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兩宋之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61701
- 條形碼:9787547061701 ; 978-7-5470-617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兩宋之變 本書特色
1.文史作家、頭條大號覃仕勇全新歷史之作。《兩宋之變》將金遼、宋遼、金宋之間的關系整理得非常通順,讓讀者對這段混亂的歷史能有一個提綱挈領的了解。 2.汴京之圍、才華橫溢的囚徒天子、轟然倒塌的繁華盛世、風雨凄凄的南渡、八千里路的怒發沖冠……歷史的細節在這里復活。 3.40余年,那些年,很多人:宋徽宗趙佶、蔡京、宋高宗趙構、完顏宗弼、李綱、張俊……他們的人生和命運如何被動沉浮,他們的抉擇又怎樣影響了時代? 4.《兩宋之變》史事、戰役、人物生卒年月等的時間都極為精確。書中史料極為珍貴,如宋高宗趙構給在外統兵的大將所寫的書信均有收錄,其情意殷殷、言辭諂媚,再結合后來他釋兵權殺岳飛的所作所為,令人冷汗直流。 5.《兩宋之變》采用明暗交錯的雙線敘事,宋一條明線,金一條暗線,條理貫通,敘事順暢,給讀者舒適的閱讀體驗。 6.附贈歷史時間軸彩色折頁,幫助讀者查詢歷史線索,讀取關鍵時間和事件。 7.高品質特種紙雙封設計,膠版紙內文印刷,文字清晰,閱讀舒適。
兩宋之變 內容簡介
《兩宋之變》描繪了自1100年正月徽宗趙佶繼位起,到1141年宋金紹興和議,南北對峙的歷史,展現了北宋帝國由盛而衰,急轉直下,*終滅亡,以及南宋軍民步步抵抗,*終立足江南偏安一隅的全過程。全書共九章,分別介紹了趙佶繼位,宋聯金抗遼,**次汴京保衛戰,靖康之恥,南宋建立,金兵南下,川陜大戰,金國聯齊伐宋,宋朝反攻,南北對峙等情節。本書敘事宏大,架構嚴整,筆法平實,從客觀的角度,將北宋滅亡時軍民拼死抵抗的慷慨悲歌娓娓道來。上演了一幕幕或令人拍案而起、發盡上指,或令人椎心泣血、扼腕嘆息的歷史活劇,引發讀者關于治亂興衰的深刻思考。
兩宋之變 目錄
**章季世肇始
端王繼位/004
皇帝的狎友們/008
投機客蔡京/013
聯金抗遼/017
收復燕京/023
第二章**次汴京之圍
平州之爭/028
趙桓稱帝/033
**次汴京保衛戰/038
偷襲金營/044
太原之圍/049
第三章靖康之變
太原失陷/058
第二次汴京之圍/061
汴京攻防戰/064
金兵入城/073
靖康之變/076
第四章南宋建立
偽楚/084
趙構稱帝/088
宗澤鎮守汴京/091
一顆升起的軍事明星/094
投靠宗澤/098
第三次汴京保衛戰/103
關西烽煙/107
第五章捉皇帝
金軍第四次略宋/116
繼續逃跑/119
苗劉兵變/123
金軍渡江/126
一逃再逃/133
黃天蕩之戰/136
收復建康/140
鏖戰楚州/144
第六章川陜爭奪戰
陜西內訌/152
晉寧城下/157
陜州之戰/161
彭原店之戰/166
富平之戰/169
和尚原阻擊戰/176
饒風關之戰/184
仙人關之戰/196
第七章金與偽齊的聯合
岳飛收襄陽/206
兩淮戰事再起/208
大儀鎮之戰/211
“小由基”解元/216
曲折的求和/219
秦檜叛國之謎/226
保衛廬州/231
第八章宋的主動出擊
淮陽軍之戰/236
偽齊再入寇/239
罷免劉光世/243
淮西兵變/246
第九章南北對峙
宋金和議/252
淮西大戰:柘皋之戰/255
宋金第二次和議/262
兩宋之變 節選
**章季世肇始 端王繼位 后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一代梟雄趙匡胤在陳橋驛(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四十里處)發動兵變,取代后周政權,定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建國號宋。趙匡胤自南到北,先后攻滅了南平、后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兵威赫赫,迅速結束了五代兵火亂世,有望一統華夏南北疆土。但是北方的十六州卻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北方的幽州(治今北京市城區)、順州(治今北京順義)、儒州(治今北京延慶)、檀州(治今北京密云)、薊州(治今天津薊州)、涿州(治今河北涿州)、瀛州(治今河北河間)、莫州(治今河北任丘)、新州(治今河北涿鹿)、媯州(治今河北懷來)、武州(治今河北宣化)、蔚州(治今河北蔚縣)、應州(治今山西應縣)、寰州(治今山西朔州)、朔州(治今山西朔州)、云州(治今山西云州)共十六州,號稱“燕云十六州”,被后晉“兒皇帝”石敬瑭在公元936年打包孝敬給了契丹,從此牢牢掌握在契丹人的手上。 缺少了北方的萬里長城做屏障,從遼宋邊界到宋朝首都汴京的八百公里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北宋王朝隨時會遭受來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打擊,正所謂“臥榻之側,難以安寢”。為了收復這十六州,趙匡胤煞費苦心,做了大量工作。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北伐契丹,志在必得。可惜天妒雄才,在備受爭議的“燭影斧聲”疑案中,趙匡胤一夜暴死,壯志未酬,年僅五十歲。 北方屏障一時難以收回,趙匡胤的繼任者們只得通過收兵權、削相權、制錢谷等措施加強國力,但*終導致冗官、冗兵、冗費現象嚴重,朝政萎靡,國家財政入不敷出。 熙寧年間,宋神宗不得已任用王安石實施變法。變法初期的確起了一些效果,然而因為變法涉及面太廣,受到的阻力很大,采取的措施也存在很多弊端,所以很快便被廢除,沒能實際上改變國家危局。 北宋亡國,似乎是早晚的事了。 宋神宗死得早,三十八歲就離開了人世,僥幸沒做亡國之君,頂缸的是他的繼任者。宋神宗一共有十四個兒子,趙佶是他的第十一子,如果不看歷史背景,單看趙佶在兄弟中的排行,實在是很難想象他能在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登上皇位。但考慮到當時的具體情況,就好理解了。 當時的背景是神宗這十四個兒子還未成年就夭折了八個,只剩下老六趙煦、老九趙佖、十一趙佶、十二趙俁、十三趙似、十四趙偲,存活率不到一半。神宗死后,帝位傳給了名義上的老六、事實上的老大——趙煦。偏偏,趙煦壽命不長,二十五歲就死了。哲宗趙煦沒有留下子嗣。于是,趙佶的機會就來了。 當時的宰相章惇提議立神宗十三子、趙煦的同母弟弟簡王趙似?勺h立大事*有話語權的人是皇太后向氏。 向太后本人沒有兒子,哲宗趙煦和他這五個弟弟都不是她親生的,貌似立誰對她來說都無關緊要。但章惇的這個提議卻遭到了她的強烈反對,她反對的原因是,要立了趙似,趙似的生母就成了兩任皇帝的母親,權勢就更大了,以后宮中誰能鎮得住她?向太后主張立端王趙佶,她說:“皆神宗子,莫難如此分別,于次端王當立! 章惇聽了這話,大吃一驚,脫口而出:“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此話猶如重磅炸彈,震駭全場!朝堂一時靜悄悄的,全部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章惇身上。章惇自覺失言,悻悻地補充道:“如果按年齡,應該立申王(神宗第九子趙佖);如果按禮儀制度,應該立先皇的同母弟簡王;無論如何都輪不到端王! 向太后大為不滿地說:“你說的按年齡立新君我完全同意,但申王有目疾,只能立端王了,簡王年紀太小,不合適!背酥,她還強調道:“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不同諸王。” 這時候,章惇的政敵們紛紛開腔,表示贊同向太后的意見,并趁機攻擊章惇。 于是十九歲的趙佶就登上了帝位,走上了歷史大舞臺,他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宋徽宗。 那章惇說趙佶性情輕佻,到底有沒有根據呢?——應該說是有的。 元末明初陶宗儀編著的《書史會要》上說:“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跡求也。”能自創一派書法字體,應該稱得上是書法界的一代宗師了。 更難得的是,在書法之外,琴、棋、詩、詞、賦、畫,趙佶同樣玩得出彩,尤其是畫,更是超凡入圣。南宋鄧椿所著的《畫繼》評價趙佶畫的《筠莊縱鶴圖》:“閑暇之格,清迥之姿,寓于縑素之上。各極其妙,而莫有同者焉!痹瘻珗嫷摹懂嬭b》也贊:“徽宗自畫《夢游化城圖》,人物如半小指,累數千人,城郭宮室、麾幢鼓樂、仙嬪真宰、云霞霄漢、禽畜龍馬,凡天地間所有之物,色色具備,為工甚至,觀之令人起神游八極之想,不復知有人間世,奇物也。”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祥龍石圖》《芙蓉錦雞圖》,藏于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翠竹雙雀圖》,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瑞鶴圖》和藏于上海博物館的《柳鴉圖》等都表明,在花鳥畫上,宋徽宗的作品稱得上是爐火純青的大師級佳作。 有人會說,這只能說明趙佶是一個書畫天才,不能說明他輕佻。別急!趙佶是書畫天才不假,但這同時也說明他在登基前是一個渾身充滿了文藝氣質的青年。這樣的文藝青年,如果沒有人看著、管著,進行教育引導,很容易走入歧途,成為一個高級的文藝流氓。但不幸的是,少年趙佶身邊并沒有這樣一個管教他的人。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趙佶有一個長輩,名叫王詵,是英宗朝的駙馬爺,娶了神宗的妹妹魏蜀國長公主為妻。此人能書畫屬文,工于琴棋,所作詞音調諧美,語言清麗,情致纏綿,是趙佶的偶像。但這個偶像為人放蕩,品行不端,經常虐待公主,為此宋神宗氣得吃不下飯,曾先后兩次將他貶黜。這樣一來,更加深了王詵對公主的厭惡,他變本加厲地虐待公主。但就是這樣的人,還是被趙佶視為人生導師。他學習他、模仿他,經常向他請教問題。王詵也很喜歡這位小外甥,有問必答,有求必教。除了指點琴棋書畫外,也悉心培養他聲色犬馬方面的技能。除此之外,他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帶趙佶去光顧京城*有名的妓館——擷芳樓,將自己逛窯子的技能也傾囊相授。王詵比趙佶大了三十多歲,作為長輩,他竟如此引領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實在令人不齒。 有了熱心偶像的循循善誘,趙佶經常在煙花柳巷出沒,冶游尋樂,流連忘返。凡是京城中有點兒名氣的妓女,他幾乎都光顧過。興起之際,他還喜歡把心愛的妓女喬裝打扮一番后帶入王府,長期據為己有。 所以章惇說趙佶性情輕佻,并不是無中生有。但現在趙佶當政,章惇也因為這句話要倒霉了。
兩宋之變 作者簡介
覃仕勇,文史作家、今日頭條號大V。已出版文史著作30余部,代表作有《熬通宵也要讀完的大唐史》《奏折上的晚明》《天崩地裂三百年——兩晉南北朝的泣血悲歌》《功夫皇帝趙匡胤》《一代名相狄仁杰》《明滅》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