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張大新卷/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799563
- 條形碼:9787534799563 ; 978-7-5347-995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張大新卷/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 本書特色
與元雜劇作家作品研究相終始,作者潛心研讀中國古代戲曲理論經典著述,時有感悟和心得,結合對元雜劇發展繁盛到賡續蛻變的思考,結撰成若干具有藝術史和曲學史性質的系列論文,不揣翦陋,收攏在一起,編為本集的上編,題作“戲曲史與戲曲理論研究”。收入其中的《中原文化與民族戲曲的形成和發展》從文化人類學和藝術發生學的立場發掘梳理了中華戲劇起源、形成、發展、成熟、蛻變的演進歷程,確認中華戲劇與黃河文明同步興起,其萌生的先兆是在上古祭天祭祖儀式上的巫歌巫舞。《上古祭祀樂舞與中華戲劇的起源和孕育》《漢唐優戲的演進與中華戲劇的嬗變》依次考察了戲劇角色扮演和劇場演化的漫漫行跡,《宋金都城商業文化的繁盛與古典戲曲的成熟》著重探討了宋金都市商業文化氛圍的形成對宋金雜劇蛻變升華為成熟戲劇形態的支配性意義,《金元文士之沉淪與元雜劇的興盛》則從社會變遷中文人地位的沉落所引發的心理失衡、俗文化地位的提升等事象,論述北曲雜劇即金元雜劇進入“金聲玉振”的黃金時期的深層原因。以下各篇分別對元代和明清戲曲理論的特質和內涵做了學理性的認知和解讀。 下編“元雜劇作家作品研究”集中論述了以“關鄭白馬”為代表的元代著名作家經典劇作的思想和文化內涵,其中不乏經過深思熟慮后的獨到見解。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張大新卷/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 內容簡介
與元雜劇作家作品研究相終始,作者潛心研讀中國古代戲曲理論經典著述,時有感悟和心得,結合對元雜劇發展繁盛到賡續蛻變的思考,結撰成若干具有藝術史和曲學史性質的系列論文,不揣翦陋,收攏在一起,編為本集的上編,題作“戲曲史與戲曲理論研究”。 收入其中的《中原文化與民族戲曲的形成和發展》從文化人類學和藝術發生學的立場發掘梳理了中華戲劇起源、形成、發展、成熟、蛻變的演進歷程,確認中華戲劇與黃河文明同步興起,其萌生的先兆是在上古祭天祭祖儀式上的巫歌巫舞。 《上古祭祀樂舞與中華戲劇的起源和孕育》《漢唐優戲的演進與中華戲劇的嬗變》依次考察了戲劇角色扮演和劇場演化的漫漫行跡,《宋金都城商業文化的繁盛與古典戲曲的成熟》著重探討了宋金都市商業文化氛圍的形成對宋金雜劇蛻變升華為成熟戲劇形態的支配性意義,《金元文士之沉淪與元雜劇的興盛》則從社會變遷中文人地位的沉落所引發的心理失衡、俗文化地位的提升等事象,論述北曲雜劇即金元雜劇進入“金聲玉振”的黃金時期的深層原因。 以下各篇分別對元代和明清戲曲理論的特質和內涵做了學理性的認知和解讀。 下編“元雜劇作家作品研究”集中論述了以“關鄭白馬”為代表的元代有名作家經典劇作的思想和文化內涵,其中不乏經過深思熟慮后的獨到見解。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張大新卷/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 目錄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張大新卷/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 作者簡介
張大新,生于 1949 年 3 月,河南遂平人。1981 年年底畢業于河南大學中文系。現任河南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地方戲研究所所長,河南省重點一級學科戲劇與影視學學術牽頭人、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河南省古代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專家。 從事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工作近四十年來,先后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等國家權威社科期刊上發表論文近百篇,出版過《沉淪·憂思·求索》《二十世紀元代戲劇研究》《中國戲劇演進史》等戲曲著作,編校有《樊粹庭文集》,主持完成國家及省部級社科規劃項目八項,先后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優秀社科成果獎、優秀教學成果獎十余項,先后獲得河南高校首屆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高校優秀社科學者等榮譽稱號。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