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曾國藩傳(張宏杰新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21091
- 條形碼:9787513921091 ; 978-7-5139-2109-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曾國藩傳(張宏杰新作) 本書特色
1、知名歷史學者張宏杰代表作,豆瓣評分8.7。新版新增萬字“曾國藩的遺產”。 2、持續暢銷,常年ling跑京東、kindle、豆瓣等各大網站人物傳記圖書榜單前列,徐雷、盧偉冰、俞敏洪、馬伯庸、李尚龍等諸多企業家、作家高度贊譽。 3、全面復盤曾國藩的整個人生路徑及命運抉擇——與同類書*大的不同是,它更側重于描寫曾國藩的心路歷程和精神成長,一生都對個人進行嚴格的自我管理,從而完整講述曾國藩從笨人到圣人,經歷五次恥辱,如何不斷升級,脫胎換骨的升級之道。 4、人物塑造更符合當下潮流和年輕人閱讀口味——本書的曾國藩不是被神化的完人,形象更接地氣。他持續奮斗的進階之路,就像當下社會轉型時期每一個平凡人的奮斗史。 5、真正深入挖掘曾國藩蟄居在家兩年陷入人生低谷的故事——揭露了他在兩年的沉寂和思考中,如何修心、自我管理,*終性格大變,為人處世脫胎換骨,完成人生轉折。 6、以充分的史料為基礎,不主觀臆測,不是小說,卻和小說一樣生動、好讀。 7、買一贈一,隨書附贈作者精選的曾國藩家書典藏本。 8、雙封面設計,燙金+專色工藝,更典雅大氣。
曾國藩傳(張宏杰新作) 內容簡介
曾國藩,沒有顯赫的家世,天賦堪稱晚清同時代大人物當中*差,卻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在復雜的時代變局中超越眾人,成就zui da,被譽為大清“中興第—名臣”,且*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經歷,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給人以特別的啟示。 他出身平常,家族五六bai年沒出過秀才,可謂典型的小鎮青年。 他智商平常,考了7次才中秀才,卻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舉之路,順利進入翰林院。他一生崇尚笨拙,以扎實而非機巧取勝。 他躊躇滿志進京,面對全國精英,發現自己見識狹隘、觀念鄙俗,陷入自卑和焦慮。三十而立,他立志學做圣人,研讀經典,廣交朋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京期間飛速升遷。 他善于把握機會和創造機會,天下大亂之際,一介書生du創湘軍,統率群雄。對抗太平天國,屢戰屢敗,甚至兩次投江自盡,多次深陷絕境。47歲時更被皇帝棄用,陷入人生低谷。 蟄居老家兩年,他反思自我,*終大悔大悟。重新出山后,為人處世脫胎換骨,不僅清除了政治敵人,而且以“結硬寨、打呆仗”戰勝了軍事宿敵太平天國,位極人臣。 他眼光長遠,審時度勢,面對與洋人的差距,率先拋棄落后觀念,倡導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 他走過的每一步都成為人生精進的基石,*終從笨人到圣人,成為大清王朝的*后領航者和儒家文化的*后一個偶像。 翻開本書,看曾國藩如何以一種笨拙的精神,詮釋一個持續奮斗者的升級之道。
曾國藩傳(張宏杰新作) 目錄
**章 曾國藩的七次科舉之痛
1. 父子雙雙去“趕考”
2. 老曾家有個科舉夢
3. 生平**大挫折
4. 越笨拙越努力
第二章 為什么要“學做圣人”
1. 京官曾國藩的自卑與焦慮
2. 三十而立,學做圣人
3. 脫胎換骨的開始:寫日記
第三章 驚人的進階之道
1. 自我管理的十二條軍規
2. 把擇友當作人生**大事
3. 深得道光皇帝欣賞
第四章 從前的官場愣頭青
1. 郁悶的“副部長”
2. 開罪咸豐皇帝
3. 北京,生命*艱難的時刻
第五章 “曾剃頭”的長沙之辱
1. 赴任江西遭遇家庭變故
2. 為什么出山?
3. 在長沙,成為眾矢之的
4. 遭遇真正挫折:差點兒被兵痞殺了
第六章 湘軍為什么牛氣
1. 創建湘軍的苦心與良心
2. 與咸豐帝的博弈
3. 曾國藩的**次自殺和湘潭大捷
4. 湘軍團隊是這樣設計出來的
第七章 得而復失的湖北巡撫
1. 把保衛長官當作一項制度
2. 這句話改變了曾國藩命運
3. 曾國藩的敵人
4. 湘軍的整體計劃為何被打亂?
第八章 江西困境與“大悔大悟”
1. 九江大敗后差點兒自殺
2. 曾國藩與胡林翼
3. 被皇帝拿掉兵權
4. 蟄伏兩年,完成“脫胎換骨”
第九章 安慶這塊難啃的骨頭
1. 曾國藩的二次出山
2. 和胡林翼聯手攻占安慶
3. 湘軍的戰術:“結硬寨、打呆仗”
4. 命運之戰
第十章 與何桂清的恩怨糾葛
1. 成為大清帝國*有權勢的人
2. 慈禧與奕??發動宮廷政變
3. 清除何桂清集團dang羽
第十一章 太平天國*后的戰役
1. 著名的“天京”攻堅戰
2. 曾國藩人生*焦灼的四十六天
3. 恩將仇報的沈葆楨
第十二章 “將權位二字,推讓少許”
1. 朝廷的兩記悶棍
2. 曾國荃的“經濟問題”
3. 自剪羽毛,讓曾老九離職
4. 與左宗棠的恩怨情仇
第十三章 兩江總督的清與濁
1. 不準大排場,只收小禮物
2. 總督的“養廉銀”與“裁撤陋規”
3. 曾國藩的“小金庫”
第十四章 洋人也是人
1. 蠻夷之人,居然也有信義
2. 師夷長技以制夷
3. 三個與眾不同的外交觀念
第十五章 與接班人李鴻章共同“剿”捻
1. 妙手:裁湘留淮
2. 曾國藩的人才大計:塑造李鴻章
3. 將河墻戰法進行到底
第十六章 天津教案:曾國藩是怎么成為“賣guo賊”的
1. 升任直隸總督,對官場痛加整頓
2. 導火線:武蘭珍迷拐案
3. 曾國藩調查“挖眼剜心”事件
4. 疆臣新領袖李鴻章
第十七章 大清王朝*后的領航者
1. 這個王朝已經不可挽救了
2. 為國家辦*后一件大事
3. 雖油盡燈枯,仍然勤奮有恒
4. 中國傳統文化的*后一個偶像
第十八章 曾國藩的遺產
1.不給子孫留遺產
2.曾氏家風成就后人
3.辦洋務的后續
曾國藩傳(張宏杰新作) 節選
1. 京官曾國藩的自卑與焦慮 高中進士之后,曾國藩衣錦還鄉,在家里休息了將近一年。道光十九年( 1839)底,曾國藩告別家人,從湖南起程前往北京當官。道光二十年(1840)春天,他參加了散館考試,被授予翰林院檢討一職,正式開始了京官生涯。 翰林院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衙門,因為它不只是一個政府機關,也是一個類似學院的機構。清代翰林院位于北京東長安街路南,與紫禁城只有一街之隔,以巨量藏書著稱于世,舉世罕見的《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的底本就珍藏于此。西方人稱這里為“當時世界上*古老悠久、收藏*豐富的圖書館”,把它比作中國的牛津、劍橋和海德堡。 曾國藩任的翰林院檢討是從七品,而縣令是七品,用我們今天的級別衡量,大致相當于“副處級”。官品雖然不高,但因翰林“為天子文學侍從,故儀制同于大臣”。所以地位非常清要,被稱為“玉堂人物”。翰林們的工作任務,就是“讀書養望”,在這里進一步深造,以備他日大用。因此齊如山說,翰林們“相當驕傲。他們不以官員自居,而以學者的身份自重。本來翰林院與其他衙門不同,所有翰林對于掌院的大學士,不稱堂官,而稱老師,原來本就是大學的性質”。 來到北京前,曾國藩是相當躊躇滿志的。曾國藩以前曾非常自卑,但是科舉的成功讓他找到了自信。二十四歲中了舉人后,曾國藩已經“銳意功名,意氣自豪”。二十八歲中進士、點翰林,讓曾國藩更是顧盼自雄,睥睨一世。他離家進京的時候,曾請求老祖父給他兩句囑咐,曾玉屏雖然不識字,但是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爾的官是做不盡的,爾的才是好的……爾若不傲,更好全了”,就是說你是有才能的,做官肯定是有前途的,你要是把身上這個傲的毛病改了,就更好了。可見他言談舉止中已常露出飄飄然之概。 但是到了北京之后不久,曾國藩卻又一次陷入深深的自卑當中。翰林院集中了當時全國精英中的精英。在翰林院里,曾國藩見到了很多氣質風度和他以前在湖南結識的完全不同的讀書人,在他們身上發現了一種新的風范、新的精神面貌、新的氣質。這種氣質,就叫作學者風范,大儒本色。和他們一比,曾國藩發現自己身上有很多嚴重缺陷。剛到北京的曾國藩是一個典型的湖南土包子,一口難懂的湘鄉土話,長得土頭土腦,穿得也土里土氣。這些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還沒怎么讀過書。 已經中了進士,還沒有讀過書? 確實,曾國藩以前讀的,基本都是應試教材。 因為世代沒有讀書人,曾家以前根本沒有什么藏書,只有幾本教材和考試范文。青年時代,曾國藩的全部精力都用在八股文上,除了四書五經之外沒讀過什么書,也根本談不上什么學術修養。考中進士后,曾國藩衣錦還鄉,道光十九年(1839)三月二十二日到湖南鄉間一個讀書人家拜訪,看到了很多沒讀過的書。曾國藩在日記中說:“大雨住蔣家。蔣頗有藏書。是日閱余所未見書,有《堅瓠集》《歸震川古文》、鐘伯嚴選《漢魏叢書》及諸種雜書。” 《歸震川古文》等都是當時讀書人家常見的藏書,別說進士,很多秀才都讀過,曾國藩卻前所未見。對于一位翰林而言,這樣的學識未免顯得過于寡陋。 因為沒讀過什么書,入京為官以前的曾國藩,從氣質到觀念都是非常庸俗的。出生在普通農家的他從小所聽聞的,不過是鼓吹變跡發家的地方戲;頭腦中所想的,不過是功名富貴。讀書是為了當官,在他頭腦中是天經地義的。好友劉蓉說他當時“銳意功名”,他自己也說當時*大的心事不過是“急于科舉”。當然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因為人畢竟是被環境決定的。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一封家書中他說:“兄少時天分不甚低,厥后日與庸鄙者處,全無所聞,竅被茅塞久矣。” 然而,到了翰林院,他才知道什么叫學術,什么叫心性之學,才發現自己是多么鄙陋。他認真研讀明代大儒王陽明的《傳習錄》。王陽明少年時曾問自己的私塾老師:“何為**等事?”什么是天下*重要的事?塾師回答說:“唯讀書登第耳!”那當然是讀書做官。王陽明卻不以為然,回答說:“登第恐未為**等事,或(也許是)讀書學圣賢耳!” 科場上的勝利不是*重要的事,人生*重要的事是做圣賢!后來王陽明進士考試,也經過兩次落第。人人都以落第為恥,但王陽明卻說:“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大家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后不能保持平常心為恥! 讀了這些,曾國藩悚然一驚。他這才發現和這些圣賢人物比起來,自己的視野多么狹窄,境界多么低劣。和別人一聊天,說出的都是沒有什么見識的話,身上的鄙俗之氣在沖了人家一個跟頭之后再折回來,自己也聞得清清楚楚。 如何洗刷自己身上的鄙俗之氣,成了曾國藩新的焦慮。
曾國藩傳(張宏杰新作) 作者簡介
張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遼寧。知名歷史學者,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著有暢銷書《曾國藩傳》《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等。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成敗論乾隆》。大型紀錄片《楚國八bai年》總撰稿。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