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古人原來是這樣吃飯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267430
- 條形碼:9787555267430 ; 978-7-5552-6743-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人原來是這樣吃飯的 內容簡介
作家許暉獨辟蹊徑,帶你“窺視”古人的日常生活——“古代生活讀本”系列,融匯歷史、語言、民俗、文學,從細節入手,尋根究底,順藤摸瓜,拋棄百科全書式之成分,拋棄眉頭緊皺之學究氣,一切只為好讀、有趣、有見識。第二輯《古人原來是這樣吃飯的!》,講述古人如何吃飯、如何稱呼古代的作物、古代的作物有何歷史等豐富內容。
古人原來是這樣吃飯的 目錄
來麥
周秦
肉食
五昧
食器
進食
飲酒
酒器
飲料
坐席
俗語
古人原來是這樣吃飯的 節選
《古代生活讀本2:古人原來是這樣吃飯的!》: 我們來看“年”的小篆字形(圖11),下面的人形訛變成了“千”,以至于許慎根據這個字形錯誤地認為“年”乃是一個“從禾千聲”的形聲字,因此,《說文解字》收錄的這個字就寫成了上禾下千的“季”。而我們今天使用的“年”字則完全看不出“禾”和“人”的組合了。 《說文解字》:“季,谷熟也。”“年”的本義就是谷物成熟。《春秋谷梁傳·桓公三年》載:“五谷皆熟為有年也。”《宣公十六年》又載:“五谷大熟為大有年。”都是谷物成熟之意。因此,甲骨文學者于省吾先生在《甲骨文字釋林》中總結說:“年乃就一切谷類全年的成熟而言。” 儒家十三經之一的《爾雅》是中國*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詞典,該書《釋天》篇中說:“載,歲也。夏日歲,商日祀,周日年,唐虞日載。”唐虞指唐堯和虞舜的時代。也就是說,中國的紀年方式,*早的唐虞時代稱作“載”,夏代稱作“歲”,商代稱作“祀”,直到周代才改稱為“年”。北宋學者邢咼注解說:“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為歲名。”遠古時期,人類的紀年方式非常質樸,即直觀地以莊稼成熟的周期來紀年,世界上的許多民族都曾經采用過這種紀年方式。 但是,作為紀年方式的“年”僅僅單純地指谷物成熟嗎?事實并非如此,從載(堯舜)、歲(夏)、祀(商)一直到“年”的演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用作紀年的載、歲、祀都有祭祀的意思。 先看“載”。《國語·晉語四》記秦穆公設宴招待逃亡的晉國公子重耳,重耳的隨從趙衰對秦穆公說:“重耳若獲集德而歸載,使主晉民,成封國,其何實不從。”這段話的意思是:“重耳如果能夠得到國君您的這些恩惠,回國后祭祀宗廟,成為晉國百姓的國君,得到封國,他怎么會不跟從您呢?”這是趙衰游說秦穆公幫助重耳回國繼承君位的一段說辭,此處的“載”即祭祀之意。緊接著,晉惠公死,秦穆公送重耳回晉國,“及河,子犯授公子載璧”。子犯是重耳的舅舅,到了黃河邊,子犯把“載璧”交給重耳,“載璧”即祭祀所用的璧。此外還有“載社”之稱,指祭祀土地神的廟。 再看“歲”。《左傳·哀公十六年》有“國人望君如望歲焉”的記載,意思是國人盼望您就像盼望一年的收成一樣。一年收成既畢,年終時要祭祀眾神,稱之為“臘祭”,臘祭前一日要擊鼓驅疫,謂之逐除,這就叫“歲除”,也含有祭祀的意思在內。 再看“祀”。“祀”的本義就是祭祀,其義甚明。 因此,載、歲、祀,一脈相承而到周代的“年”,仍然繼承了前幾代祭祀的含義。莊稼收割完畢,古人要慶祝豐收,同時祭祀祖先神靈,舉行的這個祭祀的儀式就稱作“年”。此外還有一個旁證,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在《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說:“西周的早期銅器銘文,亦或稱年日祀。” ……
古人原來是這樣吃飯的 作者簡介
許暉,1969年出生,自由作家,旅居云南。 主編, 《“六十年代”氣質》, 《中國歷史的后門》等。 著作: 《身體的媚術中國歷史上的身體政治學》, 《亂世的標本中國歷史上的亂世人格癥》,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一、二、三、四輯), 《這個字,原來是這個意思》(一、二、三輯)。 其語言文字類系列圖書, 曾高踞臺灣誠品書店暢銷榜40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