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雙城記李劼人說巴黎
本書展現(xiàn)了作者眼中巴黎的城市魅力及文化變遷,涉及百年巴黎的人文風(fēng)俗、文化教育、思想浪潮等方面。
-
>
百年孤獨(dú)(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雙城記李劼人說巴黎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1151286
- 條形碼:9787541151286 ; 978-7-5411-5128-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雙城記李劼人說巴黎 本書特色
一部百年前的巴黎游學(xué)志。李劼人:中國“大河小說”的開創(chuàng)者,法國自然主義文學(xué)的中國繼承人,“東方的福樓拜”“中國的左拉”☆ 一部百年前的巴黎游學(xué)志☆ 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學(xué)成果☆ 作者李劼人被譽(yù)為“東方的福樓拜”“中國的左拉”
李劼人在法國的四年對他的思想發(fā)展無疑有重大貢獻(xiàn),但好像也沒有很直接影響到他的政治上或哲學(xué)上的立場。他讀到的法國小說、新聞、理論著作主要給他提供了一個多元的文化環(huán)境和更多的思想的可能性,但他常常也保持了一個批判距離。
——學(xué)者 Sebastian Veg (魏簡)
雙城記李劼人說巴黎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考察百年前巴黎城市文化的散文集。原著者李劼人,1919年赴法國留學(xué),期間以散文隨筆、小說等形式,對這座有名城市進(jìn)行了系統(tǒng)的文化觀察,文章散見于《李劼人全集》各卷。本書以城市文化描繪為主線,從李劼人散文、小說中摘選出有關(guān)百年巴黎的人文風(fēng)俗、文化教育、思想浪潮等文字共11篇,展現(xiàn)作家李劼人眼中的巴黎城市魅力及文化變遷,為當(dāng)今讀者提供一部可視為信史的讀城記。
雙城記李劼人說巴黎 目錄
法國Groupement工廠寫真
魯渥的畫
法國山城中的公學(xué)
巴黎的大學(xué)城
法人對于性教育的討論
巴黎的高等教育談
法人*近的歸田運(yùn)動
李寧在巴黎時
正是前年今日
小說
同情
文學(xué)批評
法蘭西自然主義以后的小說及其作
雙城記李劼人說巴黎 節(jié)選
魯渥的畫
魯渥博物館魯渥:即今譯盧浮宮,巴黎古宮殿建筑,法國的國寶。1791年開放為博物館后即著名世界。據(jù)說,現(xiàn)在藏畫一萬五千件,平時展出的僅兩三千件。——原編者注(Musée du Louvre)是巴黎博物館中一個霸王。屋宇非常宏大,收藏非常豐富。若要詳細(xì)記述,簡直非專書不可,我這里所說的,只是它所藏圖畫的一部分,而且是個大略。
據(jù)書籍所載,魯渥中的名畫,約有三千多幅。大概法國畫占三分之一,次則意大利畫*多,在這一部分里面,也*占重要。再次便要數(shù)荷蘭畫、比利時畫,再次才是德意志畫、西班牙畫,中以英國畫為*少,僅僅一百多幅,并且在各畫派里頭,也很平常,不過略備一格而已。
魯渥這地方,本來是法國古王宮殿,氣象很為軒昂。與拿破侖**的凱旋門,正遙遙相對。屋子之外有幾片草地,兩處花園,都收拾得美麗異常。當(dāng)中還有一座與凱旋門相仿佛的紀(jì)功坊,坊上面的雕刻,同花園草地里森列的石像,我們且不忙進(jìn)去瞻仰它的內(nèi)容,單是賞玩這外表的風(fēng)物,已足令人神往。此宮擴(kuò)建自一千五百年初葉佛郎梭瓦**之世,草創(chuàng)之初,規(guī)模尚不很巨。及經(jīng)一千五百年中葉亨利第二、亨利第四兩朝,便布置得漸有可觀。到路易第十三、路易第十四兩朝,更加以盛代的經(jīng)營,后又經(jīng)拿破侖**的補(bǔ)葺,拿破侖第三的潤飾,才成就了現(xiàn)在這個莊嚴(yán)華麗的所在。但是若不虧這五十年的保重,卻也未必有這般好罷!
佛郎梭瓦**,不能是魯渥宮殿的始創(chuàng)者,且亦是魯渥圖畫部的發(fā)起人。何以呢?因?yàn)榉鹄伤笸?*,本是一位很講風(fēng)雅的大文學(xué)家,平生極喜悅美術(shù),和他同時的一般美術(shù)家,無論是本國人外國人,都一例受他的尊重。那時意大利的圖畫,正在發(fā)皇時代,恰好碰著這位風(fēng)雅大王,遂乘勢收羅。凡為著名作品如萬西萬西:今譯達(dá)·芬奇,意大利著名于世的大畫家,他的杰作之一《納若恭德》,本名《蒙娜里莎》,今又譯為《永遠(yuǎn)的微笑》。——原編者注 (Leonardo da Vinci)的杰作《納若恭德》(La Joconde)——此節(jié)后面詳談——或當(dāng)時不甚推重的東西,都用重價大宗購來,藏諸宮中。自從佛郎梭瓦這么一來,法國的美術(shù),方才有了根底。其后亨利第二、第四兩朝,亦皆留心搜集。雖然搜集的數(shù)目不甚大,但論起真價值來,恐防偌大的博物館中,除開山祖師佛郎梭瓦**所收羅為*有價值而外,其次便算這兩朝的為超等了。及至路易十四,更為考究這些,并且以他全盛時代的大勢力,所以在搜集上也大占便宜。其后拿破侖**,路易第十八及拿破侖第三幾朝,也廣為收羅的不少。直到現(xiàn)在,還年年在增加哩。
魯渥藏畫所在,共分三十九個畫室。茲將大略形勢,寫在下面,并一室一室的大概談?wù)撘幌隆?
入門經(jīng)過一個長步廊,便從幾疊很寬的石梯登樓,上樓**處,便是第五畫室。就先從這里說起罷!此室專名為Salle Duchtel,在路易第十八時代,曾經(jīng)加以潤飾過的,天花板及各窗欞上的雕刻,皆是當(dāng)時的名作。其中所懸畫片大小一十三幅,皆一千七百年末葉法國名畫。各有好處,不能細(xì)談,這里只能略說一幅,以為代表。這幅畫的名字,叫做《泉源》(La Source),畫中是一片陰森筆立的石壁,壁下一泓清泉。靠著石壁斜立了一個裸體少女,左肩上倒放著一個長頸瓶,右手從頭上彎去執(zhí)著瓶底,左手執(zhí)著瓶口,瓶中一注清水,正傾入泉中。少女畫得絕好,又秀逸,又嬌憨,又潔白;渾身顏色,調(diào)得異常活潑。中國人評畫,向有一句成語叫“呼之欲出”。我對于這畫,也很想評它這一語。這畫是法國有名的老畫師安格爾(Ingres, 1780-1867)的名著。這一間畫室,光線既不甚好,四壁色彩也很陳黯,但既懸有這幅可愛的畫,所以人人過往時,總要留連片刻。
其次為第四畫室,專名叫做方廳(Salon Carré),建筑于亨利第四時代。拿破侖**曾于一八一〇年四月二日,與馬利魯意司開結(jié)婚慶祝會于此。現(xiàn)在一般游人,走到這里總還要指點(diǎn)指點(diǎn),何處是設(shè)壇的地方,何處是拿破侖站立的地方。好像大家都曾參與過這種盛會來的,其實(shí)都是瞎說。這室中懸畫四十幅,意大利、比利時各派皆有,這里也只能略談一二幅。**是呂尼(Luini, 1480-1532)的一幅,名為《眠于母腕中之童年耶穌》(Lenfant Jésus dormant dans les bras de sa mère),將一熟眠之童子及慈母關(guān)懷之情,活躍紙上。呂尼呂尼:意大利名畫家,達(dá)·芬奇的學(xué)生。——原編者注本是米納勒畫派(Ecole milanaise)中的名手,但是以我看來,與其說是宗教畫,不若說是寫實(shí)畫。因?yàn)槌ヮ}目,全然不帶一絲神秘氣味,這真算宗教畫中無上上品。其次一幅古事畫,也很好。其名為Alphonse de Ferrare et Laura de Dianti,是畫的一個袒胸少婦,科頭科頭:光著頭。——原編者注斜立,頭向左面睨視,身后左端,隱約有一須發(fā)蓬蓬的男子,手持一鏡伺之。少婦態(tài)度,既莊嚴(yán)而嫵媚,顏色亦調(diào)和鮮明。惟黑影中之男子,不甚顯豁。可惜就是不知這古事的原委,所以不甚了解他所寓的意思。這畫是威里底倫畫派(Ecole vénitienne)中意大利名手勒底底安(Le Titien, 1490-1576)的手筆。其余如萬西的《圣若望巴底士舉右臂向天》(Saint JeanBaptiste le bras droit levé montrant le Ciel),及勒底底安的《戴手套的人》(LHomme au gant)皆*足令人留連的。
其次為第七畫室,專藏十四、十五兩世紀(jì)意大利的古畫,所以又名意大利早期藝術(shù)畫室(Salle des primitifs italiens),共懸大小畫片一百零四幅,大概二十分之十九,皆為宗教畫,述神為重,寫人生太少。這雖是早期畫所應(yīng)有的,但在我們現(xiàn)刻眼中看來,卻生不出什么興味。畫十字架上的耶穌,倒還寫得出犧牲奮斗的真精神,余如神話畫,就老實(shí)的不知其所以然了。其中寫人生的也有,但是很少很少,惟有一幅《一個老人與一個小孩的肖像》(Portrait dun vieillard et dun enfant),畫得*佳。小孩撲于老人懷中,正仰面與老人相語。這是意大利弗洛朗底倫派(Ecole florentine)中名手幾朗達(dá)汝(Il Ghirlandaio)的名作。
其次便是一道絕大的長廊,據(jù)書籍所載,約長四百邁當(dāng)邁當(dāng):又譯米突(meter或mètre)簡稱“米”,系法國的長度單位,亦即公制的公尺。——原編者注。*初建自一五九六年(還在亨利第四之前),到一六〇八年才完成。直至路易第十三、第十四兩朝,始將內(nèi)部彩畫完畢,前后兩個畫師,都很有名。在前本是一個通道,拿破侖第三時又才將它分劃出若干段落。拿破侖第三倒后,始用來藏畫。現(xiàn)在仍分若干段落,不過通名第六畫室,現(xiàn)在分段說罷。
A段:共懸畫片大小七十九幅,都系意大利畫,并且各派皆備。約略分之,有弗洛朗底倫(florentine)、龍巴德(lombarde)、米那萊士(milanaise)、柏蒙歹爾(piémontaise)、波洛萊士(bolonaise)、羅馬(romaine)、菲那乃士(ferraraise)、阿門不乃倫(ombrienne)八派。也是宗教畫*多,其中又以圣母瑪利亞像尤多。以我個人看來,*好還是呂尼的《莎羅門接圣若望巴底士之頭》(Salomé recevant la tête de Saint JeanBaptiste)一幅,為*動人。這個故事,不甚清楚,但知莎羅門是猶太古王菲里蒲之女,畫上系一個少女,手捧銅盤,正向一人手中,承接一顆鮮血淋淋的人頭。莎羅門美而剛勁,而人頭頸上之鮮血,點(diǎn)滴銅盤之中,極其慘淡。
B段:共懸畫片大小六十八幅。盡屬意大利威里底倫一派之畫。也是宗教畫占十之八九。在我意中,以《*后之圣餐》(La Cène)一幅為頂好。畫中為耶穌與其十二門徒方據(jù)案而食,耶穌忽說,中有一人,明將賣我,其門徒等皆大驚。十三人神情各異,耶穌中坐,仰面向天。賣徒之猶大,即在左端,既驚且駭。彼得在極左一端,奮衣欲起。此畫為歹波洛(Tiepolo, 1696-1779)的手筆。也有兩幅風(fēng)景畫,一為加納來(Canaletto)的《撒呂特教堂與威尼司運(yùn)河入口的遠(yuǎn)景》(Vue de léglise de la Salute depuis lentrée du Grand Canal de Venise);一為格底(Guardi)的《在威尼司的撒呂特教堂》(LEglise de la Salute à Venise)。兩幅皆畫河岸山上巍然高峙的教堂,及河岸下雜然來去的船舶,設(shè)景極煩,畫筆極細(xì)膩,在此畫室*為生色,然而兩個人,都不是當(dāng)時有名的畫師。
B第二段:共懸大小畫片四十五幅。為意大利之羅馬、波洛萊士、弗洛郎底倫三派的畫。除幾張肖像畫外,大概也是宗教畫。其中以《圣色西萊坐弄提琴》(Sainte Cécile assise jouant du violoncelle)一幅為*佳了。圣色西萊一面弄琴,一面睨天而歌,一個背生兩翅的小愛神,頭頂樂譜一冊,端立桌上。雖然神秘,但畫筆極妙,圣色西萊的琴聲歌韻,幾乎可以從紙上聽見。這是意大利有名畫家多米里干(Le Dominiquin, 1581-1641)的手筆。
C段:此段又名哈發(fā)額室(Cabinet de Raphal),因?yàn)橐还膊艖伊硕嬈l(fā)額就占去十一幅。還有四幅,是他一派的,哈發(fā)額同行斯帕喀(Lo Spagna)占去兩幅,他們兩位的老師柏呂千(Le Pérugin)占去三幅。算來這一段畫室,完全就是他三位分據(jù)了。
說到哈發(fā)額,又不能不提筆把他的歷史,略說一說。但凡治美術(shù)的,講到意大利文藝復(fù)興時代,大約這三個人,總應(yīng)該知道的:一個是我前面業(yè)已提過名的萬西,一個名叫米開郎基羅(Michelangelo),一個就是這哈發(fā)額桑若(Raphaèl Sanzio)。此三公者,皆文藝復(fù)興時代*有盛名的美術(shù)家。前位待后面詳說,至于哈發(fā)額,不但是畫家,并且雕刻建筑,件件皆行。自文藝復(fù)興以后,歐洲美術(shù)多宗于此三人。三人中,哈發(fā)額死得*年輕,生于一四八三年,死于一五二〇年,僅僅活了三十七歲。許多批評家,對于他的畫,評得很好,說是用意光明,下筆凝重。魯渥中所藏的十一幅,在他平生名著中,僅占兩幅:一為《圣家》(Sainte Famille),一為《少年之像》(Portrait de jeune homme),都是*有價值的創(chuàng)作。
D段:意大利畫就盡于此段了。計共懸畫二十九幅,意大利畫只有十二幅,盡懸于左壁。西班牙畫與意大利畫*大不同之點(diǎn),就是西班牙寫實(shí)為多,如《豪杰之結(jié)合》 (Réunion de personnages)及《年輕乞兒》(Le Jeune Mendiant)這一類的畫,意大利畫中是絕對沒有的。《年輕乞兒》一幅尤好,陽光自陋室窗間射入,年輕之乞兒,衣其襤褸之衣,坐于陽光中低頭捉虱。這是西班牙有名畫師米李羅(Murillo, 1617-1682)的作品。
D第二段:共懸畫片大小九十二幅。為西班牙、英吉利、德意志三國的分野。至此,宗教畫與神話畫完全掃盡。英、德兩國以寫生畫、肖像畫為*多,其中以德人賀爾班(Holbein, 1497-1543)所畫《英王亨利第八第四位王后安倫的像》一幅為*美。安倫王后中正而立,交握其手,顏色修飾絕佳,衣服亦描寫工細(xì)。
E段;共懸大小畫片六十六幅。盡系弗那莽德(Flamande,比利時地區(qū))一派之畫。有《比利時鄉(xiāng)村節(jié)日》(La Kermesse)一幅,寫狂飲之中,男女皆樂極,健壯之男,各擁一肥碩村婦,跳舞言情。上則張席為幕,下則借草為褥。以極粗之筆,寫極煩之事,神氣無絲毫之失,真非妙手不可。這是有名畫家呂版(Rubens, 1577-1640)的名著。
F段:這是長廊的盡頭。其中懸畫四十五幅,均為荷蘭畫。荷蘭畫較德意志畫尤為細(xì)致,并極重光線。如《患水腫病之婦人》(La Femme hydropique)一幅,寫一患病婦人坐于一華美室中,醫(yī)生方取藥飲之,旁立一少女手執(zhí)玻璃藥瓶,映光視之。所畫太陽光線,色彩佳絕,此為荷蘭畫師都(Dou, 1613-1675)的手筆。其余如菲客多(Fictoor)的《少女之像》,倫卜郎(Rembrandt van Rijn)的兩幅《隱者閱書》等,皆致大力于光線。
長廊既盡,便是第十七畫室,專名叫Salle Van Dyck。因?yàn)槠渲兴氐漠嫞匀f底客為*多。萬底客為比利時十七世紀(jì)時代*有名的畫家,是呂版之后有*高藝術(shù)成就之一人。他的畫用筆生動而布置簡單,批評家很恭維他的作品,說是合于實(shí)用。他生于一五九九年,死于一六四一年。此室中共藏畫三十二幅,萬底客之畫,占去十九幅。呂版的畫,也有九幅。呂版的畫,有專室藏之,待到后面再說。萬底客以肖像畫為*多,既已略略評介,便不舉例了。
由萬底客畫室過去,連著一間房子,但比此室稍低,有三四級木梯下去,這里總名叫做“弗那莽德同荷蘭的小畫室”。中間一個小室,便是呂版畫室。周圍又有十八個小畫室。這里先說周圍的畫室。
下木梯進(jìn)去,向左一轉(zhuǎn),便是一個小走廊,名為第十九畫室。這里只懸了兩幅畫,并都懸得很高,光線又不甚好,所以縱走過好幾次,都不曾仔細(xì)瀏覽過,暫時放下不談。
經(jīng)過走廊,**間房子,便是第二十畫室,專名叫Salle Frans Hals。共懸畫十九幅,肖像畫就占去十二幅,大概都是有名人物的肖像。中間一幅,*刺眼而又*容易認(rèn)識的,便是笛卡兒(René Descartes)老先生笛卡兒(1596-1650),著名法國哲學(xué)家、物理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是“解析幾何學(xué)”、“坐標(biāo)式”的首創(chuàng)者。——原編者注的肖像。
其次為第二十一畫室,專名叫做Salle Albert Cuyp共懸畫十五幅。據(jù)我看來,這一間的畫,比前一間似覺高妙些。大概這也是我一個人的說法,未必便是定論。其中有一幅是荷蘭少年畫師麥許(Metsu, 1629-1667)的名著,叫做《荷蘭廚娘》(La cuisinière hollandaise)。畫一個中年婦人正在經(jīng)理食事,蘋果一筐,置于身畔,手中正執(zhí)一鮮紅蘋果,削去一半果皮。著色及用筆,皆臻上乘。還有一幅,是維米爾(Vermeer de Delft)的《花邊女工》(La Dentellière),一少女埋頭織紗,也畫得*好。此室共懸畫片十五幅。
其次為第二十二畫室,專名叫Salle Jan Steen,共懸畫二十五幅。大幅很少,小幅甚多,大概以寫家庭生活為主。如麥許的《武士款待少婦》(Un militaire recevant une jeune dame)及米葉里(Van Mieris, 1635-1681)的《少婦調(diào)茶》(Jeunes femmes prenant le thé)及萊慈舍(Netscher)的《少婦教歌》(Jeune femme prenant une leon de chant)等都是寫家庭中的事務(wù)。
其次為第二十三畫室,專名叫Salle Van Goyen,共懸畫十一幅。以寫風(fēng)景為主。
其次為第二十四畫室,專名叫Salle Van Ostade,共懸畫三十八幅。以寫實(shí)畫為多,荷蘭故事畫次之。
其次為第二十五畫室。專名叫Salle Ruysdael,共懸畫三十幅,以風(fēng)景畫為多。中有一幅名《秤金者》(Le Peseur dor)畫一老市儈,坐于案前持一小秤,權(quán)衡金子,兩眼旁視凝思,*為得神。此系都(Dou)的名著。
其次為第二十六畫室,專名叫Salle Hobbema,共懸畫二十九幅。以上各處之畫,雖有專畫牲畜的,但除畫獵狗外,很少其他的牲畜,這里比較便多了些,畫馬的有三幅,畫牛的有一幅。其間以畫牛一幅為*好,此系荷蘭名手波的(Potter, 1625-1654)的作品。畫中共有五牛,兩牛在極遠(yuǎn)處,但能望其角影。一牛臥地上,一牛旁樹而鳴,一牛嶷立路中。各盡其致,誠寫生妙筆也。還有一幅,名叫《水磨房》(Le Moulin à eau)在風(fēng)景畫中,也是絕妙妙品。畫中老樹槎枒,一小溪繞流其下,稍遠(yuǎn)處有磨房一所,更遠(yuǎn)又有叢樹如山,亦有磨房一所。天上的云霞,地下的草石,無一不畫理入神。這是阿伯馬(Hobbema, 1638-1709)畫師得意的名作。
其次為二十七畫室,懸畫十六幅。此室無專名。
其次為二十八畫室,專名叫Salle du Coin,共懸畫十七幅。有數(shù)幅為戰(zhàn)事畫,但畫片皆不甚大,無雄厚氣魄,故皆略之不談。
其次為第二十九畫室,專名叫Salle Van Eyck,共懸畫三十一幅,有極小者。自萬底格畫室之后,幾乎絕無宗教畫,至此室中,始又見方從十字架上放下之耶穌,及意大利早期藝術(shù)畫中,*多之圣家畫(Sainte famille)。
其次為第三十畫室,專名叫Salle Quentin Matsys,共懸畫二十七幅。宗教畫也有幾幅,姑略之不談。
其次為第三十一室,專名叫Salle Antonis Mor ou Moro,共懸畫三十幅。其中一幅,*為神秘有趣。畫中一年輕裸體女神,坐于一云霧繚繞之山巖上,右手執(zhí)一地球儀,左手上指,掌中立一飛鳥,左右上下,百鳥環(huán)之,其腳下之鳥尤多。畫名甚長,直譯之即為“星學(xué)之神(九文藝神之一)秉情愛之態(tài),手持地球儀,百鳥在其腳下”,此系比利時有名畫家布呂埃爾(Bruegel, 1530-1600)的手筆。不過有趣則有趣,用意所在,則不知之,這卻由于不深于神話的原故。
其次為第三十二畫室,專名叫Salle David Teniers。在我看來,在各畫室中,以這一室為*精美。共懸畫三十幅。*好的有三幅,可以略說一說:其一為《蕩子與娼婦共飲》(LEnfant prodigue àtable avec des courtisanes),仿佛是一村店,板墻之外,蕩子與二娼婦圍桌而坐,村中老婦立觀于旁,蕩子方回頭喚酒,一幼女正提壺而來。蕩子衣冠寶劍,皆卸置一旁,又似春日出游,偶就村店沽飲之狀。其二為《村中佳節(jié)》(La fête de village),一小村中,人多于鯽,有據(jù)桌共飲者,有相攜跳舞者,樂趣盎然,直躍紙上。其三《客寓中之吸煙者》(Le fumeur dans une auberge),一旅行者,似初卸行裝,取煙而吸,以慰疲勞。此三幅皆比利時有名畫家德里野(Téniers, 1582-1649)的手筆。德里野是此公少年時的名字,因?yàn)樗麅鹤右彩且晃幻嫾遥裁吕镆埃谑撬砟昃透拿麨榇笮l(wèi)(David)。此一室中,以他的畫為*多,所以專名就叫大衛(wèi)德里野畫室。
其次為第三十三畫室,專名就叫荷蘭畫室Salle hollandaise,共懸畫二十八幅。也是寫荷蘭風(fēng)俗為主。
其次為第三十四畫室,專名也叫荷蘭畫室,共懸畫三十幅。中以不魯威(Brouwer,此公卻是比利時人)的《吸煙者》(Le fumeur)一幅為頂有名。德里野一幅,名《木球戲》(Le Joueur de boules),寫數(shù)老人于村落之外,為木球之戲,亦*佳。
其次為第三十五畫室,專名叫弗那莽德畫室,所藏以弗那莽德派之畫為多,計共懸二十八幅。其中亦以德里野所畫《樂工歌者》(Le Duo,violoniste et chanteuse)一幅,為出類之作。
其次又是一道小走廊,恰與第十九畫室那個小走廊相銜接,名為第三十六畫室。其中只懸畫一幅。算自第十九室至此,恰將中間的呂版大畫室,走了一個周轉(zhuǎn)。雖然通名荷蘭畫室,但除弗那莽德一專室外,其余各室中,總有幾幅比利時畫,也不純粹是荷蘭畫。比利時畫中,又以德里野所畫的為*多,一共有三十八幅。
這里要談呂版的畫室了。呂版系弗那莽德派的大師,生于一五七七年,死于一六四○年。平生作畫甚多,評論家說他的畫用意雄厚,用筆濃重,并且有表現(xiàn)意思的大膽。此畫室中的畫,在早本藏于盧森堡宮殿(即今上議院),其后移入魯渥。一九○○年,Salle Rubens落成,方又移入這間特設(shè)的畫室里。
呂版畫室,只藏了他十八幅畫片,都非常廣大,并且皆系亨利第四皇后馬利的故事。**幅,為《亨利第四接收馬利后的小像》;第二幅,為《一六○○年九月三日馬利后到馬賽登岸》;第三幅,為《一六○○年十月五日亨利第四與馬利在弗落朗士之證婚禮》;第四幅,為《一六○○年十月十七日亨利第四與馬利在里昂之婚禮》;第五幅,為《一六○一年七月二十七日路易第十三生于楓丹白露》;第六幅,為《亨利第四決意付托國事于皇后》;第七幅,為《亨利第四逝世后馬利攝政》;第八幅,為《一六一○年五月十三日馬利后圣多利加冕》;第九幅,為《攝政時之福利》;第十幅,為《成年的路易第十三》;第十一幅,為《馬利于圍城中至色橋》;第十二幅,為《一六一九年二月二十二日放逐馬利后于不落亞宮》;第十三幅,為《真理之凱旋》;第十四幅,為《締結(jié)和約》;第十五幅,為《路易第十三與馬利后之調(diào)停》;第十六幅,為《路易第十三與馬利后調(diào)停后誓證于上帝》,第十七幅,為《馬利后之命運(yùn)》;第十八幅,為《法國之依利莎白與奧國之安娜于昂得以河上之交易》。
這十八幅畫,未免說得太累贅了。但是魯渥中名畫固多,其實(shí)欲求呂版這種成片段的歷史畫,真正少有。況乎魄力之雄厚,用筆之剛健,誠有畫中霸者的氣概。不過于人事之中,總不免帶些神秘,終不能脫十七世紀(jì)弗那莽德的臭味,這卻是我不甚以為然的地方。
由呂版畫室經(jīng)一過道進(jìn)去,便是灼沙畫室(Salle Chanchard),此室盡是十九世紀(jì)法蘭西派之畫。灼沙畫室尚未編號,所謂灼沙,不過是它的總稱,其中又分五室。
**室系一大步廊,共懸畫四十七幅。以風(fēng)景畫為*多,亦以風(fēng)景畫為*美。如哥樂(Corot, 1796-1875)的《晨曦中之林中曠地》及地啞(Diaz)的《若望巴黎之高原(楓丹白露森林中一地名)》(Les Hauteurs du Jean de Paris [Forêt de Fontainebleau]),皆以草木土石見長者。余若都落亞涌(Troyon, 1813-1865)的《白牛礪癢(La vache blanche qui se gratte),畫一牛礪其領(lǐng)脊于老樹之上。樹之蒼蒼,牛之努力,較波的畫牛,似又更進(jìn)一步矣。
第二畫室,即在步廊之內(nèi)。此處共懸畫三十五幅。除風(fēng)景外,以寫勞動之人生為多。略舉一二,以概其余。米勒(Millet)的《昂熱呂》(LAnglus,LAngélus意為“三鐘經(jīng)”。在我國,這幅畫譯作《晨禱》。——原編者注此為羅馬教中早午誦經(jīng)時的首一句)一幅,寫一莽莽田野,中立田家男女二人,男者似方力作,三齒之鏟,猶插身畔土中;女子似以馌餉馌餉:農(nóng)家送飯到田間。——原編者注初至,提籃猶置足畔。朝日初起,正斜照兩人身上。男子正立,女子側(cè)立,皆合手低眉,似正誦LAngelus。此畫用筆雖簡,但表示鄉(xiāng)人崇信宗教之意,卻極顯豁,是即為十九世紀(jì)象征畫的妙處。還有一幅,也是米勒的手筆,名叫《牧羊女》(La Bergère),黃昏曠野中,有羊一群,其側(cè)稍遠(yuǎn)處,有護(hù)羊犬一頭,對羊群而立;羊群之后,一牧羊之女,身披大衣,手執(zhí)巨杖,癡立遠(yuǎn)望,若有所思。皆此畫室中*佳之品。
雙城記李劼人說巴黎 相關(guān)資料
雙城記李劼人說巴黎 作者簡介
李劼人(1891—1962),1891年6月20日生,四川成都人。中國現(xiàn)代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學(xué)大師之一,也是中國現(xiàn)代重要的法國文學(xué)翻譯家,知名社會活動家、實(shí)業(yè)家。1919年赴法國留學(xué),曾任《群報》主筆、編輯,《川報》總編輯,成都市副市長。代表作有《死水微瀾》《暴風(fēng)雨前》《大波》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shí)旅程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xué)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