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杜拉斯自述 本書特色
瑪格麗特·杜拉斯是20世紀具影響力、特立獨行、魅力四射的女作家。在近半個世紀的藝術創作生涯中,杜拉斯為我們構建了一個“熔小說風貌、戲劇情節、電影畫面與音樂色彩于一爐”的五彩斑斕的藝術世界。 杜拉斯的作品是以其家庭、其自身的經歷為藍本創作的。她曾說過:“讀者——忠實的讀者,不帶任何條件的讀者,對我書中的人物都是認識的:我的母親,我的哥哥,我的情人,還有我,地點都是我過去已經寫過的,從暹羅山到卡蒂納大街,許多地點都寫過……”她書中的許多人物和情節像一塊塊拼圖一樣在或隱或現地拼湊著她的人生。 且終其一生她都在突破過去的自我,塑造著新的不斷前進的自我,不斷地塑造著獨特的杜拉斯。 《杜拉斯自述》便是她的自傳。
杜拉斯自述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七部分, 我的早年生活、我的戀情與婚姻、我的寫作、藝術主張、書與作家、政治與思想、晚年擷英。內容包括: 在越南的日子 ; 我的母親 ; 我的父親等。
杜拉斯自述 目錄
1.在越南的日子
2.我的母親
3.我的父親
4.我的哥哥
5.我的學生時代
6.渴望一個自己的房間
7.童年的創傷
二、我的戀情與婚姻
1.如何看待愛情
2.婚姻與家庭對我意味著什么
3.中國情人
4.我與羅伯特·安泰爾姆的婚姻
5.我與迪奧尼斯·馬斯科羅
6.我與米拉爾·雅爾羅
7.我的兄弟情結
8.諾弗勒城堡
9《廣島之戀》之遺憾
三、我的寫作
1.我為何是杜拉斯
2.寫作的機緣——每個人都是潛在的作家
3.寫作動機
4.我的**本小說
5.寫作的領地:圣伯努瓦街
6.為何寫作
7.何為寫作
8.我筆下的大海
9.蒼蠅之死——一種獨特的書寫
四、藝術主張
1.女性審美視角看世界
2.不能為藝術而藝術
3.我為何做電影
4.文本與電影的糾葛——以《卡車》為例
5.我與新小說——流動的書寫
6.我與戲劇
7.龔古爾文學獎的失與得
8.作家的虛與實
五、書與作家
1.孤獨與我
2.作家的職業道德
3.薩特
4.我與其他作家
5.何謂新聞寫作
6.《勞爾之劫》
7.《大西洋的男人》
8.《夏夜的十點半》
9.《死亡的疾病》
10.《直布羅陀的水手》
六、政治與思想
1.種族主義
2.殖民主義
3.戰爭的創傷
4.我希望成為一個共產主義者
5.司法公正——對弱者的關注
6.生存上的猶太化
7.婦女解放
8.女性可怕的沉默
9.歷史就是數字
10.我眼中的巴黎
七、晚年擷英
1.作為母親的我
2.我的女友——貝蒂·費爾南德茲
3.我的總統朋友——弗朗索瓦·密特朗
4.中國情人之死
5.*后的情人——揚·安德烈亞
6.男人多數是同性戀者
7.酒與我
8.衰老與死亡
9.對瘋狂的恐懼
10.特魯維爾
杜拉斯年表
杜拉斯自述 節選
《杜拉斯自述》: 一、我的早年生活 1.在越南的日子 我出生于越南西貢的嘉定,早年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多次輾轉于河內、永隆、沙瀝等城市。小時候的我和兩位哥哥游歷于叢林、茉莉花、蘭花和數不勝數的藤蔓植物之間,從來不怕蛇蟲,不懼老虎,更無畏其他種種潛在的威脅。雖然后來歷經世事的我認為越南等地混雜著悲苦、瘋狂、絕望和死亡的多重氣息,但這段經歷還是成為我童年時期彌足珍貴的美好記憶。然而對搬家習以為常的我從小就渴望著有一個地方能夠結束這種吉卜賽式的流浪生活,但我一直沒有找到這樣的地方。 混合著香氣與毒氣的西貢,羅望子樹列于兩旁的小路,熱得有氣無力的白種女人,給白種男人做妓女、被白種女人蔑視的越南女人……這就是越南,縈繞于我腦海的越南,我心目中的祖國,我的故鄉,我生命的底色。雖然許多人都驚奇于這一點,包括我的家人。我相信我這輩子都會這么認為。司湯達說過:童年是永無止境的。這句話說到了我的心坎上。童年在越南的種種經歷一直纏繞著我,伴我走入生命的縱深處。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居住在嘉定學校的一座20世紀初期建造的典型的公務員住房里。父母各自上班,我們是由仆人養大的。那個時期僅存的幾張照片里,我們都穿著領圣體的服裝,精神抖擻,乖巧優雅;而父母的樣子有些疲憊,老態已現。雖然我們過著白人小資產階級的生活,我的童年卻是充滿悲傷的。我記得曾在小學練習簿的一頁上寫道:我的童年是現實的、倉促的,沒有五彩斑斕的夢想,沒有值得回味的記憶。毫無知覺、匆匆過去的童年成為我不可彌補的缺感。 不久,父親升遷為負責河內小學教育的領導,我們一家搬到了當時以熱帶巴黎式天堂聞名的城市河內。在這里,隨處可見的巴黎式發廊、奢侈豪華的香水店、風味各異的咖啡店、法國風格的散步場、巍然屹立的行政辦公大樓……這樣一個地方留給我的記憶竟然滿是憂郁和悲戚,這或許是母親心境晴雨表的反映吧。在這里,父親成了一名優秀的殖民地公務員,工作如魚得水,聲名漸起。而沒有覓到工作的母親不滿在家照顧孩子的枯燥生活,變得日益苛刻、極端、易怒,在狹小的白人圈子里頗受白眼與排斥。直到沒有找到公職、不肯賦閑在家的母親貸款買下一座房子創建了一所私立學校,這樣的生活才有所改變。 后來,父親調任至金邊。我們全家再次搬遷。這次,我們住進了一所地處市中心的巴洛克風格的公務員宅邸。而且母親也很快謀得一份公職——諾羅敦學校校長。但不幸的是,來這里不足兩個月,父親就得了重病,不得不回國接受治療,不到一年就病逝了。在消息傳來之后的那段時間,在這座豪華的宅子里,母親、大哥哥、小哥哥和我四個人躺在一張床上,互相尋求慰藉,卻久久難以入睡,黑暗中瞪大眼睛,想著我們飄忽不定、難以把握的未來。母親說她很害怕黑夜,尤其在這座房子里,就是在這里她得知了父親的死訊。其實,電報沒到母親已經預感到了這一噩耗,因為她看見、聽見一只鳥在夜半時分發瘋似的叫著,后來消失在父親的辦公室所在的方位,只有她一個人看到了這個噩兆。母親說出的這些話不但沒有削減她自身的恐懼,反而徒增了大哥哥、小哥哥和我內心的恐懼。父親的去世是早在母親的預料之中的。父親的身體這些年一直狀況不斷,即便如此,母親還是固執地拒絕和父親一起回法國醫治,她要留在這兒,等他回來,哪兒也不去。父親去世的消息傳來后,雖然殖民行政署給了她假期,母親也沒立刻帶著三個孩子乘坐**班船回國奔喪。 處理完父親的身后事,母親想要留在法國生活,卻被要求繼續去殖民地工作,而且是去金邊工作。母親不愿去這座獲悉丈夫去世的充滿傷感與不幸的城市,就給殖民總督寫了封信,言辭懇切地要求到諾羅敦工作。總督收到信后讓殖民行政當局進行調查。而母親的同事反映說母親的名聲不好,是造成他們不和諧的因素。于是母親的請求被擱淺,還申辯無門,*后只好去了金邊。母親帶著我們在旅館里過了一段經濟上和精神上都很難挨的日子。除了父親去世帶來的悲傷和痛苦,生活中的其他麻煩亦紛至沓來,母親應接不暇地抵御著、抗爭著,卻總歸于徒勞。所以我對金邊這座城市的記憶只有恐懼、等待和絕望。我記得那段時間里,母親常說,一見到為國家做事的人,無論是財政官員、海關官員,還是其他以法律的名義做事的公務員,她就心生恐懼,因為在他們面前,她總覺得是錯的。這是典型的窮人無所適從的想法。母親并沒有因為所謂“名聲不好”而受到什么懲罰,也沒人當面譴責她,但背后關于她的謠言四起,她陷入被排斥、被孤立的狀態。她把這種情況反映到了總督那里,總督下令調她到永隆做女子學校負責管理的校長。從此,在異國他鄉,母親獨自撫養我們三個孩子:十一歲和十歲的兩位哥哥,七歲的我。她說過我們是她生活里的鹽,是能使這片土地從今以后具有無限生命力的鹽。 ……
杜拉斯自述 作者簡介
裴素娟,畢業于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外國文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現就職于河南新鄉學院。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