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漢魏六朝詩論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1245
- 條形碼:9787100151245 ; 978-7-100-1512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魏六朝詩論叢 本書特色
辨章學術,呈現中華學術之演進脈絡考鏡源流,厘清中國模式之思想資源**流中國知識人的時代回應和精神建構與“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共相輝映。 新故相推 日生不滯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2009年起,我館陸續出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 叢書收錄上自晚請下至1980年代末中國原創學術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地理學、心理學、科學史等眾多學科。意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收錄各學科學派的名家名作,展現傳統文化的新變,追溯現代文化的根基。 2017年2月11日,商務印書館迎來了120歲的生日
漢魏六朝詩論叢 內容簡介
中國詩里可以說有兩個傳統,一個是由三百篇以來的民間詩歌的傳統;這個傳統二千年來從未斷絕,它是反映了廣大人民的生活,從民間產生的藝術創作的傳統。另一個就是文人詩的傳統,這是過去的中國文學史里所講的主要內容。但這二者之間是有關系和有聯系的。魯迅先生說:“歌、詩、詞、曲,我以為原是民間物,文人取為己有,越做越難懂,弄得變成僵石,他們就又去取一樣,又來慢慢的絞死它。”(《魯迅書簡》致姚克第十七信)就文學史的源流演變考察,魯迅先生這話是完全正確的。民間文學的內容極其豐富生動,因為人民的生活和語言本身就是生動豐富的;而這也就是傳統的文人所以要模仿它的原因。但民間文學也有它的難以避免的缺點;因為封建社會里的人民還沒有可能掌握文化這一武器,因此民間作品也就很少集中和提高的機會,所以“里巷歌謠”的發展進步的情形就比較緩慢,藝術就比較粗糙;但這些都掩蓋不了它那內容上的豐富與光彩。在文人開始向一種民間詩體擬作或學習的時候,他的作品立刻就會從民間文學中吸收到多量的健全的血液,使他的作品顯得異常光輝生色。又因為文人是有一些文化知識的教養的,因之當他開始擬作或學習民間文學而還沒有到“越做越難懂”的時候,他是可以給民間文學以一定的集中和提高的。我們文學史上有許多著名的詩人,他們所以能有偉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們直接(從歌謠)或間接(從保存下來的樂府詩)從民間文學中汲取了豐富的健康的營養;屈原這樣,曹子建這樣,杜甫、白居易,無不如此。毛主席說:“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的礦產,這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生動,豐富,基本的東西,它們使一切加工形態的文學藝術相形見拙,它們是一切加工形態的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的源泉。”(《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里清楚地說明了民間文學的寶貴價值,和以民間文學的健康特色為基本內容的加工后的文學作品的價值。
漢魏六朝詩論叢 目錄
樂府歌辭的拼湊和分割
漢魏詩里的偏義復詞
說“公輸與魯班”
說“小子無官職,衣冠仕洛陽”
吳聲歌曲里的男女贈答
談《西洲曲》
論蔡琰《悲憤詩》
建安詩人代表曹植(一九二至二三一)
《樂府詩集》作家姓氏考異
七言詩起源新論
關于七言詩起源問題的討論
附錄
《漢魏六朝詩選》前言
《三曹詩選》前言
關于《孔雀東南飛》疑義
余冠英先生學術年表
記余冠英先生及其學術
漢魏六朝詩論叢 節選
《漢魏六朝詩論叢(120年紀念版)》: (一)“死生”,死也。漢樂府相和歌古辭《烏生》篇:“唶!我人民生各各有壽命,死生何須復道前后?”李因篤《漢詩音注》說:“彈烏,射鹿,煮鵠,釣魚,總借喻年壽之有窮,世途之難測。”這是本詩的大旨。上面所引的兩句是本詩的結尾,意思是說天壽全屬天命,死亡早遲是不足計較的。這里因“死”而連言“生”,“生”字無義。這是所謂句中挾字法。 (二)“東西”,東也(或西也)。漢樂府相和歌《白頭吟》本辭:“蹀躞御溝上,溝水東西流。”次句費解。既是溝中的水就只能東流或西流,不能既東又西。假如“東西”不是偏義復詞,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一條南流或北流的水注入和它垂直的溝,水分東西兩頭。但是如參看南朝《神弦歌》里的“蹀躞越橋上,河水東西流,上有神仙,下有西流魚。……”等句,就知道這樣說法不妥。《神弦歌》的河,只是一條河,因為已說明在一座橋下。從“西流魚”三字看來,“東西流”實在就是東流,因為“河水”和“下有”兩句是以古樂府《前緩聲歌》“東流之水必有西上之魚”一句為根據的。由此推論《白頭吟》篇的“東西流”,雖不能斷言是東流還是西流,“東西”一詞用成偏義是很可能的。 (三)“嫁娶”,嫁也。同篇:“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是說人家嫁女常常啼哭,其實嫁女是不必啼哭的,只要嫁得“一心人”,到老不分開,就是幸福了。全詩都是女子口吻,這幾句也是就女子方面說。“嫁娶”也是用偏義。 (四)“松柏”,松也。漢樂府相和歌辭《艷歌行》“南山”篇:“南山石嵬嵬,松柏何離離。”這是開端的兩句,下文說“洛陽發中梁,松樹竊自悲”,“斧鋸截是松,松樹東西摧”,又說“本自南山松,今為宮殿梁”,全篇只寫松樹的事。開端雖然松柏并提,“柏”字不過是連言而及。 (五)“木石”,木也。漢樂府雜曲歌古辭《前緩聲歌》:“心非木石荊,根株數得覆蓋天。”木與荊有根株,石不能有根株。“木石”是常常連言的,所以這里因“木”而及“石”。 (六)“公姥”,姥也。漢樂府雜曲歌古辭《孔雀東南飛》篇“便可白公姥”,又“奉事循公姥”,又“勤心養公姥”。三句都是焦仲卿妻劉氏的話,但細觀全詩,焦仲卿的父親應已不在世,否則詩中有許多地方便說不通了。仲卿決心自殺時說“令母在后單”,從這句話可以見出他沒有父親。詩中敘劉氏囑仲卿“便可白公姥”,接著便敘仲卿依囑行事——“堂上啟阿母”,從這里也可以見出仲卿沒有父親。劉氏口中屢次所說的“公姥”意思只指阿姥。這和俞曲園所舉《禮記·雜記》篇因父而連言母,黎劭西所舉《毛詩·將仲子》因母而連言父屬于一類。 (七)“作息”,作也。《孔雀東南飛》篇又有“晝夜勤作息”一句,舊注解“作息”兩字多不可通。聞一多先生《樂府詩箋》說:“息,生息也,作息謂操作生息之事。”雖屬可通,還嫌生強。作息自是對待的并行詞,白居易詩云“一日分五時,作息自有常”,這是“作息”通常的用法,和今語相同。這詩的“作息”用成偏義,“終日勤作息”就是終日勤于勞作:也就是上文所謂“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的意思。 (八)“父母”,母也。同篇:“我有親父母。”和上舉“公姥”例相似,這是因母而連言父。劉蘭芝沒有父親也是顯而易見的,她如有父親就不當說“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了。她的婚姻也不能“處分適兄意”,應當讓父親去作主了。 ……
漢魏六朝詩論叢 作者簡介
余冠英是我國著名的古典文學專家,對樂府詩以及魏晉以來的文人詩都有精湛的研究。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