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深度支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998446
- 條形碼:9787504998446 ; 978-7-5049-984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深度支付 內容簡介
支付看小實大,看窄實寬,看淺實深,既是基礎,又在前沿,能夠穿透金融服務經濟,穿透經濟服務民生,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支付與互聯網的融合,掀起的發展浪潮影響深遠;支付與新零售的融合,提升的消費供給影響深遠;支付與百姓生活的融合,形成的服務變革影響深遠。在多方的融合中,支付煥發出創新活力和強勁動力,支付行業的面貌煥然一新。 那么,在中國經濟的風云際會中,為什么是支付能夠脫穎而出,成為發展的新興浪潮呢?
深度支付 目錄
一、溯源支付:交換和貨幣的流淌
二、現代支付發展演進:從手工到自動化,再到生態圈
三、支付接近實體經濟交易的“奇點
四、我國支付業務的類聚和群分
五、支付風起:零售領域的移動支付發展風口
第二章 支付”權杖“的轉移:不對稱的戰爭
一、悄然巨變的支付戰場
二、支付”大象“:在變化和堅持之間的艱難抉擇
三、支付”羚羊“:新零售浪潮和輕資產逆襲
四、支付戰爭復盤:創新激勵、體驗及滿足新需求
第三章 支付新勢力的起點:快捷支付和線上支付霸業
一、快捷支付,撐起支付的線上世界
專欄1:什么是快捷支付
專欄2:支付寶在快捷支付上的反擊檄文
二、快捷支付的背后:支付賬戶體系
三、快捷支付的身前:B端行業支付服務
第四章 銀行卡發展:無卡勝有卡
一、銀行卡的本質——源于信用、基于賬戶的延伸
二、不僅僅是收益——零售銀行的星辰大海
專欄3:信用卡之王——黑卡到底有多牛
三、銀行卡的盛宴——非理性繁榮的回歸
四、價格之爭——艱難博弈的利益格局
五、銀行卡產業的詩和遠方
第五章 移動支付:誰能登上你的客船
一、移動支付,零售支付的”終極形態
二、全球移動支付圖景上的中國:江湖地位和隱憂
三、我國移動支付發展的“路線之爭
專欄4:NFC是什么樣的技術
專欄5:銀聯”云閃付“APP是不是”王者歸來
專欄6:移動支付產品技術路線之爭
四、兩大支付帝國的“修昔底德陷阱
五、Apple Pay”驕傲“地面對中國現實
六、移動支付”下半場“:進入無人區
第六章 第三條道路:條碼支付,從線上向線下的突襲
一、一個條碼支付引起的風波
二、條碼(支付)的應用”魔力“和”被玩砸“的風險
專欄7:認識條碼和它的”好
三、條碼支付“一波三折”的后續發展
專欄8:條碼支付的兩種讀寫模式
四、條碼支付發展中的多方博弈
五、條碼支付規范的“實錘”和“市場困局
六、條碼支付發展的未來征途
第七章 收單市場——業務”張力區“和風險”主源地
一、支付聚寶盆:100萬億級別的C to B交易市場
二、場景為王,支付落地,高度滲透和爭搶
三、收單市場亂象透析:“白天不懂夜的黑
專欄9:“二清”行為的常識性界定
第八章 “無現金社會”發展背后的野望和角斗
一、“無現金社會”的提起,一個營銷的概念和噱頭
二、“無現金”帶來的博弈和質疑
三、源自“無現金社會”的數字鴻溝
四、遠和近:無現金社會的國際實踐
五、無現金社會:支付“烏托邦”前方一公里
六、無現金狀態演進對貨幣政策影響
第九章 成敗備付金:掌控萬億資金
一、備付金,“沉淀”下來的風險
二、備付金,產權不清的爭議
三、備付金誘惑和監管探索
四、監管終極之術:備付金集中存管
五、如何評價備付金集中存管政策及其影響
第十章 得賬戶者得天下:賬戶新價值
一、金融賬戶基礎設施:越下沉、越重要
二、我國金融賬戶體系的“虛胖”體質
三、國外賬戶體系發展和管理鏡鑒
四、距離賬戶實名制還有“*后一公里
專欄10:遠程開戶:賬戶實名制中的自動駕駛技術
五、賬戶管理體系發展:問題和弱點
六、金融賬戶改革:且行且試
七、未來賬戶管理的設計和管理
第十一章 支付行業開放號角:走上全球化舞臺
一、來自監管的號角之音
二、中國支付”走出去“奮不顧身的披荊斬棘
三、”引進來“的挑戰:卡清算市場攻防轉換
四、跨境支付的清算支撐——大道通天
專欄11:“開掛”的SWIFvr系統
五、跨境支付發展要過的溝坎
六、境外跨境電子支付監管鏡鑒
七、揚帆出海:跨境支付發展策略
第十二章 我國支付產業反壟斷規制和鑄幣稅
一、支付平臺是不是壟斷
二、平臺交叉補貼給予支付產業:是摧毀還是重塑
三、支付平臺公共性和商業性的沖突
四、新型壟斷的出現:數據壟斷
五、支付網絡能有“鑄幣稅”收益嗎
第十三章 支付基礎設施:海平面下的龐大“冰山
一、我國支付清算系統的版圖
二、清算服務需求的巨大變化
三、清算市場發展和管理的國際經驗
四、清算布局之爭:三方模式和四方模式
五、起心動念:新貴網聯和老牌銀聯
六、支付基礎設施發展的未來已來
第十四章 支付的科技發展:技術驅動
一、神一般的存在:基于區塊鏈的支付
二、貨幣革命:數字貨幣
三、生物識別支付:“身體就是本錢
專欄12:Amazon Go的刷臉支付體驗
四、智能浪潮下的支付受理終端變革
第十五章 依附在支付上的”黑灰產業
一、支付欺詐:盛世沉渣泛起
專欄13:多樣化的詐騙手段:套路太深
二、信用卡套現:灰色現金貸
三、個人信息黑產興盛
第十六章 支付發展邏輯線:草蛇灰線
一、支付行業發展:向左還是向右
二、支付的成本和收費:低價是硬道理
三、支付的體驗驅動,便捷就是王道
四、支付的業務邏輯:模式比方式更關鍵
第十七章 支付立法:立言立信立命
一、2號令能否變成條例
二、結算*終性的法律亟待出臺
三、銀行卡民事糾紛案件的若干司法解釋
四、密碼交易視為本人
第十八章 支付監管新周期:再平衡和去風險
一、監管新領域:豐厚的“招安”和創新紅利
二、支付牌照的“監管困局
專欄14:《支付業務許可證》發放情況
專欄15:《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注銷、變更等情況
三、人民銀行在”不平衡“中的平衡
四、全球支付監管趨勢和各國樣本
專欄16:國際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監管方法:以PayPal為例
五、支付監管的”學習曲線
六、監管減效的癥結“大而不能管”嗎
七、想和干,未來支付監管的發展
深度支付 節選
《深度支付》: 如果從消費者和商戶的選擇來看,使用哪種支付方式和受理環境是一個雞生蛋和蛋生雞的循環問題。從支付方式本身而言,對于中小商戶或者那些個體戶而言,接收現金并沒有特別成本,客戶給現金就收了,*多看一下真偽,直接就放進口袋了。但是對于正規較大商戶而言,由于管理的規范性和日流水規模較大等因素,接收現金具有一定的成本,要設專門的收銀人員,要鑒別現金真假還要定期繳存銀行等,也就是說是需要特定的設施和投入的。在這種情況下,只受理一種支付方式本身不保險,如果一家機構做了影響不大,如果很多機構拒收現金,則會成為一種社會隱患。畢竟電子化的支付方式需要依賴龐大的業務系統和支付基礎設施做支撐,有其脆弱性。一旦癱瘓,對于中小商戶影響不大,移動支付用不了,我就收現金。但是對于商場、超市以及大商戶而言,要恢復收取現金不是無縫切換的,就會造成混亂。因此,從社會安全管理的角度來說,不能助長此種行為。共享單車起來了,自行車道多起來了,也沒說要把人行道給取消了。再退一步講,你可以不受理其他支付方式,但是必須受理現金,現金作為法定貨幣,有其特殊性,必須遵守法律,同時,也需要給予消費者一定的選擇權,同時予以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足夠的尊重。從支付方式來說,其他電子化支付方式都是由市場機構來推動的。現金是人民銀行發行管理,不是一種商業化行為,所以,對于市場機構而言,取代其他支付方式你要從別人手里搶過來,但是現金是無主的,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因此,人民銀行要加強現金的管理,增強現金的防偽性,優化現金券別結構,滿足對流通中現金的合理需求,提高現金在流通和使用中的便利性。 對監管部門而言,“無現金社會”的宣傳導向上也許存在一定偏差,容易弱化社會對現金的正常認知。拒收現金的行為必須糾正。特別是隨著零售移動支付的發展,商戶出于成本或者排除營銷的考慮,自發地拒收現金這種行為可能給消費者帶來不便,可能還需要消費者進行監督和舉報,監管部門進行糾正。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消費者開始習慣不帶現金的時候,發現某些特定場景還是需要現金,也會出現不便,比如去公園劃船,必須交400元現金做押金,而現在好多人錢包里的現金估計都到不了這個數。但是,對于現金在未來支付方式發展中,處于什么地位,我們需要長遠考慮。 有時候,法律規定是一個方面,市場的自發選擇也是一個方面。無論是商戶還是消費者,都會做出*經濟和理性的選擇。一旦電子支付足夠發達,受理環境足夠完善,現金將成為一種預備性的支付方式。打個簡單的比方,對于商戶而言,如果消費者現金支付的比例30010,那么不用考慮,必須收現金,不然客戶就流失了。如果有一天消費者現金支付的比例萎縮到5%以內,那么他就會權衡不收現金受到的損失和收現金增加的成本,再極端一些,如果消費者百分之百使用非現金支付方式,那么受理現金那套設施以及人員等是否還需要。可能有人說,還需要,不能拒收現金。那么,商戶的理性選擇可能會是“我就是不收了呢”。因此,政策和法律如何對這種經濟行為進行調整呢? 2018年7月13日,針對拒收現金的情況,人民銀行發布了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包括紙幣和硬幣(以下統稱現金)。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依法應當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 公告指出,在接收現金支付的前提下,鼓勵采用安全合法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保障人民群眾和消費者在支付方式上的選擇權。經自愿、平等、公平、誠信協商一致,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方式、無人銷售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履行法定職責,且不具備收取現金條件的,可以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要求或者誘導其他單位和個人拒收或者采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 ……
深度支付 作者簡介
陸強華,浙江紹興人,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碩士,畢業后就職于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2011年加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歷任綜合部副主任、業務協調三部主任、政策研究和宣傳部主任,長期從事支付行業研究和文字綜合工作,對支付行業有著持久的觀察和思考.完成了若干項行業和協會重點課題,在《中國金融》《中國銀行業》《金融電子化》等雜志發表各類文章10余篇。 楊志寧,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現就職于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兼任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碩士生導師、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先后在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工作多年,從事過貨幣政策操作、金融市場管理、銀行卡、預付卡、反欺詐等多項工作。在《金融研究》,《金融時報》等發表經濟金融論文十余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