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邂逅集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2664471
- 條形碼:9787542664471 ; 978-7-5426-644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邂逅集 本書特色
l 汪曾祺自編文集。與其他“新編”或“他編”不同,自編文集*可代表作者本人認(rèn)可的佳作,可體現(xiàn)作者的創(chuàng)作觀。 l 《邂逅集》據(jù)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 年初版,完整收入。保留原版的篇目、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原汁原味展現(xiàn)汪曾祺經(jīng)典作品。書名、序跋、篇目、原注,一仍其舊,原汁原味。只對個別明顯的舛誤予以訂正。 l 市面版本稀缺,經(jīng)典煥新歸來。 裝幀設(shè)計清新時尚的同時不乏優(yōu)雅。開本精致,進(jìn)口輕型紙印制,時尚裸脊設(shè)計,可180度平攤,易于翻閱。 市面已經(jīng)非常稀缺的初版《邂逅集》對作家汪曾祺的意義,不言而喻,不容低估。 l 汪曾祺第1本小說集。其早期的練筆之作,亦是“潛伏”。人生不滿百,第1總是難能、難得和難忘的。 這是一套比較系統(tǒng)、完整、真實的“汪曾祺自編文集”,即由汪曾祺先生自行編定的集子。 汪老去世多年,自編文集舊版市面上早已不見蹤影,一書難求。倒也間或出過幾種新版,但東零西碎,不成氣候。本系列新版均據(jù)汪老當(dāng)年親自編定的版本排印,書名、序跋、篇目、原注,一仍其舊,原汁原味。只對個別明顯的舛誤予以訂正。加印時作者所寫的序跋,均作為附錄。這套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汪曾祺自編文集”,相信自有其獨特的價值和生命力。——主編 梁由之
邂逅集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汪曾祺的**本小說集, 本書以一九四九年四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版為藍(lán)本, 結(jié)合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版本進(jìn)行編校。此集所收短篇小說包括: 復(fù)仇、老魯、藝術(shù)家等, 是作者一九四〇年代創(chuàng)作中*成熟、*具代表性的作品。
邂逅集 目錄
復(fù)仇
老魯
藝術(shù)家
戴車匠
落魄
囚犯
雞鴨名家
邂逅
邂逅集 節(jié)選
復(fù)仇 復(fù)仇者不折鏌干。——莊子 一支素燭,半罐野蜂蜜。他眼睛現(xiàn)在看不見蜜,蜜在罐里,罐子在桌上,他坐在榻子上。但他充滿感覺,濃,稠。他嗓子里并不泛出酸味,他胃口很好。他常有好胃口,他一生沒有嘔吐過幾次。說一生,他心里一盤算,一生該是多少呀,我這是一生了么?沒有關(guān)系,這是個很普通的口頭語。就像那個和尚吧,——和尚是常常吃蜂蜜?他的眼睛瞇了瞇,因為燭火跳,跳著一大堆影子。他笑了一下:蜂蜜跟和尚連在一起,他心里有了一個稱呼,“蜂蜜和尚”。這也難怪,蜂蜜,和尚,后面隱了“一生”兩個字。然而他搖了搖頭,這不行的,和尚是甚么和尚都行,真不該是蜂蜜和尚。明天我辭行時真的叫他一聲,他該怎么樣?和尚倒有個稱呼了,我呢?他稱呼我甚么客人,該不是“寶劍客人”吧。(他看見和尚看見他的劍!)這蜂蜜——他想起來的時候似乎聽見蜜蜂叫。是的,有蜜蜂叫。而且不少。(叫得一個山都浮動起來。)殘余的聲音在他耳朵里。(我這是怎么回事,這和尚我真的叫他一聲倒好玩,我簡直成了個孩子。這真的是不相干。這在人一生中有甚么意義!而從這里我開始我今天晚上,而明天又從這里連下去。人生真是說不清。)……他忽然覺得這是秋天,從蜜蜂的聲音里。從聲音里如此微妙的他感到一身輕爽。這可一點沒有錯,普天下此刻寫滿一個“秋”。他想哪里開了一大片山花,和尚去摘花,在那么一片花前面,和尚實在是好看極了。殿上缽里有花,開得好,像是從缽里升起一蓬霧,那么冉冉的。猛一下子他非常喜歡那和尚。 和尚出去了,一稽首,隨便而有情,教人舒服。和尚呀,你是行了無數(shù)次禮而無損于你的自然,是自然的行了這些禮?和尚放下蠟燭,說了幾句話,不外是廟里沒有甚么,山高,風(fēng)大氣候涼,早早安息。和尚不說,他也聽見。和尚說了,他可沒有聽。他是看著和尚,和尚招他愛。他起來一下,和尚的衣袖飄了飄。這像甚么,一只純黑的大蝴蝶。不,不像,這實在甚么也不像,只是和尚,我記得你飄一飄袖子的樣子。——這蠟燭盡是跳。 此刻他心里畫不出一個和尚。他是想和尚若不把腦袋剃光,他該有一頭多好的白頭發(fā)。一頭亮亮的白發(fā)閃了一下。 和尚的頭是光光的而露得出他的發(fā)的白。 白發(fā)的和尚呵, 他是想起他的白了發(fā)的母親。 山間的夜來得快!這一下子多靜。真是日入群動息。剛才他不就覺得一片異樣的安定了,可是比起來這又迥然是一個樣子。他走進(jìn)那個村子,小蒙舍里有孩子讀書,馬有鈴鐺,連枷敲,小路上新牛糞發(fā)散熱氣,白云從草垛上移過去,梳辮子的小姑娘穿銀紅褂子。一切描寫著靜的,這一會兒全代表一種動。他甚至想他可以做一個貨郎來添一點聲音的,在這一會兒可不能來萬山間潑朗朗搖他的小鼓。 貨郎的拔浪鼓搖在小石橋前,那是他的家。 這教他知道剛才他是想了他的母親。而投在他母親的線條里著了色的忽然又是他妹妹。他真愿意有那么一個妹妹,像他在這山村里見到的,穿銀紅褂子,干干凈凈,在門前井邊打水。青石井欄,井邊一架小紅花。她想摘一朵,一聽到母親紡車聲音,覺得該回家了,不早了。“我明天一早來摘你,你在那里,我記得。”她也可以指引人上山,說:“山上有個廟,廟里和尚好,會讓你歇腳。”旅行人于是一看山,覺得還不高。小姑娘旅行人都走了。小姑娘提水,旅行人背包袱。剩下一口井。他們走了半天,井欄上余滴還丁丁東東落回井里。村邊大烏柏樹顯得黑黑的,清清楚楚,夜開始向它合過來。磨麥子的騾子下了套,呼呼的石碾子停止在一點上。所有的山村都一樣。 想起他妹妹時他母親是一頭烏青的頭發(fā)。摘一朵花給母親戴該是他多愿意的事。可是他沒有見過母親戴一朵花。就這朵不戴的花決定他的一個命運。 “母親呀,多少年來我叫你這一聲。 我沒有看見你的老。” 于是他母親是一個年輕的眉眼而戴著一頭白發(fā)。多少年來這頭白發(fā)在心里亮。他真愿意有那么一個妹妹。 可是他沒有妹妹,他沒有! 他在兩幅相似的風(fēng)景里作了不同的人物。“風(fēng)景不殊”,他改變風(fēng)景多少?他在畫里,又不在。他現(xiàn)在是在山上;在許多山里的一座的一個小廟里,許多廟里的一個的小小禪房里。 世上山很多,廟太少。他想得很嚴(yán)肅。 這些日子來,他向上,又向上;升高,降低一點,又升得更高。他爬的山太多了。山越來越高,越來越擠得緊。路,越來越細(xì),越來越單調(diào)。他仿佛看到他自己一個小小的人,向前傾側(cè)著身體。一步一步,在蒼青赭赤間的一條微微的白道上走,低頭,又抬頭:看一看天,又看一看路;路,畫過去,畫過去;云過來,他在影子里;云過去,他亮了;蒲公英的絮子沾在他衣服上,他帶它們到更高的遠(yuǎn)處去;一開眼,只一只鳥橫掠過視野;鳥越來越少,到后來就只有鷹;山把所有變化都留在身上,于是顯得是亙古不變的。可是他不想回頭。他看前面,前面甚么也沒有,他將要經(jīng)過那里。他想山呀,你們越來越快,我可以一勁兒那么一個速度走。可是有時候他有點發(fā)愁,及至他走進(jìn)那個村子,抬頭一望,他打算明天應(yīng)該折回去了。這是一條線的*后一點,這些山作成一個盡頭。 ……
邂逅集 作者簡介
汪曾祺 | 1920—1997 江蘇高郵人。著名作家。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并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歷任中學(xué)教師、北京市文聯(lián)干部、《說說唱唱》《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1980年復(fù)出。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成就尤為突出,《異秉》《受戒》《大淖記事》《徙》等名作復(fù)活了現(xiàn)代漢語的新鮮和靈氣。于散文和京劇現(xiàn)代戲亦有貢獻(xiàn)。著有《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飯花集》《汪曾祺自選集》《蒲橋集》《塔上隨筆》《晚翠文談》等。
- >
經(jīng)典常談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