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太陽的青鹽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首部詩歌選集。以漢字獨特的時空架構能力, 追索人類文化母題中詩質的人本的部分, 進行真正的現代考量。內容分為三輯, 其中, “達拉積石山”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詩人中有良好口碑 ; “雪花飄飛的理由”為作者21世紀發布的長期潛心思索的力作, 是基于宗教母題的人性還原 ; “太陽的青鹽”是對平凡日子的多向度體驗。
太陽的青鹽 目錄
**輯 達拉積石山系列(1985—2018)
土地
高原
兒子
土葬
村口
長大以后
相信
剩下的日子
臘月
雨水很多
祖墳
干溝旱山
往事
干草堆
那個人
農閑
門口的樹
樹林
懶
石頭
駿馬
醉漢的天空
老鐵匠談話
老姐夫
達拉積石山辭典(節選)
1.身體
2.播撒
3.塊莖
4.視覺技術
5.蹤跡
6.缺席
7.絕對的骨頭
8.擦抹
第二輯 雪花飄飛的理由(2002—2017)
水纏繞在瑪尼石上
山上
帳篷里的花
旱獺和狐曬太陽的橋上
青海湖
海北
藏羚羊
看了場電影
草的邊緣
駱駝的樣子
誰在我們之間
草地天氣預報
月亮
《月亮》之民謠版
高原舞
歌者
古墓那兒
牧
土坎那兒
鷹在頭上旋了三圈
稀少的云
太陽和冰和石頭的水
從昆侖山到湟水谷地
給一個流浪的人解釋天葬
金子的河床
雪花飄飛的理由
歌唱
現場浪漫主義
烤吧喝吧
從東向西收割
速寫
看巨崖上的六字真言
火燒云
黑刺
盡頭的人家
茶卡鹽湖(組詩)
第三輯 太陽的青鹽(1988—2017)
自以為是
交易日
耳朵
中國蝴蝶
門窗
具體
有水的日子
要一點風
與山說話的方式:**種
與山說話的方式:意猶未盡的一種
與山說話的方式:靜默的一種
時光天使一給孩子(組詩)
1.入侵
2.誰是跟你一樣的孩子
3.時光天使
4.北方
5.南方
6.每天
7.老家青海
8.簡單
9.三口之城
10.掛牌子的銀杏樹
11.六十年代的玻璃
12.女兒
13.兒女
14.學會用筷子
15.那年在月牙泉
年齡
自然景觀
沒到海邊
試試把家裝進夾克口袋
當月牙泉成為城市
城市密林
水仙
夜與鶯
趙憶
秦磚
城市攻略
天橋上的和尚
孫散的眼疾
守時
彼岸
石頭街
石頭上播種
進化
衣
女鬼
雨天時空
筑巢
半個世紀的荷花
雪人沒有時間
大雪這天
交通導航圖
大唐芙蓉園
流沙賞花
鼠標(1)
鼠標(2)
秋季返鄉
入門
陽光雨
在一條名叫瞿曇的小河邊
后記
土地
高原
兒子
土葬
村口
長大以后
相信
剩下的日子
臘月
雨水很多
祖墳
干溝旱山
往事
干草堆
那個人
農閑
門口的樹
樹林
懶
石頭
駿馬
醉漢的天空
老鐵匠談話
老姐夫
達拉積石山辭典(節選)
1.身體
2.播撒
3.塊莖
4.視覺技術
5.蹤跡
6.缺席
7.絕對的骨頭
8.擦抹
第二輯 雪花飄飛的理由(2002—2017)
水纏繞在瑪尼石上
山上
帳篷里的花
旱獺和狐曬太陽的橋上
青海湖
海北
藏羚羊
看了場電影
草的邊緣
駱駝的樣子
誰在我們之間
草地天氣預報
月亮
《月亮》之民謠版
高原舞
歌者
古墓那兒
牧
土坎那兒
鷹在頭上旋了三圈
稀少的云
太陽和冰和石頭的水
從昆侖山到湟水谷地
給一個流浪的人解釋天葬
金子的河床
雪花飄飛的理由
歌唱
現場浪漫主義
烤吧喝吧
從東向西收割
速寫
看巨崖上的六字真言
火燒云
黑刺
盡頭的人家
茶卡鹽湖(組詩)
第三輯 太陽的青鹽(1988—2017)
自以為是
交易日
耳朵
中國蝴蝶
門窗
具體
有水的日子
要一點風
與山說話的方式:**種
與山說話的方式:意猶未盡的一種
與山說話的方式:靜默的一種
時光天使一給孩子(組詩)
1.入侵
2.誰是跟你一樣的孩子
3.時光天使
4.北方
5.南方
6.每天
7.老家青海
8.簡單
9.三口之城
10.掛牌子的銀杏樹
11.六十年代的玻璃
12.女兒
13.兒女
14.學會用筷子
15.那年在月牙泉
年齡
自然景觀
沒到海邊
試試把家裝進夾克口袋
當月牙泉成為城市
城市密林
水仙
夜與鶯
趙憶
秦磚
城市攻略
天橋上的和尚
孫散的眼疾
守時
彼岸
石頭街
石頭上播種
進化
衣
女鬼
雨天時空
筑巢
半個世紀的荷花
雪人沒有時間
大雪這天
交通導航圖
大唐芙蓉園
流沙賞花
鼠標(1)
鼠標(2)
秋季返鄉
入門
陽光雨
在一條名叫瞿曇的小河邊
后記
展開全部
太陽的青鹽 作者簡介
王建民,1962年出生,筆名老家,當代詩人,獨立作家。大學畢業后曾任職于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大學期間曾獲“飛天大學生詩苑獎”。詩歌入選《青年詩選》等多個選本。上世紀出版的《青海新文學史論》認為:“王建民的詩歌在青海詩人中有較廣泛影響。他的理論主張對青海文壇有著深遠的意義。他先提出了‘河湟文學’的概念,1989年2月,他的長文《河湟文學論》在《青海湖》發表,從理論上比較完整地討論了‘河湟文學’的內洽性與實踐的可能性,顯示了一種青海文壇上少有的理論的自覺意識!
書友推薦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