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曾國藩家書 內容簡介
曾國藩的影響之所以經久不衰,這歸之于他人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他創辦洋務,不愧為洋務派領袖;著作豐富,可當之為學者,研究與文辭,無忝于文人;治軍有方,調配得宜,堪與名優兵家相媲美;擁兵而不自重,善權變而又謙退,足見道德修養功夫之深厚;吏治清廉,教養兼施,鞠躬盡瘁,以身作則,不啻為青天;治家有道,關懷子弟,亦為后人楷模。
曾國藩家書 目錄
輯二 一八四二年家書
輯三 一八四三年家書
輯四 一八四四年家書
輯五 一八四五年家書
輯六 一八四六年家書
輯七 一八四七年家書
輯八 一八四八年家書
輯九 一八四九年家書
輯十 一八五一年家書
輯十一 一八五四年家書
輯十二 一八五五年家書
輯十三 一八五七年家書
輯十四 一八五八年家書
輯十五 一八六〇年家書
輯十六 一八六一年家書
輯十七 一八六二年家書
輯十八 一八六三年家書
輯十九 一八六五年家書
輯二十 一八六六年家書
曾國藩家書 節選
《曾國藩家書(精選版)》: 輯一一八四一年家書 得不足喜,失不足憂,總以發憤讀書為主。史宜日日看,不可間斷。九弟閱《易知錄》,現已看至隋朝。溫經須先窮一經,一經通后,再治他經,切不可兼營并騖,一無所得。 ——家書摘錄 稟祖父母書 孫男國藩跪稟祖父母大人萬福金安: 四月十一日,由折差發第六號家信,十六日折弁又到。 孫男等平安如常,孫婦亦起居維慎,曾孫數日內添吃粥一頓,因母乳日少,飯食難喂,每日兩飯一粥。 今年散館,湖南三人皆留。全單內共留五十二人,僅三人改部屬,三人改知縣。翰林衙門現已多至百四五十人,可謂極盛。 琦善已于十四日押解到京,奉上諭派親王三人、郡王一人、軍機大臣、大學士、六部尚書會同審訊,現未定案。 梅霖生同年因去歲咳嗽未愈,日內頗患咯血。同鄉各京官宅皆如故。 澄侯弟三月初四日在縣城發信,已經收到。正月二十五信,至今未接。 蘭姊以何時分娩?是男是女,伏望下次示知。 楚善八叔事,不知去冬是何光景?如絕無解危之處,則二伯祖母將窮迫難堪,竟希公之后人將見笑于鄉里矣,孫國藩去冬已寫信求東陽叔祖兄弟,不知有補益否?此事全求祖父大人做主,如能救焚拯溺,何難噓枯回生(噓枯回生:比喻將死之人有望起死回生。)。伏念祖父平日積德累仁,救難濟急,孫所知者,已難指數。如廖品一之孤、上蓮叔之妻、彭定五之子、福益叔祖之母及小羅巷、樟樹堂各庵,皆代為籌劃,曲加矜恤。凡他人所束手無策,計無復之者,得祖父善為調停,旋乾轉坤,無不立即解危,而況楚善八叔同胞之親、萬難之時乎? 孫因念及家事,四千里外,查無消息,不知同堂諸叔目前光景,又念家中此時,亦甚難窘,輒敢冒昧饒舌,伏求祖父大人寬有無知之罪。楚善叔事,如有說法之處,望詳細寄信來京。 茲逢折便,敬稟一二,即跪叩祖母大人萬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稟父母書 男國藩跪稟父親大人萬福金安: 自閏三月十四日在部門拜送父親,嗣后共接家信五封。五月十五,接父親到長沙發信,內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謹悉祖父母大人康強,家中老幼平安,諸弟讀書發奮,并喜父親出京,一路順暢,自京至省,僅三十余日,真極神速。 邇際(邇際:現在,目前。)男身體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漸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則頭昏,故常冥心于無用,優游涵養,以謹守父親保身之訓。九弟功課有常,《禮記》九本已點完,《鑒》已看至《三國》,《斯文精粹》詩文,各已讀半本,詩略進功,文章未進功。男亦不求速效,觀其領悟,已有心得,大約手不從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須扶持,尚未能言,無乳可食,每日一粥兩飯。家婦身體亦好,已有夢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進土,龍翰臣得狀元,系前任湘鄉知縣見田年伯之世兄;同鄉六人,得四庶常、兩知縣。復試單已于閏三月十六日付回,茲又付呈殿試朝考全單。 同鄉京官如故。鄭莘田給諫服闋來京。梅霖生病勢沉重,深為可慮。黎樾喬老前輩處,父親未去辭行,男已道達此意。廣東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茲將抄報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謹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掛懷。家中事,蘭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即請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男謹稟。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
曾國藩家書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年),晚清重臣,湘軍創立者和統帥。初名子城,字居武,號滌生。湖南湘鄉(今雙峰)人。父麟書,有田產,不事耕種,醉心功名,然童試17次皆不第,父設館授徒。曾國藩幼從父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土,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平時有感于政治廢弛,主張以理學經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