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120年紀念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1269
- 條形碼:9787100151269 ; 978-7-100-1512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120年紀念版) 本書特色
辨章學術,呈現中華學術之演進脈絡考鏡源流,厘清中國模式之思想資源**流中國知識人的時代回應和精神建構與“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共相輝映。 新故相推 日生不滯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2009年起,我館陸續出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 叢書收錄上自晚請下至1980年代末中國原創學術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地理學、心理學、科學史等眾多學科。意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收錄各學科學派的名家名作,展現傳統文化的新變,追溯現代文化的根基。 2017年2月11日,商務印書館迎來了120歲的生日
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120年紀念版) 內容簡介
商務印書館自1897年始創,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宗旨,于建館翌年便出版了《馬氏文通》,這部學術經典既是中國學術現代化的標志之一,也開啟了商務印書館百年學術出版的序幕。 其后,商務印書館一直與中華現代學術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鮮明原創精神并富于學術建樹的經典著作,諸多開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館首次問世。這些學術經典的出版,使本館得以**現代學術發展,激動社會思想潮流,參與民族新文化的構筑,也分享中國學界的歷史榮光。 1949年以后,本館雖以迻譯世界學術名著、編纂中外辭書為側重,但原創學術著作的出版從未止步。2009年起,我館陸續出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 叢書收錄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國原創學術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地理學、心理學、科學史等眾多學科。意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收錄各學科學派的名家名作,展現傳統文化的新變,追溯現代文化的根基。叢書立足于精選、精編、精校,冀望無論多少年,皆能傲立于書架,更與“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共相輝映,昭示中華學術與世界學術于思想性和獨創性上皆可等量齊觀,為中國乃至東方學術在世界范圍內贏得應有的地位。 2017年2月I1日,商務印書館迎來了120歲的生日。為紀念本館與中華現代學術風雨同行的這段歷程,我們整體推出“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120年紀念版(200種),既有益于文化積累,也便于研讀查考,同時向長期支持叢書出版的諸位學界通人致以感激和敬意。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兩個甲子后的今天,商務印書館義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節點上,傳承前輩的出版精神,迎接時代的新使命,且行且思,我們責無旁貸。
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120年紀念版) 目錄
章太炎先生來書
沈兼士序
余嘉錫序
自序
卷一 說宇之屬上凡四十三篇
釋慈
釋醵
釋始
釋贈
釋旒
釋嫁
釋放
釋晚
釋經
釋旃
釋暍
釋滓
釋牖
釋曾
釋介
釋遇
釋說
形聲字聲中有義略證
字義同緣于語源同例證
卷二 說字之屬下凡十七篇
說制
啁戴目釋義
臣牽解
說云
說檜
說馬
說少
粵字段注駁
說嬪
說腐
說
說親
說測
說發
說皤
說餃肝
說比
……
卷三 音韻之屬凡四篇
卷四 方言文法之屬凡四篇
卷五 經子考證序跋之屬凡五十九篇
卷六 考史金石之屬凡十二篇
楊樹達先生學術年表
楊樹達與《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
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120年紀念版) 節選
《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120年紀念版)》: 凡學有端有委,有正有詭,有中庸,有偏倚。其治之也有序,其擇之也有道,故曰:操其本,萬物理;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蓋未有不致力乎本而能成學者也。杭大宗曰:“古人為學,先根柢而后枝葉,先經史而后詞章。”紀文達亟稱之。余謂杭氏論其大都耳。析而言之,不通訓詁聲韻,不足以治經;不明制度禮俗,不足以治史;根柢之中又有根柢焉。學不窮根柢而但求其枝葉,譬之:未知叔重何所道,錢段何所明,而讀甲骨文;班范之書,荀袁之紀,未能通曉,而考金石刻,其于學也,庸有當乎!吾友楊子所為文辭,既編為《積微居文錄》刊印行世矣。年來讀書有所得,復時時著為書論,大抵以說文字訓詁及考訂金石刻辭者為多。每一篇成,輒持以示嘉錫,自道其所以然。嘉錫伸紙疾讀,往往拍案叫絕,與君撫掌歡撲之聲相應也。久之,所作日益多,復自輯為《小學金石論叢》都若干篇,為五卷,書抵嘉錫曰:子必為我序之!拾遺補闕,是所望于子。嘻!若嘉錫者,惡足以序君之文也哉!然于君治學之方,則知之已熟。蓋君之讀書,先致力乎根柢,循序漸進,不陵節而施:其于《說文》諷籀極熟,于羣經講貫極精,然后上溯鐘鼎甲骨之文以識其字,旁通諸子百家之書以證其義,窮源竟委,枝葉扶疏,著書至十萬余言,誦班孟堅書不復持本,終卷不失一字,古所謂漢圣者無以遠過。由是考覽范陳以下諸史及漢魏人文字金石刻辭,輒怡然以解,又為之說數萬言。吁!多矣哉!非兼人之力不致此!茲之所刻,特其緒余爾。嘉錫學無師法,涉獵不能為醇儒,好讀駁雜不急之書以自文其陋,惡足以序君之文哉!然君求之甚篤,督之甚勤,嘉錫亦自幸掛名簡端,有余耀焉,故遂略道君治學之方,又取君書中所考三數事,摭拾羣書為作補證,條列于左。極知瑣屑無關輕重,聊以塞君下問之意,且欲附驥以傳云爾。昔者讀君《(漢西鄉侯兄張君碑)跋》,竊嘗別為之說,茲不具論。 《(漢劉伯平鎮墓券)跋》云:“券言生屬長安,死屬泰山。《后漢書·烏桓傳》云:死者神靈歸赤山,赤山在遼東西北數千里,如中國人死者魂神歸岱山也。李注引《博物志》云:泰山,天帝孫也,主召人魂。東方萬物始,故知人生命。《文選》劉公干《贈五官中郎將詩》云:常恐游岱宗,不復見故人。善注引《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孫也,主召人魂。按讖緯起于哀平,然則此說西漢已有之矣。《魏志,蔣濟傳》注引《列異傳》曰:濟為領軍,其婦夢見亡兒涕泣曰:今在地下為泰山伍佰,憔悴困辱,不可復言。今太廟西謁士孫阿,今見召為泰山令,愿為白侯,屬阿令轉我得樂處。陳君寅恪云:三國時所譯佛經,有一種,凡梵文地獄字皆譯為泰山,知此種傳說至三國時猶然矣。”嘉錫案人死魂歸泰山之說,秦漢之間已有之。《水經,汶水》注引《開山圖》曰:“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古今注》卷中曰:“《薤露》《蒿里》,并喪歌也,出田橫門人,言人死魂魄歸于蒿里,故有二章。其二日:蒿里誰家地?聚斂精魂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躋。”考之《后漢書·光武紀》注:梁父,太山下小山也。《元和郡縣志》卷十“泰山在乾封縣西北三十里,而蒿里山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是蒿里之去泰山五里而近。 ……
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120年紀念版) 作者簡介
楊樹達(1885-1956),字遇夫,號積徽,晚年更號耐林翁,湖南省長沙人。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和史學家。五歲從父讀書,十二歲考入湖南時務學堂,從梁啟超習《孟子》諸書。十五歲受業于葉德輝等,矢志于訓詁之學。1905年,留學日本。武昌起義后回國,在長沙各校教授中國文法與外文。1921年起先后任教于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湖南大學等。新中國成立后,任湖南師范學院歷史系教授,兼任湖南文史館館長。1956年去世,主要著作有《詞詮》、《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等。除語言文字學外,楊樹達對《漢書》用力極勤,成《漢書窺管》一書。今有《楊樹達文集》。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