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25151
- 條形碼:9787559625151 ; 978-7-5596-2515-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 本書特色
★馮唐散文代表作《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2018年全新設計,精美升級
收錄馮唐談生活、情感、文藝、器物的精彩文章,有一點美學、有一絲禪意、有一抹世俗卻更有一份濃情,文字野性而真誠。并收錄9幅親筆題字,63幅私人攝影作品。
★一部精神歡愉的走心之作
收錄馮唐《用美器消磨時間》《我的理想小房子》《男人四十少說話》《和所有美好的未知一起存在》等知名篇目,圖文并茂展示馮唐眼中的美好之物。從這本書發現世界的情調、趣味,感受du一無二的審美和態度。
★全新精致設計,四色印刷,精美收藏
全新設計升級,外封觸感特種紙,燙金印金工藝,手工裸書脊線裝,內文質感用紙,打造舒適閱讀體驗。
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 內容簡介
馮唐代表散文集《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2018全新設計升級,一部精神歡愉的走心之作。
飯局酒色山河文章,雜花生樹酣暢文字,關于詩、書、酒、名聲、財富、美、生死事、快活事。這本書毫不掩飾,沒有目的,不談正經事,只用世間諸多美好,消磨必定留不住的時間。
每個人都要有個篤定的核,這樣在宇宙間才不易被風吹散。在這本書里,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態度。
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 目錄
序分 用美器消磨時間
第YI品 眼?耳之器
相機/抓到婦女的性感和詩意
春宮/純美而豐腴的黃光
AV/像極初戀,像極女神
紙書/幾床悍婦幾墻書
附錄一:Kindle:硬硬的,一直在
附錄二:2013年的十本書
舊書店/篤定的核
人籟/耳朵聽了會懷孕
第二品 鼻?舌之器
鼻毛剪/鼻毛豐滿,飄飄進京
天目盞/為什么曜變都在日本
日本鐵壺/我和偉大茶人之間的區別
茉莉花茶/茶缸在右手一臂之遙
火爐/小時候的北京冬天
酒莊/后半生靠譜與不靠譜的事兒
第三品 身之器
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機械手表/不要降低公司的品位和格調
風衣/男人四十少說話
房子/我的理想小房子
跑步/讓自己和身體盡人力
附錄:北京的三條散步徑
中醫/我的先人不是來自中藥星球
第四品 意之器
大學教育/我在協和學到的十件事
財富觀/富二代的自我修養
名聲/從高冷到賤萌
自戀/實事求是地自戀,讓別人鬧心去吧
隨身佛/和所有美好的未知一起存在
唐卡/簡單下去,再簡單下去
第五品 阿賴耶之器
圓寂/老天的程序編碼
詩/作為無用之器的三種用途
贊曰 如果
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 節選
紙書/幾床悍婦幾墻書
對于我們七〇一輩人,紙書是*尋常不過的器物。盡管尋常,每每想起紙書,每每想起一個詞:愛恨交加。
因為愛得太深,所以先說說恨。
**,太沉、太占空間。上醫學院的時候住宿舍,睡上下鋪,人均不足五平方米。我一直睡上鋪,書只能擺在床的一邊,我睡另一邊。宿舍在東單街口,離燈市口的中國書店以及王府井的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外文書店都近,總忍不住往回買書。床本來就不大,為了有足夠空間堆書,一直不敢胖。我下鋪睡眠質量差,他說,總擔心我的書落下來砸壞他的下體。從美國上學回來,我**次有了自己的房子,把散放在各處的紙書集中到一起,搬家時裝了四十個大紙箱,累得搬家公司的兄弟就地罷工,要求加錢,說,以后接活兒,不能只問有幾個冰箱,還要問有幾十書箱。把書安頓好之后,我癱在地中央,環顧四周,心想,媽的,空間還是不夠,我還是不能胖。后來換工作,再搬家,往深圳和香港各搬了十個箱子,每個箱子只裝一半書,另一半裝衣服和被子,好了很多。即使搬了不少書去南方,剩下的書還是讓我老哥擔心樓板的承重能力。老哥話不多,在網上查了很多天資料,自學了好一陣工程力學,給我發短信,說,樓板會塌。
第二,太招蟑螂。東單協和醫院又老又熱,病人怕冷,醫院常年保持二十好幾攝氏度,日子久了,到處是蟑螂。醫學院和醫院物理相連,我上學那幾年就生活在蟑螂中間。床墊子和床單之間,床單和書之間,書和書之間,書頁之間,大大小小的空間,大的走大蟑螂,小的走小蟑螂,再小的停放蟑螂卵和蟑螂屎。聽說,即使人類滅絕,蟑螂還在;即使地球毀滅,蟑螂也還在。不能戰勝,就共處,想通這點之后,我沒有殺過一只蟑螂。很多年以后,我下鋪說,他胖,疑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盡管當時我的書沒砸傷他的下體,但是他睡覺時一定大口呼吸,一定無意識中吃過不少從書里掉下來的蟑螂卵、蟑螂屎、小蟑螂。我說,應該是,你醫學院畢業之后,又進哈佛念博士又回北大當教授,順風順水,一定和你當時的飲食遭遇有關。協和的蟑螂跟著書去了我**處房子,沒多久,我老媽說,奇怪,樓里不少人都在打聽如何消滅蟑螂,咱們左右鄰居在樓下晾被子呢,咱們家似乎沒見到。我說,這群蟑螂都習慣在書里活動,咱家書多。
第三,太耗草木。過去,寫書是有莊嚴感的事兒,孔子想了想,選擇了“述而不作”;現在,寫書似乎類似唱卡拉OK,不會漢語的都可以用漢語寫作。過去,寫書的人多數飽讀詩書,決定寫了,寫的也多數是過去沒有的東西;現在,寫書的人多數沒好好看過幾本書,以為寫出了愛情和俠義的真諦,結果瓊瑤和金庸多年前已經寫過了,印好的千萬冊書已經不能再變回花草樹木了。
第四,不能給作者高于15%的版稅。紙書出版環節多:創作、編輯、裝幀設計、印刷、宣傳、物流、批發、零售等,成本必然高,再大牌的作者也很難拿到15%以上的版稅。電子書省略了很多物理環節,基本能給到50%以上;亞馬遜的自出版能給作者70%的版稅,只是它們還沒有推出中文出版服務。
第五,禁書不能出售。不能出售的原因很簡單:犯法。成為禁書的原因很復雜,通常給出的是:經上級機關研究決定。
第六,檢索困難,不自帶字典。因為檢索困難,實在找不到的時候,還得打開電腦上網搜。因為不自帶字典,遇上生字和生詞常常犯懶或者怕破壞閱讀快感,囫圇吞棗,連蒙帶猜。
至于愛,那是綿綿不絕,盡管電子書已經越來越先進,還是替代不了。挑主要的說:
**,擁有感。騎了車,到了書店,掏了錢,買了,我的了!借問人生何所有,幾床悍婦幾墻書。沉沉的,緊緊的,在自己手上,我的、我的、我的、我的,一瞬間的我執爆棚,真好。放到書架上,不管有生之年會不會真有時間看,我想看的時候就有的看,不離不棄。這種閱讀權帶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類似住處有個游泳池,盡管很少去,內心也清涼。
第二,簡單的出離感。打開紙書,不插電,沒有任何聲光電和視覺設計,借著簡單文字,魂魄漸漸抽離。周圍草木一寸一尺地消失,時間沒有方向感,四處流淌。讀者和作者一起坐在屌絲時的夏天夜晚來臨之前,怎么吃也不隆起的腹肌,怎么流汗也耗不盡的力氣,怎么想念也絕不降臨的你。
第三,觸覺。雙手摸著的不是工業塑料,不是玻璃,不是鋁合金,而是紙。摸多了,書頁會有滑膩的感覺,從指尖瞬間到心尖,心尖腫脹。我一般看紙書,手上會抓一支筆,隨手畫線,隨手批注;書一般不會叫喊,微笑受著。
第四,禮物感。去一個遙遠的書店,挑一本小眾的紙書,買了,在扉頁上寫或不寫幾個字,下次見到,送給她或者他。這比隨手發個電子版到電子郵箱,逼格高很多。
紙書應該*終會讓位給電子書,但這是個漫長的過程,至少不會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發生,至少不會在我身上發生。
我總是遙想退休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把**個住處改做個人圖書館,在紙書里,在啤酒里,在陽光里,在暖氣里,宅著,屌著,無所事事,隨夢所之,嘴里牙縫里似乎有蟑螂屎。
房子/我的理想小房子
老舍先生快到四十歲的時候,在《論語》**百期發了一篇文章,講他的理想家庭。家庭太復雜,涉及太多硬件和軟件、生理和心理、現在和未來,一篇文章不容易講透。這篇文章,我只想聊聊我理想的房子。組個理想家庭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有個理想的房子。
多數人類包括不少禽獸都有筑巢的沖動,盡管生沒帶來一物、死帶不走一物,生死之間,總想有塊自己私有的窩兒。人都有個媽,我也有一個。我媽是純種蒙古人,我的理解,蒙古人居無定所,騎上馬就帶著全部家當走,下了馬放下家當,就是家。但是我媽到了城市,很快就開始念叨,她想要有個大房子,我說和蒙古習俗不符啊,她說她也不知道,但是她就是想要。我想,這些說不清楚但是一定想要的,往往根深蒂固地編碼在人類基因里。
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要有十個要素。
**,房間面積要小。
一臥,*多兩臥。多出來的一個臥房當客房或者等小孩兒長到青春期為了自摸方便堅持要求自己睡或者偶爾夫妻吵架需要分房睡。每個臥房不超過十平方米——乾隆帝的臥房也不過十來平方米,平常人王氣更弱,不僭越。臥室里*好有大些的衣櫥,常穿的衣服可以掛起來,旅行箱也可以藏到視線之外。
一廚。如今的女性喜歡平等,做完飯不洗碗,所以要有洗碗機;要有烤箱,沒女人做飯的時候可以烤雞翅和羊肉。
一起居室。一桌,六到十把椅子,吃飯、喝茶、看書、寫作都有地方了。*好有個真壁爐,天冷的時候點起一把火,心里就踏實了。*好有個寬大的單人真皮沙發,中飯之后,癱在里面看書,被書困倒,被夕陽曬醒,午睡前的書都記到腦子里了。
這樣算下來,一百平方米足夠了。如果嫌小,想想,多出來的面積和房間你一年也去不了幾次;想想,面積小,好打掃。如果還嫌小,想想減東西,一年以上沒碰過的東西,理論上講都可以扔了。不用參“斷舍離”,只參一個“扔”字,就好。
第二,要有個大點兒的院子。
有樹。*好是果樹或者花樹或者又開花又結果。自家的果子長得再難看也甜;哪怕花期再短、平時打理再煩,每年花樹開花的那幾天,在樹下支張桌子,擺簡單的酒菜,開順口的酒,看繁花在風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動,也值了。
有禽獸。大大小小的鳥用不同方言叫,松鼠、野貓、鹿不定時地來看看你在讀什么書,知道你沒有殺心,見你靠近也不躲避,稍稍側身,讓你走過去而已。
第三,要有好天氣。不要太干燥,不要太潮濕,冬天不要太長,夏天早晚不要太熱。
第四,要有景色。盡管你天天看,但是景色依舊重要,或許也正是因為你會天天看到。如果你的眼睛足夠尖,你會發現,盡管你天天看,景色每天都不一樣。上天下地,背山面海,每天看看不一樣的云,想想昨晚的夢,和自己聊一會兒天,日子容易豐盛起來。
第五,附近要有公園。越近越好,走路三五分鐘能到*好。如果開車才能到,不能算房子附近有公園。公園不用很大,簡單的草坪,一圈二三百米,能跑步就好。人過四十,一身不再是使不完的力氣,反而有總拉不開的筋骨,跑步是解藥。每天跑跑,三五千米,汗出透,整個人都好了。
第六,附近要有大學。*好走路能到,*好是所像樣的好大學。有大學就有圖書館,有看不完的書可以蹭看。有大學就有蒼蠅館兒,而且開得晚,一年到頭都有便宜的好吃的。有大學就有教授,要張課程表,去蹭大課聽。有大學就有女生,花樹的花落了,還可以在校園里看女生。
第七,附近要有足夠好的生活設施。*好能有幾家好餐館,開了幾十年,食材新鮮,廚師踏實,菜好到你常吃不厭,懶得做飯了,就能不做。*好能有幾家好咖啡館,豆子現磨,聞香進門,早餐和糕點都讓人惦念。*好能有一兩家走路能到的獨立書店,時常能翻翻新書,每次能買到一兩本過去一直想讀但是沒機會讀的舊書。小學和中學都在走路范圍內,否則接送小孩兒上下學就會消耗掉你不多的自由時間。多數病都是年紀大了之后得的,老了之后,醫院是必需的。醫院*好走路能到,不必雕梁畫棟,等候時間不長就好,醫生能不亂開藥、能多和你解釋病情、能體會到你的痛苦就好。
第八,城市要有歷史。*好百年以上,連續不斷。有很多古董店,家具、瓷器、餐具,買了就用在日常的生活里,一年下來,在古董店買的東西比網購還多。有不少博物館,一些古跡,偶爾逛逛,覺得祖先并不遙遠。
第九,一個小時車程之內有國際機場。人偶爾還是要出去走走,度假、會友、湊熱鬧。
第十,附近要有朋友。*好有很多朋友。朋友們就散住在附近幾個街區,不用提前約,菜香升起時,幾個電話就能聚起幾個人,酒量不同,酒品接近,術業不同,三觀接近。菜一般,就多喝點酒;酒不好,就再多喝點,很快就能高興起來。
一生中,除了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剩下*重要的就是和相看兩不厭的人待在一起。從這個角度看,這第十點是*重要的一點。所以如果看上一處房子,買了下來,讓房子變得更理想的捷徑是鼓動好朋友也買在附近,共我山頭住。
當然,這十點之前,有些更基本的要求:空氣是干凈的,水是能喝的,食品是能吃的,無論什么時候在街上走是安全的,沒有什么組織是能不依法就把你從你的房子里帶走的。有時候,這些要求看上去是如此基本,但是有時候,又似乎是那么遙不可及。
老舍先生寫這篇《我的理想家庭》是1936年,他在文章結尾的時候說:“這個家庭頂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島,至壞也得在蘇州。無論怎樣吧,反正必須在中國,因為中國是頂文明頂平安的國家;理想的家庭必在理想的國內也。”如果老舍先生還健在,他在哪里,北平就在哪里,哪里就是北平。
我理解他在那時的無奈,佩服他在那時的樂觀。希望我們都有他的樂觀,希望一切無奈落去,希望一切理想成真。
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 作者簡介
馮唐,1971年生于北京,詩人、作家、古器物愛好者。
1998年,獲協和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博士,2000年,獲美國埃默里大學MBA學位,2000—2008年,麥肯錫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2009—2014年,華潤醫療集團創始CEO,2015年始,從事醫療投資。
已出版作品:長篇小說《歡喜》《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女神一號》;短篇小說集《安陽》《搜神記》;散文集《活著活著就老了》《三十六大》《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無所畏》;詩集《馮唐詩百首》《不三》。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