄目共有2篇文章。張緒強的《梭倫研究的新動向》注意到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梭倫研究中學者們越來越多地運用詩歌的“口頭傳統”理論來研究梭倫的詩歌,認為也可以借鑒這一理論來研究“梭倫法”。余琛填的《希羅多德(歷史>第四卷與斯基泰文化之考古探索》通過豐富的考古信息論述了斯基泰文化與希臘文化的相互影響。
“史料選譯”欄目共有3篇譯文。《希臘在帝國時代的荒涼:其原因及意義》是王興運先生早年的譯作,文章討論了古典奴隸制城邦危機的原因和意義。塞克斯都.恩披里柯是希臘化時代的著名哲學家,在其作品中記述了公元2世紀以前希臘哲學幾乎所有流派的主要觀點。崔延強教授選譯的《什么是懷疑論?》,是研究希臘哲學的重要的一手文獻。戴鵬飛翻譯的莫羅的《柏拉圖信札——真偽之辨》討論了柏拉圖信札的真實性。
“小荷才露”欄目共有3篇文章。羅俊睿的《希羅多德的自由觀》還原了希羅多德關于自由的觀點。李天舒談了對古代奴隸制的思考。朱祺選譯了西西里的狄奧多魯斯的《歷史集成》第十一卷(XI.1.1-XI.12.6)。
“實地調研”欄目共有3篇文章。王大慶的
古典學評論(第5輯) 內容簡介
學術論文集。全書共分為中西古典學、一帶一路、學術龍門陣、史料選譯、小荷才露、實地調研、嘉陵書評等七大部分,收入學術論文及譯文總計二十余篇,內容涵蓋中外古代文明和文化研究的多個方面,作者均系目前靠前古典學領域品質專家,因而本書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我國古典學研究的水準。
古典學評論(第5輯) 目錄
馬略軍事改革新論
從imperium到auctoritas:論奧古斯都對元首制的構建
拉丁語歷史語言學研究簡介
巴西爾《致青年人》與普魯塔克《青年人如何學習詩歌》
——對一種西方比較研究模式的反思
古希臘戰馬軍事功能形成初探
——以古典時代至希臘化早期為中心兼與近東地區比較
甲骨文“肉”、“多”文化考釋
一帶一路
《自然史》與絲綢之路
《希臘拉丁作家遠東古文獻輯錄》關于絲的記載及相關古希臘文
獻補遺
學術龍門陣
梭倫研究的新動向
希羅多德《歷史》第四卷與斯基泰文化之考古探索
史料選譯
希臘在帝國時代的荒涼:其原因及意義
什么是懷疑論?
柏拉圖信札
——真偽之辨
小荷才露
希羅多德的自由觀
關于奴隸制的思考
西西里的狄奧多魯斯《歷史集成》選譯第十一卷
實地調研
希臘訪古三題
永恒之地
——古埃及文明考察散記
“沉睡”中的雅典河流伊利索斯、艾瑞丹諾斯和基菲索斯
嘉陵書評
“古代晚期”研究與生態環境史研究的結合
——評《古代晚期地中海地區自然災害研究》
比較視野下對中希葬儀的新解讀
——吳曉群《希臘古風古典時期與中國先秦時期的哀悼儀式》
讀后
古典學評論(第5輯) 作者簡介
徐松巖(1963~ ),男,漢族,山東招遠人,中共黨員,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西南大學西亞研究所所長,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世界史碩士學位點負責人;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重慶市歷史學會常務理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教育部社會科學項目通訊評審專家;英文版《中國高校學術文摘·歷史卷》編委;重慶市重點學科"世界史"學科帶頭人,重慶市首屆學術技術帶頭人;擔任西方古典文明研究方向和西方史學史及史學理論研究方向碩士導師。 1987年碩士畢業后留校工作至今。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古典文明和外國史學理論,通英語,學過俄語、古希臘語和拉丁語。其古典學研究成果處于國內先進水平。任教以來,為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講授世界古代史、西方史學史、史學理論和方法、制海權與西方文明、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等共10余門課程。曾獲重慶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已在《世界歷史》、《史學理論研究》、《光明日報》以及《西南師范大學學報》、《齊魯學刊》、《求是學刊》、《安徽史學》等報刊上發表論文近50篇,著譯累計約200萬字,多次獲得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獎三等獎。代表作有:《關于雅典奴隸制狀況的兩個問題》、《古代海盜行為述論》、《論雅典帝國》、《關于特洛伊戰爭的若干問題》等;譯著有: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希羅多德:《歷史》等。近年來先后應邀去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外交學院等多所高校訪問講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